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書法線條之爭

2019-01-29 01:29上海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201400
大眾文藝 2019年18期
關鍵詞:書法藝術線條書法

(上海商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 201400)

在書法研究的語境里,“線條”一詞的使用頻率或許是最高的。不管品讀何種作品,人們都不假思索地指出其線條如何如何,即便分析古人作品時,也不例外。人們對此已司空見慣。針對言必稱“線條”的現象,有人卻保持冷靜理智的態度,甚至不以為然,認為線條的概念源于西方美術,并不能適用于中國書法,用線條、形式、結構、空間等概念去品評中國書法的行為是削書法之“足”以適西方藝術之“履”。那么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看待這個問題?本文擬就這一問題進行討論。

一、書法本體之爭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學者對“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提出了質疑。如韓志明、童力新的文章《線條并非是書法藝術的本體》一方面承認線條是書法藝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構件,具有特殊的藝術功能和效應,但同時指出線條是書法的外在構成元素,不是本質,將本質與表象直接等同顯然不符合邏輯。用表象的線條來概括書法藝術的豐富內涵,是一種感悟式的簡單認識。不過,該文并未就“書法的本體”這個問題作出回答。該文甚至全然否定線條的審美價值:“把線條界定為審美情感的載體,是違背審美規律的。這種界定的失誤在于它把線條原本作為審美對象中的一個構成客體當作了審美對象的整體(作品),而且又將審美情感僅僅理解為一元的、單值的直觀產物?!?/p>

李彤《書法是線條的藝術嗎——關于書法本體的思考》一文指出,關于“書法是線條的藝術”這一命題顯然是不能成立的。因為書法的創作和欣賞,都是基于漢字字義及其所承載的情和意,這從根本上決定了書法藝術不能脫離漢字及其意義,這也從根本上決定了漢字書法藝術有別于抽象畫。線條和結構本身是不能對情感直接描繪和表現的。作者認為,書法研究必須立足于民族文化背景,那種依據西方藝術觀念和標準來衡量和改造書法的做法是削足適履。

這篇文章同樣并未就書法的本體作出解答。也就是說,上述兩篇文章,有破無立,提出了批評,但并未作出相應的回答。本體問題實質上涉及書法藝術的屬性。而正是書法藝術的特殊性和綜合性,決定了很難將其劃歸到哪一種藝術門類之下。無論是“抽象藝術”、“線條藝術”,還是“視覺藝術”、“造型藝術”都無法準確表達書法藝術的本質屬性,如果簡單地歸于其中一類,都只能產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盲人摸象”的結果。

于明詮先生的看法頗具見地:“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線條’及其‘質量’在書壇逐漸流行并深入人心,如今,評點作品動輒‘線條如何’,人們似乎已經習慣,很少有人對此作出質疑。書法的‘形狀’和‘方向’可以‘做’,‘姿態’和‘風采’可以‘做’嗎?‘韻味’和‘境界’可以‘做’嗎?”1遺憾的是,作者也沒有進一步對書法的“藝術特質”進行闡述。但可以肯定的是,線條只能是書法藝術的載體、基本構成元素,顯然不能涵蓋書法藝術的全部,更不能因此就得出“書法是線條的藝術”這樣簡單的結論。

無獨有偶,劉正成先生也認為,理論界長期以來認為書法是線條藝術,這是一種流行的審美觀?!熬€條藝術”的觀點會造成一種認識誤區,那就是書法中的線是一種幾何的線條或者徒手線。如果用徒手線條來概括書法點畫技巧特征,那么就模糊了書法藝術與抽象藝術的界限,就失去了它成為獨立藝術形態的生存基礎。2劉先生在《書法不是抽象藝術》一文中還講到柯律格教授回答作者的提問時說:“書法不是抽象藝術,因為書法有文字,有字就有意義,就不是抽象藝術?!痹撐耐瑫r還記述了饒宗頤先生的觀點:書法不是視覺藝術。這兩個擲地有聲的觀念,對我們今天書法藝術的發展非常有意義。它從根本上動搖了“書法是線條藝術”這一論點的基礎。因為如果認為書法是線條藝術,那么必然會導致線條獨立化,將線條從書法的整體框架中剝離出來,最終走向“形式至上”“視覺塑造”“抽象表現”的道路上去。如果否認書法是抽象藝術、視覺藝術,那么就等于根本上斷絕了單純從線條、空間、節奏等角度進行“純藝術化創作”的可能性,對于保護書法藝術的“文心”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綜上所述,反對“書法是線條的藝術”的人們,認為這種觀念容易忽略書法所具有的中國文化的獨特屬性,忽略書法藝術所涵蓋的多方位、綜合性的特點。他們尤其強調中國書法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抽象藝術。應該說,這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各種前衛的、實驗性的書法潮流起到了一定的撥亂反正的作用。同時,這對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也具有警示價值。

二、正視書法線條的審美價值

可是,反方的意見似乎并沒有產生很大影響?!熬€條”一詞依然被頑強地沿用下來,人們似乎并未理會這些學者的良苦用心。其實早在民國時期,書論中就已普遍認為基本書法語言是線條、構成、圖案、藝術、美術等。3甚至李澤厚先生的巨著《美的歷程》也承認:“它以凈化了的線條美,……終于形成中國特有的線的藝術:書法?!背恕熬€條”,還有“空間”“結構”“形式”“塊面”“點、線、面”等很多原本在古代傳統書論中不存在的一些名詞或概念,都被運用到今天的書法研究中。關于線條研究,最普遍的做法是對書法線條本身的審美價值展開分析,這樣的文章比比皆是。比如說書法線條具有“力量感”“立體感”“節奏感”“生命感”“抒情性”,4或者認為不同形式的線具有不同的性格,所謂“垂直的線條尊貴、嚴肅、有力量;水平的線條給人的感覺是寧靜、平和、安穩;傾斜的線顯得不安、緊張、有動感?!边@種心理學層面的分析很顯然是受到了西方現代科學與藝術的啟發。

另外一種常見的研究就是以中國哲學的視角分析書法線條的精神意蘊,強調其社會文化的象征意義。早在1986年邱振中先生就在《線的藝術》一文中開宗明義地指出:“書法的形式語言便是線條的組織,線條是構成書法藝術形式的惟一手段…書法無疑是線的藝術…書法是一種關于徒手線的藝術”,但“只有當線條獲得足夠的表現力時,書寫才上升為藝術”。5此文中所謂“足夠的表現力”來源于形式與心理的同構、書法與生命的切近以及藝術的純化。沃興華先生則進一步修正了邱的觀點:“邱振中先生說線條是構成書法藝術的唯一手段。我覺得這些觀點不對,書法不能只是線條的表現,而應當是點線對比,書法的形式語言就是點與線的造型及其組合關系?!?實際上“積點成線”,線條就是由點開始的連續運動的產物,點是線的最小單位。沃、邱二人的觀點本質上是一致的。陳振濂先生的專著《書法美學》開篇即云:“一道烏金似的墨線,橫空劈來,在晶瑩潔白的宣紙上留下了一連串韻律?!边@句話點出了書法藝術的美首先是由線條創造的,而這種美又充滿了韻律感。該書獨設一章專門討論線條的立體感、力量感、節奏感等美學價值。在陳振濂先生的書學觀中,與強調線條美學價值一脈相承的是高舉視覺藝術形式的大旗,并明確地反對道德綁架藝術——“被文藝理論教條禁錮了多少年以來的大眾心目中,總還殘存著一絲倫理道德的價值取向……在一種長期習慣的偏向引導下,形式的強調成了見不得人的要求……強調‘形式至上’,就是強調藝術的生存意義本身,否定它即意味著否定藝術的價值?!?從20世紀80年代提出書法美學概念,至今已30多年,陳先生依然執著地堅持技術及形式對書法的重要性。他主編的《書法學》(2019年版)一書指出:“技術不是藝術,但藝術不能脫離技術。在書法形式的諸種要素中,線條的重要性不容置疑?!瓡ㄋ囆g的線條,必須具有美學品格,必須在豐富多彩的變化中傳達出豐富的美感?!?其中“技術不是藝術,但藝術不能脫離技術”這一論斷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對質疑者的回應。在這里,陳先生承認線條本身并非書法藝術,但書法藝術卻離不開線條形式的表現,專業的書法作品中線條必須具備美學品格。

三、“線條”概念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正如熊秉明先生所言,任何一句話都可以說出一句相反的話。前文提及的李彤的那篇文章認為線條和結構本身是不能對情感直接描繪和表現的,將書法線條和結構由視覺到心理的轉化過程與情緒或情感混為一談,或作一一對應,就會使書法的情感表達顯得過于膚淺。元代陳繹曾所說的“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則氣郁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是一種主觀臆想。其實,質疑者只是反對把線條絕對化、孤立化、簡單化;反對將線條表現和創作者的情感、情緒以及欣賞者的審美“解碼”作一一對應的庸俗化做法;反對用線條來概括書法藝術生命的全部,把書法抽象成為單純的線的藝術,他們并未反對在書法研究中使用“線條”這一概念。即便是指出“線條藝術理論誤區”的劉正成先生,在其著作中也仍然大量使用線條概念進行闡述。如此看來,在概念的使用這個問題上雙方不存在根本分歧。所不同者,一方用線條來概括書法藝術的本質或本體,直接將書法界定為“線條的藝術”;而另一方則認為線條之外還有精神文化的因素包含在書法藝術之中,不能簡單認為書法僅僅是線的藝術,還應含有“文心”。在筆者看來,雙方的意見并非不可調和:強調從形式與構成的角度來分析書法,并不否認線條的精神文化意蘊;而強調書法的文化價值,也并未完全脫離書法線條、點畫、空間等形式而成為徹底的形而上思想。

書法要發展,書法研究也要發展,時代不同,書法的表現形態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不可能再回到古代的人文語境中去復原書法創作和書法理論?!稌V》云:“馳鶩沿革,物理常然……何必易雕宮于穴處,反玉輅于椎輪者乎!”這里講的就是書法要適應形勢發展變化的道理。如果我們仍然停留在傳統的人文書法的思維模式中,而不求任何改變,那么書法藝術就會越來越僵化。任何一門藝術如果不再有新的發展,它的命運就會堪憂。書法這一國粹不應該被當作文物保護起來,更不能像電報和尋呼機那樣被送進歷史博物館,而應該融入到時代的洪流中保持鮮活的生命力。從西方美學、哲學、藝術、科學等領域尋求新的思維方法、新的表達模式,用來研究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未嘗不是一種有意義的探索。經過長期的摸索實踐,經歷了大浪淘沙之后,“線條”這一概念終于逐漸站穩腳跟,為人們廣泛接受,這一事實本身也說明用線條來指代書法的基本構成要素和形式語言,是可行的、有價值的。

另外,當代書法學科建設的需要也是線條概念得以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今天書法學已然成為一門學科,這是不可回避的事實。如果繼續單純沿用古代書論的抽象思辨、經驗描述、感覺陳述、形象比擬等研究方法的話,是不可能建立起現代意義上的“科學”體系的。書法既然要成為一門學科,必然要有體系、要有概念、要有技法、要有框架,而中國傳統書論正缺乏這樣的現代科學架構。所以借鑒西方學術概念進行自我改造就成為了一種必然選擇。每一門藝術都擁有自身獨特的形式語言,如繪畫中的色彩、透視,雕塑中的空間,音樂中的音符、節奏、旋律等等。書法經歷幾千年的發展也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形式語言,只是在很長的時間內并沒有人主動從浩如煙海的、紛繁復雜的書法寶庫中提取具有普遍價值的一些基本語素。雖然古人早就提出諸如“氣韻”“形質”“神采”“意境”“筋骨”“雅俗”等豐富的審美概念,但這些概念往往過于抽象籠統,很難“落實”,不利于造就一種科學訓練體系。正如邱振中教授所言:“書法缺乏一個比較科學的訓練體系。比如音樂,可以為訓練基礎技術制訂一整套規范的、逐漸遞進的學習程序。在一定的時間內,學習者在完成這套訓練之后,可以說,他具備了基本技巧,但是沒有誰能對一位學習過十年或十五年書法的人講:你已經掌握了駕馭線條與結構的所有基本技巧?!?所以,為適應新時代書法學科建設的需要,必然要建立起書法學自身的話語體系和訓練模式。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邱振中教授出版了《中國書法:167個練習——書法技法的分析與訓練》,為書法基礎訓練走上專業化、科學化道路作出了巨大貢獻。由此可見,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書法,是學術精耕細作的必然選擇。在創作及理論研究的過程中,將線條作為書法學習、鑒賞、分析的一個基本工具,具有明顯的優勢,可以將高深玄妙的傳統書學思想、哲學理念落到實處,讓學習者有跡可循、有法可依,從而更有效地掌握書法技能。

四、對西方美學的態度

關于線條的爭論實際上還反應了人們對待西方美學、藝術、科學的態度問題。不少學者論及線條的時候,都會引用西方抽象藝術鼻祖康定斯基的《論點線面》,然而這卻給質疑者留下把柄,認為中國書法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藝術,植根于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的土壤,西方美學中并無中國藝術精神維度,西方美術中的線條和中國書法不能同日而語。筆者認為,正如音樂無國界一樣,線條在最基本的層面上也擁有人類共通的審美感受,康定斯基的線條理論雖然不是立足于書法,但關于線條的基本原理與書法應該是相通的。筆者曾經聆聽長期從事書法國際傳播的周斌教授講述其親身經歷的一個教學案例,他在國外給西方學生展示楷書、隸書、篆書、行書、草書等不同字體的書法作品并詢問他們喜歡哪種作品時,大部分學生都選擇草書作品。這就充分說明草書線條所帶來的震撼與沖擊完全能夠深深地打動不同文化語境中的人。他們在絲毫不認識文字內容的情況下紛紛傾向于草書,恰恰證明了書法線條的通感性。因此,原本出于西方美術的“線條”這一概念完全可以為我所用,大可不必動輒以“非我同類”為由拒之于門外。只是在使用這一概念時,我們內心所指不同于西方美術罷了。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借用線條“之名”,而行中國書法“之實”?;蚩芍^:線條未必是書法,但書法一定是線條。

陳振濂先生最新主編的《當代書法評價體系建設》一書對線條的相關爭議做出了中肯的評價:將中國書法稱作“線條的藝術”,當然這樣講也許有些絕對化。不過,線條在書法上確實占據著核心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線條的哲學美學意蘊。書法線條成為形式本身,它以至簡的一畫,含蘊天地之理,融入主體意向,并通過筆法使線條獲得了更為泛化的美學品格。這段話可以為關于線條的爭論畫上一個句號。

五、余論

當然,線條觀念被廣泛接受是否就意味著那些冷靜的思考者就是杞人憂天,他們的警示就不值得重視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有一種觀點認為在今天的展廳時代,書法主要屬于視覺藝術,供人們欣賞外在畫面,而不是品讀文辭內容,這種觀點很容易滑向“實驗書法”的危險境地。事實上書法的魅力不僅在于形式也在于內容與形式的相得益彰。我們欣賞《蘭亭序》的書法時,恐怕不能不透過線條、筆法、章法等形式結構去感受作者對宇宙人生的興嘆吧!“作為專業書法家,普遍缺乏人文素養,在書法上只會玩弄形式,他們在大量生產空洞無物的書法作品。由于專業化教育所導致書法的片面化和狹隘化,確實是我們這個時代書法的難題,社會對專業書法家的批評也是因為對書法包含了更廣博的寄托。我們需要通過技藝去超越技藝?!?0來自專業書法家的這一段自我反省,喻示著中國書法藝術正在不斷推向深入,沿著人文藝術的康莊大道正確前行。

注釋:

1.于明詮.說“線條”及其“質量”[J].書法,2012(01):24.

2.劉正成.書法藝術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26.

3.汪永江.心性流淌[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8:164.

4.宗宏宇.論中國書法線條的審美價值[D].河北師范大學,2014:5-13.

5.邱振中.書法的形態與闡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1.6.沃興華.書法創作論[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8.

7.陳振濂.世紀大思辨——學院派書法創作理論大系[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209.

8.陳振濂.書法學[M].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9:439.

9.邱振中.空間的轉換——關于書法藝術的一種現代觀[J].新美術,1986(04):38.

10.譚振飛.向著一種自由的書寫——12位書家的實踐與思考[M].中信出版集團,2019:185-186.

猜你喜歡
書法藝術線條書法
書法
書法欣賞
書法
線條之美
書法欣賞
精致線條
腰帶勾勒最美線條
燒腦的線條
西周青銅器銘文書法藝術探微
氣酣勢暢 沉雄灑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