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劉三姐”到“城市歌圩”看壯族山歌在柳州的傳承

2019-01-27 11:31周俊宇大連民族大學116000
大眾文藝 2019年14期
關鍵詞:壯歌劉三姐柳州市

周俊宇 (大連民族大學 116000)

廣西是山歌之海,廣西壯族山歌具有種類的繁多、意境深邃的特點?!皠⑷恪钡墓适潞透杪?,在其發展過程中,劉三姐的形象與精神又與壯族山歌緊密聯系在一起,不僅展現了山歌藝術的一種精神形象,也表現出壯族山歌的貼近生活、貼近人民的藝術形式,也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廣西人的美好記憶,是壯鄉多彩民族文化的一個符號。早在1959年,柳州市和平彩調話劇團就將劉三姐傳說編排成為彩調劇《劉三姐》參加了建國十周年演出;1960年,《劉三姐》在柳州進行了全區性文藝匯演,隨后三次進入懷仁堂、四次進入中南海演出,隨后在全國進行了500多次的巡回演出;1961年,由喬羽編劇、雷振邦作曲的音樂故事片電影《劉三姐》上映,迅速風靡全國,“萬人空巷,婦孺皆知”,并傳播到東南亞及世界各地,成為承載無數人美好記憶的經典佳作。

幾十年來,劉三姐文化從歷史走到今天,從民間走向大眾。劉三姐歌謠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生活歌、生產歌、愛情歌、儀式歌、謎語歌、故事歌及創世古歌七大類。劉三姐的形象如今已不再是普通、單純的早期壯歌偶像,其已然成為了壯族山歌文化的傳播標桿。時至今日,廣西民間延續的大大小小的歌圩,既寄托著人們對劉三姐這位“民間歌曲神仙”不屈不撓勇于抗爭精神的紀念之情,更是山歌的巧技表達、感情抒發的最佳承載地。

壯族山歌文化是在壯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基礎和社會生產中形成的一種民族傳統。壯族人民每年會定期舉行的唱山歌集會,這就是所說的歌圩。男女之間戀愛唱情歌,婚嫁之禮唱嫁歌,喪葬之禮唱喪歌,相互盤考比賽智力的歌,宴請賓客好友對唱勸酒歌與節令歌,祈求之禮唱祈禱歌,教育孩童唱兒歌與童謠,都是壯民借歌抒情的方式,其歌圩集會又以農歷三月初三最為隆重。大的歌圩有數萬人參加。歌圩期間還有拋繡球、碰蛋、吃糯米飯、唱戲、物資交流等等除唱歌之外的娛樂活動,有預祝五谷豐登之意,表現出壯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憧憬之情。

廣西壯族的山歌文化作為獨特的傳統文化,它不僅僅與壯人生活密切相關,同時也是壯族歷史文化的載體和聚合。壯族山歌文化是在壯族長期的生活實踐基礎和社會生產中形成的一種文化形式,它反映了壯族人民的審美觀、心理素養、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壯族山歌不僅獨特的審美功能與娛樂功能,還具有傳播其意識形態、社會生產功能和對其生活的認知功能,為壯族社會傳統文化的保存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傳播便利。在壯族山歌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早已已牢固形成了傳幫帶習俗,以及極高程度的全民參與性,因此,壯族山歌的發展與傳承具有十分牢固的社會基礎。

56個民族是一家,壯族山歌的傳承不只是一些少數壯人的事,更是關乎國家傳統文化保留、儲藏的大事。如只此一家傳承,會使壯族山歌文化缺失民族認同感、國家的支持和民眾的推行,因此不能夠在較大規模的范圍內,形成一定的具有影響的事態。對此,柳州市政府在保護、傳承壯族山歌方面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如基礎立法、強有力的文化建設等,實現對壯歌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壯歌文化當代價值的闡揚以及保護和延續問題迅速被納入政府文化行政工作當中。在此背景下,柳州市政府為了使壯族山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保護壯族山歌的原真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壯族山歌進行收集、整理和翻譯。

柳州市政府采取多種措施進行壯歌文化建設。舉行各種形式的山歌文化推廣演講、演出,制作投放公益廣告,營造出了濃郁的壯鄉山歌文化氛圍。重中之重是在全市多個繁華地帶打造起的歌圩,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魚峰山歌圩、濱江公園歌圩。歌圩的建成,在人流量最大的市中心區域,使得人們在平常的傍晚、雙休日的全天都能聽到歡愉的歌聲。每逢節假日,歌圩還會舉行大型“壯歌王”對歌活動,歌手們結伴對唱山歌,圍聽者眾多,場面氣氛歡快。高樓林立的柳州,現代化都市環境中,這種傳唱山歌的文化形式,既古老又新鮮,不能不說是一個獨特的文化景觀,即使放入全國范圍內,也是極其罕見的現象。

城市歌圩的興盛,對于山歌藝術本身的創作、提高、保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俗詩歌創作、文學創作在藝術領域是十分極具藝術性與挑戰性的,通常好的作品往往需要作者通過大量的積累、沉淀、醞釀產生靈感與結構,再通過細心地雕琢、推敲最終形成文稿。古人以“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得來一個字,擰斷幾根須”等句來形容創作的艱辛似乎并不為過。與之相反,壯族山歌通過通俗易懂、郎朗上口,簡單的旋律、接地氣的歌詞與耳熟能詳的“嘿撩嘹啰”句式,尤其那令人回味的比喻、比興唱法,整齊、押韻的辭藻韻律,一揮而就、出口成章的特點,更是讓壯族山歌猶如現代網絡洗腦歌曲一般使之在聽眾腦??M繞。反而實現它的了易于創、易于唱、易于記、易于流傳。出色的歌手總能“七步成歌”、“出口成章”、“對答如流”,對唱幾個小時不帶重復的唱功已不足為奇,他們的嘴巴如同山歌的“人工智能”系統,脫口而出對于他們來說如同常態。城市歌圩也成為了他們積極創作、永保創作活力的大舞臺。

經濟全球化與市場發展一體化的演變與推進世界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掀起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高潮。城市歌圩為壯族山歌的傳承奠定了藝術的基礎、群眾的基礎,柳州政府配套主辦各類山歌節、山歌演出秀、文化節和旅游表演,將壯族山歌進行了產業化開發。自2014年柳州市政府將“壯族三月三”設為公眾假日起,柳州市“三月三”等主題活動每年如期舉行,如今然已成為柳州市地域內最重要的民族特色節日?!扒О烟J笙鬧龍潭,千人多耶唱和諧”,瑤、苗、侗等民族的演員共同演繹民族文化遺產,合奏民族團結之歌的民族對話活動也成常態,活動現場也總是人頭攢動。有游客盛贊“三月三的柳州,處處都是阿牛哥和劉三姐”。柳州市政府通過不懈的職能行使,不僅增強了廣大柳州市市民對山歌文化的意識保護,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壯歌文化能更有效地向外宣傳與推廣。

顯然,壯族山歌產業化的開發在文化傳承發展方面做出了毋庸置疑的貢獻。物質文明的傳播和發展,早已被民族文化與旅游文化、地域資源結合在一起,不僅拉動了經濟的發展,還促進了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設。柳州市政府一直將壯族山歌開發圍繞這經濟建設這一主題而進行研究和開發,將壯族山歌與旅游、推廣相結合,與商貿交易合作,與慈善互惠互利,實現了為經濟建設服務職能,也為實現興國富民做出了許多貢獻。柳州市在壯族山歌的保護、傳承與發展經濟之間已然尋找到了一個新的平衡點,不僅加速了壯族山歌從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的轉化,還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同時可以看到,在現代新興傳媒環境的大環境下,被新媒體改變的傳統媒體的傳播形態逐漸落寞。對信息傳播時效性的提高與數字技術和多媒體間融合的新型傳播模式日漸增加,依托于智能終端軟件的開發,山歌文化門戶網站的建立,以及依托了易于整理、翻譯、保存、傳播的數字化平臺等也為壯族山歌的傳承形成了助力?!懊浇樽鳛槌休d、傳遞知識的載體”,在傳播學意義上是指利用媒介存儲和傳播信息的物質工具。隨著現代傳媒技術的不斷進步,山歌迅速被影像化、數字化,有關壯族山歌的紀錄片、專題片層出不窮,隨著各種傳播平臺得到廣泛傳播。山歌傳承從最古老的口頭傳播方式到上世紀的歌書傳播再到曾經的傳統媒體傳播,最后轉變為現在的互聯網絡和視頻手機的新媒體傳播。解決了曾經在接受山歌文化傳承過程中諸如“上門拜師學藝”“對歌看時”等低效率的傳播行為。,柳州的歌圩通過新興的微信、微博等傳播平臺,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多元形式,以全新的數字化、互動性的特點,進一步擴大了壯族山歌的文化傳播空間,提高著壯族山歌傳承的品質與影響力。

猜你喜歡
壯歌劉三姐柳州市
柳州市精業機器有限公司
百年大黨 壯闊歷程 《雪山壯歌》
長安壯歌
向往劉三姐的故鄉
《交通運輸》教學設計
一口氣喝完
抗疫壯歌
《楚莊王》:期待壯歌飛鳴
桂林印象(二首)
注目“劉三姐”的命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