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某兒童??漆t院醫務人員食源性疾病知識知曉情況

2019-01-18 04:53何欣吳洋洋孟玲慧張寶元馬曉晨
首都公共衛生 2018年6期
關鍵詞:??漆t院食源性知曉率

何欣 吳洋洋 孟玲慧 張寶元 馬曉晨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過攝食進入人體的各種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或中毒性的一類疾病[1]。WHO 估計全球每年有 6 億人罹患食源性疾病,死亡42 萬人,患者大多來自發展中國家,且40% 的患者為5歲及以下兒童[2]。2008年發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導致29 400名嬰幼兒發病,5 000例患兒住院,6例死亡[3]。兒童特別是5歲以下嬰幼兒是食源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兒童??漆t院做好食源性疾病監測對預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有重要意義。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是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監測醫院,為了解兒童??漆t院醫務人員食源性疾病的知識水平,為今后開展食源性疾病監測培訓、提高監測質量提供科學依據,于2017年2-3月開展了食源性疾病知識知曉情況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采用單純隨機抽樣方法從全院開展食源性疾病監測科室的醫務人員(1 415名)中抽取部分醫務人員作為調查對象。開展食源性疾病監測的科室涉及臨床科室、醫技及管理科室,包括急診科、感染科、新生兒科、神經內科、NICU、腎內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檢驗科、超聲科、放射科、疾控處。

1.2樣本量 標本量估算采用n=Za/22(1-p)/ε2p計算。根據參考文獻[4],估計食源疾病知識最低知曉率為30%,允許誤差為15%,在95%置信水平,最少400人??紤]可能10%的失訪率,最終確定樣本量為450人。

1.3調查方法 采用自填式問卷調查方法,通過查閱文獻和專家咨詢設計調查問卷[4-8],問卷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食源性疾病的基本概念、臨床表現、高危食品等共16題。問卷設計好后在部分科室進行預調查,進一步完善調查調查問卷。

1.4質量控制 統一制定調查方案,并對調查人員開展培訓。調查現場專人負責調查問卷的收集與復核,如有漏項、多選均視為無效問卷。采用 EpiData 3.1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采用平行雙錄入。

1.5統計學方法 所有統計學分析均采用SPSS 19.0軟件。采用構成比對調查對象一般情況進行統計描述;食源性疾病知識知曉率的比較、不同人口學特征知曉率的比較均采用χ2檢驗;對食源性疾病知識知曉率的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以α=0.05 為檢驗水準。

1.6知曉率的計算 總知曉率=被正確回答知識點的數量/(調查人數×總題數)×100%單一知識知曉率=正確回答某一知識點的人數/調查人數×100%,全部知曉率=正確回答全部知識點的人數/調查人數×100%。在16道食源性疾病知識中以知曉 10道及以上則為知曉。

2 結果

2.1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50份,其中有效問卷449份。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和科室(表1)。重點科室包括感染科、急診科、消化內科、檢驗科、疾控處,非重點科室包括呼吸內科、腎內科、神經內科、NICU、新生兒科、放射科、超聲科、泌尿外科。

表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n=449)

2.2食源性疾病知識知曉情況 449名醫務人員對食源性疾病知識總知曉率為47.49%(3 412/7 184);全部知曉率為 2.23%(1/449);知道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不僅局限在消化系統的人數最多,占91.09%(409/449);知道引起沙門菌病的高危食品的人數最少,占11.80%(53/449), 食源性疾病各知識點的知曉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 890,P<0.001,表 2)。

表2 醫務人員對食源性疾病知識知曉情況(n=449)

2.3不同人口學特征知曉率比較 不同性別調查對象食源性疾病知曉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不同年齡調查對象知曉率不同,35~45歲組醫務人員知曉最高,為39.08%;不同工作年限醫務人員知曉率差別有統計學意義(χ2=12.98,P<0.05),6年及以上工作時間者知曉率最高;研究生學歷者食源性疾病知識的知曉率最高,為34.45%。重點科室醫務人員食源性疾病知識的知曉率顯著高于非重點科室(表3)。

2.4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有顯著性的工作時間、文化程度、科室為自變量對食源性疾病知識知曉率的影響因素做 Logistic 回歸分析(變量賦值為:因變量:知曉=1,不知曉=0;年齡:<25=0,25~35歲=1,35 ~45歲=2,≥45歲=3;工作時間≤1年=0,2~3年=1,4~5年=2,≥6年=3;文化程度:大專=0,大學本科=1,研究生=3;科室:重點科室=0,非重點科室=1),結果顯示,工作年限和科室是食源性疾病知識知曉率的影響因素(表4)。

表3 不同特征醫務人員食源性疾病知識知曉率比較(n=449)

表 4 食源性疾病知識知曉率影響因素的 Logistic 回歸分析

3 討論

3.1調查發現,北京市某兒童??漆t院449 名醫務人員食源性疾病知識總知曉率低于馬曉晨等[5]報道的北京市6家哨點醫院。醫務人員對食源性疾病基本概念(“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不僅局限在消化系統”、“什么是食源性疾病”)的知曉率高于宋曉昀等[4]對大連市26所醫療機構的調查結果。對消化系統以外癥狀為主的食源性疾病,如李斯特菌病、霉變甘蔗中毒、肉毒毒素中毒的相關知識知曉率低于30%,對全部知識的知曉率更低,僅為 2.23%。說明近幾年針對醫護人員的食源性疾病監測培訓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培訓深度不夠、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今后應結合兒童??漆t院診療特點加強相關知識培訓。臨床醫生日常診療工作繁重、工作時間不固定,除采取集中授課外,應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如微信公眾號、微課程,開展食源性疾病病例討論、組織學術活動等。

3.2調查發現,不同年齡、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和科室調查對象對食源性疾病知識的知曉情況不同。35~45歲、工作年限≥6年、研究生學歷及重點科室醫務人員食源性疾病知識知曉率相對較高。這說明工作環境和受教育程度可以正向影響醫務人員知識知曉情況。多因素分析發現,工作年限是食源性疾病知識知曉率的影響因素,表現為工作時間越長,食源性疾病知識知曉率越高,該結果與盧玲玲等[6]對廣東省醫務人員的調查結果有所不同。說明食源性疾病相對復雜,增加工作時間,積累臨床經驗,有助于食源性疾病知識的積累和食源性疾病的識別。此外,醫院人員所在科室也是影響知曉率的重要因素。大部分感染性和中毒性食源性疾病病人到感染科、消化內科、急診科等科室就診幾率大,這些科室接觸到食源性疾病患者機會越多、對食源性疾病有直觀的認識,食源性疾病知曉率越高,這與李佳凡等[7]的調查結果一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常見的食源性疾病以外,還有一些食源性疾病可導致嚴重的并發癥。例如,李斯特菌病可導致孕婦死胎、流產以及新生兒感染[8]。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患兒以泌尿系統結石為主要臨床表現[9]。因此,除重點科室外,食源性疾病患者還可能到其他科室就診,對于日常工作中接觸食源性疾病少、知曉率較低的非重點科室,可采用典型案例討論的形式,加深醫務人員對食源性疾病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3.3陳志等[10]研究顯示,加強食源性疾病相關知識的宣貫有助于醫務人員改善對食源性疾病警覺態度,而有助于改善監測漏報行為。因此,結合科室、學歷、工作年限等顯著影響醫務人員知曉率的因素,對兒童??漆t院醫務人員進行全面且有針對性的食源性疾病培訓十分必要。

猜你喜歡
??漆t院食源性知曉率
秋冬季高發食源性疾病的危害與預防
康復??漆t院康復設備維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討
論食品安全與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頭號殺手——食源性疾病
社區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關知識知曉率的調查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傳染病??漆t院門診醫保拒付產生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提高糖尿病患者飲食健康教育知曉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
基于德爾菲法的上海某??漆t院公開招聘的影響因素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