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藝術與自然美
——以大地藝術為例

2019-01-29 01:29蘇州大學412000
大眾文藝 2019年18期
關鍵詞:當代藝術美學大地

(蘇州大學 412000)

一、大地藝術產生的背景-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是一個融合了形形色色的風格、技巧、選材、主題、形式、目的和審美傳統的廣闊舞臺”1。當代藝術生存在信息繁雜的年代,藝術觀念的傳遞隨著網絡信息全球化日益更迭與傳達潛移默化中影響了當代藝術,使其呈現出多元化、多向性的狀態。當代藝術面貌各異,沒有固定模板,通過視覺、觸覺等感官以意識觀傳遞。

當代藝術在時間觀念、現在觀念、當前時間觀念、社會問題的衍生等具有一定的哲學意義?!读?模式 語境:當代藝術史書寫》以“當代藝術”描述20世紀80年代的藝術創作,借用羅克齊的“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談論當代美術史,藝術逐漸打破界限和傳統理念,通過新物質媒介,采用新的表達方式。藝術家借由當代藝術表達訴求,以獨特視角用作品呈現對個人思想及社會問題政治、人文、環境等變化所產生的問題的解說。當代藝術更多時候需要借助哲學的闡釋,而有時候這個闡釋的深度大于作品本身。

尼古拉斯?博瑞奧德提出“后歷史藝術”相當于當代藝術,也包含后現代藝術,拒絕當代現代主義藝術,當代是信息混雜的時期,絕對美學熵的表現形態。史密斯2005年組織了“現代性和當代性;20世紀之后藝術和文化的二律背反”國際研討會,討論“當代性”與“當代藝術史”,當代藝術史和當代文化條件的核心結構。此前諸多藝術評論家對當代藝術賦予不同的定義與解釋,受當下影響所產生的表現方式。而大地藝術的產生正是藝術家對西方工業化探討的產物,反都市主義的誕生萌芽了以自然主義為中心的大地藝術。

二、當代藝術的自然與藝術

“紀念環境美學誕生50周年”專題討論主持人曾繁仁說:“美學理論之哲學基礎也逐步由人與自然的二元對立轉向人與自然的融合?!?人與自然的關系變得更加深刻,羅納德發表的《當代美學和自然美的忽視》使生態環境美學與藝術美學、日常生活美學形成了三足之勢。環境美學開始成為一種美學,基于一個相對完整的論證系統。

“雖然絕非所有的藝術對象都有框架或基座,但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與它們的環境相分離?!?闡釋了自然美和藝術美的區別,在審美中藝術是有框架的而自然審美是沒有框架,藝術審美與自然審美都能讓人感到愉悅。藝術美通過別人思想再傳達,自然物讓人直接產生審美愉悅,自然美與藝術美在美學史上爭論很大。當代藝術審美中這種界限似乎被概念化了,部分作品利用自然本身特性,突破了傳統的概念,更多的是傳達作品中的理念。

黑格爾《美學》中指出藝術美是心理反思和心理再生產的美,把自然排除在外。而康德的自然美理念中,他們互相不可被替代,各有所長沒有高低優劣之分,這兩種論點是目前旗幟最為鮮明的。中國的藝術理論家宗白華的“意境理論”,朱光潛的“心靈的創造”,李澤厚的“自然的人化”,葉郎的“審美意象”,中國美學家的說法同康德理論相似。無論是中國的美學觀念還是西方的美學觀念,藝術美以主觀再造,自然美以自我再現,當代藝術利用了物質本身的“自然”屬性與自我主觀藝術進行創作,創作材料范圍更加廣大,而大地藝術本身試以將兩者進行結合。

三、大地藝術的當代性與自然美

當代藝術針對人類、社會的思考過程,所表達觀念超脫了藝術范疇,對現存物質與精神影響提出反思與質疑,通過藝術的角度去揭露問題。社會工業化致使環境污染,藝術家對目前環境開始反思,逐漸把目光轉移到科技文明之外,與自然展開對話。20世紀60、70年代大地藝術出現,西方社會的反都市主義、回歸自然與綠色政治理念是大地藝術萌芽的緣由,體現出反商業化和反藝術體制的特征。大地藝術直接利用大自然原本的物質形態進行再創造,改變原本的面貌和形態從表現力中傳達藝術家思想。

1.大地藝術的當代性反映

羅伯特?史密森的《螺旋防波堤》,他使用各種垃圾和各異的石頭堆放成螺旋形堤壩并置放于粉紅色湖水中,沒有任何防洪意義,僅作為藝術品呈現。此防波堤由羅伯特根據鹽湖先民的神秘傳說進行嫁接,他厭惡工業化給人類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祈禱人能夠回歸到自然本身。與博瑞奧德當代性的重要維度提到混亂又復雜的當代經驗,藝術家要保持著前衛意識,并不斷的向自己所認為的理想方向所努力一致。羅伯特對當時工業化進行反思,從藝術創作中發現人與自然地互動,并為之樂此不疲,表現出對大自然憧憬具有社會性。同時他的妻子南希?霍爾特也是大地藝術家,她的作品《太陽隧道》思考的是人們如何去感知時間和空間,他們創作主旨皆旨在回歸自然,感知自然生命力。相反,大地藝術不僅僅是對工業化的反對,克里托斯的作品《包裹德國國會大廈》是對工業文化的一種積極的思考,裝置藝術與人文結合,傳達的壓抑、沉重的歷史感,這同樣被認為是當代藝術的一種態度??死锼雇袆撛炝怂囆g另外一種可能性,將個人對社會的感知通過有效的轉變成為時代文化和社會風格的表現藝術。

2.大地藝術中的自然美表現

大地藝術是受到回歸自然和綠色生活觀念影響而產生的藝術,從理念上看是自然美的藝術表現。理查德?郎的作品就是自然主義態度集中體現,他以自然界的材料進行創作,利用石頭、樹枝等自然物進行排列組合?!赌习秷D》與《白色的水線》把整個城市作為一種展館,作品傾向于與自然的對話,直接利用自然原生態產物,物質本身所具有的物質美、自然美,作品以小見大,表現自然材質的微觀審美。是大地的自然環境、人與自然的共存方式一種思考,也是自然美的直接創作。同中國對奇石、根雕的審美一致,石頭和樹根自然環境下的物質屬性特征美,通過石頭和樹枝的形狀、顏色等等客觀的自然美,進行主觀的藝術創作,使人產生人與自然互相感知契合。

德?瑪利亞的《閃電原野》利用不銹鋼柱子進行創作,他所布置的矩形陣在雷雨天氣變會產生令人震撼景象?,斃麃喤c理查德的利用材料不同,他利用科技的工業化產物,在作品中表現自然的震撼美,通過物理知識的運用,對自然美進行擴大,使人們對于自然的感知更加的強烈。

3.從自然到藝術的大地藝術公共建筑

大地藝術在資金、時間與空間的耗費無疑都是巨大的,這使得大地藝術開始慢慢轉變表達方式,逐漸通過建筑理念傳達。建筑上開始出現大地藝術的影子,對回歸自然的向往,對工業化時代一種矛盾的情感。同時建筑藝術也受到歷史文化傳統和當代社會影響,設計概念和造型逐漸增多,通過強調、概括和提煉,隱喻的表現建筑思想,同時與大地藝術的美學思想在某些時候有著一定的吻合。鄭州1940-城市記憶走廊以社會反映進行建筑,鄭州是一個發展于火車交通之上的城市,城市的歷史記憶通過雕塑、建筑等手法去體現城市溫情、自然的發展,打造出鄭州獨有的藝術文化區域。而法國的奧塞博物館以火車站為基礎改造,設計師抓住了當時社會上人們的特點,對舊物的情懷,保留下當時的樣子進行再改造,給我們留下來經典、華麗的故事。這些藝術建筑都是在保留一種情懷,對當時社會的一種歷史文化積淀的感悟,直接對建筑進行藝術創作,使其具備了功能性。中國的園林藝術是幾千年來藝術文化積淀的產物,對于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互相交流融合。園林藝術將自然生態進行藝術創作,即保留了自然的物質特征,也突出了形式美感;使用人文情懷,是對自然美的放大、尊重,日常生活中感受藝術的表現張力。

四、結語

當代藝術在表達媒介與藝術主題上具有多向性,當代藝術家以思想觀念為出發點進行創作,通過暗喻或者象征形式表現藝術家的理念,藝術與社會互相反映。在當代藝術中,大地藝術作為自然美的產物,以自然客觀美或自然美的特點放大進行的創作,都是大地藝術與自然的對話,人與自然的思想產物。大地藝術因為“大”而慢慢轉變的藝術表現方式,以公共建筑傳達出精神理念,大地藝術對自然啟發性的思考,增加了藝術的可能性,未來大地藝術與生活的結合使生存環境不僅僅具備功能性,增添審美特征與當代性藝術審美,這種“大地建筑”正在慢慢改變并改善著我們生活的環境。

注釋:

1.簡?羅伯森克,克雷格?邁克丹尼爾著,匡驍譯.《當代藝術的主題:1980年以后的視覺藝術》(Themes Contemporary Art :Visual Art after 1980 )[J].江蘇美術出版社,2015,3.

2.羅納德?赫伯恩,李莉譯.當代美學與自然美的忽視[J].山東社會科學,2016,9.

3.同上.

猜你喜歡
當代藝術美學大地
當代藝術概念的確立與有效性
陳文令當代藝術作品選
大地之歌
中國當代藝術研究
盤中的意式美學
當代藝術的珍奇櫥柜
——評《全球視野下的當代藝術》
外婆的美學
大地之燈
大地黃好
純白美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