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寫作自我謀殺

2019-01-29 01:52戴文子
方圓 2019年1期
關鍵詞:小說家卡爾虛構

戴文子

不管我們愿不愿意承認,我們最感興趣的,永遠是我們自己的個人生活。即使當我們在閱讀別人的生活時,我們也是在為自己的生活尋求共鳴、對照,或者補償

2018年9月,挪威著名作家卡爾·奧韋·克瑙斯高的自傳體小說《我的奮斗》的第六卷《終結》在英國出版。這也意味著,原卷長達3600頁的篇幅、40多年成長經歷的回顧以及作者整整11年馬拉松式的寫作終于迎來了史詩級終章。

早在2009年,《我的奮斗》第一卷《父親的葬禮》一經出版便受到諸多關注,獲得了挪威最高文學獎項布拉哥文學獎??髓垢咭苍谝灰怪g被推到風口浪尖,成為西方世界最受矚目的作家之一,甚至連其競選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都被炒得沸沸揚揚。然而克瑙斯高自己,卻在《終結》的最后寫道:“直到此時我才可以欣慰地宣布,我已不再是個作家了?!睗撔膶懽鳌段业膴^斗》的這些年,克瑙斯高無疑是“與魔鬼做了交易”,他用寫作實現了一場“文學自殺”,也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分崩離析、眾叛親離。

雖然《我的奮斗》一度在題材上被歸類為“小說”,但閱讀過的讀者都知道,此書和現實的距離十分接近,甚至有些太近了。不僅當中的出場人物可以和克瑙斯高的親朋好友完全對應,甚至連書中的主角,都是以“卡爾·奧韋·克瑙斯高”來直接命名。作者生活中的隱私、失敗乃至墮落,全都被毫無遮攔地呈現出來,有著近乎“自虐般的真實和瑣碎”。

如此嘩眾取寵的內容書寫,取的書名還偏偏與希特勒那本臭名昭著的自傳相同,不免讓不了解克瑙斯高的讀者產生種種質疑。然而,一個小有名氣的作家僅通過自曝隱私或者直播一場“小說真人秀”來博取眼球,真的能造成如此大的影響與轟動嗎?實際上,《我的奮斗》真正的秘密在于,克瑙斯高似乎于有意無意間觸碰到寫作最純粹的本質:虛構與非虛構的根本差異是否存在?

讓我們把時間回溯到2007年2月27日晚上11:43,在這個類似宇宙大爆炸的時間點,一切都以此為軸心向外輻射、擴散、旋轉;一場關于生老病死、食衣住行的生活史詩,也由此拉開序幕。

“今天是2月27號。時間是晚上11:43。我,卡爾·奧韋·克瑙斯高,生于1968年。當我坐在這里寫下這些話的時候,我才意識到三十多年已經過去了。我在對面的窗玻璃中能模糊分辨出自己臉的映象。除了一只眼睛,它在閃爍,以及下方緊挨著它的那部分,微弱地反射出一點光亮,整個左臉都在陰影里。兩道深深的皺紋切開我的前額,每邊臉頰都被一道深深的皺紋橫貫而過,這些皺紋似乎都被填滿了黑暗,再加上嚴肅凝視的眼神,微微下垂的嘴角,很難不認為這是張陰郁的面孔。是什么雕刻了我的面孔?”

39歲的克瑙斯高猶如困獸。他身材修長,相貌英俊,一頭金發,目光深邃,有過兩次婚姻,育有一兒兩女,住在瑞典的海濱小城馬爾默。他是個挪威作家,準確來說是個小說家。他出版過兩部頗受好評的小說:《出離世界》和《萬物皆有時》,兩本小說相繼獲得了挪威文學評論獎和北歐文學獎。此刻的他正在寫自己的第三部小說,而這正是他困境的來源:他寫不出來。從妻子懷上第一個孩子到第三個孩子出生,這本小說他已醞釀了6年;克瑙斯高清楚自己要寫些什么,也相信自己有這種才華與天賦,但是,就在2007年2月27號的晚上11:43,他突然遇到了寫作瓶頸。當寫完上述的那一段后,他被卡住了。阻礙他前進的東西有很多:洗衣做飯、清理打掃、香煙啤酒、妻子孩子、朋友鄰居、嫉妒虛榮、焦慮失眠……或者說只有一項,那就是生活本身。無法與之對抗的平淡生活讓克瑙斯高無法繼續寫作,他發現自己似乎遺失了作為小說家最重要的能力:虛構。此時的克瑙斯高,無法去編造一個故事。

如果說“虛構”是一道光,那么“現實”就像黑洞,把一切都吸附其中,任何東西都無法逃逸。相比堅不可摧的現實,虛構顯得那么可憐、可笑,甚至可恥。但是虛構,哪怕是最乏善可陳的虛構,難道不正是一個小說家最基本的職責嗎?也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克瑙斯高還偏偏具有一顆高強度的、近乎自虐的責任心,無論是作為兒子、父親、丈夫,抑或是小說家,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他會如此痛苦、焦躁、迷茫、堅持、絕望,直至最終頓悟。

跟克瑙斯高筆下的其他許多重要時刻一樣,這次的頓悟被描繪得具有雙重色彩:既日常又神秘。它來自最平凡的日常體驗,卻又帶著一種半神啟式的光暈。正是在這一刻,當他凝視著玻璃窗中自己幽靈般的面孔,當他寫下“我,卡爾·奧韋·克瑙斯高”,他產生了一個頓悟:既然生活讓我無法虛構,那么我就來寫寫這個讓我無法虛構的生活。姓名、時間、地點、事件,所有的一切全都照搬。這是一次對虛構、對“編故事”的徹底放棄,而這種放棄又因精疲力盡顯得更為從容不迫。

于是,這成了一場面對自我的超長凝視。正如和這個頓悟場景所暗示的,克瑙斯高久久注視著鏡中自己的臉?!笆鞘裁吹窨塘宋业拿婵??”這句話無異于在問:是什么“雕刻”了我的生活(而令我無法再進行虛構)?

克瑙斯高以《我的奮斗》為總標題,用一種非時間線性的寫作方式來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在長達3600頁的六卷本中,他慢慢摸索,逐漸給出屬于自己的回答:死亡(第一卷:父親的葬禮)、愛情(第二卷:戀愛中的男人)、童年(第三卷:男孩島)、工作(第四卷:黑暗中的舞蹈)、夢想(第五卷:雨必將落下)、思考(第六卷:終結)??髓垢邔τ跁r間這條行文線索的漠視正是他忠于自身的表現,他和多數人一樣對生活若有所思:“生老病死,食衣住行。這是我的奮斗,也是你的奮斗?!?/p>

克瑙斯高的筆下事無巨細、包羅萬象,甚至是極其煩瑣,即使喝一杯咖啡也要寫上二十多頁,而全書更是幾乎沒有任何情節可言,但他使用的語言卻是雷蒙德·卡佛式的,簡潔透明、直白坦誠,且極富節奏感,所以全球無數讀者才會為之心醉神迷、手不釋卷。這也許再次說明了一個古老的真理:那就是不管我們愿不愿意承認,我們最感興趣的,永遠是我們自己的個人生活。即使當我們在閱讀別人的生活時,我們也是在為自己的生活尋求共鳴、對照,或者補償。

《我的奮斗》是我近些年來讀過的最真摯的一部小說,這種真摯非源于某種希望、靈感或者創意,而是來自徹頭徹尾的絕望、失敗和放棄。就在2007年2月27號的晚上11:43,當克瑙斯高決定徹底放棄虛構的時候,他知道這也意味著他要放棄所有偽裝、所有偽善,甚至所有風格。這是一種近乎自暴自棄的、十分悲壯的“真摯”。試問,有哪位作家敢在自己的作品中反復抱怨家務繁忙以致無法寫作?又有誰敢公開聲稱自己覺得父親“還不如死了好”?抱怨“盤子總是油膩膩地擠滿水槽”和“換下尿布后嬰兒骯臟的屁股”?克瑙斯高的“真摯”毫無媚俗迎合之意,它更像是一種對生活本身的復仇,一種文學性的自我謀殺。

在這本書中,語句的節儉克制與情感的毫無克制形成了鮮明對比??髓垢呷P坦白的“真情寫作”獲得了比內斂的“零度寫作”更為強勁的效果。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變成了作者的雙手和眼睛,去體會他的愛與孤獨。所以,當克瑙斯高抱著自己幼小的女兒感嘆,“哦,天哪,她小小的心在跳!跳得多么強勁!”我們仿佛也能感受到,那小小的、溫暖而強勁的心跳,正在迎接屬于她自己的生活與奮斗。

猜你喜歡
小說家卡爾虛構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欲共牡丹爭幾許:小說家周克芹
融媒時代,如何正確地“非虛構寫作”
虛構的猶太民族?
經商討債討成了“小說家”
論文學創作中的虛構
你好,親愛的卡爾
真正非虛構的敘述
我在此處,很高興你在彼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