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疏水-超親油表面的研究進展

2019-02-16 13:14代學玉高蘭玲冷寶林
山東化工 2019年20期
關鍵詞:納米級油性潤濕性

代學玉,高蘭玲,冷寶林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 石油化學工程學院,甘肅 蘭州 730060)

表面潤濕性是液體對固體表面的一個重要的界面現象,主要取決于固體表面的微觀幾何結構(表面粗糙度)和化學組成(表面自由能)[1-2]。固體表面的潤濕性,常用水滴在固體表面上形成的接觸角的大小來衡量。通常,把與水的接觸角<90°的表面稱為親水表面,接觸角>90°的表面稱為疏水表面;而把接觸角<5°的表面稱為超親水表面,接觸角>150°的表面稱為超疏水表面。同理,把與油的接觸角<5°的表面稱為超親油表面,接觸角>150°的表面稱為超疏油表面。

潤濕性對動植物的生長,人類的生產、生活都有重要的影響。同時具有超疏水和超親油的固體表面,因具有一些特有的功能,特別是其良好的油水分離效果,因此可以作為一種新的分離手段,簡單、有效地分離油和水的混合物。而近年來,關于超疏水-超親油表面的研究,也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江雷研究小組在2004年首先報道了關于超疏水-超親油表面的制備方法,Feng等[3]通過簡單的噴涂-干燥技術,用含低表面能的PTFE乳液作為前驅體,通過噴涂和高溫下煅燒的方法,在不銹鋼網上成功制備了同時具有超疏水和超親油性的薄膜。該網狀薄膜與水的接觸角大于150°,與油(柴油)接觸角為0°,具有良好的油水分離效果。Tu等[4]利用噴槍在濾網上噴涂聚苯乙烯(PS)溶液,通過控制聚苯乙烯的濃度、流速和噴涂時間,從而在濾網表面制得微納米分等級結構,而且該表面同時具有超疏水和超親油性。Zhang等[5]通過將具有多孔的聚氨酯浸漬于膠體狀的聚苯乙烯微球中,并在100℃的真空下進行烘烤,從而得到了同時具有超疏水和超親油性的復合涂層。Yang等[6]利用溶膠-凝膠法,用正硅酸乙酯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作為前驅體,在不銹鋼網上制得了同時具有超疏水和超親油性的SiO2薄膜。研究表明,制得的薄膜表面的超疏水-超親油性,與SiO2相結合的甲基末端基團的種類有關。

程千會等[7]通過簡單的溶劑熱法,首先在商用聚氨酯海綿表面上涂覆納米氧化鋅,然后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對該表面進行修飾,制備了具有油水分離特性的超疏水-超親油聚氨酯海綿。研究表明,該海綿與水的接觸角為160°,油滴在2 s內即被吸收完全,而且對各種油類都具有較好的吸附能力。李德等[8]采用CTAB輔助水熱法制備了超疏水性空心球花狀MoS2,其接觸角為156°。通過多次浸涂法,可將具有超疏水性的MoS2涂覆到親水性三聚氰胺海綿表面,制得超疏水-超親油性MoS2海綿。李欽濤等[9]通過水熱法在銅網表面原位結晶苯膦酸鋯,得到微納米級粗糙結構,由于苯環處于苯膦酸鋯表面的外層,從而使銅網無需低表面能物質的修飾,即具有超疏水和超親油的性質,可用于對油水混合物進行分離。

Wang等[10]利用電化學沉積法,在銅網上制備了微納米分等級結構,然后用長鏈脂肪酸對該表面進行修飾,從而制得了同時具有超疏水和超親油性的銅網表面。研究表明,脂肪酸鏈的長度對銅網表面的潤濕性具有重要的影響。蔣美慧子等[11]利用電化學沉積法,首先在不銹鋼網表面進行銅和鎳的共沉淀,制得葉片狀的微納米級粗糙結構,然后用正十二硫醇的乙醇溶液對粗糙表面進行修飾,制得超疏水-超親油Cu-Ni復合鍍層。研究表明,該復合鍍層與水的接觸角為155°,與油的接觸角為0°;對潤滑油的油水分離效率可以達到98%。

Wang 等[12]通過刻蝕法,首先將銅網用硝酸溶液進行刻蝕,然后利用溶液浸泡法用十六烷基硫醇對刻蝕后的表面進行修飾,從而在銅網上成功制得了與水的接觸角>150°,與油(柴油)的接觸角為0°的超疏水-超親油性表面。丁鵬等[13]用不銹鋼網作為基底,利用化學刻蝕法首先在不銹鋼網上制得微米級粗糙結構,然后通過一步浸泡法,將st9ber法制得的具有疏水、親油的納米級SiO2顆粒沉積到不銹鋼網上,從而成功制備了超疏水-超親油性不銹鋼網。水滴在不銹鋼網上的接觸角為151°,煤油的接觸角為0°。研究表明,制備的超疏水-超親油不銹鋼網能有效的分離不同種類的油水混合物。

張東光等[14]利用陽極氧化法,成功制備了超疏水-超親油性銅網表面。研究表明:當陽極氧化電壓為10 V時,紫銅網表面具有明顯的微納米級粗糙結構,其化學成分為豆蔻酸銅。該表面與水的接觸角為153°,與油的接觸角為0°,且制備的超疏水-超親油銅網對不同種類的油水混合液均具有優異的分離性能。 婁燕等[15]利用電解原理,首先在導電纖維膜表面鍍上一層銅微納米顆粒,使其具有一定的微納米粗糙結構,然后用具有低表面能的硬脂酸對銅微納米顆粒進行修飾,從而制得具有超疏水-超親油性的復合表面,其接觸角為153°,可以實現油水混合物高效分離的目的。

目前,關于超疏水-超親油表面的研究有很多,在理論和制備兩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由于許多方法存在制備的膜穩定性差,制備過程復雜、難以實現大面積制備等缺點。所以,尋求膜穩定性高、操作簡單、易于進行工業化生產且潤濕性可控的表面,仍是超疏水-超親油表面研究中最具挑戰性的課題之一。

猜你喜歡
納米級油性潤濕性
口罩非油性顆粒過濾效率的進展分析
劉春梅美術作品
巧克力能否去除桌上的油性筆筆跡
納米級針尖制備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
微納米級“外衣”讓控釋肥料“變聰明”
納米級穩定性三型復合肥
DBD型低溫等離子體對PDMS表面性能的影響
低聚季銨鹽對聚驅采出水包油乳狀液破乳機理
利用表面電勢表征砂巖儲層巖石表面潤濕性
網狀陶瓷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制備方法與存在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