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我的圖書館

2019-02-06 03:56楊揚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19年12期
關鍵詞:文獻圖書館價值

楊揚

人生一晃就是六十多年,這一輩子最值得慶幸的就是從識字開始就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在兒時的記憶當中最初的讀書離不開省委機關圖書室,還有設置在原省直中學的省圖書館少兒圖書借閱處以及同學家的藏書,到了工作時更少不了河南藝術研究院的資料室和省圖書館。即便是“文革”期間在平頂山市文工團擔任樂隊演奏員,讀書也是從沒有忘記,家有藏書的老師們的蝸居是我經常拜訪的地方。

少年時抱著字典讀的長篇小說多是各種當代小說,像《林海雪原》《古城春色》《紅旗譜》《高粱紅了》等,還有凡爾納全套的《海底兩萬里》,以至于那時讀的《紅旗歌謠》《河南民間故事》等印象之深刻,到了本世紀開始從事“非遺”保護工作時居然還能夠用上?!拔母铩逼陂g的讀書還是要冒一定風險的,于是讀書就有了一些偷偷摸摸的意思,但這一時期卻是讓我接觸到了很多的中外古典名著,像《唐詩三百首》等,還知道了大仲馬、巴爾扎克、肖霍洛夫、托爾斯泰等。這一時期讀的關漢卿的《竇娥冤》、紀君祥的《趙氏孤兒》、湯顯祖的《牡丹亭》等一大批中國傳統戲曲名著,更是為我后來從事藝術理論研究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可能是因為喜愛讀書的原因,在自己的心目中讀書與圖書館是劃了等號的,以至于“文革”結束后恢復高考竟然報考了圖書館專業,雖然最終還是走在了藝術的道路上,可是冥冥之中的天意還是讓我離不開書和圖書館,最終還是讓我成為一名圖書館人,可能這是命里注定的與圖書館的緣分。就我個人而言,幾十年的成長離不開圖書館,我個人事業的每一次轉型都離不開圖書館的幫助。

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看圖書館

圖書館,特別是公共圖書館應該是個什么樣子,很多人有過很多解釋,然而我最喜歡的表述則是曾任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的詩人博爾赫斯的一句名言:如果有天堂,那里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我之所以喜歡這句話,是在于這句話當中蘊含的平等理念。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人生而平等”的理念被無數的人運用著各種不同的手段去追求已經過了不知多少年,至今仍然在許多方面有著不同的不平等現象,即便是那些貌似最為民主的發達國家也會在各個方面出現各種不同的社會階層差異和不平等現象。但是,無論在任何國家,無論其是怎樣的意識形態,圖書館,特別是公共圖書館總是會張開自己追求平等夢想的雙臂擁抱所有喜愛讀書的人。而這種平等的理念是所有進入現代社會制度的國家必須具備的首要標志。所以,對于任何一個城市或地區或城鎮來說,有沒有圖書館,特別是能不能有一個能夠滿足各個層次人們需求的公共圖書館,不僅是當地政府不能推卸,更不能功利化的責任,也是這個城市、地區、城鎮是否邁入現代化的首要標志。非常令人感慨的是,一百一十年前,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的大清王朝在其落幕之際,順應歷史潮流,給河南人民留下了一座公共圖書館——河南圖書館。從全國來看,伴隨著河南圖書館、京師圖書館等一批具有現代意義的公共圖書館的建立,中國也艱難地,但卻是無比堅定地進入了新的社會歷史階段。

中國的圖書館如果溯源的話,可以上溯到數千年以前,很多人至今都在津津樂道偉大的老子就曾經擔任過類似今天圖書館長的職務,更有很多人通過各種洋洋灑灑的論述來證明我們的某某樓就是幾百年前的家族圖書館。但是非??上У氖?,我們歷史上這些所謂的圖書館要么服務于皇家,要么藏于家族,總之它們與大眾百姓卻是無關的,只不過僅僅是為極少數人服務罷了。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生在當代,各種類型的圖書館,特別是公共圖書館已經成為當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公益性文化機構,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無論你所處何種的社會階層,只要你有閱讀的需求,都可以來到這里,以獲得各自所需要的知識或文獻。有人講公共圖書館是窮人的書房,卻不如說公共圖書館乃是大眾的書房。所以,公共圖書館應該是如同教育、醫療一樣的民生機構。也正如最近習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p>

文化的來源有兩個重要的方面,一個是外來文化的匯入,一個是本民族文化的自我傳承,而圖書館則擔負起了這兩方面文化收藏與交流的責任。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傳承延續除了生命還有兩個構成的方面,一個是物質的,一個是思想的。我們的博物館從物質層面證明了我們人類多樣化的延續和文明發展的過程,而圖書館則從精神、思想層面證明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于整個人類進化到今天的所思所想。所以,博物館、圖書館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都是不可替代的。

技術的圖書館

社會發展到今天,圖書館早已不是單純的文獻收藏與輸出,它早已經成為重要的信息交流中心。自上個世紀末以來,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促使中國圖書館在技術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進步,隨著“云”概念在具體實踐當中的不斷拓展,使得圖書館和讀者在使用各種云端智能服務時有了各自不同的新體驗。很多公共圖書館充分運用這些技術不斷改善自身的服務,特別是重視了利用各類移動終端提供遠程服務,諸如利用微信公眾號把館藏查詢、圖書續借、活動報名、手機掃碼借書、人臉識別、報刊書籍下載等功能搬入微信,為廣大讀者提供高效便捷的線上服務等。

應當說,技術的發展進步使得圖書館的服務能力有了巨大的飛躍,徹底改變了傳統圖書館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讀者能夠十分方便、快捷、準確地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文獻,使得圖書館的館藏文獻能夠在更加廣闊的范圍內得到擴散和傳播,也使得圖書館能夠在前所未有的社會發展變革當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但是,我個人這些年來始終在心底有一個隱憂,那就是在我們不遺余力地圍繞技術開展幾乎無所不能的服務的同時,我們的圖書館似乎越來越依賴技術,圖書館以人為本的基本骨架幾乎完全被別人制造、編寫、整理的機器、軟件、數據庫所取代。僅從技術而言,如同馬云的無人商店一樣的無人圖書館似乎更加容易出現并且獲得成功。

人制造機器的目的不是為了取代人,而是為了更好地發展人的能力,這一點恐怕是人都會承認的。我個人認為,在新技術革命浪潮當中的圖書館的當務之急就是需要做好自身的健康發展,需要在人與環境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需要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不斷強化人的作用,構建起一個由人主導的,具有高度文化氛圍和文化自覺的真正的文化場所。

能夠制造文獻的圖書館

從本質而言,圖書館之所以產生就是因為文獻,其發展存在依靠的也是文獻。

李昉、李穆等編篡的《太平御覽》、陳夢雷編篡的《古今圖書集成》等都是影響古今的類書,凡做歷史、文化研究之人幾乎毫無例外地都曾經使用過這兩部大書。對于圖書館工作者來講,運用館藏資源,編篡一些具有專業性的類書還是有可能的。例如,將河南的舊時代的方志進行研究,有針對性地進行編篡。又如民俗,圖書館工作者就可以集各種舊方志的記述,或按年代,或按地域,或按時令集結成書,不僅可以為民俗研究者提供更加準確的文獻,節約許多的時間,也可以方便自己在此基礎上開展深度研究,使自己成為一個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如此,圖書館和圖書館工作者不僅可以成為文獻的管理者和推送者,也能夠成為文獻的創造者,在更高的層次上完成文獻的利用。

同理,我們還可以針對某些領域開展有針對性的口頭文獻的加工。例如,某文化機構曾經出版過一本老戰士影像集,有圖片,有簡介,的確很有價值。但是,這本書的遺憾在于其中缺少了書中老戰士的口述史資料。如果在每個老戰士的圖片和簡介之后能夠有一篇老戰士本人口述的文字,如對某一次戰斗的較為詳盡的回憶,如對自己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回憶,如不曾忘卻的一個戰友等,這些內容不僅可以為圖書增色,而且這些口述資料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歷史價值和文獻價值,增加這樣的內容將使這本書的文獻價值得到極大的提升。在這方面,圖書館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如可以針對我們歷史上某些重要的事件進行當事者口述資料的收集。這種口述資料經過重新編排和分類,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充填那些重大的歷史事件的空間,讓事件本身具有更多的細節,給專業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層次更高的基礎資料。當然,收集者自身在此基礎上也更有可能成為這一領域的卓越研究者。

例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不僅僅是在“文革”期間,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就已經有了一次規模巨大的,包括了城市居民在內的上山下鄉運動。這兩次上山下鄉運動之間有怎樣的聯系,有怎樣的相似之處,又有怎樣的不同。通過選取不同的人進行口述資料的收集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經過分類研究可以理出這些大事件當中不同的小人物各自不同的心態、目的、結果以及人生道路的差異,就可以用豐富的細節充填大事件,從而在一定范圍內形成口述史的基本框架。

如果說基層圖書館主要在為大眾提供優質的服務的話,那么更高層級的圖書館則必須具備一定的文獻再造生產能力。如果有條件的話,能夠產生一批圖書館管理專業以外的學術人才,甚至專門的學問家也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因為我們創造了文化,同時文化也在塑造我們,所以圖書館不僅僅是文獻的收藏者和保管者,還應當是文獻的揭示者和創造者。

具有文化價值的圖書館

眾所周知,文化的本質是“人化”,而文化價值的核心和實質也就是“人的價值”,這是因為人在創造了文化的同時也使之形成了文化價值,離開了“人”這個根本,文化和文化價值都是不存在的。例如,哲學研究人的趨向性,這是產生哲學的根本。宗教則是通過教義產生了的教眾行為規范為信徒們提供了人生的目標。道德通過構建倫理關系和倫理秩序以及行為準則而形成“人”的相互關系。所以說,文化價值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人不僅是文化價值的需求者,同時也是文化價值的承擔者。

圖書館作為一個特殊的文化場所,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性固然是其存在的重要原因,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其本身應當具有的那種獨特的,其他文化場所無法替代的文化價值。所以,建設一個真正具有文化價值的圖書館遠比建設一個只有藏書大樓的圖書館更有價值。

拋開圖書館自身的機構屬性不談,最為核心的是離不開“人”與“文”這個基礎和基本框架,而這個“人”與“文”也是圖書館能夠存續的最終價值所在。人創造了文化,為了延續人類的文化,人們創造了圖書館并且用人來管理。人懷著對文化的需求來到圖書館,通過各種文獻汲取前人與他人的文化經驗,與他們對話,形成自己有價值的所思所想。所以,只有依據“人”與“文”這個標準和基本框架,建設有文化價值的圖書館,才能不斷地完善自身品質,才能不斷使自身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才能不斷改善自身的生存狀態。然而,實現這一價值的前提就是圖書館必須堅持從文化出發的自身“行為”,或者說這種“行為”的過程必須具有文化意義和文化價值。需要通過各種手段,在圖書館形成圖書館自身與使用者相互作用、雙向深化過程。在這一點上,河南省圖書館的“趣緣讀書會”可以說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他們從文獻出發,長期研讀,共同討論,相互交流,規范自身,有利社會。這個項目從“人”出發,以文獻為基礎,目標有文化意義,過程有文化認知,最終以文化人,效果顯著。

對于公共圖書館來講,注重增加流通量、到館人數、活動次數等指標性數據是不錯的,但是還要注重讀者的“黏性”,更要注重在具有“黏性”的同時具有文化價值和文化意義,“以文化的名義”應當貫穿于公共圖書館的全部自身行為并予以特別的重視。

圖書館,相伴我和你一生的文化圣地。

讓我們高舉起文化的火炬,照亮我們未來的道路。

把最美好的祝愿獻給圖書館。

用最美好的語言衷心祝賀河南省圖書館110周年華誕。

猜你喜歡
文獻圖書館價值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圖書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去圖書館
小黑羊的價值
放大你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