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參增養殖產業綠色發展的路徑探析

2019-01-20 22:48梅宏孔靜
中華環境 2019年9期
關鍵詞:海參水域海洋

文 梅宏 孔靜

以推動海參增養殖產業的綠色發展為目標,應當督促中小企業、養殖戶盡快終止不合理、高密度、高污染的海參增養殖方式。海洋牧場是海參增養殖的高級發展階段,這一發展可持續漁業的新型生產方式應得到法制保障。海參增養殖產業謀求綠色發展,應以綠色法律為保障,以綠色技術為指導,以綠色消費為引領,以綠色經濟為支撐,以綠色服務為助力,以綠色質量為控制,促使海參增養殖產業成為綠色發展的貢獻者。

過度開發、捕撈海參,導致海參資源開發利用已達至極限。海參增養殖產業在實踐中所暴露的不可持續性問題已引起各方重視。

海參增養殖產業環境利用行為的環境影響

學者汪勁曾著書定義“環境利用行為”。所謂環境利用行為,是指人類為滿足生存需要有意識地獲取環境要素或者從環境要素中謀取利益的活動。

海參增養殖屬于環境利用行為中的開發利用行為,是海參養殖戶以獲取經濟利益為目的從水域環境中大量采捕海參,開發海洋資源等利用和改變環境的行為。這是一種向海洋索取資源的行為。海洋資源的有限性使得這種環境利用行為在給予人們收益的同時也帶來環境風險。學者劉長興在《環境資源利用和保留的平衡——論環境法的風險預防原則》中這樣定義環境風險,所謂環境風險,是指由自然或人為活動引起,孕育于人—機—環境系統中,并通過自然環境的媒介作用,對人—機—環境系統構成潛在威脅的危險狀態,包括這種危險狀態爆發的可能性與不確定性,以及危險可能導致的危害性后果兩方面內容。其中,人為環境風險是由人類活動所引發的環境風險,其起因在于人類活動,是人為活動引起自然因素的變化而產生的風險,可以通過人的行為來預防危險后果的發生。環境風險一旦轉化為生態損害,就會引致系統的、常常是不可逆的損害,而且生態損害一般也是不可預見的、不可計算的。為避免環境風險轉化為生態損害,有必要對海參增養殖產業的環境利用行為進行研究。

我國目前的水域環境狀況令人堪憂,海參養殖如果操作不當,就會造成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環境風險,海參養殖與水域環境互相影響,即海參養殖對水域環境會產生相關影響,水域環境對海參養殖也有客觀限制。

目前我國海參增養殖的多元方式包括池塘養殖,潮間帶壘石養殖,圍堰養殖,人工控溫工廠化養殖,海上筏式養殖,海底沉籠養殖、淺海網箱養殖,放流增殖等,不同的海參增養殖方式與環境的相互影響亦不同。人工開挖池塘,建成海參圈,是對海岸的強制改造,潮間帶的生境和生物多樣性均會受到嚴重影響?;诃h境風險評價,圈池養殖海參應予轉型。大規模的圍堰養殖侵占了海洋生物的產卵、繁殖、索餌、棲息場所,破壞了水域生物物種多樣性,對海域生態環境的平衡也構成了潛在危害。這種養殖方式的可持續性低,采取這種養殖方式的企業環境責任意識不足,往往超容量養殖單一品種。陸基工廠化養殖是環境友好型的海參養殖方式,但是,其對苗種、育苗技術、餌料質量的控制、餌料投喂技術,養殖設施要求較高。雖然陸基工廠化養殖符合綠色發展理念,卻并非適合所有地區。底播海參增殖需要適宜海參生長的海底底質或進行底質改造,前期投入成本大。盲目地發展底播增殖因對海底底質的不合理改造會對海底環境造成破壞。近海環境對海參增養殖也有客觀限制,具體表現在海參增養殖對水域環境要求極高,水域環境對海參的安全、品質、產量等會產生影響。一旦水域環境受到污染,海參增養殖的產量就會急劇下降,反之,水域環境的水質良好,海參增養殖的產量就會大幅提高。若無法控制養殖水域的水質污染,勢必對海參增養殖業的發展產生巨大阻礙。解決海參增養殖業高質量發展與水域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的矛盾,有助于提高海參增養殖業發展的質量,保障海參生活的水域生態條件,實現海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海參養殖戶和養殖企業應當承擔海參增養殖方面的義務和責任,養護好水域環境,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海參養殖產業環境利用行為面臨的環境風險是人為環境風險,對人為環境風險應當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積極的控制,確定地防止危險后果的發生或將損害后果控制在可以忍受的限度之內,或者在無法預料可能后果時放棄一定的行為,事先防范危險后果的發生。對上述海參養殖產業環境利用行為造成環境風險分析可知有如下原因:其一,養殖技術因素。大多數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常常比較傳統,難以應對養殖水域的污染以及海參的病害防治等復雜問題,因此當天災人禍來臨時只能束手無策,聽天由命。養殖戶養殖模式單一,養殖品種單一,抗風險能力過低,專業知識缺乏,養殖技術落后,對海參養殖規范和標準并不了解,如今養殖技術依然停留在過去放天養的模式,并且養殖戶分布較為分散,漁業部門的監管和養殖專家的指導都難以有效進行。另外養殖戶為提高海參的產量甚至盲目使用激素等藥物都會引發環境風險,海參增養殖產生的化學品污染和分泌物污染容易造成水域環境的惡化。其二,外界因素對養殖環境的影響。氣候的變化,溫度等水環境條件的劇烈變化等外界環境條件的惡化問題,會造成海參皮化進而引起死亡。同時氣候氣溫的變化造成水質惡化,水質不流通,養殖場地內有大量的有害物質的入侵等一系列問題,都是造成海參質量不達標,產量下降,嚴重影響其發展。其三,水域環境的污染。由于近年來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向海洋排放越來越多的污染物,海洋污染比較嚴重,造成海參養殖環境的破壞。同時過度開發海洋資源,超過海洋的承載能力,也會造成海參養殖環境的破壞。其四,海參市場因素。近年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海參產品需求量不斷增加,海參市場的前景非常廣闊,這增加了養殖戶養殖海參的積極性,但是生態保護意識不足,聚焦經濟效益,過于追求海參產量以及利潤,導致養殖戶過度開發和捕撈海參資源,超過捕撈的總量要求,導致海參資源已達到開發利用的極限,海參養殖對水域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因此,要避免海參增養殖的環境風險,應盡快終止不合理、高密度、高污染的海參增養殖方式,壓減低端養殖產量,并應重視海參增養殖產業的科學規劃,避免無序開發、盲目跟進造成海參增養殖水域污染。此外,海參增養殖區域應優化空間布局,合理設計海參增養殖范圍,強化海參增養殖的監督管理,加強海參增養殖專業指導,大規模推廣優化處理廢水再利用,推動海參增養殖產業的綠色發展,實現海參增養殖與近海環境保護協調共進。海洋牧場就是發展可持續漁業的新型生產方式。

海洋牧場建設:海參增養殖產業綠色發展的可能性與法制需求

《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規劃(2017—2025)》中將“海洋牧場”界定為“利用工程手段,基于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海洋生態系統原理,營造適合水生生物繁衍、棲息和生長的漁場環境,進而實現水生生物資源的自然繁殖和補充,促進海洋生態系統的改善和修復?!焙Q竽翀鍪呛⒃鲳B殖的高級發展階段,更加注重生態環境的適宜性和承載力,注重生態修復和資源養護。

傳統海參增養殖對災害天氣影響的抵御能力差,發展不可持續。建設海洋牧場進行漁業資源修復,發展底播增殖并逐漸推出行業標準,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實現海參增養殖的可持續發展。楊紅生等學者在《著力實現海洋牧場建設的理念、裝備、技術、管理現代化》中指出,我國現代化海洋牧場不同于傳統的海參增養殖,也不同于單純的人工魚礁,而是一次認識上的跨越,其強調生態系統恢復,原動力是自然生產力,而不是人類施加的外力。2017年中央1號文件首次強調,支持集約化海水健康養殖,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加強區域協同保護,合理控制近海捕撈。2018年中央1號文件再次強調,統籌海洋漁業資源開發,科學布局近遠海養殖和遠洋漁業,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通過海洋牧場建設實現對海洋生態環境和漁業養殖的同等重視,其內涵是既要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又要提高漁業產量。當然,應當了解海洋牧場所需的資質要求、對海域環境的要求以及技術要求、成本、環境風險等。另外,應推廣混養技術,即進行多種養殖或混養其他品種,綜合利用養殖水域環境。學者楊彤在《對蝦與海參混養技術》一文中對蝦與海參混養技術進行了分析,科學合理地利用蝦池飼養珍貴的海產品已是當前漁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蝦和海參混養技術具有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的功效,沈輝等學者在《國內外海參養殖技術研究概況》分析到海參混養技術還能解決養殖品種單一、物資器材利用率低、有效水體大部分荒廢等問題。

海洋牧場建設涉及政府、企業、漁民等多方利益主體,需要全面統籌規劃、綜合管理,并將法制建設提上議事日程。目前我國關于海參增養殖方面的政策、法律規定中綠色因素不足,在法律層面難以預防或規制環境風險。傳統海參增養殖產業亟需綠色轉型,而建設海洋牧場應加強法制保障,通過確定海洋牧場的產權,規范海洋牧場征收海域使用金的標準和海域批準使用年限,明確海洋牧場建設、經營和監管者的責任,加強后續監測和管理監督,發揮海洋牧場在水生生物棲息地和漁場環境修復、漁業種群資源增殖、海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升、生物多樣性維系等方面的生態效益,以及推動海參增養殖產業健康發展的經濟效益、規范市場競爭秩序方面的社會效益。

海參增養殖產業綠色發展路徑

我國關于水產養殖的部分政策法律的立法目的已由原來的“直接促進經濟發展”向“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轉變,進而向綠色發展轉變。不過,毋庸諱言,《漁業法》2013年的法案與1986年法案的立法目的并無變化,都是“促進漁業生產的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即以經濟發展為首要目的,沒有足夠重視環境保護?!稘O業法實施細則》自1987年頒布以來未作任何修改,《漁業法》在2013年做過一次修改,這導致其中的部分規定與之沖突,故此建議修改《漁業法》和《漁業法實施細則》。

2019年我國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體現了對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高度重視。有鑒于此,海參增養殖應當將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結合起來,不可顧此失彼。立法應當強調綠色發展,堅持質量興漁,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水產養殖生產全過程,推行生態健康養殖制度,發揮水產養殖業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中的生態服務功能,大力發展優質、特色、綠色、生態的水產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所強調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形成海參養殖行業綠色發展的方式?;谏鲜稣J識,傳統海參養殖存在諸多問題,面臨環境風險,亟需綠色轉型,才能在未來可持續發展。本文嘗試提出海參增養殖產業綠色發展路徑,期望最終能形成環境友好型海參育苗—養殖—產品輸出/加工綠色產業鏈,大力促進海參養殖產業生態文明建設。

以法律為保障,推動海參增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堅持水域環境保護優先原則?!董h境保護法》第五條規定環境保護堅持環境保護優先原則,這一條應該作為海參增養殖方面的指導原則。海參增養殖業要堅持環境保護優先,堅持水域環境優先也是保障海參生活的生態條件,實現海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堅持預防為主原則?!董h境保護法》第五條規定預防為主原則,在海參增養殖方面更要堅持預防為主原則,吸取“先污染后治理”的失敗教訓,將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作為防治海參增養殖帶來的海洋污染的基本原則,制定、實施具有預防性質的環境法律制度:一要地方嚴格制定環境許可制度,地方有關管理機關要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依法審查是否符合水產養殖企業綠色發展,合格后才能批準相關主體從事海參增養殖類的活動,進而使有關組織能夠有效對資源環境合理管理。二要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的執行,具備規劃環評能力的相關單位,優先對綠色發展的海參增養殖企業進行環評,嚴格執行海參增養殖企業準入的門檻,選擇低污染、低資源消耗的綠色企業,使海洋生態資源物盡其用,杜絕嚴重污染企業進入。三要制定環境標準制度,即為了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由有關部門依法制定的各種技術規范和技術要求,來控制水域環境質量和減少相關主體排放的污染物。環境標準制度可以作為判斷相關行為人是否違法的依據,如果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向海洋排放污染物,排放者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以綠色技術為指導,建立海參增養殖業綠色發展的技術體系

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就是提高海參生產力。目前對海參養殖綠色技術創新重視程度不夠,出于對國家綠色發展理念的回應,相關企業應發展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技術,改進海參增養殖的技術,改造工藝,通過對海參增養殖基礎設施綠色升級,減少對水域環境的破壞和污染。海參增養殖企業應使用列入國家清潔生產的技術、設備等,節約并合理使用水、電、氣等資源性產品,實行符合國家要求的節能、節水、節資等清潔生產、循環經濟。

以綠色消費為引領,加強海參增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動力支撐

一是從消費端入手,讓消費者認準綠色產品。環境標志是用來向消費者傳遞有關產品的環境信息,消費者能夠利用環境標志來了解該產品的環境信息,進而決定是否購買該產品,以綠色消費為驅動力促使企業生產綠色環保產品。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制度是促使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標準。海參增養殖企業走綠色發展之路,重視技術創新,通過改造技術,不斷提高相關產業的質量和產量,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標準進行的認證才能在市場中保有一隅之地。

二是完善信息公開制度。該制度有助于保障公眾的環境知情權,促進公眾積極參與環境管理,公民有獲取相關海參增養殖的環境信息的權利,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應主動披露相關環境信息,推動海參增養殖企業綠色發展。

以綠色經濟制度為支撐,構建海參增養殖業綠色發展的金融體系

第一,設立綠色發展的有關專項基金,改進生態環保專項資金分配方式,向綠色企業傾斜,支持綠色技術開發與推廣。地方政府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發展,對其合理補貼,鼓勵海參增養殖生產者開發綠色開發使用綠色養殖技術。地方政府要支持金融機構應當給予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的海參增養殖企業優先貸款等信貸優勢或者給予資金補貼,鼓勵其綠色可持續發展。

第二,投入資金統籌規劃建設綠色海參增養殖企業產生垃圾的分類收集和集中處理設施,提升垃圾處理技術標準,加快硬件設施體系建設。

第三,利用環境稅來激勵海參增養殖企業減少環境污染。環境稅旨在將環境污染的外部治理成本內部化,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體現了污染者負擔、開發者養護原則。

第四,設立環境獎勵,包括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為了表彰先進、激勵后進,充分調動和激發人們的海洋環境保護積極性和創造性,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對于保護和改善海洋環境的企業和單位給予獎勵的制度。

以綠色服務為助力,打造海參增養殖業綠色發展服務體系

一是開展咨詢服務。開展海參增養殖企業綠色發展的政策咨詢活動,廣泛聽取海參增養殖企業的意見和建議,了解企業現實需要。

二是開展監測檢測服務。環境監測部門配合海參增養殖企業對水質進行監測,并加強對其監測技術指導,防止水質惡化造成水產品質量不達標,產量下降,減少損失。

三是開展綠色產品認證和推廣服務。綠色產品認證和推廣服務可推動企業綠色發展轉型。因此,要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信息平臺,公開發布綠色產品相關政策法規、標準清單、規則程序、產品目錄、實施機構、認證結果及采信狀況等信息。企業通過該綠色產品信息平臺了解綠色產品認證的相關流程,方便快捷。通過新聞媒體和互聯網等渠道大力開展綠色產品的公益宣傳,加強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相關政策解讀和宣傳推廣,推廣綠色產品優秀案例,引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以綠色質量為尺度,推行海參增養殖產業總量控制

海洋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水產養殖產量的有限性。在法律規范中加入資源養護型捕撈業的規定,同時開展海參增養殖業資源養護和修復工作,對于資源養護區的資源管理采用配額制度,根據每年的資源情況確定每年的捕撈量。努力推進海參增養殖業資源的生態養護與合理利用,將海洋資源養護捕撈落實到法律中來。例如,為了養護天然海參資源,有的企業建立資源管理的策略和標準,努力實現野生資源的可持續與產品的可持續。其資源管理規定:上半年不采捕野生海參,因為海參上半年繁殖,要保證其繁殖;下半年采捕時,對于野生區域(資源養護區)養護的資源管理采用配額——根據資源情況每年200噸——即便市場再有更高的需求,也是200噸/年,且只在大雪時節采捕(這時候品質最好)。這樣有助于保障海參的生態條件,實現野生資源的可持續。關于休漁期的規定,也是對總量控制的一個實行。例如,我國每年的6-9月,政府有關部門對從事海洋捕撈作業的漁民實行2~3個月不同的休漁期,以此來保證海洋水產資源正常繁殖、生長與發育,形成海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海參水域海洋
感謝海參
提升水域救援裝備應用效能的思考
抗疫,在三峽兩壩船閘水域
進博會水域環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柳江水域疍民的歷史往事
古今八珍之蔥燒海參
海參易變彎,摻了糖
愛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發
海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