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無名氏詞研究文獻綜述

2019-01-29 09:30趙曉瑩
鎮江高專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無名氏詞作價值

趙曉瑩

(深圳大學 人文學院,廣東 深圳 518061)

宋代無名氏詞指兩宋時期出現的作者姓名失傳的詞作。劉尊明通過對《全宋詞》中作品的文本解讀及量化分析,統計得出宋朝的無名氏詞約有1590首,占《全宋詞》作品總數(21055首)的7.5%。

宋代無名氏詞題材內容廣泛,包括祝頌詞、交游詞、詠物詞、人物詞、親情詞、閨情詞、羈旅詞、游仙詞、世相詞、生活詞、科舉詞等,許多作品具有較高的思想藝術價值。內容題材的廣泛、創作群體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造成宋代無名氏詞藝術風格的多樣化。

從題材構成、藝術價值等方面來看,宋代無名氏詞是當今宋詞研究以及詞學研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領域。然而歷代詞評家極少注意到宋代無名氏詞,相關的評論或研究少之又少。

據劉尊明考察,“除了20世紀初在敦煌藏經洞發掘的唐五代無名氏詞成為詞學研究的一個熱點之外,其他歷代無名氏詞較少有人問津”[1]。宋代無名氏詞更是乏人問津,根據對吳熊和所編《唐宋詞匯評》的分析,宋代無名氏詞中只有50首曾被詞評家評論過。在各種版本的文學史中,宋代無名氏詞也是一種近乎被忽略的存在。

在儒家的批評傳統之中,孟子的觀點是聽其言、讀其文,因以窺其心而知其人。因此孟子提出兩個文學批評研究方法:一個是“以意逆志”,一個是“知人論世”。兩種批評方法中,“作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爸苏撌馈睂⒆x者、作品、作者、時代四個重要因素聯系起來,從人學與史學的雙重維度觀照文學活動,對后世文藝批評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知人論世”這一批評方式的弊端在于過度強調作者的中心地位,從而忽視了作品本身的內在價值。在這種文學批評傳統影響下,人們總是習慣性認為,所有的文學作品,都要經過“知人論世”的批評,才能得到理解和欣賞。無名氏詞的作者身份缺失,歷代詞評家們便采取回避的態度,因此造成了兩宋無名氏詞乏人問津的現狀。

目前學術界關于兩宋無名氏詞的研究寥寥無幾,只有劉尊明于2017年發表在《詞學》《深圳大學學報》《南京師范大學學報》《徐州工程學院學報》上4篇關于無名氏詞用調方面的學術論文,即《宋代無名氏詞所用詞調的數量與成就》《宋代無名氏詞中首見詞調之考辨》《宋代無名氏詞中的孤調及其詞史意義》《宋代無名氏詞中首見詞調及其創調成就》。另有譚新紅于2015年發表在《河北大學學報》上的論文《宋代無名氏詞芻議》和謝永芳、曾昭海于2016年發表在《中國文化研究》的《論宋詞中的無名氏現象》。

謝永芳與曾昭海的《論宋詞中的無名氏現象》[2]從宏觀角度探討了宋詞中的無名氏現象。根據對《全宋詞》的統計,在宋代無名氏詞作中,與歷代有名氏文人詞作互見,尤其是與宋代有名氏文人詞作互見的,有200余首。作者認為這種現象體現了當時的編選者對宋代無名氏詞的肯定。作者提出應客觀理性地探究宋代無名氏詞的價值,不能因為作者身份上的不確定性,而隨意執行不同的判斷標準。在歷代詞體文學中,宋代無名氏詞數目最多,至少從某個側面反映了宋詞創作的高度繁榮局面。謝永芳與曾昭海的這篇論文對提高宋代無名氏詞的關注度具有積極意義。但單純以詞選本的互見現象來判斷作品價值的做法多少含有主觀臆斷的色彩,論文未從無名氏詞文本角度作更深入的考察與分析,這是該篇學術論文的不足之處。

同樣從宏觀視野把握宋代無名氏詞的,還有譚新紅于2015年發表在《河北大學學報》上的學術論文《宋代無名氏詞芻議》[3]。作者從“作品的價值應該更重于作家”的角度說明作者佚名并不等同于作品不重要。譚新紅在文章里探討了佚名原因、流傳過程及思想藝術價值。關于詞作佚名的原因,文章中提出了受文體觀念影響不署名、諷刺時政之作不署名、狹邪淫靡之作不署名、女性作家多不署名、隱逸詞人甚少署名等觀點。根據譚新紅的統計與分析,宋代無名氏詞主要來源于詞選與類書,另外在史書與筆記小說中也有大量選錄。從史書、類書與選本大量地收錄宋代無名氏詞的現象可以看出,這些作品在當時應該有著不小的名氣,它們或許是因為審美藝術價值被選本選取,或者是因為實用價值被類書和選本采錄,但是在這之后的接受過程中卻乏人問津。關于宋代無名氏詞的價值,譚新紅的論文就部分詞作的內容題材作了一定分析,但未進行系統化的細致探究。

除了未引起詞評家的關注之外,在各種版本的文學史中,無名氏詞也是一種幾乎被忽略的存在。劉大杰成書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文學發展史》是第一部關注無名氏詞的文學史?!盁o名氏的作品,散見于諸家筆記或詞話書中者尤多。在曾慥的《樂府雅詞》里,無名氏的作品,就有一百首之多,并且這些作品,都是經過編者眼光的選擇而流傳下來的,他們的藝術價值,并不比那些學士大夫之作要弱多少,同時,那被編者淘汰的作品,想必是更多?!盵4]

以上2篇關于宋代無名氏詞的研究成果都是從宏觀角度進行考察與分析,整體把握無名氏詞的概況,給予無名氏詞思想藝術價值較高的肯定。但對文本自身的關注度不夠高,將文本自身作為出發點來探討無名氏詞的價值意義,這一方面做得還不夠。

作品的關注與文本解讀是我們發掘宋代無名氏詞思想藝術價值的另一個重要層面。劉尊明于2017年先后發表了4篇關于無名氏詞調方面的學術成果,4篇論文都是回歸作品文本內部的研究,從詞體的本質特征入手,著眼于詞調角度探究發掘無名氏詞的價值意義。

在《宋代無名氏詞所用詞調的數量與成就》一文中,劉尊明經過嚴格謹慎的統計與分析發現,宋代無名氏詞沿用唐宋時期已有舊調,共計188調,“首見和僅見宋無名氏詞的新調共計118調;在宋無名氏詞所用118個新調中,首見無名氏詞而有宋代詞人沿用的常用調共41調,僅見無名氏詞而無宋代詞人采用的孤調共77調”[1]。另外,無名氏詞在用調方面進行了創新,套曲與集句皆有,小令與中長調所用數量相持衡,為唐宋詞調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劉尊明的另一篇學術論文《宋代無名氏詞中的孤調及其詞史意義》亦是從詞調方面來探究宋無名氏詞的創作成就,著眼于宋代無名氏詞所用詞調“孤調”。在歷代詞作所用詞調中,“僅見于宋代無名氏詞所用“孤調”達77調之多,占宋代無名氏所用詞調總數的比例為25%,占宋代無名氏所用新調的比例高達65%”[5]。劉尊明將宋代無名氏詞所用“孤調”分為三大類:采自民間的新聲之調、賦詠本調的創始之調、歌舞相兼的歌舞劇曲。在該文末,劉尊明分析了兩宋無名氏詞孤調所形成的原因及詞史意義,肯定宋代無名氏詞所用孤調對宋代詞調的發展繁榮起到了促進作用,豐富了宋代詞曲的藝術形式。

劉尊明在論文《宋代無名氏詞中的首見詞調及其創調成就》[6]與《宋代無名氏詞中首見詞調之考辨》[7]中,對宋代無名氏詞中的首見詞調及其創調作了細致嚴謹的考辨分析,不僅歸納了首見詞調的創調特征,還考察了首見詞調雅俗共賞的審美風貌。劉尊明認為兩宋無名氏詞在用調和創作上,民間詞的俗艷諧謔和文人詞的清雅委婉形成對照呼應,呈現出靈活多樣的藝術特征。

以上6篇關于宋代無名氏詞的研究成果中,謝永芳與曾昭海的《論宋詞中的無名氏現象》與譚新紅的《宋代無名氏詞芻議》都是從宏觀視野整體把握宋代的無名氏詞,但是研究程度不夠深入,且是從文學現象學和傳播學的角度認識無名氏詞,對于無名氏詞文本自身的研究與考察做得還不夠充分。劉尊明4篇關于宋代無名氏詞用調的文章都是回歸到文本內部研究,從詞體的本質特征入手,探討了宋代無名氏詞用調的創作成就,肯定了無名氏詞用調的貢獻。

目前學術界有關宋代無名氏詞的研究才剛剛開始,或為“芻議”式的概論,或視之為“現象”加以初探,或從用調創調的角度進行專題考察,系統性和深入性都還需要加強,尤其是在作品的文本分析和審美藝術研究方面還留有廣闊的空間,有待于我們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從詞作本身出發進入這一領域,系統深入地探究宋代無名氏詞的思想藝術內涵,挖掘出宋代無名氏詞的思想藝術價值。

猜你喜歡
無名氏詞作價值
“我沒有名字,也無家可歸”——關懷城市“無名氏”
我所認識的民國作家無名氏
致無名氏(外二首)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論帝王詞作與尊體之關系
小黑羊的價值
簽名
放大你的價值
試論柳永羈旅詞的悲秋情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