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銅鐵礦全尾砂絮凝沉降試驗

2019-01-22 08:17耀
現代礦業 2018年12期
關鍵詞:全尾砂底流絮凝劑

王 耀

(大冶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目前尾礦排放是國內大多數礦山面臨的一大難題,一是因為一些礦山尾礦經多年排放后,尾礦庫因安全環保原因不能繼續堆存;二是隨著安全環保政策壓力不斷加大,尾礦庫的批建逐步取消。礦山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充分考慮尾礦綜合利用問題,首先需要解決尾礦沉降濃縮問題。

1 全尾砂性質

某銅鐵礦山選礦廠年處理原礦140萬t,產生全尾砂約100萬t/a。因細粒級全尾砂難以沉降,現有充填系統僅利用70%的全尾砂用于井下充填,利用率低。

為開展超細全尾砂沉降試驗,首先對全尾砂理化性質進行分析[1]。該銅鐵礦全尾砂濃度30.60%,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見表1,粒度分析結果見表2。

表1 全尾砂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 %

從表1、表2可以看出,全尾砂含鐵12.34%,粗粒級含量則較低;-0.038 mm粒級占41.15%,細粒級含量較高,該全尾砂較難沉降。

表2 全尾砂粒度粒度分析結果

2 試驗結果與討論

2.1 絮凝劑種類試驗

固定全尾砂濃度30.00%、絮凝劑用量50 g/t,進行不同絮凝劑的絮凝沉降與自然沉降對比試驗,不同沉降時間下清水層高度見圖1。

圖1 絮凝沉降與自然沉降試驗結果

圖1表明:①絮凝沉降與自然沉降在初期沉降過程中,清水層高度隨時間近似呈線性變化關系,中后期沉降呈非線性變化關系;②相比自然沉降,添加絮凝劑可縮短沉降時間并提高清水層高度,加快沉降效率;③對比絮凝沉降早期即初期沉降段(圖中直線段)、絮凝沉降中期即擁擠沉降段(圖中彎曲段)、絮凝沉降后期即壓縮沉降段(圖中近似平滑曲線段)沉降效果發現,初期沉降段與擁擠沉降段沉降效果明顯,壓縮沉降段沉降效果不明顯[2];④對同一種類型的全尾砂,添加的絮凝劑不同,沉降效果不同。

根據絮凝劑添加后全尾砂沉降效果對比,選擇愛森CG2653絮凝劑進行沉降試驗。

2.2 全尾砂濃度試驗

在愛森CG2653絮凝劑添加量50 g/t的條件下,進行不同全尾砂濃度的絮凝沉降試驗,結果見圖2。

圖2 不同全尾砂濃度絮凝沉降試驗結果

全尾砂濃度越低,絮凝沉降速度越快[3]。絮凝沉降效率是以固體物質通量來衡量的,低尾砂濃度并不一定對應最大的沉降效率。因為盡管全尾砂濃度低、沉降速度快,但受固體濃度、密度等因素影響,固體通量不一定高[4]。分別計算不同全尾砂濃度的全尾砂絮凝沉降速度和固體通量,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全尾砂濃度絮凝沉降速度及固體通量計算結果

從圖2、表3可以看出,全尾砂絮凝沉降固體通量達到最大時沉降效率最高,因此最佳全尾砂濃度為15%,固體通量達到最大值3.46 t/(m2·h)。

3 絮凝沉降模型過程分析

實現該全尾砂連續絮凝沉降的工業應用必須考慮2個問題:一是研究沉降機理,實現全尾砂絮凝沉降;二是絮凝沉降能夠連續進行?;谶@些因素考慮,假定在足夠大的砂倉內發生連續絮凝沉降,絮凝沉降模型可劃分為以下2種模型。

(1)模型1。假設在裝滿水的砂倉中,全尾砂絮凝沉降過程中不釋放底流,絮凝沉降結束沉降層壓縮一段時間后,釋放一定濃度的底流,示意見圖3。

圖3 模型1示意

模型1絮凝沉降分5個過程。當向砂倉加入絮凝劑與全尾砂時,清水不斷從砂倉頂部外溢,砂倉內開始產生絮團。此時絮團沉降看作是近似直線加速直至勻速運動,形成加速沉降層,即過程①;當絮團到達砂倉底部后,絮團之間互相干涉碰撞,底層全尾砂濃度不斷增加,絮團沉降速度減慢,形成擁擠沉降層,即過程②;經過一段時間的絮凝沉降后,加速沉降層高度不斷減小,擁擠沉降層高度不斷增加。在重力作用下,底層開始壓縮,形成壓縮沉降層,即過程③;隨著絮凝沉降的不斷進行,擁擠沉降層和壓縮沉降層厚度不斷增加,加速沉降層高度越來越低,直至擁擠沉降層充滿砂倉頂部,砂倉開始出現細砂溢流,此時需停止添加絮凝劑和全尾砂,即過程④、⑤;沉降一段時間后,砂倉上層為清水,中間少量擁擠沉降層絮團,底層壓縮沉降全尾砂,即過程⑥。

(2)模型2。假設在裝滿水的砂倉中,加入全尾砂與絮凝劑后,全尾砂絮凝沉降過程先不釋放底流,待沉降壓縮層具有一定高度和底流達到一定濃度后,邊投入絮凝劑、全尾砂進行絮凝沉降邊釋放底流,直至壓縮沉降層不釋放底流后停止;待壓縮沉降層達到允許排放要求后,繼續循環上述沉降過程,示意見圖4。

模型2沉降包括6個過程,其中過程①~③與模型1基本相同;在壓縮沉降層達到一定厚度且滿足底流釋放濃度后,砂倉邊進行全尾砂絮凝沉降邊釋放底流,同時向砂倉內補水,即過程④;當壓縮沉降層厚度達不到穩定釋放一定濃度的底流要求后,停止釋放底流,砂倉補水至倉頂后停止補水,即過程⑤;待壓縮沉降層達到允許釋放要求后,釋放底流,即過程⑥、⑦;循環沉降過程③~⑦,實現連續沉降。

圖4 模型2示意

4 工業試驗

4.1 砂倉絮凝沉降試驗

對φ6 m砂倉的中心桶進行改造,防止砂倉進料對絮凝沉降造成干擾。絮凝沉降試驗前先向砂倉內加入一定深度的水,然后向砂倉內加入15%濃度的全尾砂與50 g/t的絮凝劑愛森CG2653,進行砂倉絮凝沉降試驗。試驗過程發現全尾砂迅速沉降,砂倉內的清水層液位不斷上升,直至達到砂倉溢流口時,清水層開始出現溢流;當清水層深度小于1.0 m時,開始出現細砂溢流;當清水層小于0.5 m時,溢流逐漸出現渾濁,試驗終止。待沉降層壓縮3 h后,釋放底流,此時底流濃度約55.00%。

砂倉絮凝沉降試驗符合模型1,只能間斷生產,不能滿足連續生產要求。

4.2 深錐沉降試驗

在φ1 m的深錐中分別采用15%濃度的砂倉溢流尾砂與全尾砂分別進行絮凝沉降試驗,深錐底流濃度分別達50.00%左右、65.00%左右,且深錐溢流水溶質含量低于200 g/t,達到生產水使用條件,并實現了連續絮凝沉降。

5 工業深錐沉降試驗

通過綜合φ6 m砂倉沉降試驗與φ1 m深錐沉降試驗后,結合實驗室沉降試驗數據,設計安裝了φ16 m、高30 m的工業深錐進行工業化試驗,以滿足礦山約100萬t/a的全尾砂產量處理要求,實現了全尾砂連續絮凝沉降作業。在全尾砂濃度為25%~30%(工業深錐橫截面積比砂倉大,處理能力大,適宜沉降的尾砂濃度大)時,深錐底流濃度為67.00%~70.00%,滿足底流濃度65.00%以上的全尾砂利用要求。

6 結 論

(1)絮凝沉降與自然沉降在初期沉降過程中,清水層高度隨時間近似呈線性變化關系,中后期沉降呈非線性變化關系;相比自然沉降,添加絮凝劑可縮短沉降時間并提高清水層高度,加快沉降效率。試驗表明該銅鐵礦全尾砂適宜的絮凝劑為愛森CG2653絮凝劑,添加量為50 g/t。

(2)通過對比兩種絮凝沉降模型,認為模型2能夠實現全尾砂底流的連續排放,滿足工業連續化生產要求,相比模型1的底流間斷排放,更有利于組織生產,因此選擇深錐進行全尾砂絮凝沉降工業應用。

(3)在φ16 m、高30 m的工業深錐內對該銅鐵全尾砂進行絮凝沉降,處理能力滿足生產要求,深錐底流濃度67.00%~70.00%,達到全尾砂利用的濃縮要求,且能實現連續沉降,表明絮凝沉降作為該全尾砂的濃縮工藝完全可行。

猜你喜歡
全尾砂底流絮凝劑
氧化鋁生產中降低絮凝劑消耗的措施
極細顆粒全尾砂膠結充填工藝系統優化及應用
精煤水力旋流器分級效果研究
基于水流流態分析的水閘底流消能防沖設計
生產實踐中影響全尾砂固結排放產量的因素
某銅礦尾礦處置及采空區充填協同治理實踐
海山對深水底流沉積過程及演化的影響研究進展
濕法冶金行業用絮凝劑研究進展
一種油井水泥用抗分散絮凝劑
跌坎型底流消能工淹沒射流區流速衰變規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