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科學課堂實驗創新設計措施分析

2019-01-28 17:53陳巧紅
成長·讀寫月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措施

陳巧紅

【摘要】科學作為初中教學的基礎學科,是以實驗為主的教學學科,實驗是這門學科的主要教學方式和手段。在科學教學課堂進行科學設計相應的實驗,應用創新思想和方式對實驗進行改進,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進行實驗教學的創新設計是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現在的科學學科老師的重要工作。

【關鍵詞】初中科學課堂;實驗創新設計;措施

應試教育思想和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有些初中的科學課堂的實驗教學沒有很好的發揮其價值和作用,也不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初中的科學課程教學時,必須重視實驗教學,讓實驗教學和開發學生思維緊密結合,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和研究,提高其綜合能力和素質,給其將來的學習打好基礎。

一、科學實驗目的明確,激發探究欲望

科學教材中的很多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不是要求老師對其進行照搬照做。而是要求教師要對實驗目的進行深入研究和明確,進行有針對性的展開教學。實驗教學是教學的重要部分,要發揮其教育作用和價值,必須建設相應的實驗情境,體現出實驗的目的和思想[1]。老師要思考和研究實驗設計,探求更好的設計思路,創設實驗探究氛圍。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和老師進行知識的嚴究和探究,同時體現相應的科學知識和思想,使學生可以掌握科學知識和研究方法。比如,學習《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時,課文里例舉了一些植物遇到外力的現象,老師也把含羞草帶到了課堂,和學生一起做實驗。老師和學生對這些現象進行了觀察,有些當地沒有的植物可以應用網絡查詢,通過多媒體播放,學生也對其進行了了解。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共同探討,這些植物能夠有這樣的反應是怎么形成的呢?為什么有些植物就沒有這些現象呢?老師和學生可以借助網絡和查閱書籍,共同進行探索和研究,逐步的引導和觀察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和積極性。

二、營造實驗情境,建設科學探索空間

在科學課堂實驗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應用不同的方式營造相應的實驗情境,給學生創造科學研究和探索的空間。第一,營造問題情境。課本設置的實驗多數都是單層次內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創設相應的實驗情境,進行實驗的補充和擴展??茖W課堂上,老師要從不同角度和層次對科學知識和原理進行了解和認識,給學生建設探索知識的空間。比如,學習《電路分析與應用》時,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驗。要想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可以進行實驗的靈活操作和擴展。比如,可以把燈泡全部串聯、并聯和混聯。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操作和思考,“每個電路的燈泡亮度怎樣?”“對每個電路,把燈泡一個一個取下,會對整個電路有怎樣的影響?”這樣的實驗和問題,讓學生產生了對電路的連接形式的探索欲望,也產生了繼續學習的興趣。第二,營造探索實驗情境。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實驗的有效探索,提高學生的思維和探究能力。比如,學習《物質的溶解》時,老師讓學生自己做實驗,可以是水里溶解食鹽、糖、小蘇打等,并且要觀察生活當中的其他溶解現象,這個實驗不受課本限制,有效開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思路,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第三,營造創新氛圍。老師組織學生進行科學實驗要進行有意識的創新,引導和鼓勵學生開發新的實驗形式。初中生學習的科學知識就是生活當中的知識和內容,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提示,讓學生對生活和環境進行觀察和研究,進行課本知識的有效擴展和延伸。比如,學習《植物的一生》,老師引導學生在盤子當中種植菜豆種子,以脫脂棉作為土壤,對其生長情況進行觀察并記錄,最短觀察一個星期。通過觀察學生體會到科學研究和探索的樂趣,在進行知識的鞏固和深入了解的過程中,提高了實踐能力。

三、對實驗過程合理優化,增強實驗效果

初中的科學課堂的實驗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有效引導,培養學生對科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要和社會的發展相結合,和生活環境及社會相適應。第一,應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實驗的深入認識[2]。初中的科學實驗有很多都不能進行深入實驗或實際操作,學生對其細節和過程不能夠清楚的認識和掌握,并且演示實驗也影響靠后排學生的觀察,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老師可以應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進行實驗過程和細節的展示。比如,學習《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時,可以應用多媒體展示氧和碳循環的過程,可以進行細節展示,讓學生清晰的觀看和理解。第二,科學合理設計實驗。老師進行實驗設計時要注重思想和形式的創新,使實驗效果更明顯。比如,學習《光的反射和折射》時,應用水做實驗。水是無色的,不能給人的視覺產生很強的刺激,也會影響實驗效果??墒?,如果把水染成一些顏色,就會有不同的效果。在進行折射和直線傳播實驗研究時,以不影響實驗效果為基礎,老師配制了丁達爾液,讓實驗效果更加明顯,學生對實驗的印象和感悟很深,提高了學習效果,同時也使學生對實驗產生了興趣。第三,有效分析實驗。進行實驗教學時,要對實驗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可以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效的開發,這是實驗的重要步驟。一些實驗原理初中學生不容易理解,這時需要結合實驗現象和過程,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逐步的提出問題,讓學生一個個解答,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創新思維。每個科學實驗過程和現象的教學價值都很大,老師要抓住關鍵點,進行引導和啟發學生,讓學生的學習難度下降,使實驗的作用和價值真正的體現和發揮出來。比如,學習《摩擦力》時,做“摩擦方向”實驗,老師在球鞋下面安裝了兩個板刷,在實驗時,讓學生穿上這樣的實驗鞋在教室走,利用板刷的刷毛導向觀察和理解摩擦力方向。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分析,很輕易的學會了這個知識點。

綜上所述,科學學科是初中的基礎學科,是以實驗為主的學科,一些知識內容和原理要通過實驗現象及過程進行理解和掌握。老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實驗,并進行不斷的創新。同時注意擴展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分析和實踐能力,提高其科學嚴謹態度,增強實驗觀察能力和視野,給其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蔡玲芳.初中科學隨堂實驗設計方法分析[J].未來英才.

[2]徐建剛,趙力紅.初中科學課堂實驗創新設計策略的研究[J].物理教學.

猜你喜歡
措施
豬腹瀉病防控措施
治療豬氣喘病的措施
放養雞疾病防治八措施
歐盟采取額外措施扶持農業部門
城鄉規劃中常見問題與解決措施探討
高中數學解題中構造法的應用措施
20條穩外資措施將出臺
減少豬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豬熱應激及其防治措施
四項措施培養新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