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金霍洛旗草產業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

2019-02-19 12:18李海軍
草原與草業 2019年3期
關鍵詞:牧草草原植物

李海軍

(伊金霍洛旗草原工作站,內蒙古 伊金霍洛旗 017200)

1 概況

1.1 地理位置

伊金霍洛旗界于北緯38°56′~39°49′、東經108°58′~110°25′之間〔1〕,海拔在1070-1556m之間,位于鄂爾多斯高原腹地,屬亞洲中部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過渡的半干旱、干旱地帶。東西長120km,南北寬61km,總面積548680.86hm2,其中草場面積433546.67hm2。

1.2 氣候

伊金霍洛旗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征。春季干燥多風,氣溫回升快;夏季短促炎熱,雨熱基本同期;秋季溫涼,氣候多變;冬季漫長寒冷,雨雪稀少。年降雨量340-420mm,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1%,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遞減;年平均氣溫7.0℃,極端最低氣溫-31.4℃,極端最高氣溫36.6℃,無霜期短,平均為130-140d;常年風大,蒸發旺盛,年均降水量358mm,年均蒸發量2535mm〔1〕,是降水量的七倍。

1.3 地質地貌

全旗地形基本呈西高東低,由西向東傾斜。境內地貌可分為東部丘陵溝壑地貌和西部梁灘相間地貌。東部丘陵區是陜北黃土高原北緣,受地質構造抬升作用和長期的水蝕切割,該區溝壑縱橫,地表支離破碎;西部梁灘相間區為毛烏素沙地東北緣,地表呈現波形起伏及緩坡低丘,丘間凹地和低濕灘地廣泛分布〔2〕。

1.4 土壤

伊金霍洛旗土壤類型主要有粟鈣土、壚土及風沙土。粟鈣土占總面積的25.6%,主要分布在丘陵坡梁地,成土母質多為臺地的風化物和風成沉積物,土層較薄,土壤肥力較低;壚土主要分布在東部丘陵溝壑區,占總面積的13.2%,以黃土母質為主,水蝕較重;風沙土主要集中在南部,占總面積的61.2%,以固定和半固定風沙土為主。

1.5 植被

伊金霍洛旗目前發現植物有121個科,465個屬,848種〔3〕,屬溫帶半干旱草原,草原植被廣泛發育。草類多由多年生的草群組成,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占第二位,半灌木和小灌木次之,灌木和喬木的種類不多。從植物優勢度來看,沙地和丘陵覆沙地油蒿占有重要地位;旱中生高大禾草、草甸植物和沼生柳灌叢植物在局部地段上表現突出;半流動沙地常見沙米、沙竹等植物〔4〕。

2 草原建設所取得的成就

過去,由于過度放牧、開荒拓耕等人為破壞,以及氣候持續干旱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伊金霍洛旗草場退化、沙化面積曾一度達164866.7hm2,其中輕度退化面積82400hm2,中度退化面積為49466.7hm2,嚴重退化33000hm2。由于草原生態環境的破壞,鼠蟲害,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對京、津地區的生態安全和該旗農牧民生活構成了直接威脅。為此,伊金霍洛旗對于沙漠治理、草原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狠抓不懈。從2000年開始,實行了全旗禁牧,全面實施舍飼圈養,實現了長期以來傳統放牧方式向現代經營方式的巨大轉變。在全旗劃分優化發展區、限制發展區、禁止發展區,其中禁止發展區內不種不養,采取人口轉移安置、產業轉出,促進生態自我修復。隨著國家陸續啟動的“京津風沙源治理”、“退牧還草”、“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等生態項目實施,通過對草原圍封、天然草原補播、人工草地建設等措施,使全旗流動沙丘得到有效控制,天然草原得到了較好的恢復,草原生態效益明顯提高。草原植被蓋度由歷史最低時期1991年的27.6%提高到2017年的64.3%;牧草生長高度達到了35cm以上;梁地草原和沙地草原產草量分別提高到50-80kg(干重),產草量平均提高了30%左右。在草業方面,有的企業已實現了牧草規?;a,集中連片種植苜蓿,實現了種草、奶牛養殖、牛奶銷售一體化經營。

3 存在的問題

3.1 草原植被品質不高,優良牧草占比低

當前,伊金霍洛旗草原退化仍較嚴重,主要表現為優良牧草占比偏低、株體矮化等。據調查,在草群中僅油蒿等蒿屬植物約占65%以上,中間錦雞兒、楊柴、苜蓿、草木樨等適合相同生境的優良牧草占比較低。雖然天然草原的生物量和植被蓋度比較高,但牧草品質不高,生產力低下。

伊金霍洛旗草原干旱嚴重,土壤肥力低,草群結構不合理。據調查,在草原植被恢復過程中,蒿屬植物競爭力強,除沙地草原油蒿等占比過大外,棄耕地有60%以上以黃花蒿等蒿屬植物為優勢種群。近年來,伊金霍洛旗乃至鄂爾多斯整個區域的過敏性鼻炎發病率升高,據鄂爾多斯中心醫院監測:每年7-9月,蒿屬植物花粉濃度是平時的十幾倍,此時蒿屬類致敏占過敏性鼻炎就診人數的76%〔5〕。

3.2 人工草地不足,飼草品種單一

受傳統習慣的影響,伊金霍洛旗種植飼草仍以玉米為主,其它優良牧草明顯不足,使得養殖效益低下,不能滿足畜牧業發展的需要。據調查,在蘇布爾嘎、紅慶河等鎮,很多農牧戶飼養絨山羊在200只以上,僅靠自產飼草和農作物秸稈遠不能滿足飼養需要。養殖大戶使用的苜蓿、燕麥等優良飼草約50%依靠從外地調入,大大增加了養殖成本。人工草地建設滯后已成為制約農牧業經濟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因素。

3.3 勞動生產率低下,科技水平不高

由于受傳統以糧為本,小而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觀念束縛,當前,對草產業認識不足,商品意識淡薄,處處有種植,處處無規?!?〕。這種方式受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的局限,一些先進的技術很難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其分散、獨立的生產特點,促使生產經營者在進行機械設備的配置、安排上以戶為中心,缺乏與其它生產單元的協作,造成各生產單元重復購置同類農牧業機器設備、農機具閑置時間較長、利用率不高;資金的消耗與分散,使得價格高、聯合作業能力強的大型生產機具無力購置;在生產方向的選擇方面趨同性較強,缺乏整體配合的觀念,不能形成有效的產業結構或產業鏈,產品單一,經營不規范,效益低下。

此外,適合本地區的優質牧草種植加工技術的研究推廣還遠遠不夠。主要表現為優良牧草種植品種較少、技術欠缺,利用不夠科學合理等。一些企業或農牧戶牧草種植管理粗放,出苗率低、雜草危害嚴重、不能安全越冬等現象時有發生。家畜飼養中只簡單利用秸稈和籽實,青干草生產不夠規范,秸稈微貯很少得到應用等。

4 對策

4.1 加快草原改良步伐

草原改良是在不破壞草地植被條件下,用生態學基本原理和方法,通過各種措施,改變天然草群賴以生存的環境條件,必要時直接引入適宜當地生存的天然草種或馴化品種,改變天然草群成分,增加植被密度和品種的多樣性,提高草地生產力。伊金霍洛旗在草原生態建設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伊金霍洛旗的土壤瘠薄、氣候干旱等原因,草群質量靠自然調節提高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而且在此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波動。要想提高草群質量,使其發揮最大生態功能,要加快草原改良步伐。

就伊金霍洛旗而言,優化草群結構,主要是逐步增加中間錦雞兒、楊柴、花棒等優質豆科牧草比例,通過植物競爭降低蒿屬植物等在草群中的比例。豆科牧草可以肥田,提高土壤有機物質含量,促進其它牧草生長,不致敏,使草產業保持持續穩定發展。礦區生態恢復區不適合進行規模性經營的要持續種植優良牧草,促使土地增加肥力,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建議將草原改良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有計劃地推進天然草原改良。

4.2 加快人工草地建設

牧草不僅具有良好的生態功能,而且是發展畜牧業的基礎。由于伊金霍洛旗自然地理條件所限,通過草地改良,建立人工打草場。據測定,伊金霍洛旗天然打草場一般每畝產量僅為70kg左右,產出不夠其機械作業成本。通過劃區輪牧,以草定畜,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實際實施起來難度較大,管理成本高。要優化種植結構,規?;N植,走高產優質草產業發展之路。對于一些有能力的大戶、合作社或企業,要扶持開展產業化生產經營,采取以苜蓿等優良牧草品種進行集中連片、規?;N植,機械化作業,解決當前牧草短缺的問題,直至形成商品草生產基地。

4.3 加大科技推廣力度

由于普通農牧戶,生產者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等原因,很難做大做強。要轉變觀念,將過去糧食、經濟作物二元種植結構,逐步改為糧食、經濟作物、優良牧草三元種植結構,減少棄耕地面積。這樣可以減輕勞力投入,解決養殖業中飼草短缺的問題,同時也降低蒿屬植物比例。

加強科技推廣,一要廣泛引進優良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對牧草的優良地方品種進行目標性狀的提純復壯;二要收集當地優良野生牧草種質資源,引進前沿的旱作草原建植技術以及其它適用的天然草原改良技術;三要聘請有關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向廣大農牧戶及企業普及牧草生產與利用知識,提高科技意識和水平。

猜你喜歡
牧草草原植物
講解《草原圖》
《當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牧草病蟲害及牧草保護工作探析
養兔牧草品種咋選擇
牧草的種植管理與利用
初探優質牧草周年均衡供給高產栽培技術
哦,不怕,不怕
將植物穿身上
植物罷工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