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鴻山公園片區的微更新改造思路探討

2019-02-17 22:20詹麗婷
四川水泥 2019年10期
關鍵詞:舊城片區公園

詹麗婷

(廈門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福建 廈門 361012)

1 鴻山公園片區發展窘境

1.1 鴻山公園發展現狀

鴻山公園片區位于廈門島西南部廈港片區,背山面海,屬于城市舊城源起之地。北有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南接廈港歷史文化街區,含鴻山公園管理邊界在內的總用地面積為 70.4公頃,居住功能約占整個片區的 1/2,多數住區為 20-80年代興建,包括小部分公房及大部分私有住房。鴻山公園舊城片區在明代曾有鎮南關(位于鴻山山腰缺口處)作為抗清名將鄭成功據守廈門期間的屯兵與儲糧之地。至清代,鴻山公園所處的廈港片區開始逐漸建成,廈門成為海上貿易正口,在附近的玉沙坡設置文汛口、武汛口,查驗出入船只、給照放行。1920年代起,廈門島大規模市區建設拉開帷幕。政府開山辟路,興建住宅。上世紀50年代,鷹廈鐵路動工興建,其貨運線延伸至和平碼頭,橫穿鴻山公園片區。進入21世紀,鷹廈鐵路延伸段逐漸荒廢,并于2011年改造成鐵路公園。該片區最主要的特征為:(1)文化內涵豐富(2)旅游區位優越。

1.2 存在問題

現今的鴻山公園片區在旅游發展興旺的中山路片區和沙坡尾片區的夾縫之間似乎顯得黯然無色。

(1)文化資源缺乏保護利用

現存的古建年久失修,缺乏維護和利用。如曾為當時島內最宏偉的紅磚民居蔣厝,有的庭院已被改造成廚房、衛生間,鑲嵌進現代的瓷磚、水泥、防盜門等;由于年久失修,漏雨嚴重,有的甚至已不能拆補,紅瓦頂被白色的瓦楞瓦所替代;同時,老厝盜損嚴重。這些古建因居住條件不佳,存在危樓倒塌的風險,現多已空置。

(2)環境舒適度不足。

現狀鴻山公園片區的城市景觀及交通設施仍有待梳理提升。首先,片區交通壓力較大,交通擁堵問題突出。受限于區域條件,中山路至廈大片區兩個城市重要的旅游景區僅通過思明南路和環島路兩條東西向道路連接,而南北向道路的分流能力不佳;思明南路既是生活性道路也是交通性道路,承擔的功能較多,且沿路景點眾多,車輛出入口多,影響通行效率;環島路作為快速路僅作為交通性道路使用,無法緩解思明南路的交通壓力,導致交通流速減慢。其次,城市的街道景觀并未進行整修,步道狹小、鋪裝不統一、路面破損;市政設施肆意占據人行路面;建筑立面凌亂,設備外露,色彩突兀等等,直接影響步行體驗。

(3)旅游業發展滯后。

絕佳的旅游區位卻不能給片區帶來實際的旅游效益,在中山路片區和廈港片區之間形成斷層。片區內的景點分散,并未進行梳理,建立聯系;歷史文化資源內涵豐富,但缺少深入的挖掘;現狀店鋪多為低端零售商業,服務片區的居民,缺乏旅游吸引力;古建的維護整修需投入大量資金,而目前廈港四大厝受限于地段及環境問題,尚未呈現足夠商業價值,對開發企業吸引力不足。片區的整體價值逐漸被隱沒。

2 社區微更新的主要特點及適用性

微更新的主要特征是規模小、投資少、分階段,以此為觸媒點,激發片區內的自主更新改造。

我們了解到鴻山公園片區的更新改造工作是在政府的支持下開展,市政府提出的發展目標是保護歷史文化,改善景觀環境,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對于近期的環境面貌改善是有較為迫切的目標。即使坐擁優質資源,但來自于片區發展空間的限制以及復雜的產權結構,短期而面面俱到的改造難度較大,才會造成中心舊城急速發展卻遺留下本片區的停滯不前。要達到全面改善片區面貌,提升居民生活品質,較好的傳承和保護在地文化,需要政府與社區的共同協作,用微更新的改造方式支持片區改造的公眾利益,以此共同產生經濟社會效益。

3 微更新改造的實踐方式

在微更新的實踐中,在政府、企業、社區、居民之間存在多種協作模式。就廈門本地的實踐中,存在完全社區完全自治模式的曾厝垵 村莊改造實踐;也有企業為主要角色的沙坡尾的改造模式;在官任社區的以社區為主要擔當的社區共建也很好的組織社區內的居民活動,提升凝聚力。在這背后,政府并非完全游離,需要提供寬松的制度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法制保障等等。

同樣在本片區的改造中,政府的角色不能或缺。自上而下的環境整治及基礎設施提升以及自下而上的多元主體合作及社區自治雙管齊下,更促進片區的改造時效。同時,舊城改造涉及諸多主體(部門、企業、居民等),來自基層單薄的力量顯然無法觸動更多層級的奶酪,政府是強有力的支援和聯絡,是促進多方有效溝通的重要保障。

3.1 政府的角色和職責

在本片區的改造中,政府的主要角色仍舊是社區治理的主體。應充分履行公共服務的職能,提供社區治理的制度保障。內容包括①文化資源傳承保護。更積極關注歷史建筑的留存保護,對現存歷史建筑相關的法律法規履行相關監督執法義務以及進行相應的修繕獎勵補助;對未納入歷史建筑保護名錄的有價值古建加強測繪并依照程序認定;設立歷史建筑的專項資金以對歷史風貌建筑的修繕提供資金及獎勵補助;針對街區文化資源的改造利用、景觀空間、街道家具等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或邀請設計競賽,集思廣益,增強街區的特色和創新;對片區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給予尊重和鼓勵。②引入多樣歷史宣傳設施。利用現有文化資源,引入適應時代發展的歷史宣傳設施,如歷史博物館、名人紀念堂、歷史文化公園等。通過設施的空間集聚培育歷史環境氛圍,產生規模影響力和經營效益。③完善環境人居品質。制定交通解決方案,完善道路分流組織,提供高品質的公共交通服務;完善片區的慢行交通網絡體系,提升路面設施服務,提升步行環境,對步行周邊環境景觀進行適當整治。

3.2 社區的角色和職責

社區是社區微更新的第一主體,是微更新改造計劃的制定者。社區的主要職責包括①協調政府行為和居民訴求產生的矛盾糾紛。對政府改造方案的釋義,并提供居民意見表達的平臺和上傳通道。②鼓勵外來社團組織或培育地區社團,長期有效的指導組織片區內的社區活動。具體如鼓勵居民對居住環境的自發組織管理;通過社區營造工作坊等組織發起社區美化運動,吸引設計團隊,植入公共藝術作品,以點帶面提升環境品質;引入策劃團隊,開展以片區文化為基礎的社區活動,促進社區的融合。③采用多種形式積極宣傳片區的文化內涵,打造區域文化品牌,提高在地居民的文化自信,提供文化旅游基礎。④積極營造經商環境,可對商家實行產業輔導,與周邊成熟商圈形成差異化主題和經營。

3.3 公眾的角色和職責

在地居民最為關注周邊的生活環境,舊城改造切實關系到居民的自身利益,其也最有權利為此發聲。但是民眾眾生相,每個人的利益訴求點并無法全然滿足。建立成熟的公眾參與制度固然重要,但無法避免成片改造過程中出現的利益撕扯,也難以保證每個項目得以按照計劃順利進行。微更新的改造方式可以尋求最易突破口,漸進式形成影響范圍,以此帶動居民的普遍認同。除了提出訴求,公眾事實上具有很強的改造行動意愿和能力。通過培養社區居民領袖,或獎勵等制度建設促進居民自主成為負責主體,提高居民在舊城改造中的參與意識,為自己的生活環境負責。

微更新僅是舊城改造的手段之一,但卻是改造過程中強有力的支持。各方利益訴求不一,復雜產權結構阻礙,區域發展空間限制,歷史文化保護需求,這些因素交織加大了以政府為主導的成片舊城改造的難度。以微更新為觸發點,關照全局,充分尊重在地文化,通過多種形式的協作,發動各方的資源力量,以此為舊城發展注入生機,延續空間文化記憶。

猜你喜歡
舊城片區公園
我家門前的小公園
淺談舊城更新中建筑立面整治的策略與意義
秋日憶紹興
片區綜合開發的投資模式探討
在公園里玩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high school
展望臨港新片區金融改革與創新
青島新片區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區地圖
一見如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