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多諾的否定性自由概念及其啟示

2019-02-09 06:33王曉升
山東社會科學 2019年5期
關鍵詞:否定性重慶出版社張峰

王曉升

(華中科技大學 哲學系,湖北 武漢 430074)

自由是思想史上的老話題,關于自由的論著可謂汗牛充棟。而在所有這些關于自由的論述中,阿多諾的思想觀點可謂獨樹一幟。他從辯證法、從自由概念的內在矛盾的角度去論述自由。這種自由觀不僅與康德、黑格爾的思想區分開來,而且也與薩特等存在主義自由觀有原則的不同。這種意義上的自由觀不僅對于我們重新理解自由,而且對于我們重新看待現代社會中所出現的自由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自由包含不自由

一談到自由,人們往往會從一個抽象的角度去理解:自由或者被認為是擺脫束縛,這是一種消極意義上的自由;或者被理解為是自己給自己作出規定,這是一種積極的自由。而阿多諾反對這樣的抽象的自由概念。他認為,自由概念是具體的,它一定是有具體內容的,而這種具體的內容也不是人自己給自己制定規則而具有的內容。它既包含了自發性又包含了理性對于自發性的限制,自由就是在這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阿多諾從自由的原始發生來說明他的這個觀點:“光明的自由意識得益于對原始沖動的回憶,而這種沖動不是任何固定的自我所能駕馭的。自我越是抑制這種沖動,自我就越發現先于時間的自由是混亂的,因而是成問題的?!盵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17頁。譯文略改。如果只有原始的沖動,那么這樣的自由就是混亂的,是成問題的。只有這樣的沖動,人也不會有自由的意識。當這種沖動受到限制的時候,自由意識就出現了。自由的意識就是根源于這種受抑制的混亂的和成問題的沖動的回憶。按照康德的說法,自由是一種絕對的自發的沖動[注]康德:《純粹理性批判》,鄧曉芒譯,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75頁。。如果沒有這種原始的沖動的出現,那么就不可能有所謂的絕對的自發性,也不可能有自由。這種意義上的自由就表現在,無論自我如何壓制這種原始的沖動,沖動還是表現出來。但是這種表現出來的沖動,不是原始的,先于實踐的,“混亂的”,“成問題的”沖動,而是受到規則的限制的沖動。自由就是突破自我對于沖動所進行的壓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阿多諾認為,自由是否定性的,是通過不斷否定限制而表現出來的。這種限制是與自由本身聯系在一起的。

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但是意志的自由不是給定的。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意識,好像凡是有思想的人就有意志,有意志就有自由。人不僅有意志自由,而且天然地具有思想自由。阿多諾否定了這樣的看法。阿多諾指出:“沒有肉體的沖動,沒有那些在想象中幸存的衰弱的沖動,意志就不成其為意志。然而同時,意志又作為沖動的、集中的統一性,作為馴服沖動并潛在地否定沖動的權威而確定下來?!盵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38頁。意志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在這個矛盾的結合體中,沖動與壓制沖動的力量的沖突就表現了意志的自由。正是因如此,阿多諾認為:自由既要壓制本能,也要依靠本能。[注]阿多諾:《道德哲學的問題》,謝地坤、王彤譯,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6頁。從這個角度來說,任何人的思想都不是自由的,如果沒有壓制,沒有思維的規則,那么人就不可能有思想。思想的自由也是與規則的控制聯系在一起的。如果從社會的中介的角度來理解的話,那么人的任何思想都是受到社會中介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

阿多諾還通過主體的內在矛盾來說明自由。在阿多諾看來,人具有自我同一性,有自我的身份,但是人也要突破這種自我同一性。自由就是在自我同一性和突破自我同一性中存在的。然而,傳統認識論把人從社會環境中獨立出來,認為具有自我同一性的人就是自由的,阿多諾對這種觀念提出了批評。當我們說一個人是主體的時候,就意味著這個人有自我意識,并能夠自主地作出決定。只有當一個人成為獨立的自我的時候,我們才能說這個人是自由的。如果一個人沒有獨立的自我概念,我們就不能說這個人是自由的。一個人有自我獨立性,就是說,這個人具有自我的同一性,有同一的自我身份。但是自我同一性是自由的條件,卻不是自由本身。然而傳統上人們認為,只要一個人是獨立的主體,那么這個人就是自由的。傳統認識論認為,歸于自我意識的自我同一性之下的東西對自我來說是自由的[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18頁。,這種抽象的自我也就是康德意義上的那種邏輯主體,擺脫一切經驗條件的先驗主體是自由的(消極自由)。然而,這個自我是如何確立起來的呢?對于阿多諾來說,自我的同一性就是對自我的束縛。只有當自我用某種東西來規定自我,使自我具有同一性時,自我才能成立,但是自我的同一性的出現,同時也就是自由的喪失。不僅如此,阿多諾說:“自我的自由觀念來自自己的統治模式:首先來自它對人和物的統治,其次內在地來自它對自己的全部具體內容的統治,它通過思考內容來支配內容?!盵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18頁。這就是說,自我通過對外在和內在的東西的統治而確立了自我同一性,并對自己意識中的內容進行了絕對的統治。所有的內容都被自我統一起來,被束縛在同一的框架中。這種意義上的自由從確立起來的那一刻開始就是與統治聯系在一起的。阿多諾從心理學上解釋了自我與統治的聯系。這就是說,自我就是通過一種壓抑和控制而形成自我同一性的,才獲得一種自由的觀念的。因此,他說:“在元心理學上,這證實了心理分析的壓抑理論。根據這種理論——而且非常辯證地——壓抑的力量、強迫的機制同自我、即同自由的機構是一回事?!盵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18頁。譯文略改。既然這種壓抑機制同自我是一回事,那么我們在自我反思的時候,既不會意識到肯定性的自由,也不會意識到肯定性的不自由。從這個角度來說,在抽象的自我同一性中是沒有自由的。當我們把這種心理狀況與某種更高的精神狀況聯系起來的時候,我們就會同時獲得自由的印象和不自由的印象:自由的印象就是我們對于社會強制進行抗拒的印象,而不自由的印象就是社會強制而產生的印象。這兩者是同時出現的。這就是說,當我們的意識發展到更高的水平的時候,我們就意識到壓抑,我們所意識到的自由就是在突破這種壓抑的過程中獲得的。為此,阿多諾總結說:“自我中的決定性東西,它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都只有聯系到它的對立面即非我才能得以判斷。是否有自主取決于自主的對手和對立面,取決于要么批準要么否認主體的自主性的客體。脫離了客體,自主性就是虛構的?!盵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19頁。在這里,我們還可以注意到阿多諾對于第一哲學即把主體作為絕對起源的學說的批判。從內在的角度來說,自由與否是由主體的內在矛盾所決定的。

阿多諾還從心理學的角度把自由和行為主義理論區分開來。比如,當一個人面對著某種刺激的時候,他會不自覺地作出反應。這種反應能不能說是一種自由呢?在阿多諾看來,這種反應不是自由。阿多諾把自發性與反應區分開來。從一般生物學意義上來說,人在面對某個突如其來的事態時,會作出一種自發的反應。但是這種自發反應還不是絕對的自發性,而是依賴于外在刺激的。在這種反應中,人是在進行自我保護。而這種自我保護實際上就是要把異于自我的東西和自我統一起來,這種同一性構成自我。反應是基于自我同一性而發生的。但是自我還有超出反應的東西。反應是受到他律的引導的。如果自我的反應不是他律引導的,而是自發地發生的,那么這里就有自由了。只有當一個人作為自我,而不單是反應地行動時,個人的行動才能叫自由。[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18頁。阿多諾說:“在自我面前,自由展現為自我和反應之間形成的差異?!盵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12頁。在這里,自我為了保護自我而對他者作出反應。但是,自我除了有這種由他律引起的反應之外,還會有自發的反應。這種自發的反應而非他律引起的反應就是自由。

阿多諾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對自由的理解實際上表現了他對實證主義和唯理主義的批判。實證主義把自由簡單地理解為反應。對于他們來說,反應所表現的自發性就是自由,而唯理主義則強調自我不受外界影響的絕對自發性。對于阿多諾來說,這種絕對自發性也不是自由。因為只有在克服不自由的時候,人才會有自由意識。反過來,實證主義從經驗心理學上來理解自發性,看不到反應受他律的制約。阿多諾的這種說法實際上就是要表明,自由是自我與他律東西之間的一種相互作用。在這里,自由就是自我不受他律東西的作用而自發地對他律的東西作出反應。更進一步說,自由是一種反應,是在不依賴于他律的東西情況下作出的反應,自由也是自我同一性,是在對他律東西的反應下而保持的自我同一性。在這里,阿多諾特別注意到人們從生存斗爭的角度來討論自由,這就是霍布斯模式的自由理論。在霍布斯看來,如果一個社會是自由的,而沒有規范地組織起來,那么這就會導致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在霍布斯看來,這就是由自由所導致的恐怖。而在阿多諾看來,這里沒有自由。這是因為,人的行動都是受到外在的東西決定的,都是受到生存斗爭的模式所控制的。這里只有為了生存而作出的反應,這是一種決定論。于是,阿多諾認為,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的恐怖狀況,是由于人們沒有自由。為此,他說:“事實上,由于沒有自由才存在著恐怖?!盵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13頁。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阿多諾其實表達了這樣一種思想:只有人有了自我同一性,自由才是可能的,這是自由的條件,但是如果人被束縛在自我同一性中,那么人就沒有自由了。阿多諾說,自我同一性就是絕對的統治[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46-247頁。,這是因為人被束縛在同一性之中。因此,自由又是人對這種自我同一性的突破。阿多諾說:“在自由方面,主體和自身不相同一,因為主體還不是主體——他之所以不是主體,原因恰恰在于它能恢復為主體。自我是非人的?!盵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97頁。阿多諾認為,主體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主體之中,既有自然,又有非自然。[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97頁。這個自然既讓人自由,又讓人不自由。在這里,人的自由和不自由就是這樣糾纏在一起。由于自由和不自由是糾纏在一起的,因此不自由不是自由的妨礙,而是自由概念的一個前提。只有有了自我同一性,只有有了這種不自由,自由才有可能。只有在自發的沖動中,人們才有自由,但是如果沒有對自發沖動的控制,人也沒有自由。自由就是沖動和沖動的控制的統一體。

二、個人自由與社會自由

如果我們只是從心理的角度來討論自由,而脫離一定的社會條件,那么自由似乎就成為個人心理問題,而與社會現實沒有太大的關系??墒侨绻杂膳c社會條件有關,那么人們往往會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一個是康德的自由概念,一個是霍布斯的無自由概念??档抡J為,自由是到處都存在的,甚至那些天性邪惡的人也會獨立于外部環境而自由。而按照霍布斯主義的決定論,任何人都沒有自由,都是為自我持存而奮斗的人。阿多諾反對這兩種觀點。在他看來,只有在現代社會,人們才產生自我意識。只有人產生了自我意識,人才有自由觀念。因此,阿多諾強調:“在這種現代意義上的個人出現之前來談論自由,不管把自由說成是現實的(按照霍布斯主義——引者注)還是一種要求(如康德——引者注)都是不合時代的錯誤?!盵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14頁。在自由和社會的關系的問題上,自由是現代社會才出現的。因此,我們應該在現代社會的基礎上去理解自由。

盡管從心理上或者精神上來說,自由是個體化的原則,是脫離社會,而實際上個人是社會的產物,他們的個體化的心理也是社會造成的。個人心理特別是自由的心理或者精神是社會造成的,個人的獨立性或者自由是社會塑造起來的?,F代市場經濟就把個人確立為自由的,這種自由本身從一開始就包含了不自由(受到價值規律的束縛),這就好比說,家庭中的父親對孩子說,我支持你獨立抉擇。孩子是獨立的,不過是在父親的支持下獨立的,這種獨立是以父親的支持為條件的,父親的這種說法也讓孩子立刻意識到自己的不獨立性。但是在現代社會中,社會對于個人獨立性的這種塑造作用并不是明顯地被意識到的。阿多諾說:“自我對自身依賴性的洞察對主觀意識來說是困難的?!盵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14頁。這就是說,雖然主體的自由是依賴社會的,但是主體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注]對于阿多諾來說,在現代社會里,人們往往不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自由。阿多諾從兩個方面來說明,一方面,他認為,當代社會中造成不自由的是“超自我外在化為無條件的調節”( 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頁)。社會現實成為唯一的意識形態,在這種社會現實中,壓制人的東西是超自我的外化,個人無意識地接受這種超自我的東西,因此,人們感覺不到自己受到了壓制。另一方面,社會強制內化為個人的良心。阿多諾認為,“良心是社會不自由的羞恥的標志”(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73頁。譯文略改)。講良心本來是一個社會的道德標志,而對于阿多諾來說,這種講良心恰恰是社會不自由的表現,是社會外在壓抑的內在化的結果。

自由主義的錯誤就在于它把主體自由看作是與社會對立的,它沒有看到,自由從一開始就受到了社會的限制。于是,對于阿多諾來說,自由的問題不是個人的心理問題或者精神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這就是一個社會在多大程度上允許主體的獨立。阿多諾說:“自由的問題是一個真正的問題:社會是否像它所許諾的那樣自由?!盵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15頁。社會把人確立為自由的,同時也限制了自由。而社會對于自由的限制不是社會外在強加給個人的,而是個人自己確立起來的。是個人自身把社會建構起來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種不自由是個人自己所建構起來的。同樣的道理,人是主體,而這個主體又是社會所塑造起來的。[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15頁。社會既許諾了自由,同時又限制了自由。社會是個人外在化活動的結果,這個從主體中分化出來的東西又反過來對抗主體。既然人的主體性是社會塑造起來的,因此一個人只有反對自己的主體性才是自由的。[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15頁。

雖然主體的自由是社會確立起來的,是被限制的自由,但是人們卻意識不到這種自由是受到限制的。因此,阿多諾認為,主體要獲得自由就必須自覺地意識到這種不自由。但是這種不自由不是在自由之外而存在的,而是就在自由之中,這就是在自由之中的不自由。為此,阿多諾說:“自由、不自由這兩個概念不是簡單對立的,而是交織在一起的?!盵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15頁。正是由于自由和不自由是交織在一起的,自由就是反對自身中的不自由。所以自由不是像康德所說的那樣,從一切經驗現象中擺脫出來的那個絕對的自我同一性,不是設定了的自由。自我當中包含了非自我,自由當中包含了非自由,自由就是不斷突破這種非自由,這就叫否定的辯證法。我們不能肯定地給出自由,如果肯定地給出自由,那么這個自由就只能是抽象的自我同一性。[注]一個超自然的普遍概念,絕對的自發性,阿多諾把這種自由稱為自我欺騙。見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15頁。而自由只能是否定的自由,即對不自由的否定。

雖然阿多諾強調自由和不自由相互交叉,承認自由內部有不自由,但這不是要人們承認不自由的正當性。雖然阿多諾和康德一樣發現了自由內部的矛盾,但是他與康德不同的地方在于,康德對現實社會中的不自由置之不顧,而阿多諾則要否定這種不自由。然而,阿多諾發現,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會自愿地接受不自由,這是因為自由越大責任就越大。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實際上人無法承擔那么大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人肯定會感到后悔,于是人們設定了自由的界限。他說:“自由的概念——被壓迫者也具有的概念——的普遍性在作為自由之模式的統治面前退縮了?!盵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16頁。在這樣的情況下,康德就用自然的因果性來使這種退縮合理化。既然人都是感性的存在物,都必須服從自然的因果性,都是不自由的,因此,在現實中,人就不要承擔責任了。

人們常常有這樣的想法,即使一個人在社會中是不自由的,但是人的思想可以是自由的。按照唯心主義的觀念,自由只能是思想的。阿多諾認為,實際上思想來自于現實,現實的控制必然在思想中表現出來,甚至思想的形式都是為了適應客觀存在的社會關系。阿多諾指出:“在一切社會控制面前,在一切對統治關系的適應面前,思想的純形式、邏輯說服力的形式可以被判定是不自由的?!盵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29頁。在阿多諾看來,既然人生活在社會中,思想者和被思想的東西都會受到束縛,而這種束縛一定會在思想中有所表現,從這個意義上說,思想一定是不自由的,因此阿多諾說,沒有強制就根本不可能有思維。[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29頁。

三、肯定性自由的虛構

按照上述分析,人們必然會說,既然自由之中都包含了不自由,無論人們如何追求自由,人都是不自由的,人都必須忍受這種不自由,那么人們追求自由還有什么意義呢?其實阿多諾的主張不是要人們放棄自由,而恰恰是要人們追求自由。追求自由就是要不斷地發現生活中的不自由,不斷克服自由之中的不自由。許多西方學者認為,啟蒙思想家所要求的那些自由在現代社會中都已經實現了,而阿多諾則強調,這些自由之中仍然存在著不自由。他所提出的否定辯證法就是要像尼采的譜系學方法那樣,從自由中找出不自由并克服這種不自由。因此,對他來說,自由不是一種肯定性的東西,而是一種否定性的東西。他說:“自由只能按不自由的具體形式在確定的否定中來把握?!盵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27頁。因此,對阿多諾來說,自由的概念只能是否定性概念。自由作為一種否定性概念表明,一個人在思想或者行動中和社會相對抗,而個人的自由就是在這種對抗中表現出來。只有在反抗社會中,個人才覺得自己是自由的。[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59頁。從這個角度來說,阿多諾的自由觀實際上就是一種社會批判意義上的自由觀,就是要否定社會中的不自由?;蛘哒f,他就是要從自由的表面現象背后找出其中的不自由,并且要消除這種不自由。

我們說,自由中都包含了不自由,個人的行動都受到社會的限制,甚至個人的自由思想也是有社會因素的限制。如果這樣,人們必然會認為,個人在社會中就沒有責任了,這種責任只能由社會來承擔。對于這個想法,阿多諾的回答是,不能因為自由中包含了不自由而否認個人的自由,從而否定個人的責任,個人應該通過否定自身中的不自由而實現自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即使希特勒及其幫兇是“他們童年的奴隸,是精神不健全的產物”,他們也不能被宣布為無罪。[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62頁。這是因為,雖然我們承認個人受到社會的限制,但是這也是自由中的不自由,而不是完全否定自由。

我們說過,阿多諾的自由觀是吸收尼采的譜系學方法來分析自由的。如果自由就是個人對抗社會,就是個人從社會中實現個體化,那么這當然是一種自由,但這種自由同時也是一種不自由。這是為什么呢?我們知道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就是一個讓人自主化、個體化的社會,但是這種個體化只是讓人從傳統的社會組織中擺脫出來,同時它卻又讓人作為個體納入到另一種社會系統中,這就是商品交換的系統中。阿多諾說:“產生自由的東西將突變成不自由的。個人作為善于經營的資產階級主體,就經濟制度要求他自主起來以起作用而言,個人是自由的。因此他的自主性潛在地在根子上就被否定了。他感到自豪的那種自由具有一個否定的方面?!盵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59-260頁。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有人問我們,今天的市場交換的社會中是不是存在意志自由,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不能給出肯定性的回答,但是我們可以進行否定性的回答,這個社會中的自由就是對不自由的抗拒。我們不能簡單地說這個社會中有自由意志或者沒有自由意志,而只能說它在反抗不自由中實現自由。

阿多諾認為,如果我們把自由和決定論完全對立起來,讓他們走向極端,那么自由和決定論實際上就是一個東西。阿多諾說:“每一極端命題都是虛假的。在最深處,決定論和自由的命題是相一致的。兩者都主張同一性?!盵注]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62頁。這就是,無論是決定論還是自由觀,如果完全排斥了對方,那么它們都是空洞的同一性,而沒有內部的差異和矛盾。沒有自發性,決定性就無從談起。同樣的道理,沒有決定性,自由也就無從談起。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阿多諾的否定的自由概念至少包含了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我們要反抗自由中所包含的不自由,不要被表面上的自由所迷惑;另一方面,他也要我們意識到,即使我們在追求自由的時候,我們也要意識到,我們所追求的自由也會導致不自由。我們要自覺地意識到我們所追求的自由所包含的不自由,阿多諾的否定性自由概念實際上就是要我們重視自由中的不自由。當我們極力為自由而斗爭的時候,我們必須同時知道,我們為自由而進行的努力同時還有可能導致不自由的后果。他實際上提醒我們,一個人不要以為自己為某種美好的東西而努力就沒有“罪過”,他應該有這種“罪過感”,要有一種“贖罪意識”?!摆H罪的權力”總是比自我美化的權力更加無辜。[注]阿多諾:《道德哲學的問題》,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196頁。

四、阿多諾自由觀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在本文的一開頭,我就指出,阿多諾的否定性的自由概念不同于康德的消極自由觀念,他的消極自由是擺脫一切外在條件的自由,是抽象人格性意義上的自由。它也不同于康德的自我規定意義上的積極自由,這種自由也不同于黑格爾的社會性自由,即在倫理的實體中實現自由,黑格爾的社會性自由是人自愿地進行自我控制意義上的自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阿多諾的自由概念是獨樹一幟的自由概念。他所提出的否定性自由就是消除自由中的不自由。對于阿多諾來說,任何一種自由同時也是不自由,而自由就是要消除自由中的不自由。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阿多諾吸收了尼采的思想。按照尼采“重估一切價值”的思路,自由就是不自由。與尼采不同的是,他采取了一種黑格爾主義的立場,自由之中包含了不自由。但是,阿多諾又與黑格爾不同。黑格爾的辯證法最終是一種肯定的辯證法。在黑格爾看來,如果自由和不自由達到統一的時候自由就實現了(社會的自由,它是在揚棄了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之后的結合體)。對于黑格爾來說,否定之否定的結果是肯定。而阿多諾卻反對這樣的想法,否定之否定的結果仍然是否定的。因此,對于阿多諾來說,否定了不自由之后,人們所得到的自由之中仍然包含了不自由。

在阿多諾的自由概念中蘊含著一個不為人們所意識到的東西,就是人的內在社會性的觀念。在市場經濟中人是獨立的,但是,這種獨立性是社會確立起來的。因此,對于阿多諾來說,人的獨立性是社會意義上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不是像自由主義所想象的那樣與社會對抗意義上的獨立性,而是按照社會要求所確立起來的獨立性,個人的獨立性的根基處存在著社會性,于是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自由主義關于孤立個人的設想。如果阿多諾在自由觀上否定了自由主義,那么他是不是就和社群主義一致了呢?也不是。對于阿多諾來說,社群主義否定了人的自由,被社會地確立起來的自由恰恰不是自由,而是壓抑了人的自由。因此,阿多諾又強調人要通過否定這種社會性的壓制來實現自由。從這個角度來說,阿多諾既反對自由主義,也反對社群主義。那么他究竟要有什么肯定性的主張呢?阿多諾的自由概念的特點就在于,他沒有自己關于自由的肯定性主張,他是一種否定性的辯證法,這種否定性辯證法的特點就是不提供任何肯定性的主張,這也是阿多諾受人詬病的原因之一,阿多諾的理論是否定性的,缺乏積極的理論建構。

如果上面的分析只是說明了阿多諾思想的理論意義的話,那么阿多諾的自由理論的現實意義表現在他對于自由和責任的理解。在自由和責任的關系上,人們往往陷入相互對立和矛盾的處境之中。一種理論就是抽象的人格理論,比如,存在主義。它脫離一切社會條件而抽象地強調人的可能性。按照這樣的理論,人是完全自由的,因此人應該承擔全部責任。而康德在這里也陷入了一種二律背反之中。在抽象的形而上學的意義上,人是完全自由的。但是在經驗生活中,人是受到因果規律制約的。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人都受到因果規律的制約,那么人就不應該承擔任何責任。那么人究竟是不是要承擔責任呢?阿多諾根據自由中的不自由來說明人的責任。人是自由的,因此人是要承擔責任的,但是,這種自由中包含了不自由。從這個角度來說,人是受到限制的。但是即使人受到限制,這也不意味著人不需要承擔責任。比如,雖然希特勒在個性方面受到社會和心理因素的制約,這限制了他的自由,但是他仍然必須承擔責任。因為他是自由的,即使他受到制約,他仍然可以通過反抗自身的不自由而實現自由。承認希特勒受到不自由因素的制約不是要免除其責任,而是要我們重新反思社會中的不自由,從而實現社會自由。因此,當我們的社會讓每一個自由的個人承擔責任的時候,我們同時也必須看到其中的不自由,要批判這個社會所產生的不自由。

在阿多諾的這個思想中,我們看到了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的行動是受到社會條件制約的。因此當馬克思看到了資本家的剝削行為的時候,他不是從道德上指責資本家,而是從經濟制度的層面上來分析資本家的自由行動背后的不自由。這樣馬克思就把批判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作為自己的任務。同樣的道理,當阿多諾強調自由中的不自由的時候,他就把批判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所存在的各種社會制度作為自己的任務。這也就是他的自由理論中所包含的批判維度。

猜你喜歡
否定性重慶出版社張峰
從內到外,看懂無人機
恐龍蛋
審丑文化在青年中流行:論丑的否定性原則再創造
哲思
張峰獨唱音樂會品賞札記
黑格爾哲學之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義
哲思
《洋務自強》
班長歐葉之班長誕生了
班長歐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