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財經文選

2019-01-27 05:04
中國財政年鑒 2019年0期

堅定不移抓好財政部黨的政治建設

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 劉 昆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發表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重大意義,對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財政部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與對中央和國家機關推進黨的政治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政治建設推進會部署,扎實推進財政部黨的政治建設,以政治建設的全面加強確保財政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發展,為貫徹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帶頭做到“兩個維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財政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肩負著重要職責,同時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要發揮好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履行好財政的使命和職責,要求財政部門首先在政治上要過硬、要絕對可靠,要對黨絕對忠誠,把講政治的要求始終貫徹到財政各項工作之中,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而不懈奮斗。要堅持黨的政治領導,把準政治方向,帶頭做到“兩個維護”,增強維護自覺,堅定維護行動,提高維護能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確保黨中央一錘定音、定于一尊的權威。要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貫徹到謀劃財政工作重大戰略、制定重大財政政策、推進重大財政工作的實踐中去,經常對表對標,及時校準偏差。要強化責任擔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按照黨的十九大關于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部署要求,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為打好三大攻堅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更好地保障改善民生、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財稅制度保障。要夯實政治根基,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堅持財政的公共性、公平性、公正性,落實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任務,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對財政工作政治性的認識

中央和國家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財政部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這一論斷的內涵要求,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覺悟。財政部與其他中央和國家機關一樣,是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第一棒”,肩負著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重要職責。財政是治國理政的物質基礎,“財”和“政”是有機的統一。財政部所有的業務都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所做的每一項工作中都包含有政治。旗幟鮮明講政治,是做好財政工作第一位的要求。財政部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從政治高度來認識和把握財政工作,不斷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善于從政治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切實在服從服務黨中央工作大局上有擔當、有作為,把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要求落實到財政工作全過程各方面。黨員干部要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要把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作為第一位的任務,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不折不扣落實“一個帶頭、三個表率”要求,建設模范機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央和國家機關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帶頭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作表率,在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上作表率,建設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范機關。這是推進新時代財政部黨的政治建設的總綱和主線。要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貫徹,切實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在結合財政實際貫徹落實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全面系統、融會貫通、知行合一。要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堅守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確保財政部各項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發展。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嚴格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堅決防止“七個有之”,切實做到“五個必須”。要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從嚴肅黨的組織生活抓起,嚴格執行“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等制度,切實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要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把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作為重要著力點,突出政治標準,建立以德為先、任人唯賢、人事相宜的選拔任用體系,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財政干部隊伍。要防范政治風險,增強財政干部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做到眼睛亮、見事早、行動快。要涵養政治生態,弘揚和踐行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強化責任擔當,抓細抓實財政部黨的政治建設

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賦予黨組“加強對本單位黨的建設的領導,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等職責,進一步確認了黨組承擔的抓黨的政治建設的領導職責。財政部黨組要認真履行機關黨建主體責任,切實把抓政治建設的責任擔起來,提上議事日程,納入整體工作部署和機關黨建總體安排,研究具體措施。黨組書記是抓黨的政治建設的第一責任人。黨組成員要充分發揮“關鍵少數”作用、履行好“一崗雙責”,督促和推動分管單位抓好黨的政治建設。機關黨委要協助部黨組抓好謀劃、推動落實,旗幟鮮明講政治,聚精會神抓黨建。各單位黨組織要層層壓實抓黨的政治建設的責任,堅持問題導向,經常研究分析黨的政治建設狀況,注意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部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要把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情況作為財政部黨員領導干部和各級黨組織負責同志年度述職的重要內容,加大對黨的政治建設的監督檢查力度,及時跟蹤落實情況,推動黨的政治建設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發表于《紫光閣》2018 年第10 期)

適應新時代 落實新部署聚力增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 劉 昆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 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要統籌各項政策,加強政策協同,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在2018年4月23日、7月31日、10月3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財政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力增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著力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有關工作,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一、大力實施減稅降費,降低市場主體負擔和實體經濟成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強調要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繼續清理涉企收費,加大對亂收費的查處和整治力度,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過去五年,減稅降費始終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實施營改增累計減稅2.1萬億元,加上采取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清理各種收費等措施,共減輕市場主體負擔3萬多億元。2018年以來,財政部門結合完善稅制,繼續實施減稅降費,年初既定的減稅降費政策已出臺實施,加上年中出臺的一系列措施,預計全年減負1.3 萬億元以上。

持續推進增值稅改革。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對企業生產經營和實體經濟發展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自推開營改增試點以來,通過周密設計和積極穩妥推進,產生了一舉多得的政策效應,在穩定經濟增長、促進服務業和制造業升級、加速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成長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2018 年把繼續深化增值稅改革作為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的重大舉措,進一步完善了增值稅制度。降低增值稅稅率水平。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調整后增值稅稅率分為16%、10%、6%三檔。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標準由50萬元和80萬元統一上調至500萬元,并在一定時期內允許已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讓更多企業享受按較低征收率計稅的優惠。退還部分企業留抵稅額。對符合條件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

改革個人所得稅制度。個人所得稅在我國是僅次于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的第三大稅種,關系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對個人所得稅制度作出重大修改。對部分所得實行綜合征稅。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4 項所得納入綜合征稅范圍,適用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實現了從分類稅制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稅制的重大轉變。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將個人所得稅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由每月3500 元提高到5000 元。僅以這一項因素來測算,修法后個稅納稅人占城鎮就業人員的比例將由現在的約44%降至約15%。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級距,廣大納稅人能夠不同程度地享受到減稅紅利,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獲益更大。月收入在2萬元以下的納稅人稅負可降低50%以上。設立專項附加扣除。圍繞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支出領域,設立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 項專項附加扣除項目,進一步減輕納稅人負擔,使稅制更加公平。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其中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和新稅率表等部分減稅政策先行自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

完善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小微企業不僅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更是激勵創新、帶動投資、促進消費的重要“生力軍”。在落實已出臺稅收政策的基礎上,2018年進一步加大了對中小微企業稅收政策支持力度。擴大所得稅優惠政策范圍。將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50 萬元提高至100萬元。將享受當年一次性稅前扣除優惠的企業新購進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上限提高到500 萬元。鼓勵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至75%,并將此加計扣除優惠政策擴大到所有企業。將在8 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地區和蘇州工業園區開展的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稅收政策試點推廣到全國。取消企業委托境外研發費用不得加計扣除限制。將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虧損結轉年限由5 年延長至10 年。支持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將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單戶授信額度上限由100萬元提高到1000萬元,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小微企業的融資。

進一步降低企業非稅負擔。繼續停征、減免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等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標準,深入治理亂收費,讓企業輕裝上陣、聚力發展。經過持續清理規范,截至目前,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由185 項減少至49 項,減少幅度超過73%,其中涉企收費由106項減少至31項,減少幅度超過70%;政府性基金由30 項減少至21 項,減少幅度為30%。

同時,為應對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出臺實施多項稅收政策,穩定外貿外資,支持開放型經濟發展。對境外投資者以利潤直接投資暫不征收預提所得稅,實施企業境外所得綜合抵免。完善出口退稅政策,降低出口企業稅收負擔。取消包括抗癌藥在內的部分藥品進口關稅,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部分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對進口機電設備、零部件及原材料等工業品實施降稅。我國關稅總水平由2017 年的9.8%降至7.5%,在全球處于中等偏低水平。

下一步,財政部門將著眼優化營商環境、增強發展后勁,研究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和更為明顯的降費,加大減稅力度,推進增值稅等實質性減稅,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免除,降低社保繳費名義費率,確保企業社保繳費實際負擔實質性下降,更好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財政要在發揮總量調控作用、促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同時,更好發揮結構性調控優勢,加大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持,堅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而不是更多發揮政府作用,用改革的辦法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創造友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讓生產要素更自由地流動,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推動經濟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需平衡。

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抓住制造業這個實體經濟的關鍵,著力提升制造業競爭能力。降低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支持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發展,實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試點。發揮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促進制造業重點領域加快發展。繼續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穩妥推進過剩產能退出和職工安置工作。有序推進解決“三供一業”等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支持中央企業處置“僵尸企業”和治理特困企業工作。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政策,提高補貼技術門檻、優化補貼標準。

推動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把科技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加大投入力度,重點支持市場機制不能有效解決的公共科技活動,特別是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深入落實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改革,充分調動廣大科研人員創新創造積極性。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推進“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組織實施,積極支持企業承擔國家科技計劃任務。發揮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作用,運用市場化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強化科技支出績效管理,為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激發創新創業活力。設立國家融資擔?;?,采取再擔保和股權投資方式與符合條件的擔保、再擔保機構開展業務合作,放大增信效果,提升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服務小微和“三農”等的能力。進一步發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作用,撬動社會資本共同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中小企業股權投資支持。完善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引導實體經濟開發區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科技資源支撐型等不同類型的孵化培育載體,推動載體向專業化、精細化升級,有效引導優質資源和服務向中小企業集聚。對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費率等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獎補激勵,特別是對直接服務小微企業且取費較低的擔保機構加大獎補力度。繼續推進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加大績效獎勵,積極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做法。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使用機制和政策,著力拓寬鄉村振興資金渠道,在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安排資金,積極支持農業綠色發展,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推動消化稻谷、玉米等政策性糧食庫存。支持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擴大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開展產業興村強縣示范行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等工作,加強農田水利和災后水利薄弱環節建設。全面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推動涉農資金源頭實質性整合。加強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扶持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深入開展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加大重點領域補短板力度。發揮地方政府債券對重點領域補短板的支持作用,2018 年下達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2.18 萬億元,重點用于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精準脫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棚戶區改造等重點領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雄安新區建設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前10 個月已發行2.12萬億元。在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領域,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積極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同時嚴格執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強化年度PPP 項目財政支出責任不超過一般公共預算10%“紅線”的硬性風險控制約束,切實解決實踐中出現的重短期收益、輕長期風險,重施工建設、輕運營服務,重主體信用、輕項目質量,重短期收費、輕行業發展等問題,進一步推動PPP 回歸本源、規范運作、理性發展。優化中央基建投資結構,加大對“三農”、創新驅動、民生改善、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等領域的支持。

三、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工作,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上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確要求要摸清地方政府債務特別是隱性債務底數,明晰責任,嚴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加快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強化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部署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制度、實行分類違約處置、構建常態化監督機制、依法查處問責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覆蓋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各個環節的“閉環”管理體系逐步形成。截至2017年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6.47萬億元,債務率為76.5%??偟目?,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2018年以來,財政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立健全體制機制,通過完善監管政策、加強監督核查、強化問責處理等舉措,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行為有所遏制。同時也要看到,地方政府債務潛在風險不容忽視,除了法定限額內個別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比較高之外,法定限額外的隱性債務風險突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關系到國家財政穩健運行和實體經濟發展,關系到金融市場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一項重要任務。政府違規無序舉債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發系統性財政和金融風險。要繼續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對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的決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管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穩步推進專項債券管理改革。按照加大支持和強化監管的原則,完善專項債務限額規模全額管理,加強專項債券項目收支預算管理,規范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優化簡化專項債券發行程序,健全專項債券風險防控機制,嚴格將專項債券與項目相對應,既有效防范專項債務風險,又盡早發揮專項債券資金效益,積極促進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

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當務之急是先剎住違規舉債之風。嚴禁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嚴禁以政府投資基金、PPP、政府購買服務等名義變相舉債。強化對地方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的監管,嚴禁地方政府新設各類融資平臺公司,堅決制止地方政府及其部門將公立學校、公立醫院等公益性事業單位演變為融資平臺。進一步完善地方建設項目和資金管理,地方政府建設投資應當量力而行,加大財政約束力度,充分開展財政承受能力評估論證,有效抑制地方不具還款能力的項目上馬建設。

妥善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堅持誰舉債、誰負責,地方各級政府要從本地區實際出發,制定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風險實施方案,合理確定隱性債務化解期限。依法厘清政府和企業的償債責任,盤活各類資金資產,多渠道化解隱性債務。有序打破剛性兌付,堅決打消金融機構認為政府會兜底的想法,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

加強監督問責。從嚴整治舉債亂象,對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違法違規融資擔保問題發現一起、移交一起,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以及涉及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國有金融機構、國有中介機構一并問責。對政府債務風險預警地區違法違規舉債、以棚戶區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名義變相舉債搞其他項目建設,以及對所有違法違規活動中涉及的機構和人員,有瀆職失職行為,或存在內外勾結、搞利益交換和謀取私利等情形的,依法依規予以從嚴從重處理。

防范“處置風險的風險”。在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過程中,既要態度堅決,又要步子穩妥。在保持隱性債務規模不增加的前提下,對存量隱性債務暫時難以償還的,允許融資平臺公司在與金融機構協商的基礎上采取適當展期、債務重組等方式維持資金周轉。在嚴格依法解除違法違規擔保關系的基礎上,對必要的在建項目,允許融資平臺公司在不擴大建設規模和防范風險的前提下與金融機構協商繼續融資,避免出現工程爛尾。

四、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目標,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要堅持黨中央確定的脫貧攻堅目標和扶貧標準,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既不急躁蠻干,也不消極拖延,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確保焦點不散、靶心不變。財政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重要論述,牢牢把握脫貧攻堅總攻目標,嚴格堅持現行扶貧標準,完善財政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全力以赴保障資金投入,堅持績效導向強化資金監管,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有效幫扶特殊貧困群體,推動脫貧攻堅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不斷加大扶貧投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長幅度要體現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的要求”等重要指示精神,優先保障扶貧投入,無論是投入規模、投入比重,還是資金增速,都充分體現了政府投入在扶貧開發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2016—2018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補助地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583 億元,實現連續三年每年新增200億元,年均增幅達到26.7%。其中,2018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安排120 億元增量用于“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占本年度增量資金的60%。引導有助于脫貧的農業、教育、醫療、交通、生態等各類專項轉移支付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傾斜,推動解決突出問題,彌補脫貧攻堅短板。督促有關省份優化地方政府債務資金支出結構,重點支持脫貧攻堅,2018年增加到近1100億元。

積極推動放權改革。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給貧困縣更多扶貧資金整合使用的自主權”的重要指示精神,2016年啟動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將部分涉農資金的配置權完全下放到處于脫貧攻堅一線的貧困縣,支持貧困縣依據當地脫貧攻堅規劃,區分輕重緩急,自主確定和實施扶貧項目,當年整合資金規模超過2700 億元。2017年,整合試點范圍進一步推廣到全部832個貧困縣,實際整合3286億元。2018年截至9月底,已實際整合各級涉農資金3064億元支持脫貧攻堅。這一放權改革的實施,推動形成了“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扶貧投入新格局,充分調動了貧困縣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受到基層干部群眾的普遍歡迎。

創新政策支持機制。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的重要指示的內涵要求,從資金分配、使用、監管等環節著手,不斷提升扶貧資金使用的精準性。完善扶貧資金因素法分配機制,確保資金投入向脫貧攻堅主戰場聚焦。規范資金精準使用,對象上要求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用途上重點支持改善發展條件、提升發展能力、培育致富產業。緊緊抓住“精準”這一核心,推動資金使用機制創新,總結提煉、推廣了資產收益扶貧等模式。此外,推動完善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等保障政策。注重扶貧與扶志相結合,支持實施公益崗位扶貧、以獎代補等一批精準扶持措施,幫助貧困群眾通過勞動增收脫貧。

磨礪監管繡花功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資金保障要實,做到投入實、資金實、到位實,精打細算,用活用好,用在關鍵,用出效益?!敝醒胴斦J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先后修訂完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和績效評價辦法,提出資金使用“負面清單”,扎緊了制度“籠子”。2018 年又印發《財政部關于全面加強脫貧攻堅期內各級各類扶貧資金管理的意見》,制定《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切實提高財政扶貧項目資金配置和使用效益。每年開展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給予激勵獎勵,通過績效評價“指揮棒”引導地方強化扶貧資金使用管理。研究建立扶貧資金動態監控平臺,待系統建成并正常運行后,可實時了解各級、各地、各類資金的安排、撥付和支付情況,及時發現并解決資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五、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并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在我國發展史上前所未有。2018 年5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中央財政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究明確總體工作思路和具體任務舉措,同時,按照既定工作安排,采取有力措施在增投入、轉方式、建機制上下功夫,促進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著力支持解決大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問題。2018 年中央財政安排大氣、水、土壤三項污染防治資金合計405 億元,比2017年增長19%,投入力度是近年來最大的。支持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支持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向霧霾問題最為嚴重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傾斜;牽頭開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推動加快水污染防治,將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長江、黃河、南水北調工程上游及漢江等重點流域作為支持重點;牽頭啟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中西部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支持各地統籌落實土壤污染防治任務,開展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示范。積極對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有關要求,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政策,鼓勵引導地方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在上下游搭建起共同治理的工作機制,推動形成共抓大保護的格局。按照“地方為主,中央獎補”的原則,建立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補償制度。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擴大華北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范圍,支持各地實施江河湖庫水系連通、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和河湖長制考核。繼續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擴大退耕還林還草,支持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強化濕地保護與恢復。通過中央財政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各地打造一批美麗中國的鄉村樣板。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細化明確環境保護稅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起環境保護稅開征以來,總體運行平穩,征管有序順暢,促進污染物減排效應初步顯現。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制度,增加轉移支付規模,819個縣(市、區、旗)納入補助范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超過50%。推進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試點,推動新安江、東江、九洲江、汀江—韓江、引灤入津等建立跨省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推動祁連山、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等國家公園試點,支持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六、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公共財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必須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財政的公共性公平性,堅持兜底線,科學建機制,提高精準性,注重可持續,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2018 年在財政收支壓力加大的情況下,財政部門持續增加民生投入,完善相關支出政策和機制,促進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

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推進減稅降費,在減輕企業負擔的同時促進創新創業。通過社會保險補貼、職業培訓補貼等方式,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增強就業公共服務能力。2018 年1—9 月累計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107 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三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2%,降至多年來低位。

支持教育改革發展。把義務教育作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鞏固完善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中央財政教育轉移支付的84.4%投向了中西部地區,并向困難地區、貧困地區傾斜。支持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落實完善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相關財稅政策,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貧困學生資助實現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階段全覆蓋,全年可惠及9100 多萬人次。

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90元,比2017年增加40元,其中20元用于提高大病保險保障水平。持續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支持衛生健康人才培養培訓。將更多符合條件的基層醫療機構納人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切實簡化手續、優化流程。支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智能化信息平臺建設與應用,推動構建有序的分級診療格局。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出臺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確保各地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加快落實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鸱桨?,5 家試點中央企業的劃轉工作基本完成,2 個試點省份正積極推進。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水平。在36 個城市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第三批試點。支持地方做好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工作。

加強基本住房保障。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積極籌措資金,大力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強公租房基礎設施配套和管理,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和運營。1—10月,全國棚戶區改造開工577萬套,開工率99%。推進農村危房改造,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集中用于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等四類重點對象,加大對特困農戶的支持力度。

在加強民生保障的同時,針對部分民生領域過高承諾、民生支出約束機制不健全的問題,進一步定規矩、明要求、建機制、嚴監管,推動建立民生支出清單管理制度,強化民生政策事前論證評估,建立健全財政約束機制,堅決制止超越發展階段和財力實施民生政策,使民生支出建立在更加穩固、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基礎之上。

當前,我國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結構優化升級、動能加快轉換、質量效益提升,積極的因素、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因素不斷積累增多。同時,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較多,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財政部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繼續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研究解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進一步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狠抓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有效應對外部經濟環境變化,確保經濟平穩運行,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發表于《時事報告(黨委中心組學習)》2018 年第06 期)

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 堅決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

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 劉 昆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了打好三大攻堅戰的思路和舉措。財政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深刻領會打好三大攻堅戰的深遠意義,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堅決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

一、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是財政部門的重要職責使命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事關國家發展全局,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財政部門責無旁貸。

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是財政部門履職盡責的應有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當前,打好三大攻堅戰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將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財政部門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肩負著重要職責,必須緊緊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增強跨越關口的信心決心,統籌當前與長遠,保持財政工作和財政政策的連續性,增強前瞻性,優化財政資源配置,采取更有力更有效的舉措,堅決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

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是財政部門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內在要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對財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打好三大攻堅戰,既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客觀需要,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財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財政部門在打好三大攻堅戰中,要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突出財政的公共性和公平性,完善財稅制度安排,有效發揮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消除貧困、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職能作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是財政部門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任務。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基本特征是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打好三大攻堅戰,是破解發展難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財政部門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標本兼治、疏堵結合、循序漸進,完善制度和強化管理并重,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主體和主導作用,完善財政脫貧攻堅政策體系,集中發力補齊短板;圍繞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做好資金保障,落實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的各項財稅政策,把生態環境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

二、堅持底線思維,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關系到地方財政穩健運行和實體經濟健康發展,關系到金融市場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黨的十八大以來,財政部門始終繃緊財政可持續這根弦,積極貫徹落實預算法,推動加快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強化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開展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建立債務風險應急處置機制,構建債務風險常態化監督機制,依法查處問責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覆蓋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各個環節的“閉環”管理體系逐步形成。當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截至2017 年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6.47 萬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2017 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8.82 萬億元之內,債務率低于國際通行的100%—120%警戒線。同時,有的地方繼續違法違規變相舉債,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應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財政部門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堅持穩中求進,抓住主要矛盾,開好“前門”、嚴堵“后門”,堅決剎住無序舉債之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一是嚴控法定限額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地方政府依法一律采取發行政府債券方式規范舉債。合理確定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穩步推進專項債券管理改革,保障地方合法合理融資需求。二是著力防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一方面,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嚴禁以PPP、政府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等名義變相舉債。加強風險源頭管控,硬化預算約束,嚴格項目審核,管控金融“閘門”,決不允許以新增隱性債務方式上新項目、鋪新攤子。另一方面,積極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堅持誰舉債誰負責,嚴格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督促地方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通過盤活各類資金資產化解存量隱性債務,高負債地區要大力壓減項目建設支出、“三公”經費以及其他一般性支出。要加強監督問責,從嚴整治舉債亂象,對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并予以曝光。

三、堅持精準理念,支持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扶貧開發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財政部門認真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完善資金和政策體系,大力支持脫貧攻堅。2013—2017 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2786.88 億元,年均增長22.7%;省級及以下財政扶貧資金投入也大幅增長。在全國83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連片特困地區縣全面推開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將一部分涉農資金配置權完全下放到貧困縣,由貧困縣根據脫貧需要因地制宜統籌使用。狠抓財政扶貧資金監管,組織開展專項檢查,堅決查處資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違紀違規問題。5 年來,全國累計減貧6800多萬人,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最后攻堅階段,剩下的3000 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很多是特殊貧困群體,現有貧困大多集中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面臨的挑戰依然巨大,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依然不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必須真抓實干、埋頭苦干。財政部門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決策部署,堅持現行扶貧標準,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全力以赴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一是抓好投入保障。繼續增加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規模。加大對貧困地區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相關專項轉移支付進一步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傾斜。貫徹落實“三個新增”要求,做好2018—2020 年中央財政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資金安排,重點支持“三區三州”。二是把握精準要義。深入推進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試點,落實試點明確的放權改革要求,支持貧困縣因地制宜推進脫貧攻堅。堅守脫貧攻堅現行目標與標準,既不降低標準影響脫貧攻堅質量,也不盲目提高標準,避免“福利陷阱”和“懸崖效應”。發揮財政預算的約束和導向作用,會同相關部門區分輕重緩急安排扶貧項目和資金。瞄準建檔立卡對象,精準使用扶貧資金,確保貧困人口受益。三是強化績效理念。全面加強各級各類扶貧資金管理,構建扶貧資金動態監控機制,建立扶貧資金總臺賬,將用于脫貧攻堅的財政資金全部納入臺賬,實行精細化管理,解決實時監管到項目、到人、到企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落實《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全面升級扶貧項目資金預算績效管理流程,推動建立“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機制。

四、堅持綠色發展,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人類文明發展規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財政部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著力在增投入、轉方式、建機制上下功夫。5年來,中央財政調整支出結構,向綠色發展、環境保護、生態修復等重點領域傾斜,累計投入1.16 萬億元,年均增長15.7%,遠高于同期中央財政支出9.5%的增幅;創新支持方式,注重整體協同推進,支持開展流域橫向生態補償試點,推動地區間聯防聯控,探索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態各要素開展整體修復;落實污染者責任,完善稅收、政府采購、資源有償使用、生態補償等制度體系,促進生態環境治理的成本在政府與市場主體之間合理分攤,生態環保資金已經實現績效管理全覆蓋。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環境污染仍然嚴重,生態環境壓力居高不下,提供優質生態產品的能力仍然不足,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艱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財政部門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問題導向,針對薄弱環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確保黨中央關于污染防治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一是統籌增量和存量。加大資金投入,2018年中央財政安排大氣、水、土壤三項污染防治資金合計405億元,比2017年增長19%,投入力度是近年來最大的。對現有支持污染防治的各項資金和其他相關專項進行梳理,結合績效評價情況,加大資金結構調整力度,增加用于污染防治重點工作的投入。二是聚焦重點發力。圍繞“到2020年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目標,完善相關財稅政策,支持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等標志性重大戰役。中央財政擴大支持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的試點城市范圍,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加大對污染防治的投入。相關政策要更加注重源頭防治,推進調整“四個結構”,推動做到“四減四增”。三是兼顧當前和長遠。大力推進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生態環境監測執法、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等制度建設,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健全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的資金分配機制,集中財力確保管用有效的重點污染治理事項順利推進。

三大攻堅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立的三場硬仗,事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億萬人民福祉,必須堅決打贏打好。財政部門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做到“兩個堅決維護”,自覺從黨中央工作大局出發,增強使命感緊迫感,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緊緊抓住重點任務,全力以赴抓好落實,堅決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發表于《求是》2018 年第15 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