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體護理服務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探究

2019-01-19 05:01王小紅張曉越
中國社區醫師 2019年24期
關鍵詞:負性例數依從性

王小紅 張曉越

745000慶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門診部1,甘肅慶陽

745000慶陽市人民醫院骨一科2,甘肅慶陽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系統病情危重的疾病之一,患者一般存在呼吸困難、乏力及體液潴留等癥狀。目前針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以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目標,防止和延緩病情惡化,最終達到降低死亡率和再入院率的目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為老年人,往往存在較多負性情緒,治療依從性差。因此,單純依靠藥物治療難以很好的達到治療目的。而近年來有報道發現,良好的護理配合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緩解負性情緒。我院為觀察整體護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做出相關研究,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6例。對照組男27例,女19例;年齡27~68 歲,平均(53.2±3.1)歲;病程3~13年,平均(7.4±1.5)年;心功能分級:Ⅱ級18例,Ⅲ級21例,Ⅳ級7例。觀察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26~67 歲,平均(55.3±3.6)歲;病程4~15年,平均(7.9±1.6)年;心功能分級:Ⅱ級17例,Ⅲ級22例,Ⅳ級7例。排除存在精神障礙不能配合治療,合并其他臟器嚴重病變。所有患者及親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填寫個人資料、入院信息,簡單向患者說明院內各個區域分布,采用傳統健康教育指導患者生活和用藥。⑵觀察組采用整體護理:①根據患者病情選擇對應的臨床護理路徑,開展整體護理。②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院內環境,并對患者進行自我介紹,以取得信任,使患者充分理解并配合醫護工作的開展。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評估,制訂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并付諸實施。護理方案的內容可根據患者提出要求略作調整,確保疾病發展情況與護理內容相配合。整體護理內容涵蓋飲食護理、預防感染護理、休息與活動護理等,積極幫助患者消除疾病誘因,減少并發癥發生。②對患者及親屬開展細致的健康教育,使其在了解疾病知識的基礎上掌握自我護理常識,以及用藥必要性。指導患者合理安排休息與活動時間,掌握正確的飲食方法,根據患者病情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③開展心理護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存在負性情緒,治療依從性較差,不利于疾病恢復。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年齡等情況,采用合適的語言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針對患者心理情況采用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關心患者病情,通過其他成功病例鼓勵患者積極面對治療,擺脫負性情緒干擾,提高治療依從性。④出院后隨訪:患者出院時發放醫患聯系卡,以及詳細的出院后用藥指導,提醒患者遵醫囑用藥,切勿自行停藥或減量。囑患者按時來院復查,并定時通過電話聯系,做好隨訪工作。⑤護理工作開展必須具有連續性和針對性,體現系統化的專業性。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護理滿意度及焦慮、抑郁評分。⑴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心功能改善2 級以上;②有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心功能改善1 級以上;③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⑵護理滿意度通過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定,其中滿意例數與基本滿意例數占總例數百分比為護理滿意度。⑶焦慮(SAS)、抑郁(SDS)評分,分值越高表示焦慮情緒越嚴重。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20.0 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觀察組顯效24例,有效1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3.48%;對照組顯效17例,有效19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78.2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觀察組護理前后SAS 評分分別為(52.5±3.6)分、(34.8±1.4)分,SDS 評分分別為(52.7±2.8)分、(36.6±1.7)分;對照組護理前后SAS評分分別為(51.9±4.0)分、(45.5±4.3)分,SDS 評分分別為(51.9±2.7)分、(46.8±4.2)分。兩組護理干預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干預后SAS、SDS 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分值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滿意28例,基本滿意17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為97.83%;對照組滿意15例,基本滿意26例,不滿意5例,護理滿意度為89.1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 論

慢性心力衰竭不僅病情嚴重,且疾病遷延不愈,給患者日常生活和健康帶來很大困擾。臨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中多通過藥物控制疾病發展,難以治愈。因此,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較為嚴重,許多老年患者治療依從性差,不利于治療開展。通過良好的護理干預,對于提高臨床療效有積極意義。整體護理模式是近年來較為新興的一種全面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除了對患者治療過程中進行常規護理外,還應當注重治療環境、心理狀況及物理因素等多方面情況,遵從現代護理觀念,以患者為中心,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護理[1]。在護理中,通過評估患者病情,設置針對性護理路徑能夠給予更加精確的護理,通過心理護理明顯改善負性情緒,通過良好的健康教育和院外隨訪,避免患者病情反復,提高用藥依從性[2]。綜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實施整體護理不僅有助于治療效果的提升,并且能夠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負性例數依從性
人工膝關節翻修例數太少的醫院會增加再翻修率:一項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非負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更正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子宮全切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
品管圈在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改善中的作用
患者術后躁動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標的一項新技術
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依從性研究進展
大學生孤獨感、負性情緒與手機成癮的關系
眼外傷遲發性繼發青光眼的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