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永寧縣治所考略

2019-01-24 07:19張源清
炎黃地理 2018年11期
關鍵詞:永昌永寧古道

張源清

(北京國文琰文物保護發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84)

1 永寧縣治所“鹿橋”概況

永寧縣是隋唐時期長安、洛陽之間“兩京驛道”上的重要地域。隋義寧二年置縣,治所最初設立在永固城。唐初移治同軌、莎柵。唐貞觀十七年(643年),永寧縣治所遷至鹿橋,并長期固定下來。鹿橋是唐代交通要道上的重要節點,是軍事上的鎖鑰要塞,也是眾多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因此明確鹿橋位置與存續年代,對研究唐代歷史、軍事、交通都有一定意義。關于鹿橋的位置,部分學者認為其位于今洛寧縣南北舊縣村之間,但尚未進行詳細考證。關于縣治遷出時間說法不一,一說為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一說為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一說為金正隆六年(1160年)。筆者對鹿橋的位置和縣治遷出的時間做了簡單的分析。

2 鹿橋與崤函古道南崤道

崤函古道位于崤函山區,是長安與洛陽之間“兩京驛道”上最為險要的一段。崤函古道分為南北二道,其中南崤道是其主干道路。

南崤道開通于西周時期,歷代皆為交通要道。南崤道自洛陽向西北,大致沿洛河、永昌河、雁翎關河到達陜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故城)。唐代,南崤道是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出行的主線道路,也是絲綢之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當時最為繁忙的道路之一。唐代在南崤道設有驛站十三程,行宮九處。鹿橋驛地處永昌河谷西側山區,是南崤道的中間點。由于其地理位置險要,成為了軍事上的鎖鑰之地。貞觀十七年,永寧縣治所遷址鹿橋,正是為了加強對南崤道的掌控。

崤函古道示意圖,引用自王文楚《唐代兩京驛路考》

有研究資料表明,隋末唐初,李淵集團正是由于搶先控制了崤函古道,切斷兩京之間的聯系,奠定了決戰勝利的基礎?!顿Y治通鑒》記載,安史之亂中,“偽燕”皇帝史思明,帥軍攻擊陜州不利,退屯永寧。史思明本人居于永寧傳舍——鹿橋驛。史思明之子史朝義及部下反叛,在鹿橋驛將史思明抓獲,押往他處殺害??梢哉f在鹿橋驛發生的事件,改變了“安史之亂”的戰局。

有關永寧的詩歌、行記也較為豐富。唐代詩人白居易留有《過永寧》、唐人薛能留有《雨后早發永寧》等詩歌。宋人張耒留有《永寧遣興三首》等有關永寧的十余首詩歌。日本僧人圓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記述了會昌法難后,圓仁等外國僧侶從長安到洛陽途中經過永寧。以上詩歌、行記寫作之時,永寧縣治所當屬鹿橋。

3 舊縣村所在環境與鹿橋環境要素較為吻合

關于鹿橋周邊環境要素,主要有南崤道、崤山和永昌河谷。南崤道大致沿永昌河谷走向分布。舊縣村位于崤山腹地、永昌河谷以南約7公里處的鹿山腳下。舊縣村所在位置是山谷中的開闊地,較為符合古人城市選址要求。村前為一條西北至東南向的山谷廊道,西北直通今宮前鄉,東南沿鹿河、經岳莊村與永昌河谷交匯。該廊道正好避過永昌河谷蜿蜒曲折之處。而宮前鄉正是唐代行宮蘭峰宮所在地。岳莊村附近山谷道路至今仍被稱為“古道”。舊縣村位于鹿山腳下,周邊有鹿河、鹿山寨等與鹿有關的地名,鹿橋得名或許于此有關。

4 舊縣村確有考古遺跡發現

據記載,1958年,舊縣村建水庫,出土有唐漏、唐三彩瓷枕、銅鏡、妝奩等文物。在南舊縣村北約 0.5 公里的原面上有大量的瓦片碎磚。農民耕作時,撿出的瓦礫、磚塊、石構件、錢幣屢見不鮮。

洛陽文物二隊,在北舊縣村東發現有城址,發現夯土城墻、房基及唐代瓷片磚瓦等。

5 根據道路里程可佐證“鹿橋”位置

5.1.里程的選取

歷史文獻對永寧縣與周邊地點的里程多有記載。筆者選取“鹿橋”為永寧縣治所時期成書的《新唐書》、《元和郡縣圖志》、《通典》、《太平寰宇記》等記載為主要依據,以明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為參考。選取今天位置明確的河南府(隋唐洛陽城遺址)、陜州(陜州故城)、臨泉驛和位置基本明確的蘭峰宮、崎岫宮、三鄉驛作為參照地點。

《新唐書·地理志二》載,“永寧,畿。西五里有崎岫宮,西三十三里有蘭峰宮,皆顯慶三年置?!薄对涂たh志》載,“永寧縣畿,東至府二百里?!薄锻ǖ洹ぶ菘て摺份d,“陜郡東南到河南府永寧縣界九十里?!薄短藉居钣洝份d,“陜州東南至永寧縣一百一十六里”?!蹲x史方輿紀要》卷四十八載“永寧縣在府西南二百里?!?/p>

唐制三十里設一驛,鹿橋驛以東南有臨泉驛、三鄉驛,臨泉驛遺址在今東宋鄉官莊原西,三鄉驛大致在今之三鄉鎮。

5.2.唐尺選取

根據胡戟《唐代度量衡與畝里制度》記載,國內現存唐尺近三十件長度在28到31厘米之間。其中,1941年河南嵩縣唐墓出土銅尺,長31厘米。1956年河南陜縣唐墓出土銅尺29.6厘米。嵩縣與陜縣皆與今之洛寧縣相鄰,因此選取此二尺為測量比選依據。唐制三百步為一里,五尺為一步,由此換算唐一里為0.444或0.465米。

3.實際距離的測量

要測量舊縣村至各參照地點的距離,首先要明確該里程是直線距離還是道路距離。筆者認為,古人在缺乏現代測量設備的情況下,難以測量兩地之間的直線距離,而測量道路里程可操作性更強。成一農《廣輿圖史話》一書中,對該問題做過考訂和分析,基本可以肯定古籍中記載的“四至八到” 距離,絕大多數都是道路距離。汪前進在《現存最完整的一份唐代地理全圖數據集》一文中也表示,《元和志》中所記述的里程并不是兩地之間的直線距離,而是路程。

鹿橋位于崤函古道南崤道,其至河南府、陜州、崎岫宮、蘭峰宮、臨泉驛、三鄉驛的古道基本明確,或可嘗試借助現代衛星地圖等測量手段,測量其實際距離。筆者測量北舊縣村到各個參照點之間的道路實際距離,換算為唐里(詳見表一),與史料所載較為接近。

表一

6 根據宋人詩詞可推斷鹿橋位置和遷出時間

張耒,宋代蘇門四學士之一,留有詩歌兩千六百余首。元豐二年至元豐六年(1079-1083年)張耒為壽安尉,官舍位于福昌(《思淮亭記》:“得官于洛陽之壽安,而官居福昌”)。壽安位于永寧東南,亦是崤函古道南道的重要節點。正值壯年的張耒,經常游歷于崤函古道沿途地點,并多次赴永寧與好友相聚,留下許多與之有關的詩歌。

張耒在《永寧遣興三首》中寫道:“國破空陵墓,時移改要沖。人隨幽谷路,縣隱亂山峰。猶傳仙舊隱,跨鹿有遺蹤?!痹姼柚械摹傲昴埂被驗橄暮蟾弈?,位于崤山地區?!坝墓取被驗橛啦庸?。鹿橋在唐代是軍事交通上的要沖之地,宋代因長安不在為都城,崤函古道逐步衰落,鹿橋已不再是要沖之地。舊縣村位背靠的鹿山,有仙山的傳說(張耒另有詩歌《鹿仙山》、《和陳器之四首·鹿仙山》兩首)。舊縣村附近地貌,與詩中所述地貌較為吻合。

張耒在福昌任壽安尉期間,結識了好友晁應之、陳器之,交往親密,詩詞和詠甚多。從張耒的詩詞中推斷,二人為永寧地方官員。張耒在《送陳器之》中寫道:“我官洛水濱,君寄鹿山隅。孰謂百里遙,滿案堆君書?!庇纱丝芍?,陳器之為官之地位于鹿山腳下,距離福昌約百里,與舊縣村位置吻合。張耒在《寄陳器之》中寫道:“昨者見君才頃刻,……一日到家馳四驛,……醉歌昌谷和我吟?!甭箻蛑粮2?,有鹿橋、臨泉、三鄉、福昌四驛。舊縣村附近有永昌河谷,永昌河古稱昌谷水,與詩中所述“昌谷”較為吻合。

另外,由詩詞中推斷,張耒為壽安尉之時,也就是在1079-1083年,永寧縣治所仍為鹿橋。由此可以排除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兩個時間截點。永寧縣治所遷出鹿橋時間,應為金正隆六年(1160)。

南崤道鹿橋驛至壽安縣段示意圖,摘自李健超《唐代交通史研究的重要發現_崤山南道臨泉驛》

7 結語

永寧縣治所“鹿橋”是唐代兩京驛道上的重要節點,是軍事交通上的要沖之地。在鹿橋驛發生的軍事時間,甚至改變了“安史之亂”的戰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筆者從歷史環境和周邊歷史地名、遺址遺跡等方面入手,分析有關史料中的道路里程信息,發現和分析宋人詩歌中隱含的重要線索。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永寧縣治所“鹿橋”確位于今之河南省洛寧縣北舊縣村東。鹿橋自唐貞觀十七年(643年)至金正隆六年(1160)為永寧治所。

猜你喜歡
永昌永寧古道
走古道
辛永寧:慢性乙肝患者隨訪復查的那些事兒
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
書畫作品鑒賞
書畫作品賞析
國畫作品賞析
挖出來的風波
訪茶馬古道
古道興衰
張永寧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