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臺民生新聞如何創新選題視角

2019-02-20 06:58謝思
視聽 2019年6期
關鍵詞:梅州老百姓民生

□謝思

在電視媒體里,民生新聞是最“以人為本”的,也是最受到老百姓歡迎的一種新聞體裁。無論是哪個地方的電視臺,民生欄目的收視率與關注度都遙遙領先于其他欄目。然而,民生新聞在當了近10年的收視“領頭羊”后,“成績”也略有下滑,遇到了停滯、徘徊不前的尷尬局面。有些地方臺的民生欄目甚至成為了老百姓“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如何提升民生新聞的節目質量,調轉“民生大船”的行駛方向,將其再次駛入老百姓的心坎里,是電視媒體工作者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從日常新聞采編過程中我們就有所感知,想要擁有“信息獨家”是越來越困難了,“獨家新聞”幾乎已是不可能。每當有民生新聞事件發生時,電視、電臺、報紙和網絡等新媒體便傾巢而出,“搶新聞”是常有的事。對同一個事件,盡管“出街”的新聞在表述時略有不同,但終歸是在講述同一個新聞事實,任憑記者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變出“花”來。那么民生欄目該拿出什么來博得老百姓的歡心呢?筆者認為是選題視角的創新。

一、從政務監督到政務解讀

民生新聞通常以城市和鄉村老百姓的身邊事、麻煩事、稀奇事、關心事為主要報道題材,通過記者的現場調查、跟蹤報道、嵌入式體驗等靈活多樣的方法采編制作。

民生新聞從群眾中來,最后終歸是要回到群眾中去的,始終著眼于老百姓的需要,才能讓節目質量走上新臺階。民生新聞作為黨委政府與老百姓溝通的重要橋梁,一直在為弱勢群體發聲,但同時也存在節目內容淺表化、同質化、程式化的采訪,沒有給觀眾留下一些思考。這時候,民生新聞需重新定位。隨著政務愈加透明,反映渠道愈加多元化,需要媒體監督、暗訪、揭露的新聞也在逐年減少。一些民生欄目為了創造“看點”,容易出現輿論監督過度、新聞導向不明確的情況。一味大篇幅地做所謂的“曝光”政府機關單位“不作為、亂作為”,顯然是不合乎老百姓口味的。一整條新聞兜兜轉轉到頭來竟是誤會,只會損傷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反之,筆者認為在選題上更應該去關注惠民政策,諸如出行、教育、醫療等,進行深入挖掘和解讀?;菝裾咭龅秸嬲盎菝瘛?,終究是要經得起老百姓的檢驗的,因此將視角往這邊牽引,不僅能讓老百姓愛看,也能推動政策的完善和監督政策的實施,一舉三得。

老百姓之所以向新聞媒體反映情況、提供線索,正是因為他們遇到了憑借一己之力無法解決的事情,然而當媒體介入,事情得以圓滿解決后,一些新聞記者就會“放大”影響,不斷去“挖掘”類似題材,讓受眾產生錯覺:職能部門全都是不作為的,人情全是冷淡的,社會治安漏洞百出,等等。長此以往,媒體收獲的只是短暫的高收視,失去的則是電視民生節目的權威性。近年來,許多民生欄目也意識到了這方面的問題,正在積極做出改變。作為黨媒工作人員,應該時刻踐行“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著力當好宣傳員和講解員,把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廣東的深切關懷傳遞到千家萬戶。筆者所供職的單位就努力“講述梅州好故事,傳播梅州好聲音,樹立梅州好形象,傳遞梅州正能量”,做好“三好一正”工程傳播者,為梅州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輿論支持。

二、從生活瑣事到生活服務

毋庸置疑,民生新聞關注人的需求。而量多質低使得電視節目陷入惡性死循環?!敖裉焖宜鼙恕?,“明天她家廁所塞了”,這些雖然都是老百姓身邊的事,但同時也是老百姓自己就能解決的小事。若是不分質量地去為百姓跑腿,不僅會“養懶”老百姓,同時也會讓節目質量嚴重下滑。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比缃?,人民已經朝著美好生活逐步邁進,作為一檔電視欄目,自然需要與時俱進。老百姓的“身邊事”,也逐漸由“求助、曝光”悄然轉變為尋找吃喝玩樂,享受服務了。筆者所供職的單位于2014年就開辦了一檔全新的服務類節目《服務900》,節目定位就是以服務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為主旨,專注于挖掘全市大大小小各類親子玩樂、家人聚餐的好地點。欄目創辦初期并不被看好,不少人還認為會與民生欄目題材重復,出現“炒冷飯”的現象,但隨著“廣場舞大賽”等貼合百姓娛樂生活的大型活動的舉辦,欄目逐漸被受眾認可。如今一到周末,大伙兒無地可去時,總會習慣性地打開《服務900》的微信公眾號,看看都有啥推薦??梢哉f,《服務900》就是梅州“吃喝玩樂”的“導航地圖”。

另外,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有了較大提升,而公民素養的提高則相對滯后。每個個體雖然力量薄弱,但走出家門、國門,都代表中國;說出的話,做出的事,都在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推動公民素養的提高,成為民生新聞的重要使命。交通類的“文明禮讓我先行”、幫扶類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環境類的“公共場合不抽煙、不亂扔垃圾”等題材應該受到更多重視。唯有通過老百姓身邊的一件件文明小事,以小見大,才能激發每個人心中的責任意識,自覺去做一個文明中國人。所謂服務大眾,就要因應時代變化,提供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新聞信息。

如今,民生新聞欄目和服務類欄目并不是那么涇渭分明:民生新聞有著服務功能,服務類欄目也有新聞屬性。如何將傳統的民生新聞欄目與服務類欄目完美融合,考驗著從業者的智慧。服務類的資訊之所以受到老百姓青睞,其實就是因為“人的需求”產生了變化,而這類信息恰恰迎合了變化的需要。社會在改變,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民生新聞若想要繼續領航前行,勢必要做出改變了。

三、深挖法制題材

作為黨媒,肩負著黨的喉舌的重任,切實抓好法制宣傳教育,同樣是一檔民生欄目必須完成的任務。如何將法制節目做得好看、不死板,考驗著電視人的智慧。筆者所供職的梅州市廣播電視臺《民生820》欄目于2012年6月5日開始與梅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合作,聯合開辦了一個電視新聞板塊“法庭內外”。開播6年多來,從日常的采訪和播出情況來看,法院的題材是相當豐富的,而且梅州兩級法院的領導對于“法庭內外”板塊相當重視,宣傳的同志也主動熱情,提供素材并配合采訪,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態勢。幾乎每天,“法庭內外”板塊都會至少直擊1條庭審現場,播出的題材包括刑事、民事、執行、便民信息等內容。幾年來的實踐證明,以案釋法,以情感人,在法制宣傳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讓整檔節目增色不少。

民生節目在當好老百姓心中“法律服務器”的同時,也要思考如何才能把路子走得更寬。多年的實踐證明,將法制故事講活,遠比單一說教的宣傳教育效果要好。然而,“法庭內外”在走過6年多的時間后,也遇到瓶頸,那就是如何不斷創新報道模式,讓老百姓天天都有“新茶”品。作為電視人,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蛟S,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庭審現場》、北京電視臺《庭審紀實》都為地級電視臺法律節目提供了“指引燈”,欄目組眼下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去敲開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等政法系統“宣傳門”,讓記者把一個好的題材從頭跟到尾,把細節放大,把案例做深,把節目做好,讓百姓愛看。

四、結語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笔舜笠詠?,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輿論和宣傳思想工作有著諸多指示,指引著媒體工作者的前行方向。對于一個市級電視臺而言,講好中國故事,就是要講好老百姓身邊的故事,其核心是抓住“人”這一關鍵。地方臺民生新聞為何能持續受到老百姓的青睞和信賴,與網絡媒體相抗衡?筆者認為,就在于接地氣、以人為本。盡管在“搶先”的時效性上,傳統媒體看似是“輸了”,但在“溫度”和“深度”方面,電視民生新聞能將一條簡單的新聞線索做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理。只要電視從業者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充分利用優勢,依然能迎來民生新聞的春天。

猜你喜歡
梅州老百姓民生
梅州咸菜“腌”出大產業
梅州咸菜 “腌”出大產業
梅州明眸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搬遷后,老百姓能否快樂起來?
老百姓的話
老百姓的福
民生之問飽含為民之情
梅州茄子嫁接育苗關鍵技術
“錢隨人走”飽含民生期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