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新世代都在“養”偶像

2019-01-16 19:59吳曉波
風流一代·經典文摘 2019年1期
關鍵詞:同齡人偶像經濟效益

吳曉波

最近幾年,中國流行文化的主導權已經從“80后”“90后”的手上,傳遞到了“95后”“00后”新世代的手里。每一年,網絡上都會有一些火爆的名詞出現,2018年的熱詞是“養成”。

偶像養成是一個獨屬于東亞地區的流行文化,它發源于日本,全球最早的案例是日本偶像團隊——AKB48。

AKB48是一個由幾十名18歲左右的少女組成的偶像演唱團體。她們在一個專用的演唱場地定期公演,通過握手會、總選舉、猜拳大賽、運動會等形式,與數以百萬計的“粉絲”互動,形成強大的吸金能力。

其實,這是一場關于偶像的真人養成游戲,哪個女偶像的“粉絲”砸的錢越多,獲得的曝光度就越高,繼而人氣也就越高。最后,在百萬“粉絲”的目睹之下,這些少女漸漸成了眾所周知的偶像。

看似簡單的偶像養成,究竟帶來了多少收益呢?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AKB48這群年輕的姑娘,每年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以人民幣計算約25億元,間接經濟效益約50億元,衍生經濟效益約19億元,總計經濟效益近100億元。如果放在今天中國的資本市場,她們就是一只如假包換的獨角獸。

那么,這種偶像養成模式為什么在2018年進入了中國呢?

我們常說時勢造文化,文化是經濟的影子和鏡子,所有文化都有經濟背景,文化傳播也需要經濟的效應,它們兩者之間從來就是交互的。所以,偶像養成模式在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的繁榮,都能夠從經濟層面做出解讀。

第一個因素是,中國和日本的經濟都經歷了由超高速增長向中低速增長的轉變。

《經濟學人》雜志曾在報道中指出,東亞的“粉絲”經濟賺的是經濟衰退的錢。因為在經濟景氣的時候,人們會有強烈的消費欲望,錢都拿去購買房子、汽車等價格高昂的商品了。但是,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人們開始變得謹慎小心,不敢隨意地投資與浪費,開始注重情感投資,而喜歡一個偶像,只需要花很少的錢。

第二個因素是,“95后”和“00后”需要獲得現實的補償感。

2018年,“95后”初入職場,“00后”也步入了大學,他們對現實世界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價值觀,但是,無論在職場中還是在生活里,他們仍然被認為是不成熟的一代,他們需要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情緒。

偶像養成就成了一種具有強烈代入感的補償方式。

這些偶像在成名之前都是鄰家女孩和男孩,或是你的同學和朋友。他們在閃光燈下,在同齡人的擁躉下,成了萬人歡呼的偶像。這個過程既真實又刺激,讓“95后”和“00后”感覺,現實生活中難以完成的跨越和逆襲,似乎一夜之間在他們的同齡人身上實現了。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檔以偶像養成為主題的真人秀節目就炸出了“粉絲”經濟的商業潛力。

猜你喜歡
同齡人偶像經濟效益
偶像報
感覺“被同齡人拋棄”,不過是錯過一班車的焦慮
如何提高農村合作社的經濟效益
新形勢下經濟效益審計的新措施
莫等閑, 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園林綠化工程的經濟效益初探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我的偶像
本是同齡人 互為好榜樣
出賣偶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