?

魯中地區傳統村落空間布局形態探析以濟南地區為例

2019-01-12 18:15李成徐碩陳雅晴
中華建設 2019年4期
關鍵詞:姓氏村落空間

李成 徐碩 陳雅晴

在濟南市地域范圍內,被列為省級傳統村落的有28個,其中6個錄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相對于城市化快速發展導致的城市文化缺失,傳統村落較為完整地保留了當地的歷史和文化習俗,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經濟發展帶來的城鎮建設對傳統村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已成為目前的一次重要研究課題。

一、魯中地區傳統村落空間分布現狀

全國傳統村落的空間分布主要集中在云南、貴州、福建、安徽、浙江、廣東、山東、山西等省地,東北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傳統村落數量較少。

傳統村落的分布受地域民俗文化和氣候環境的影響。因地理環境的不同,各地區的地形和氣候條件使村落呈現不同的形態特征。同時,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性,使各村落之間擁有不同的傳統文化特色和建筑特色,體現了各地方的風貌色彩。如西南的云南、貴州等地的少數民族組成的村落,是較為密集的,文化表現方式也多種多樣。反觀西北的游牧民族,因為人口稀少和住所的不確定性,導致形成的傳統村落數量較少,分布零星。傳統村落大多集聚在經濟社會落后的山區以及生態環境脆弱的區域。這種地區的交通相對閉塞,對外交流相對較少,相對于新型的城鎮農村,更為貧窮和落后。

山東省的傳統村落的數量,相對于南方地區數量還是較少的。一般來講,山東的村落大致可分為魯中山區、魯西平原、魯南山區、魯西北平原地區、膠東丘陵地區和膠東平原地區六個不同地域。

濟南位于魯中地區,該地區保留下的古村落大多數是明清時期建造的。章丘和長清兩個區傳統村落的數量占比重最大。齊長城腳下是傳統村落聚集依賴的重要發源場所,比如長清雙乳村、方峪村;章丘多為聚集型村落,朱家峪村、三德范村、博平村等。

二、濟南地區傳統村落類型

1.根據姓氏不同劃分

對于北方傳統宗族觀念較強的地區,許多傳統村落的人員姓氏都較為單一,根據姓氏的劃分,主要分為主姓村、單姓村、雜姓村三種。數量較多的村落類型是主姓村,即村落中絕大多數人口為單一某姓氏,并且本姓宗族之間盤根錯節,數量遠超過其他姓氏宗族,在該地區占有絕對的領導權和經濟能力。單姓村,即整個村落的人口都是一個姓氏,沒有外來姓氏,這種村落體積較小,人口數量少,房派利益較強、更為團結和對外。雜姓村,即村落中姓氏較為雜亂,不同姓氏宗族的數量有多個并且勢力較為平均,各宗族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關系。

2.根據聚集形態不同劃分

(1)分散型村落

這種布局形態常根據地形的變化分布,常見于陡峭的丘陵地區或山地和平原交接處,主要包括幾字形、Y形、鏈狀、梭形等小類,受制于地形,所以村落布置較為零星、多變,例如柳埠街道石匣村。這種模式不需要大規模的平整土地,而是與自然環境相融合,從而缺乏規劃和改造,交通不是很便捷,管理不方便。

(2)帶狀型村落

條狀帶的村落,多受地形的影響,比如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將房屋建造在河流沿岸,因水資源豐富、農業基礎好,交通要道也依托河流而造,從而旅游業發展快。也可以交通干線作為村落布局的主要脊骨,為了日常出行便利建筑多沿著交通干線布置,不斷延伸形成帶狀村落景觀。比如梭莊村、方峪村、章丘郭家莊。

(3)聚集型村落

這種村落地勢較為平坦,多分布在平原地區,平面形式多為矩形或圓形,街巷眾多且東西向、南北向交叉縱橫,人口密度較高,村落中的人群大多從事農業生產,勞動方式以農耕為主。該村落房屋之間的布局較為緊湊,空間秩序感和歸屬感較強,路網十分豐富,街巷通達使交通更便捷,村落的經濟發展比其他類型村落發展更快。比如三德范村,龍華村,十九郎村。

3.根據村落形態不同劃分

(1)大院落型村莊

這種類型的村落大多是由一個姓氏的大宗族或者是地方富戶所占主導地位,居住區域具有更復雜的院落結構、家祠、廟宇等,多為四合院或多個多進院落的組合。比如章丘博平村、朱家裕、楊官莊、東礬硫村。

(2)依山傍水型村莊

早期的村落多發源于水資源豐富的地區,給生活的居民提供了重要的生活保障,其次是選擇背山的位置建造房屋,依山傍水為村落提供了選擇的良好訴求,比如長清雙乳村、章丘朱公泉村。許多相對封閉的山地環境、山嶺,在今天山東經濟飛速發展的情況下,由于交通不便,保持了相對封閉和完整的地域文化特征。

(3)堡寨型村莊

堡寨型村落主要特征是外圍依靠險要的地勢或筑造堅固的城墻、城門,具有較強的防御系統,除了生產生活還兼顧軍事防御。傳統堡寨式聚落又可以分為莊園式“塢堡”、村堡、軍事防御體系堡寨和山水寨等不同類型。例如三德范村,為防止捻軍和土匪修建的圩子墻。

三、濟南地區傳統村落空間構成要素分析

1.公共空間

入口:傳統村落的入口空間具備多方面的意義,入口不僅是一個空間,更是一個地域的起始線,是一個村落的身份象征。村落的類型不同,入口空間也大不相同,從開敞程度可分為城門型、半封閉型、開放型;從平面布局來看,可以分為規則式和不規則式。

廣場:村落中面積較大的廣場多數位于中心位置或者是入口處作為導向空間,并與古樹、當地文化等要素結合,形成重要節點,間接增強了圍合感,突出主題。廣場與主要街道相接,具有較大的流動性和隨機性,構成適宜人群交流、集散、交易的公共空間。民間一些商品交換的特色集市就是通過廣場空間發展而成。

祠堂:家祠是傳統村落的重要公共建筑,在社會結構的影響下,祠堂為宗族提供了交流信息、討論家族重要事宜的場所,也是該地區家族精神活動寄托的紐帶,比如祭祖、祭祀活動。

寺廟:廟宇包括土地廟、關公廟、觀音廟、玉皇廟等,所侍奉的等級與傳統村落的等級成正相關。廟宇的宗教文化特征較強,該公共空間的參拜活動更帶有主題性和向心性,提高了居民的認同感。

2.街巷空間

村落中的居民宅院是一個個獨立的小單元,村落是個大的生活空間,路網是鏈接小單元、廣場、祠堂等的紐帶。街巷除了滿足人們基礎的交通,也為村民之間的交流溝通、活動展開、商品交易提供重要途徑。直線形的街巷可以加速觀察者的行進速度,具有較強的穿透性和方向感;蜿蜒曲折的巷道則會給人視覺上的延伸,從而提供休息場地和呈現更有趣的景色。

路網系統在整個村落空間布局中占據重要的位置,起著導向型的作用。街巷的擴展和延伸,將院落和公共空間連接在一起,方向多與建筑、地形、水系相呼應。濟南地區的巷道寬度通常小于3m,這種高墻形成的狹小空間,為居民提供了公共的交流天地。

3.院落住宅

居住建筑是最為基本的空間單位。雖然許多村落經過上百年的歷史,但是保留的院落建筑依然可以體現民間傳統村落的獨特風格。院落多采用圍合的形式,坐北朝南,擁有四合院、三合院、獨立院落等不同形式。為了適應北方山區的氣候條件,建筑外墻厚實,窗戶尺寸較小,這種方式既可以保溫隔熱,也提供了良好的陽光和通風條件,充分展現了當地人民的勞動智慧。

4.環境設施

傳統村落里都分布有石磨、枯井、泉水、織布機、拴馬石等設施,具有年代感和魯中地區村落傳統特色。

四、結語

通過對濟南地區傳統村落空間布局的研究,許多傳統村落具有典型的山水格局和防御體制,又融合了美學理念和儒家思想。但是由于新型材料的產生和對交通便捷的需要,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空間逐漸被紅瓦磚墻代替了,新的建筑方式雖施工方便,節約成本,但是建筑失去了特色。所以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應注重對村落完整性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多方面考慮,構建完善的村落體系。

猜你喜歡
姓氏村落空間
姓氏從何而來
有趣的姓氏
空間是什么?
創享空間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鄉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姓氏拆解
QQ空間那點事
空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