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認知發展理論的兒童媒體素養教育

2019-01-16 05:38黃露屈云東
藝海 2019年12期
關鍵詞:媒介素養教育兒童

黃露 屈云東

〔摘 要〕本文試圖將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與兒童媒體素養教育聯系起來,并通過研究兒童在媒體素養學習不同階段的表現特征,結合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提出相關的教學目標策略,通過媒體素養教育幫助兒童提高自我調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

〔關鍵詞〕認知發展理論;兒童;媒介素養教育

一、 相關理論

1.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概述 認知發展理論是由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的,被公認為20世紀發展心理學中最權威的理論。所謂認知發展,是指個體適應環境的能力,思考事物的方式,面對問題情境的思維方式和能力的過程。

皮亞杰認為,在從出生到成熟的個體發展過程中,其認知結構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斷重建,從而產生不同的認知階段。他將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兒童智力發展的四個階段是相繼發展起來的。前期階段是后期階段的結構基礎,發展的后期階段取決于前一階段認知發展的完成。

2.認知發展理論與兒童媒體素養教育 從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中我們可以發現,兒童的媒體素養教育也是一個由淺薄到深刻的過程。不同階段的兒童在媒體素養方面的表現會有所不同。我們可以將兒童認知的各個階段與媒體素養教學聯系起來,并分析兒童在媒體素養學習中的表現。

兒童在媒體素養教育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認知能力:例如,雖然前運算階段的兒童理解力較弱,但隨著語言的出現,他們可以回想起使用媒介的重演,并用語言解釋他們的想法。所以在教學中以兒童模仿為主,老師演示使用媒介的方式等,培養其了解與認知媒體的能力;在具體運算階段,兒童可接受的信息量增加。隨著記憶,身體協調和語言交流技能的提高,可以培養選擇媒體形式和資源的能力,以及評估媒體形式和資源的能力;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視覺、聽力、記憶力各方面都有提高,并且思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因此,教學更側重于提高兒童參與媒體互動的能力和創作媒體作品的能力。

二、兒童不同認知發展階段的媒體素養教育

在了解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和影響兒童認知發展的因素后,我們會發現不同階段的兒童在學習階段會有顯著差異。那么在兒童媒介素養的教學目標也是不同的,應當針對不同階段的兒童做出不一樣的安排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感知運動階段還屬于幼兒,很難深入進行素養教育,所以接下來我們從另外三個階段結合認知發展理論進行媒介素養教育分析。

1.兒童在前運算階段的媒體素養教育 在前運算階段,兒童在媒介素養的認知能力中呈現出明顯發展的、不穩定的趨勢。與前一階段相比,處于前運算階段的兒童有了新的飛躍。孩子們開始使用符號作為描述外部世界的媒介,體現在兒童的延遲模仿,想象或游戲中,他們可以用語言來表達概念。

在這一階段,兒童媒體素養教育有兩個目標:一是培養兒童了解與認知媒體的能力;讓孩子們能夠通過示例說明媒體是什么,并簡單描述到目前為止媒體發展的不同階段,了解新媒體的形式,特征和功能。二是培養兒童使用媒體技術的能力;通過講座和教師演示,培養兒童使用媒體檢索信息的意識,掌握使用不同媒體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2.兒童在具體運算階段的媒介素養教育 在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開始進入小學并接受正規教育?,F階段的兒童可以根據具體的經驗思維解決問題,并了解可逆性和保護的原則。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可以在特定表演的情況下執行邏輯操作,這些表演可以與特定事物相關聯。

對于這一階段兒童的媒介素養教育,應引導他們樹立學習主體意識,發展選擇媒體格式和資源的能力,和評估媒體格式和資源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更自由地表現自我。媒體素養教育的預期能力目標應如下:面對復雜的媒體資源,它具有篩選有價值的媒體信息的能力和意識;有意識選擇不同的媒體來解決問題;能正確地觀察媒體世界中虛擬人物的個性特征和自我認知;能夠識別媒體呈現的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聯系和差異;能夠批判性地閱讀和理解媒體提供的信息,而不是盲目接受或盲目否定;可以正確地看待不同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媒體產品,認識到文化多樣性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

3.兒童在形式運算階段的媒體素養教育 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大多處于11、12歲之后的青春期,他們的思維、語言等各個方面相對來說發展較成熟,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所增強?,F階段的兒童可以根據假設驗證的科學規則來解決問題,也可以根據形式邏輯的規律來思考問題。在這個階段,孩子的智力發展已經成熟,思維能力已經超出了事物的具體內容或感知事物,思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因此,在兒童媒體素養教育的目標中,應該向更高層次發展。例如,提高兒童參與媒體互動的能力,以及創建媒體作品的能力。

通過全面教學,讓孩子們意識到參與媒體互動中要自我保護,例如保護他們的信息安全,認真交朋友,防止在線欺詐等;尊重他人參與媒體互動,例如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和肖像權;理解和實踐媒體生活中的文明禮儀和道德。此外,可以認識到媒體產品背后有宣傳和處理的要素;了解創建和生成不同媒體產品的過程;能夠獨立或與老師、同學合作完成簡單的媒體產品的創作,并培養與他人的溝通能力、合作意識等。

三、論兒童媒體素養教育中認知能力的延伸

媒介素養教育的過程是艱辛而又漫長的,在這艱辛漫長的學習之中,兒童對了解與認知媒體、使用媒體技術,選擇媒體格式,評估媒體格式,參與媒體交互以及創建要學習的媒體作品。在其有限的認知水平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差異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這也是遵循著認知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法,同時可以促進兒童認知水平的提升及其延伸。

1.對自我調節能力的提高 皮亞杰強調,平衡是兒童認知和發展的內在機制和動力,證明認知是在不斷追求平衡模式的過程中主動性不斷發展的結果。他發現了自我調節在平衡中的作用,指出兒童的認知活動總是與主觀動態的調節密不可分。

事實上,兒童媒體素養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兒童逐步構建具有創新功能的自我調節系統,以促進他們積極有效的學習。在兒童媒體素養教育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不斷完善學生認知結構的自我調節機制;強調教學方法和模式的變化,創造各種問題空間,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加強對認知結構的監測和調整。提高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不斷更新和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

2.對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在兒童媒介素養教育中, 教師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階段進行針對性教學,盡可能地達到最佳教學成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進入具體運算階段之后,對于部分理論知識、選擇媒體形式與資源和評價媒體形式與資源等內容的教授上,教師將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使用學生可以理解的語言進行交流和教學。在教學環境中,學生需要與教師溝通,因此組織,表達和理解學生個人語言的能力必將得到提高。

3.對批判思維能力的提高 由于當前媒體環境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對兒童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意味著:兒童要立足于更高的視野去思考自身與當前媒介世界的關系,使他們的個人觀念得以誕生、個人觀點得以形成。

通過媒介素養教育,兒童不僅要對所使用的媒介形式、途徑進行分析、評價,而且也需要對媒介文化所滲透的價值觀念做出評判。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兒童敏銳的問題意識、獨立思考的能力等,而且幫助他們構建了自己的思維模式。在多元化的媒介背景和教學過程中,形成自主分析、自主決策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其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責任編輯:牧鑫)

參考文獻:

[1] 蘇寶紅《論皮亞杰認知發展論在兒童教育中的運用》. 華晨,2014

[2]陳曉慧.張哲《基于公民教育視域的我國小學媒介素養課程標準與目標設計研究》.中國電化教育,2014

[3]王海英.《論少兒閱讀工作的開展》.河南圖書館學刊,2015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18YJA760041);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09YBB420);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1YBA331)

猜你喜歡
媒介素養教育兒童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201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198
淺論信息時代下的媒介素養教育
全媒體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
全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淺析研究
我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體系建構芻議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新媒體視角下的我國媒介素養教育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