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下馬陵生活空間微更新策略探究

2019-01-16 05:38張娜
藝海 2019年12期
關鍵詞:公共空間

張娜

〔摘 要〕本文選取西安市文昌門旁下馬陵社區作為具體的研究對象,通過調查、走訪、拍攝獲得大量的原始資料和數據,發現下馬陵社區在微更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從社區生活空間層面和社區文化屬性方面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提出老舊社區微更新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目的是讓舊社區生活空間獲得再生,并維持社區原有的穩定社會關系網絡,延續人文特質,成為市井文脈且具有內涵的新生文化。

〔關鍵詞〕微更新;老社區;公共空間;文化屬性

近些年來,現代化城市建設飛速發展,新城開發與舊城更新進行得如火如荼。隨著舊城改造空前規模與速度展開,我國的老舊居住社區的更新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城市面貌迅速發生變化,城市整體居住環境實現很大程度的改善。但由于老舊社區分布廣泛、面積龐大,大部分社區依然存在物質環境老舊問題。

一、下馬陵社區的現狀概況

1.居住空間現狀

在調研下馬陵社區過程中發現:環境和設施的設計很少能考慮到對人文的關注。由于當時時代建設的限制,社區未對居民的活動和心理需求做出研究,沒有對小區娛樂場所和設施以及文化體育配套設計進行充分的研究,這樣就使得整體設計過于單調,缺少必要的人文關懷,使得建筑之外的空間顯得雜亂無章。從住宅發展歷史進程和經濟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住宅建設具有很強的社會性。隨著老舊小區人員構成越來越復雜,傳統的鄰里關系開始逐漸淡化,居民之間的交流開始減少,整個小區缺乏生機和活力。

2.交通、綠地現狀

在調研的本社區中,社區內所有的道路規劃基本上都是雜亂無章,可供私家車停放的區域少之又少,這樣不僅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同時也使得小區的生活空間被車輛擠占。

此社區二十年前在政府進行社區改造過程中地面鋪裝部分使用了大量的硬質材料,這樣使得綠色植被缺少足夠多的生長空間,嚴重影響整體的景觀效果和視覺效果。綠化程度不僅關系社區的視覺美化效果,也與社區居民的健康息息相關。正因為本社區在改造過程中沒有進行專業的景觀設計,使得樹木的選擇和搭配缺乏合理性和科學性。

3.景觀設施

在社區的設施和景觀雕塑小品的調研中,筆者發現,社區存在設施破敗、景觀小品缺失的現象。在當年老舊社區建設過程中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在研究區域甚至整個西安市老城區內,建筑外觀在材料和色彩的選擇上并沒有突出自身的特色,可識別性很低。小區內部的指示牌以及小品和花木等形式比較單一,沒有突出個性。而且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缺失文化屬性,并沒有突出親切感。屈指可數的雕塑和小品細節設計很不到位,大多是當年的照搬和模仿,這就使得整體景觀設計風格形式和整體的環境十分不協調。

二、下馬陵社區“微更新”作用方式

1.空間層面的更新策略

由于該地區在城墻腳下和臨近碑林博物館特殊的地域,具有歷史悠久的文化屬性。應該充分提煉社區的空間特質,突出社區文化特點,避免微更新成為千篇一律、簡單化的改造。社區微更新多著眼于小處,從具體的場景入手。但在更新過程中也要避免社區空間過于碎片化,或者在反復的細微改造中逐漸失去社區特點,即使是針對小處的更新,也應該從社區入手,選取最符合社區點、社區空間的更新策略。

(1)從下馬陵社區空間外墻面綠化上來說

外墻面綠化屬于垂直綠化的一種。通過外墻面綠化可以使得建筑物外觀看起來十分時尚和美觀,十分符合目前大眾的審美觀。這樣的改造不僅美觀耐看,還可以起到節能減排作用,減少城市熱導效應,調節社區微氣候等功能。社區可以對沿街裸露建筑墻面進行垂直綠化。建筑物外墻面綠化主要包含三種形式:一是藤蔓式墻體綠化;二是模塊式墻體綠化;三是鋪貼式墻體綠化。而對于下馬陵社區這種綠化稀少的社區來說,藤蔓式墻體綠化無疑是最適合的一種方式。藤蔓式墻體綠化指利用藤蔓植物從建筑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生長特性,使得整個藤蔓都依附于墻體上面,這樣不僅不會對墻體結構產生破壞,同時改造和更新的成本比較低,改造效果好、簡單易建,而且維護成本較低,是一種非常適合的改造方式。

(2)從下馬陵社區空間單元入口上來說

更新從每個單元都有的單元入口來說,是每個居民每天的必經之地,是一個擔負由內向外或由外朝內的過渡區域,雖然這個環境空間的區域并不算很大,但它是住宅底部造型變化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所以,老舊小區應該根據每一個單元門的實際情況來對其進行改造和更新。本社區單元門微更新方式可以使用以下幾種:

(a)擴大入口空間

在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擴大單元入口的公共空間,還可以放一些座椅綠植等裝飾。若條件允許,為了增加單元入口空間的活力,還可以想辦法把更多的功能性加入其中,用來增強居民們的體驗感。德國一些老舊社區在改造的過程中對原有的單元門進行整治和擴充,增設話聊和交流區,并且加設花園餐廳和咖啡廳,可以根據我國的現狀加入充電車位、并引入電子屏廣播的概念,這樣的做法不僅方便了住戶,而且提供了交流場所,提高了鄰里間的和睦關系、增加了社區管理的便捷性。

(b)特殊性標志

根據本社區的特殊文化屬性,可以增加獨具特色的標志性符號。標志性的增強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對其進行符號放大,不僅可以通過構筑物造型的設計來達到要求,還可以增加社區居民歸屬感和認同感,從而達到設計目的。

(3)從下馬陵社區空間公共設施上來說

老舊小區經過居民的多年使用,設施大多已經破敗不堪,設施已很難發揮其原有的功能,嚴重降低社區居民的體驗感。于是居民根據自身生活需求進行一定的改造,比如在社區中搭建打牌的涼棚等,把杯子晾在公共設施上。但是居民對公共空間和設施的利用是自發的,缺少秩序性。而且公共空間有限,因此設置多功能的公共設施,可以提高公共間的使用效率,達到更好的空間利用效果。在本社區生活空間設置足量的晾衣桿,可以很大程度地方便居民的生活。

本居民區因年代久遠,在早期的規劃中并未考慮到健身和文化娛樂活動,所以在對其區域的改造中,應該適當加入健身房、咖啡廳、酒吧等活動設施來滿足這些社區居民的需求。

2.創造社區居民可以積極參與的生活空間更新策略

社區可以適當交給居民自主管理,可以增加居民對于小區管理的積極性,改善鄰里之間的關系,并且鼓勵居民自主進行綠色低碳的行動。下馬陵社區有很大的一片集中綠地,由手缺少管理,較為荒蕪,因此可以開辟成自助式菜園,由居民認領,志愿者協助管理。也可以增加咖啡廳、棋牌室等可供公共交流的場所。很多小區已有類似成功案例,調査結果表明下馬陵社區居民也對此抱有期待。這種措施,一方面可以使居民參與社區環境治理,并目在菜園中實踐節水、滴灌等低碳措施,另方面也可以減少物業管理綠化的壓力。還可以依靠現有的圍墻,設置自行安放植物的花架,居民自行認養或者擺放自種的植物,也可以形成垂直綠化墻面起到美化社區環境的作用。

總而言之,老社區微更新問題是民生大事,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堅持可持續發展策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提升城市品質,必須實行社區微更新。

(責任編輯:楊建)

參考文獻:

[1]仇保興. 城市生態化改造的必由之路[J]. 城市觀察,2016(6):5-20.

[2]黃健文. 舊城改造中公共空間的整合與營造[D].華南理工大學,2011.

[3]韓晉陽. 上海老舊小區綠色低碳微更新策略探究[J].綠色建筑,2018(5):5-21.

[4]鄒晴晴. 城市安置社區公共空間活力評價研究[D].蘇州科技大學,2017.

猜你喜歡
公共空間
試析文化中心公共空間設計要點及措施
公共空間突發事故災難逃生應急導識研究現狀
高校教學樓空間多元化設計要素分析
讓光在城市中跳舞
公共視覺傳達系統在歷史博物館設計中的應用
城市購物中心公共空間分析
關于漢畫像石圖形符號在公共空間中的作用摭談
廣西南寧市金湖廣場使用狀況評價
現代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像素藝術探究
“物”化的空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