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善事業前途光明、大有可為

2019-01-27 02:53賈曉九
中國民政 2019年22期
關鍵詞:慈善事業分配慈善

□ 賈曉九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基本經濟制度、文化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四個方面,對慈善事業和志愿服務提出了明確要求,具有開創性和里程碑意義。

一、認真學習領會四中全會關于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等系列要求的重要意義

如果說,慈善法的頒布是助推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第一級火箭”,那么將慈善事業作為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方式,納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就是助推我國慈善事業蓬勃發展的“第二級火箭”。在這“兩級火箭”的推動下,我國的慈善事業前途光明、大有可為。

第一,這是將慈善事業納入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助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收入分配問題是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足以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的基本問題。四中全會首次把“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并首次明確要求“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從根本上確立了慈善事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為發展我國慈善事業指明了方向,意義重大。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率先提出了第三次分配理論,即“第一次分配是由市場按照效率原則進行的分配;第二次分配是由政府按照兼顧效率和公平原則,側重公平原則,通過稅收、社會保障支出這一收一支所進行的再分配;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過個人自愿捐贈而進行的分配”。根據四中全會精神,第三次分配和慈善事業已經成為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的組成部分,是助力解決貧困問題、縮小收入差距、形成“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促進“共同富?!?,進而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矛盾的一個重要手段,是關系經濟發展和國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我們必須站在這個高度,進一步認識、謀劃和發展慈善事業。

第二,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慈善事業的新定位。四中全會明確要求“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統籌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制度”,將慈善事業擺在了與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優撫安置同等重要的位置;這一新的定位,有利于發揮慈善事業對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進行有益補充和完善的積極作用,充分運用其社會動員力強、貼近基層、高效便利、靈活多樣等優勢,助力解決貧困問題、縮小收入差距,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這次全會在“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部分,還要求“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廣泛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這意味著黨中央將慈善事業視為基層群眾自治的重要載體。黨中央對慈善事業的高度重視、更高要求和更多期待,讓我們倍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第三,這是統籌慈善和志愿服務等事業發展的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志愿服務工作,今年已作出兩次重要指示;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健全志愿服務體系”;國內外的實踐經驗也表明,第三次分配是以慈善捐贈和志愿服務為主要形式開展的分配活動。我們應當統籌發展慈善和志愿服務,動員社會捐贈、組織志愿活動、協調社會資源、提供社會服務。同時,還要充分發揮福利彩票事業籌集社會資金、支持慈善事業發展的積極作用,并大力促進專業社會工作在慈善事業領域中的廣泛運用,共同助力慈善事業快速發展,壯大民政力量。

第四,這是我們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的有力依據。慈善事業的發展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需要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積極參與。四中全會明確將第三次分配和慈善事業作為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的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各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對慈善事業的認識;有利于各級政府將慈善事業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有利于推動各地建立健全慈善工作的組織協調機制,及時研究、制定政策,解決慈善事業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利于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和支持慈善事業。

二、我國慈善事業發展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我國慈善事業發展迅速。2014年,國務院出臺了首個慈善綜合性文件——《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年,《慈善法》頒布施行,慈善事業的制度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2018年我國慈善捐贈總額為1439億元(中國慈善聯合會監測數據);目前,全國現有慈善組織7500家,凈資產總額約1600億元;慈善信托合同規模28.6億元;全國現有注冊志愿者超過1.34億人,志愿服務組織已超過1.2萬家;自發行福利彩票以來,福利彩票累計銷售21628億元,籌集彩票公益金6400多億元。同時,我國互聯網慈善異軍突起,形成了“中國樣板”,僅2019年上半年,就有52.6億人次點擊、關注和參與互聯網慈善,募集善款超過18億元;今年10月,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民政部牽頭主辦了首次“互聯網公益慈善論壇”。

我國慈善事業的快速發展,為進一步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提供了基礎、創造了條件。但是,仍然面臨著不少問題和挑戰。一是我國慈善捐贈的總體規模較小,社會捐贈總量與我國世界第二的經濟總量不相適應。二是我國慈善捐贈的結構還有待進一步優化,還沒有形成大多數人參與的態勢。三是慈善組織和慈善信托建設需要加強。四是鼓勵和支持慈善事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力度不足。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建議

首先,要做到“四個堅持”。一是堅持黨對慈善事業的全面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引領廣大慈善事業的參與者與黨同心同德、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同向同行,強化慈善組織黨建工作,確保我國慈善事業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二是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著力引導慈善力量參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帶一路”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等工作,注重建立慈善事業幫助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的長效機制。三是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第三次分配不能取代初次和再次分配,既要積極作為,又不能夸大第三次分配和慈善事業的作用。四是堅持統籌融合發展。著力推動慈善事業服務于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福利、殘疾人福利和社區治理等民政民生事業。

其次,要明確發展目標,堅持“抓好兩頭”“做強中間”?!白ズ脙深^”是指,一要從“取之于民”入手,抓好社會動員,“做大慈善蛋糕”:健全激勵企業、個人和社會各界向慈善投入資源的制度機制;二要從“用之于民”入手、抓好產出,“分好慈善蛋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既要服務于扶貧濟困,也要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保障中全面作為,還要在科技進步、生態文明、區域發展等國家戰略安排中積極有為?!白鰪娭虚g”是指從培育發展入手,進一步做強慈善組織、慈善信托、志愿服務組織、社工隊伍、福利彩票和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等主體力量。同時,針對慈善行業“一榮不能俱榮、一損一定俱損”的特殊規律,加強監管和行業自律,打造公開透明的“玻璃錢包”,進一步提高慈善事業的公信力。通過“抓好兩頭”“做強中間”,擴大捐贈總量、用好捐贈款物,激發志愿服務活力,加強慈善治理,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公開透明、運行有效的慈善制度,積極推動形成“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人人參與的生動局面,更好地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

第三,在制度和治理層面,要加強頂層設計,推動建立完善“五個機制”。一是建立領導推動機制。建議在國家層面建立慈善工作領導協調機制,推動落實四中全會精神和慈善法。二是完善培育發展機制。協調完善稅收優惠政策,既要進一步引導、鼓勵企業和高收入人群開展大額捐贈;更要激發中等收入群體和普通人的小額捐贈和志愿服務的熱情,擴大慈善事業的群眾基礎。探索建立慈善行為記錄和激勵機制,推動落實慈善法規定的激勵扶持政策,大力發展慈善組織和慈善信托,健全志愿服務體系。三是完善監督管理機制。要以增強慈善事業的公開透明和公信力、保護捐贈積極性為目標,進一步完善慈善統計制度,健全慈善捐贈、慈善組織、慈善信托、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監督管理機制和志愿服務規范指引機制。四是完善宣傳倡導機制。要以增強社會公眾的慈善意識為目標,將慈善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式,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守望相助、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充分利用中華慈善日、中華慈善獎、中國慈展會等載體,加強慈善文化、慈善理念和志愿服務精神的宣傳倡導。五是完善慈善創新機制。要以全民慈善、便民慈善為目標,充分利用新技術,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大力發展互聯網慈善,方便各類主體捐贈;創新推進“三社聯動”,積極發展基層慈善,探索推廣慈善示范社區(村)活動,推動“互聯網+”與志愿服務深度融合,讓社會愛心充分涌流,讓慈善行為無處不在。

猜你喜歡
慈善事業分配慈善
肩負使命的奶奶
應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級探討
慈善之路
他們承諾捐出半數以上財富投入慈善事業 超過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贈誓言”
遺產的分配
一種分配十分不均的財富
慈善義賣
J.K. Rowling Receives a Rare Honor from Prince William at Buckingham Palace
深入實施慈善法 促進廣東慈善事業大發展
慈善組織相關知識問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