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電影如何表現主題
——以《肖申克的救贖》為例

2019-02-20 06:58王晴
視聽 2019年6期
關鍵詞: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瑞德

□王晴

《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斯蒂芬·金小說集《四級奇譚》中的同名小說,曾獲7項奧斯卡提名。電影在剛剛完成之際并未產生很大的轟動,然而經過多年的沉淀,如今被奉為電影中的“無冕之王”。這部電影通過獨特的主題表現方式增強人物感染力,渲染情節,使其經久不衰,這對于我們研究電影如何表現主題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一、通過故事情節和細節表現主題

作為一部劇情片,《肖申克的救贖》通過對人性的深刻解讀和嚴肅思考引起讀者的強烈反響。電影通過一個囚犯越獄的故事向觀眾表達了掙脫體制化,不斷追求自由,從而實現人的身體和心靈的救贖的主題,主題主要通過場景細節和情節細節來表現。

場景細節:電影通過監獄這一高度壓抑、限制自由的場所來展現主題,不僅增強了影片的表現功能,同時營造出一種黑暗陰郁的場景氛圍。更換囚服、水管沖刷、撒上藥粉這一系列過程,營造了一種緊張的氛圍,緊接著一個“菜鳥”被獄警毆打致死,此時囚犯的心理因為對權威和體制的恐懼而增加了沉重的枷鎖。獄中的第一夜,以濃厚的陰影和陰沉的影調,制造出夢魘一樣的世界,讓觀眾真切地感受到強烈的悲觀情緒。長期的囚禁讓這些囚犯們心理扭曲,他們以煙為賭注看誰會是第一個被教訓的,人命在他們眼中只是一個賭注、一場笑話,這是非理性情緒的宣泄,反映了美國社會黑暗、墮落的狀態,也不禁讓人產生一種人生不可琢磨的荒誕之感。

情節細節:安迪等人爭取到了翻修屋頂的機會,并得到了肖申克監獄有史以來最嚴苛的獄警三瓶啤酒的“款待”,以及后來安迪播放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唱片,所有囚犯都靜靜聽著天籟一般的美妙聲音,重獲追求自由的勇氣,實現片刻心靈上的自由??粗z友們像在修葺自家屋頂一樣自由自在,安迪的內心是輕松的,也露出了到監獄后久違的笑容,這正是安迪所追求的——解脫靈魂和感受希望,這些情節的設置帶著觀眾感受人物的情緒起伏,極具感染力。

長達四十年的監獄生活把老布變成了一個“廢人”,出獄后,他完全不能適應監獄外的生活,茫然、不知所措,每天睡不好覺,飽受身體和精神折磨的他最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淪為“體制化”的犧牲品。高度體制化的肖申克監獄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人被限制在固有的體制內,從反抗到順從,最終形成依賴。而安迪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保持自己對生活、對未來的希望,最終才得以沖破枷鎖,解放自我,重獲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不僅通過場景和情節強化了細節表達,還恰到好處地設置了懸念,同時激發了觀眾的好奇心理和探究情緒,將觀眾帶入完整的故事當中,有更加深刻的體驗。

二、通過設計主要人物的命運走向表現主題

電影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刻畫對影片主旨的表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角色個性鮮明、層次豐富,演員對角色的細致刻畫都使角色變得可摸可觸,實現電影人物與觀眾的心靈溝通,這樣才能使觀眾對電影主題有深刻的認識。

安迪是“自我救贖”“希望”“自由”“智慧”的象征,與獄中放棄爭取自由的囚犯們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沖撞不僅使影片極富層次感,突出主旨的表達,更引導觀眾進行深刻思考。湯米被暗殺后,安迪就變得沉默、內省。這是影片的轉折點,安迪最終逃出肖申克監獄,離開那個充滿罪惡的地方,重獲自由,完成對自我的救贖,就是因為意識到不能靠別人,只能自救。作為影片的主人公,安迪的結局是圓滿的,也是符合大眾的心理期待的。

瑞德深諳監獄生存法則,不主動惹事,也不容被無端欺壓,在監獄里呼風喚雨,出獄后卻備受煎熬,不打報告就無法小便,被“體制化”的他甚至萌生過拿起槍犯罪重新回到監獄那個牢籠之中的想法。但是安迪在他心中留下的希望的種子促使他去尋找自由,他的內心是矛盾的,一邊是固有體制的模式化,一邊是突破禁錮之后的自由,最終他從渴望自由完成自我救贖。瑞德這一人物形象被塑造得很豐滿,他勇敢地沖破體制化牢籠,克服內心的掙扎和怯懦,直至重獲新生。同樣“被體制化”的老布卻選擇了不一樣的結局,這就是影片對于自我救贖最好的解釋。

諾頓看似道貌岸然,實則濫用職權謀取私利,他代表了美國社會黑暗、丑陋的一面。要求安迪為其洗錢時虛偽,派人暗殺湯米時冷酷無情,面對即將到來的法律審判時不知所措,他是復雜情緒的集合體,但是他至死都沒有自我救贖的想法。安迪逃出監獄后,這個作惡多端的典獄長只能選擇在法律的審判即將到來時,用槍結束自己的生命。人物命運與原著不同,但形象更加鮮明,情節上戲劇沖突更強,更能彰顯出故事要表達的正義之義,更能凸顯正義的力量。

影片塑造出復雜而又深刻的人物形象,表達了現代電影人對影片敘事策略和表現手段的嶄新探索和積極思考,更加表現出“自由帶來新生”“救贖帶來希望”“體制化帶來反抗”這三重主題。

三、通過文化意蘊來表現主題

《肖申克的救贖》通過多元的敘事方式將美國文化移植、滲透、內隱其中,從而實現了故事情節與美式文化的呼應。在美國文化中,個人主義居于核心地位。這種個人主義價值觀鼓勵每一個美國人以自我為中心,強調自立,追求自由,鼓勵依靠自身的頑強意志和努力拼搏取得成功。

安迪身上的那份從容豁達、勇敢讓他的形象極富感染力和影響力,他對于自由的追求與渴望不僅幫他打破體制化的桎梏,完成救贖,更讓監獄中的人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開始反抗體制化,這符合美國個人主義價值觀中對于個人能力的推崇。但影片并沒有一味地推崇美國個人英雄主義,將安迪塑造成一個孤膽英雄,而是以第二主人公瑞德的視角把觀眾帶入安迪的英雄世界中。電影中瑞德的旁白代表了監獄中多數人的看法,但是隨著瑞德的講解,觀眾慢慢地了解到安迪的世界,看著安迪這個“孤膽英雄”逐漸成長,觀眾的情緒也跟著安迪這一角色的內心變化而變化。

作為一個英雄,安迪的使命不只是拯救自我,更要幫助肖申克監獄的犯人們解脫現實的枷鎖,突破藩籬,尋找自由。對于安迪來說,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還能保持心中不滅的希望實屬不易,每一次困難都沒有使他對未來失去信心,反而更加堅強,這是對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的向往,也是美國個人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容。自由是美國人根深蒂固的文化內核,安迪打破體制化的桎梏,獲取身體、心靈和思想的自由,這是《肖申克的救贖》的本真所在;安迪的進取精神構筑了美國夢的框架,堅定理想信念是美國夢的象征底蘊,也是美國夢的最好詮釋。

安迪突破重重困難重獲自由,就是美國夢中宣揚的個人主義——自由、民主、博愛的普世價值觀以及美式道德倫理觀。這可以說是美國打造積極正面的國家形象以及開展文化滲透所運用的文化軟實力策略。

四、結語

《肖申克的救贖》就是在人人都不抱有希望的時候仍然能夠堅持和命運抗爭,尋找希望,就是在絕境中不放棄自我,仍然尋找心靈的自由,就是在固化的模式中敢于突破自我,實現自身的輝煌。就像電影中說的那樣,“希望也許是世界上最美好且不會消逝的事物了”,堅持走下去才能看到跟別人不一樣的風景。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永遠少不了荊棘,只要我們充滿希望,勇往直前,不懈努力,每個人都會有不凡的收獲。

猜你喜歡
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瑞德
光影
Close to Heaven
Market Values
Acts of Faith PHOTOGRAPHY BY
希望:奔向自由的力量
比“肖申克”更囂張的反轉
解讀《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多重主題
《肖申克的救贖》后,安迪的自由之路
《肖申克的救贖》:人性與權力交織的現代監獄
揭示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之文學特征與宗教隱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