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氣象廳降雨抗霾被批“勞民傷財”

2019-01-30 04:15李梅
環球時報 2019-01-30
關鍵詞:環境部氣象廳降雨

本報特約記者 李梅

韓國氣象廳25日在黃海進行人工降雨實驗,以期觀測“人工降雨是否有效減少霧霾”。但28日公布的初期結果很不理想,由于未能如期出現降雨或降雪,相關結果也不了了之。韓媒29日批評稱,人工降雨本身是用來減少旱災的,不是用來抗霧霾的,氣象廳此舉是為了急于做給政府看的倉促舉措,是耗巨資的徒勞之舉。

韓國紐西斯通訊社29日報道稱,去年韓國氣象廳總計進行了12次人工降雨實驗,為此共花掉10.4億韓元(1000韓元約為6元人民幣)財政預算。但至今未公布相關結果。而今年,氣象廳依舊計劃進行15次人工降雨實驗,并且是高舉“人工降雨抗霧霾實驗”的旗號。結果,25日進行的首輪實驗因未能如期出現降雨或降雪,無從確認“人工降雨是否起到抗霾效果”。而接下來,這樣的實驗還要做14次,政府將為此花掉8.89億韓元預算,不禁令人懷疑“是否有必要繼續進行人工降雨抗霧霾實驗”。

報道稱,雖然中國、泰國等國家早就做過“利用人工降雨減少霧霾實驗”,但結果都并不明朗。韓國業內不少專家也認為,利用人工降雨減少霧霾的思路不可取。韓國環境部霧霾對策委員會委員、水原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張榮基表示:“無法驗證效果的研究等于是浪費錢,尤其通過人工降雨來減少霧霾的實驗,本身就是不科學、不劃算?!?/p>

“環境部、氣象廳的人工降雨抗霧霾實驗,是倉促之舉”,《朝鮮日報》29日以此為題批評稱,本月22日文在寅總統要求相關部門發揮所有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研究抗霧霾對策。而他的話音剛落,環境部和氣象廳便倉促表態,計劃25日在西海(我國稱黃海)進行人工降雨抗霧霾實驗。當時,就被輿論質疑“此舉是否為迎合政府而做出的倉促決定”。

韓國《朝鮮日報》報道稱,據28日曝光的氣象科學院內部資料顯示,該院直到去年12月20日的研究計劃是“1月中旬在江原道平昌附近(冬季多雨和云層)或中部地區進行人工降雨實驗,以觀測能否在更短時間內做到人工降雨量更大,以便用作抗旱舉措之一”,卻通篇并未發現霧霾相關的內容。這證明,氣象部門為迎合政府倉促改變了原先的計劃,更改實驗內容和場地。

韓國最大在野黨自由韓國黨議員林利子抨擊稱,人工降雨本身就是用來減少旱災,但因為總統的一句話,相關部門便在短短幾天內倉促更改實驗目的和場地,這無疑是一場有損于科學實驗信任度的作秀行為?!?/p>

猜你喜歡
環境部氣象廳降雨
降雨型滑坡經驗性降雨型閾值研究(以樂清市為例)
韓媒:追加部署“薩德”或在本周
泥石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