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大學圖書館培訓講座調查研究*

2019-01-15 11:12王磊
數字圖書館論壇 2018年12期
關鍵詞:分詞講座大學

王磊

(合肥工業大學圖書館,合肥 230009)

1 圖書館培訓講座研究現狀

圖書館用戶教育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概念,在不同發展階段具有其特定的內涵與外延[1]。圖書館起初的用戶教育只是讓讀者了解館藏分布和圖書館資源基本利用方法[2]。隨著數字資源的爆炸式增長及大數據的資源觀形成[3],以數據驅動為依托的學習環境逐漸形成,圖書館用戶教育的基本形式、范圍、對象和內容都相應地拓展和延伸[4]。一般認為,圖書館用戶教育框架主要是由信息檢索課程、新生入學教育及培訓講座構成。其中培訓講座具有教育方式靈活機動,教育內容相對獨立且可及時體現圖書館的新資源、新服務和新技術,教育內容深淺,范圍可更針對教育對象等特點[5-6]。目前大部分大學圖書館已經將培訓講座作為其常態化工作開展,借助這一工作的開展使圖書館在服務上完成了“被動服務”到“主動引導”的升級,也促使圖書館在讀者服務過程中更加關注資源利用率和讀者滿意度。

圍繞培訓講座,國內外取得了很多成效卓著的研究成果。Maria等[7]指出,大學圖書館教育者必須將學生的滿意度作為考核要素,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培訓服務理念。Miller等[8]認為,嵌入課程中的信息素養培訓講座因為學科背景明確、實踐性強,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Baro等[9]強調讀者培訓講座的設置需要重視交互性和問題導向性。Gibbs等[10]采用在線調查問卷、約談等方式揭示大學生實際需要的培訓內容和感興趣的培訓形式,為培訓講座改進提供直接依據。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編制了信息素養教育指南(Texas Information Literacy Tutorial,TILT),并在線指導學生進行各類信息、數據的檢索技能、數據資源評價方法及學術誠信的學習[11]。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關鍵信息素養項目(Stanford’s key to information literacy-an interactive tutorial)也在線指導了學生基于學科的網絡信息資源及數據庫資源檢索與利用、知識產權保護等[12]。朱偉麗等[13]介紹了哈佛醫學院圖書館(Harvard Medical School Library)、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圖書館(the Medical School of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Library)、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圖書館(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Library)等5家美國著名醫學院圖書館開展培訓講座工作的概況與特點,及對我國大學圖書館培訓講座工作開展的啟示。朱育曉等[14]以“985”大學圖書館為調查對象,對其培訓講座的開展內容、形式、場次等進行調查,并對培訓講座現狀、特點進行分析。海嵐等[15]通過對國內外大學圖書館開展培訓講座的網頁調查、對培訓講座內容與形式的比較,分析國內外大學圖書館在培訓講座工作開展上的異同。

綜上所述,目前圍繞培訓講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圖書館培訓講座的理念、內容、反饋及實踐上,少量的統計調查研究也僅停留在對人工收集數據的簡單分析。因此,本文以門戶網站數據為驅動對圖書館培訓講座開展深入的分析研究,該研究方法保障了人工收集培訓講座相關信息的準確性和全面性,改正異構數據難以保存、數據關聯內涵無法揭示的缺點。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思路是首先利用Python語言編寫的網頁爬蟲程序獲取在圖書館網站中與培訓講座相關數據;其次,將這些數據以字典形式存儲在mongo DB數據庫中,方便后續的數據查找和調用;再次,根據獲得的數據及采用的針對性算法闡述圖書館培訓講座現狀,分析培訓講座熱點,勾畫各圖書館耦合關系,分類培訓講座內容;最后,根據分析結果對大學圖書館開展讀者培訓講座提出建議。

2.1 樣本選擇及數據采集

選取入選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國內高校圖書館網站中有關培訓講座的內容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因為這些大學的整體實力及圖書館服務和建設水平可以表征國內圖書館讀者培訓的最高發展水平。其中中山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的圖書館網頁不能正常訪問,所以本文的數據采集對象為40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大學圖書館網站中與培訓講座相關的內容。包括通知公告類數據(內含大量有關培訓講座的信息)及培訓講座欄目數據(圖書館網站“培訓講座”“用戶培訓”“一小時講座”“在線培訓”等欄目中數據),不包括圖書館開設的課程和新生入學教育。

選定樣本后,本文利用Python語言編寫的網頁爬蟲程序遍歷圖書館網站中與讀者培訓相關的網頁url鏈接(因為每個圖書館的網頁結構是不同的,所以筆者針對每個圖書館網頁都編寫了一個相應的爬蟲程序,數據采集時間為2018年8月26—31日),進行數據爬取后最終得到26 806條結構化數據,通知公告類數據字段主要有圖書館名稱、標題和發布時間,培訓講座欄目數據字段主要有圖書館名稱、標題、培訓內容簡介。最終將這些數據以字典形式的數據結構存儲在mongo DB數據庫,形成不同圖書館的通知公告類和培訓講座欄目數據集合76個(有的圖書館將所有培訓信息都放入通知公告,沒有獨立的培訓講座欄目,所以只有通知公告類數據集合)。需要指出,利用編寫完成的網頁爬蟲程序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更新培訓講座相關數據并存儲在mongo DB數據庫,避免了人工收集重復勞動的弊端。

2.2 數據分析

2.2.1 培訓講座基本情況分析

在開展圖書館網站讀者培訓講座相關數據采集時,本文發現不同圖書館的培訓講座情況大相徑庭,大致包括是否有系統的日程安排(有明確的培訓講座時間表)、培訓內容是否分類(有明確的培訓講座專題)、培訓是否標注層次(針對教師、研究生、本科生等)、是否提供課件下載(PPT可從網頁中下載)、是否提供視頻(在線直播或錄播)等,本文將依據這些不同開展統計。

2.2.2 基于標題分詞的培訓講座熱點和圖書館耦合分析

在開展培訓講座熱點分析及圖書館間培訓講座相似性分析時本文設計了4個步驟。

(1)在數據預處理過程中,本文將圖書館培訓講座中常用專有名詞(如愛思唯爾、ProQuest、OA期刊、學位論文、館際互借、文獻傳遞、思維導圖、藏書等)作為用戶字典加入分詞包,同時采用常用中文停詞表,利用“Jieba”分詞將某一個圖書館的培訓講座類數據集合中標題進行分詞,再將該圖書館的通知公告類數據集合中標題字段含有“培訓”“講座”的標題提取出來進行分詞,將所得全部分詞去重并剔除無解釋意義的詞(如“開始”“第一期”等)后,將結果存為列表。其中去重的目的是消除分詞的權重。

(2)將所有圖書館的數據按照步驟(1)中方法得到40個經過去重的分詞列表,之后將這40個分詞列表合并后統計詞頻,找出主題熱點。

(3)在進行圖書館間耦合分析時,本文利用步驟(2)中得到的40個分詞列表開展耦合關系強度計算,本文的做法是得到任意兩家圖書館的分詞列表交集,交集中分詞的數量就定為這兩家圖書館的耦合強度值。最終得到這40個圖書館的耦合關系矩陣。

(4)利用UCINET中集成的NetDraw軟件實現基于標題分詞的各圖書館耦合關系的可視化。

2.2.3 培訓講座內容分類

本文所研究的這40所大學圖書館的講座內容十分廣泛,各大學圖書館在網頁上將培訓講座劃分的依據與標準不同。如表1所示,北京大學就將培訓講座劃分為新手上路、解鎖數據庫、沉迷學術、軟件達人、專利培訓。上海交通大學將培訓講座劃分為專題培訓、嵌入教學培訓、新生培訓、信息專員培訓、專利學堂。為了統一劃分的標準,本文采用以培訓講座內容為標準的劃分。具體做法是將2.2.2節步驟(2)的合并后分詞列表中詞頻大于4次的分詞取出(共293個),將其人工分類。筆者認為詞頻小于或等于4次的分詞其代表含義沒有普遍性,故不考慮其分類。

3 結果與討論

3.1 圖書館開展培訓講座基本情況分析

對“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大學圖書館開展培訓講座基本情況統計,其中有系統日程安排的31家,占比77.5%,說明在日程安排方面,研究對象圖書館大多給出系統的培訓時間表。在所有大學圖書館中注明了培訓講座層次的有17家圖書館,占比42.5%;對培訓內容進行分類的有20家圖書館,占比50.0%,說明目前我國大學圖書館的培訓講座針對性說明有待加強。在研究對象圖書館中可以提供課件下載的有30家,占比75.0%;可以提供在線視頻的有9家圖書館,占比22.5%,說明有視頻制作技術和條件的大學圖書館不多,同時所有課件下載網頁均未發布版權歸屬申明,圖書館對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

由基本情況統計可知,絕大多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大學圖書館已將開展培訓講座作為圖書館常態化工作。培訓講座的常態化有利于發揮圖書館用戶教育職能,便于打造用戶教育品牌和提升用戶的黏性。本文還發現開展培訓講座中主講人大部分是圖書館學科館員,絕大部分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是圖書館的業務骨干。主講人還包括學院教授、專職數據庫培訓師、社會名人、學生。其中學生大部分為信息培訓專員,由圖書館館員對其進行培訓認證。

表1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大學圖書館開展培訓講座基本情況

3.2 培訓講座熱點及圖書館間培訓內容相似性分析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大學圖書館培訓講座數據中標題的前30個高頻分詞見表2,從這些高頻詞中歸納出圖書館培訓講座的主要內容有數據庫培訓(Web of Science、IEEE、SciFinder、SCI),網絡資源獲取,期刊、專利檢索,以及論文寫作與投稿。本文發現,國內圖書館培訓講座設置大部分是根據具體的檢索方法或信息獲取途徑來進行培訓規劃的,并不是根據信息意識、信息獲取、信息利用、信息評價及信息道德這一標準體系來設計培訓。因此,本文認為針對讀者的培訓內容應該較為系統地涉及信息獲取的意識、知識、能力和道德等多個方面,而不是僅僅局限在文獻和網絡信息的檢索。

通過耦合強度計算,本文得到40所大學圖書館基于標題分詞的耦合矩陣。所得網絡屬于全聯通網絡(密度為58.92),由于網絡密度較大致使可視化后網絡中連線繁雜,難以對細節進行觀察與描述。為更簡潔明了地呈現基于標題分詞的圖書館耦合關系,本文在NetDraw軟件中將耦合強度值設置為大于80即產生深度聚合的耦合網絡(見圖1)。圖中圓點代表圖書館,圓點的大小代表該圖書館標題分詞列表中分詞的數量,分詞越多圓點越大;圓點間連線粗細可表征圖書館間耦合強度的大小,連線越粗耦合強度越大。

表2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大學圖書館培訓講座數據中標題的高頻分詞(前30)

圖1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大學圖書館耦合網絡譜圖

初始生成網絡屬于全聯通網絡,其網絡密度為58.92,說明各大學圖書館開展培訓講座存在較強的相似性,參照耦合分詞可知開展培訓講座內容相似性表現在數據庫培訓,網絡資源獲取,期刊、專利檢索,論文寫作與投稿。雖然各大學圖書館沒有聯合開展培訓講座,但是利用標題分詞作為耦合的中介標尺來建構圖書館耦合網絡,從培訓內容維度將會更加趨近于大學圖書館實際關系的狀態。換言之,這些大學圖書館也許沒有聯合培訓卻共同豐富了圖書館培訓講座的內容體系。耦合強度排名前5的是東南大學圖書館與武漢大學圖書館(強度值272)、東南大學圖書館與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強度值227)、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與武漢大學圖書館(強度值212)、東南大學圖書館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強度值212)、東南大學圖書館與鄭州大學圖書館(強度值206)。

3.3 培訓講座內容分類

從培訓講座內容分類來看,圖書館培訓講座呈現多樣化的特點(見表3)。雖然期刊、專利、學位論文、館藏、網絡資源的獲取和利用,數據資源延伸利用,信息分析,文獻管理軟件使用,通用辦公軟件使用等內容仍在圖書館培訓講座中占有較大的比重;但部分講座如大數據介紹、Python語言、大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多媒體素養、視頻剪輯、MOOC、古籍查找等已經進入圖書館培訓體系,滿足了數據驅動與全媒體時代用戶的需求。

表3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大學圖書館培訓講座內容主題

從培訓講座內容系統性來看,可將培訓講座內容大致分為信息源查找、信息資源管理、信息資源利用(見圖2)。信息源查找主要包括期刊信息檢索、專利信息檢索、學位論文檢索、館藏書目信息檢索,將查找到的數據信息導出后存放在文獻管理軟件中,也可以導入信息分析軟件進行分析處理。查找到的文獻信息、文獻管理軟件導出數據、信息分析軟件導出數據,以及通用辦公軟件都支撐、輔助論文的寫作與發表。

圖2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大學圖書館培訓講座內容框架

4 大學圖書館開展讀者培訓講座的建議

4.1 延伸培訓講座內容

目前,圖書館用戶教育的概念及內容正在泛化,主要涵蓋媒介和信息素養、數據素養、視覺素養等教育。然而本文發現研究對象圖書館開展的培訓講座依然主要是傳統的信息素養教育。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大學圖書館需要適應自身角色轉變,發揮數據資源優勢,開設適合所在高校的媒介素養、數據素養、視覺素養等培訓講座。如在媒介素養培訓方面,圖書館可以增加培訓內容:①在新媒體(如微信、微博、頭條)中鑒別虛假信息與新聞;②利用知乎、豆瓣、微信、微博、網盤、文庫、論壇等新興網絡媒介采集有價值研究信息、知識、情報;③評價和合理引用有效信息。這樣的培訓在武漢大學圖書館有所涉及。

如果說信息素養教育側重信息的可查找和易利用,那么數據素養教育則側重數據的生產、存儲、管理與分析等技術層面。其主要內容包括培養數據意識、培育數據能力、樹立數據倫理。在數據素養方面,圖書館可以增加培訓內容:①培養各類數據價值和數據安全意識;②通過具體的案例或項目培訓數據挖掘和發現等技術,并使培訓對象能夠制定管理自身科研數據的計劃;③培訓數據隱私、數據合法使用、數據共享規則等。這樣的培訓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開展得較好。

上述建議的培訓講座內容只是調查統計的結果,各高校圖書館還應根據自身特色建構適合所在高校學科特色的培訓講座體系,最終在全媒體環境下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信息素養、數據素養、視覺素養。

4.2 豐富培訓講座形式

(1)微視頻在培訓講座中的應用。微視頻是指時間在0.5~20分鐘,形式、內容廣泛的視頻短片的統稱,包括視頻剪輯、DV短片、記錄短片、廣告片段等。本文通過調查發現,利用微視頻開展培訓講座的大學圖書館不多,如“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首頁>服務>信息素養>微課程”,其分為圖書館攻略、方法篇、資源篇、應用篇、服務篇、學科篇6部分。

相對于圖書館開展的慕課制作,微視頻庫的建構成本更加低廉、可操作性更強大、靈活度更高。微視頻可以將聲音、圖像、文字等元素融為一體,使抽象的知識變得更直觀、更形象。因其長度限制,可以降低培訓對象的學習負荷,有效促進其學習效率,增強學習資源的利用率。微視頻具有便于在移動終端傳輸、下載的特性,使得培訓對象可以通過移動終端(手機、平板電腦)隨時隨地基于自身需求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調控學習深度和學習進度,與目前普遍的在線預約講座相比具有更強的靈活性和更低的人力資源成本。同時,培訓信息精煉、明確的視頻具有模塊化構建學習流程的功能和快捷復習查找的特點。因此,高校圖書館培訓講座可以嘗試微視頻形式,這可以部分彌補傳統高校圖書館培訓講座教育資源的不足,同時也能為圖書館開展教學和慕課建設積累素材和經驗。

(2)開展嵌入式培訓講座。隨著國內各類學科服務平臺的搭建完成,可以將培訓講座嵌入學科服務平臺進行融合升級,與微視頻制作結合可以提供針對不同學科主題的專業學科資源檢索技能視頻,同時針對某些學科課程可以開展嵌入式培訓講座。

在開展嵌入式培訓講座中,打造高素質的教育隊伍是做好嵌入式培訓講座工作的基本保障。首先,各大學圖書館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建設培訓講座專業講師隊伍;其次,可以依托學生社團建設學生講師隊伍;最后,可以讓學院教授、社會名人作為教育隊伍的補充。同時,培訓講座還須堅持線上、線下相互協同、促進的嵌入方式,最終形成一種用戶需求主導、用戶主動交互、圖書館靈活支持的開放式培訓講座模式。

4.3 重視培訓講座媒體營銷

早年間培訓講座如果選擇在學校到處張貼海報或在主頁發布公告這樣的方式宣傳,則信息很快被忽視。于是大家選擇微博、微信、QQ群、論壇、RSS等新興信息發布手段,將培訓講座信息推送到培訓對象群體中,讓其觸手可得。然而近兩年大家發現各種媒體信息的眼球爭奪戰異常激烈,圖書館的培訓講座信息發送后石沉大海。因此培訓講座宣傳信息需要在發布前做媒體化處理,使得發布信息的語言風格與被培訓者能接受的語言風格一致。

此外,培訓講座體系的建立也是增強圖書館培訓講座傳播影響力的有效手段,這方面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做法較為突出,其將講座與培訓分為滾動培訓、新生培訓、專題培訓、嵌入教學培訓、信息專員培訓、思源講壇、專利學堂,這滿足了不同培訓對象的信息需求層次,也使得培訓講座媒體營銷內容充實飽滿、富有層次。

4.4 建立培訓講座質量評價體系

構建全面合理的培訓講座評價體系是提升圖書館培訓講座質量和完成圖書館教育職能的重要舉措,雖然很重要但是具體實施很難,目前已有網絡問卷調研、培訓對象訪談、同行專家評議等方法考核培訓講座質量。由于這些方法都不能做到全維度考核,因此建立培訓講座質量評價標準是目前圖書館管理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4.5 加強培訓者敬業精神和業務素質

由采集數據可知,研究對象圖書館開展培訓講座的主講人大多是學科館員、數據庫培訓師,不論是學科館員還是數據庫培訓師,其水平都良莠不齊,有的學科館員進行培訓講座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并不能滿足培訓對象的需求;有的數據庫培訓師1小時的講座有50分鐘是在做廣告宣傳,而學生的對策是領完小禮品就走或是快發禮品時才來。因此,圖書館的培訓者首先要加強自身敬業精神,其次應提升自身信息學知識、圖書情報學知識、網絡化信息服務技能,以及開展培訓的常識。同時,各圖書館應設置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培訓者的工作積極性。

猜你喜歡
分詞講座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
分詞在英語教學中的妙用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大學求學的遺憾
結巴分詞在詞云中的應用
結巴分詞在詞云中的應用
“快樂語文”公益講座特別報道
“快樂語文”公益講座特別報道
他只做有“思享”的講座,讓小小微信裝下一個“萬人體育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