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比較教學在小學中國畫教學中的運用

2019-01-28 17:53李宏基
成長·讀寫月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中國畫小學

李宏基

【摘要】比較教學的運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發散性的思維、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的能力,邏輯思維以及推理能力?!恫誓螒颉肥切W三年級的第一節國畫課,也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美術首次介入中國畫這一大領域,是學生對國畫的一次系統的認識。學生對中國畫充滿興趣與好奇心,通過各種不同的比較,使學生產生對中國畫的興趣和對美的理解。

【關鍵詞】小學;中國畫;比較教學;彩墨游戲

一、比較教學概述

比較教學基本內涵在于“比較”和“對比 ”。即根據一定的形式、內容或標準的,把某些具有相互關聯的教學內容放在一起,加以分析和比較,以確定其關系,認識其本質的特征與差異。比較教學的運用,有助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發散性的思維、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的能力;邏輯思維以及推理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透過事物表面現象找出本質差異的分析能力。

二、《彩墨游戲》課程性質以及分析

(一)《彩墨游戲》的課程性質

該課程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根據《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要“初步認識線條、形狀、色彩于肌理等造型元素,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觀察、繪畫、制作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激發豐富的想象,喚起創造的欲望。并嘗試用毛筆、水性顏料、墨、宣紙等工具、材料,開展趣味性造型活動。

(二)學生學情分析

三年級是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過渡階段,學生要接受知識的變化,思維方式的變化,學習方法的變化,是小學比較重要的階段。三年級課程似乎難度突然提升了,從這一年級開始,無論哪個學科的學習,都需要學生投入極大地精力與努力來完成。

三、比較教學的嘗試

經過了解與研究,我著手準備,在三年級兩個班里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甲班共有學生57人,乙班共有學生60人。所用材料是統一準備的生宣和大中小的毛筆以及國畫顏料;最終需要完成一幅以四季為主題的彩墨作品。

在對甲班的教學中,我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水墨動畫視頻引入課題,介紹了中國畫的主要材料,以及基本的筆墨和畫法,中間穿插幾個筆墨的小游戲,讓學生根據我講授的方法和步驟繪制一幅以四季為主題的彩墨作品。最后拓展一些知識,讓學生可以進行嘗試性的變化和創作。

而在乙班的教學中,我嘗試了運用了比較教學。比較教學主要分為求同比較、求異比較和相似比較三類。

(一)求同比較在小學國畫教學中的運用

求同比較是將相同的知識,或性質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加以比較,學生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在小學國畫教學中的求同比較,主要是將中國畫與其他畫種進行比較,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

(二)求異比較在小學國畫教學中的運用

在教學中,求異比較的運用毫無疑問是最多的。一方面是不同事物之間的比較,一方面是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取向的比較。小學中國畫教學中的求異比較主要是建立在求同比較的基礎上。

1.工具、材料的求異

在求同比較的基礎上,由學生運用不同的工具簡單的繪制幾筆并說出感受,找出國畫工具與兒童畫、水彩畫工具的異同點。

2.用筆、用墨的求異

在筆墨運用的方面,根據學生繪制的線條,運用添畫的手法配合簡單的故事情境,用較濃的墨色結合中鋒,著重勾勒畫面的主體物房子,淡墨側鋒畫出房前的池塘。在這一環節,通過繪畫的形式,在畫中進行比較,讓學生了解中國畫用筆和用墨的主要形式。在比較的方法上不再是課件展示兩幅不同的圖片進行比較,而是運用了較為鮮活的方法,某種程度上激發學生作畫的興趣,讓學生理解不同筆法墨法的運用形式。

3.線條的求異

在講解線條的時候,我首先將線條與音樂中的節奏與韻律結合,通過不同的節奏,表現出直線、曲線、波浪線等有變化的線條。再通過線條之間的比較,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線條所表現出的不同效果,如曲線可以表現出靈活、有動感的畫面,直線可以給人平靜安寧的感覺。

4.用色的求異

中國畫的用色主要以墨為主,通過顏料與墨的調和來達到特殊的水墨效果。我在教學中通過將吳冠中的以水墨為主的畫和以色彩為主的畫進行比較,突出水墨結合的多變效果和彩墨帶來的活潑靈動的效果,讓學生體會水墨和彩墨帶來的不同感覺。

(三)相似比較在小學國畫教學中的運用

為了實現相似比較,我在教學的中準備了兩張構圖、筆墨、內容基本相同的山水題材的范圖。其中一張使用了紅色、橙色為主的色調,另一張使用了黃色、綠色為主的色調。借此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色彩可以帶給人不同的感覺。紅橙色調表現了秋季的風景,而黃綠色調體現出了春天的感覺。運用相似比較,可以突顯不同色調帶來的不同效果與變化,讓學生大膽的運用不同的色調表現自我。

(四)比較教學的效果

結果發現,這兩個班的學生都會產生很高的參與意識,基本上都能夠按要求完成作業,但是甲班的教學,既沒有體現課程本身的趣味性,也沒有運用的比較教學的方法,僅僅是教師講授、學生制作的過程。完成彩墨游戲創作的人數是52人,未完成的有5人,約占實驗人數的8.8%;其中完成彩墨游戲且效果理想的人數約30人,占實驗總人數的52.6%,但完成的作品大多與老師示范的十分相似。

乙班的教學結合了多種比較的形式和方法,完成彩墨游戲創作的人數是56人,未完成的有4人,約占實驗人數的6.7%;其中完成彩墨游戲創作且效果理想的人數約43人,占實驗總人數的71.6%,且學生創作的作品都十分有趣。

四、結語

比較教學在小學中國畫教學中的運用,科學、有效的適應了時代與當代學生的需要。通過比較,學生可以更加直觀明了的發現中國畫的特點以及它與其他畫種的不同,可以在比較中發現中國畫的樂趣。比較教學應當在繼承和強化傳統形式的積極因素下,大膽接受并突破因受傳統觀念束縛,以現代意識努力去開創一種開放、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美術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5.

[2]賀志樸,姜敏.藝術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98.

[3]楊景之.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165-178.

猜你喜歡
中國畫小學
中國畫
中國畫的終結
中國畫之美表現在哪些方面?
《遠方》中國畫
刺破青天鍔未殘(中國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