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文化保護傳承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之我見

2019-01-29 01:29連云港市藝術研究所222000
大眾文藝 2019年18期
關鍵詞:舞龍群眾活動

(連云港市藝術研究所 222000)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對于我國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對于文化以及文明的傳承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群眾文化對于非遺文化的傳播也起到促進作用?;诖?,本文結合具體的非遺文化保護的案例,對其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地位以及作用進行了探討與分析,希望為非遺文化的保護以及傳承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為我國的非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做出貢獻。

一、群眾文化與非遺文化

1.群眾文化內容

群眾文化也就是指在自身所從事的職業之外,人們自行開展的自我娛樂的社會文化形式。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群眾活動本身是主體,開展方式采用自娛自樂的形式,來達到滿足自身精神世界追求的效果,這也是對自身精神世界進行建設的有效途徑。

2.非遺文化內容

根據相關非遺文化條例的要求,非遺文化是各族人民實施代代相傳的文化形式,同時它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表現形式可以是某些實物或者是某些場所地點,比如戲曲、雜技、節慶習俗等。

通過上述的介紹,我們發現群眾文化與非遺文化之間是相互交融的,非遺文化是群眾文化中的關鍵性組成部分,而群眾文化為非遺文化提供了傳承以及發展的有效平臺,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二、梅溪鎮非遺文化概述

梅溪鎮的名字來源于溪邊盛開地紫梅花,當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在歷史上該區域曾經發生過多次瘟疫,這也使得該地區人煙稀少。自此之后,大量來自于湖北、河南以及溫州等地區的人們遷徙到這里,也為該地區帶來了豐富的文化活動內容,外遷人口和當地的居民一起進行辛苦勞作,繁育后代,也促使梅溪文化呈現多元化的態勢。

遷徙過來的居民為了能夠緩解內心對家鄉的思念,在春節期間,他們歡聚在一起共慶節日,這也就是梅溪舞龍、舞獅等春節活動形成的背景。為了在此祈求上天的保佑,在正月十五時還有舞草龍、鬧元宵等活動,以此來表達事事順利的美好愿望。九月九還有重陽節的專題廟會等。在舉辦民俗活動時,人們不只是在慶祝當年莊稼的豐收,對神靈的保佑表示感謝,也對來年萬事順利、莊稼豐收、家人平安等美好事物進行祈求,是文化藝術行為的大比拼。聽當地老人說,梅溪鎮地水平會涉及到水龍硬件設施質量的比拼、操作人員實力以及技能的比拼等,整個游戲的隊伍長度可長至兩三公里,其中有雜耍、舞龍舞獅等活動。在舞龍會結束后會舉辦為期三天三夜的舞臺表演,活動現場熱鬧非凡;在九月九日,當地會舉行重陽節廟會,在廟會上不僅僅可以看到到家的文化藝術表演,也可以享受到多種類型的美食。每年的正月初一一直到二月二當地會舉辦一系列地活動表演,這不僅活躍了春節期間的氛圍,而且活動的場面很大,它走街串巷的形式將美好的祝愿都傳達給了每戶人家。傳統的文化活動是對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內容的有效孕育,實現了對深厚的文化底蘊的有效積淀,這也是梅溪鎮非遺文化形式豐富多樣地重要原因。梅溪鎮培育出了優秀的民間藝術寶藏,比如華龍燈、竹葉龍等等。

三、非遺文化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

非遺文化有效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活動,而群眾文化也是對非遺文化繼承以及傳承的有效載體平臺。近些年來,梅溪鎮舉行了多次文化活動,實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去而群眾文化走進來的良好效果,這也使得非遺文化得到了有效挖掘以及繼承?,F在當地進入我國國家級非遺文化名單的有一項,省級非遺文化四項等。當地的非遺文化項目不僅具有鮮明的特色,而且為外人所熟知,受到周圍居民的喜愛,具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

梅溪鎮非遺文化項目舞龍文化的傳承,有效地豐富了我國廣大居民群眾的業余生活,也有效地打造出樂當地的特色品牌。舞龍文化走出了大山,同時吸引更多的文化愛好者進入當地進行文化活動交流。當地陸陸續續展開了多場非遺文化交流活動,一場場文化展示活動,使得舞龍的藝術活動傳播到了更遠的地方。這也逐漸受到媒體方面的關注,收到央視節目的青睞。在2015年的文化專題活動節目中,就有對舞龍文化鬧新春的介紹,活動有效地吸引了當地以及周邊的人們,場面極其熱鬧,央視等電視平臺對其進行了專題報道以及轉播。同年央視記者走進梅溪鎮,對當地過年的民俗文化活動進行了專題介紹。跟隨者舞龍文化的腳步,我們能夠感受到非遺文化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所起到地重要作用。

非遺文化的存在有效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的內容,在對非遺文化進行保護以及傳承方面,梅溪鎮專門成立了非遺文化園區,進入到園區內部,就可以看待非遺文化的傳承基地以及文化產品展示館,同時還可以看到富有當地特色地文化禮堂。這些展館的存在促使梅溪鎮的非遺文化成為了精品,吸引了更多的文學愛好者參與到非遺文化保護以及傳承的行列中來,實現了群眾文化團體的有效擴大,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強化了當地的文化氛圍。

自2008年以來,梅溪鎮除了興建各種形式的非遺文化展館,還成立了非遺文化保護團隊。展館的建立實現了對當地傳統文化精髓的有效展示,而非遺文化團隊的成立也有效地承擔起非遺文化宣傳、傳承以及保護的重要責任。以梅溪鎮的旱船為主導項目的藝術團以及非遺文化傳承藝術團體每年在春節期間,都會帶著大鼓書等進入到村莊進行藝術表演。這一特色的表演形式受到當地老百姓深深的喜愛,幾乎場場爆滿。近幾年來,梅溪鎮民間非遺文化的表演已經接近每年三十次。在春節期間的藝術表演不僅僅為人們送去了美好的新年祝福,也實現了對人們業余生活的有效豐富,讓群眾在文化活動中充分活躍起來。

梅溪鎮將傳統文化打造成品牌,促使非遺文化走進社區和村莊,在企業以及學校內部開展文化宣傳活動,促使廣大的文化愛好者積極參與到文化建設的活動中來,還促進經濟搭臺以及文化傳承工程的創建,使得群眾文化的宣傳、教育的社會功能的遺有效發揮。例如以桑葚采摘作為入手點,開展桑葚文化節的活動,以此來宣傳桑蠶產業園,這樣的形式不僅可以促使桑蠶產業園逐漸走向成熟,也能夠有效凸顯與桑蠶相關的非遺文化的內容,實現對桑蠶傳統工藝的有效挖掘,而且對與桑蠶相關的傳統民俗文化碼頭娘娘、舞獅等等進行了展示,實現了對非遺文化的有效傳播。

對非遺文化的項目進行挖掘,能夠激發傳統群眾文化活動的活力,豐富群眾的業余活動,同時群眾文化活動的展開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播以及發展奠定了基礎,實現了對非遺文化傳播平臺的有效構建,為非遺文化的保護以及傳承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化龍燈、竹葉龍以及舞船等傳統文化形式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參與使得非遺文化的內涵得到了進一步的挖掘以及發展,比如舞船從一開始的一兩條船逐漸發展到現在的八條船,從角色上也逐漸增加了船拐子、船娘子等,人們在穿上進行集中表演,呈現出一片熱鬧的場景。2015年,當地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也積極地參與到舞船的活動中來,呈現出老少同樂的愉快場景,促使舞船的觀賞性以及娛樂性被進一步提升,對舞船的內容也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充實和拓展。比如在以化龍燈為原型打造的化龍的節目,在群眾文化舞展中獲得了金獎的好成績。在2016年的非遺文化的電視節目春晚節目特色小鎮,其幻化成龍的表現形式也受到人們的喜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對文化進行傳承的過程中,需要將群眾作為基本的要素,非遺文化的保護以及傳承離不開群眾文化,非遺文化的保護以及傳承為群眾文化活動的展開增加了光彩。而梅溪鎮的非遺文化保護工作實現了對群眾文化生活的有效豐富,為當地人民贏得了榮譽,創建起品牌文化的打造,提升了村鎮的知名度。非遺文化的保護以及傳承對于群眾文化的傳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群眾文化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猜你喜歡
舞龍群眾活動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多讓群眾咧嘴笑
舞龍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舞龍舞獅進校園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該活動活動筋骨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