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教育難融合的原因分析

2019-02-21 06:55肇慶市端州區端城小學
師道(教研) 2019年3期
關鍵詞:特教融合兒童

文/肇慶市端州區端城小學

凌 琳

融合教育,是繼“回歸主流”教育理念后的全新特殊理論,是一種讓大多數殘障兒童進入普通班,并增進在普通班學習的一種方式。本文作者結合學?,F有的多名特殊兒童的就讀現狀,從專業師資缺乏、專業設施缺乏、家校理念沖突三方面分析了融合教育難融合的現狀。

一、專業師資缺乏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城區學校,全校34個教學班,1900多名學生,在編教師90人,僅一位專職的心理健康教師。學校擁有心理C證的教師24人,擁有B證的教師有12人,擁有A證的教師6人,盡管有這么多持證的老師,但老師們仍然覺得有特殊兒童的班級實在難融合。

以我去年帶班的三4班為例,班級的幾位任課教師經驗豐富,對待學生關愛有加,深得家長的認可。但班級里有個特殊的孩子,智力發育遲緩,行為怪癖,經常在課堂上吐口水、搶同學的文具,吞食垃圾、發出怪叫等,而且這名學生缺乏與人交流的能力,換而言之就是你與他說什么,他都不聽不答,這樣的學生對師生正常的教學工作造成極大的干擾。

面對這樣的孩子,老師們最大的困惑就是自己缺乏專業的特殊兒童教育的知識和方法。因為缺乏專業的特殊兒童教育的知識和方法,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就很難做到真正融合。

以上述的學生為例。一個學期的接觸,我發現他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1.他陶醉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撿食垃圾、沖同學吐口水、搶、扔同學的文具、發出怪叫都是他沉醉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一種表現;2.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自己的身體產生濃厚的興趣,有時會在教室或操場沖旁人露體;3.他像普通兒童一樣對零食和獎品十分喜愛,但不會通過正確的方式獲得零食和獎品;4.他的字寫得很工整,只要他愿意坐下來書寫,一般都能寫出工整漂亮的字,但識字量不多,很多知識學不會;5.他愛上學,從不會無故缺勤。根據對他的特點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他異于常人的地方。但針對這些異于常人的方面,老師們卻沒有更好的辦法,因為,我們的班額偏大,教師教學時盡量照顧大多數學生,更多的是對其他學生提出要求:學會包容、盡量大度一點,專注于自己的學習,盡量不受他的干擾。這樣的選擇,老師們也很無奈,因為若從公平的角度來看,特殊的孩子是融進了學校和課堂,但卻給其他孩子帶來了不公平,面對這樣的不公平,老師們卻無能為力。

2014年,我曾去澳洲21天,了解了當地學校的融合教育。我在參觀中發現,澳洲的融合教育首先是進行專業師資隊伍的培養,在每所學校里,都配有專職的特殊教育教師,他們的任務就是輔導學校里的特殊兒童,這些特殊兒童一般會與其他學生共同上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而知識性的課程他們一般不在教室里學習,而是在教學樓的公共學習空間與輔導老師一起學習,一般而言是一個老師輔導2-3個特殊兒童。我們看到這些老師對待特殊兒童十分細心,也許老師并不能教會這些特殊兒童什么具體的知識,但起碼能在一個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引導這些特殊兒童懂得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基本的人際交往禮儀和基本的知識。由于沒有其他同學的對比,因此在與輔導老師的相處中這些特殊兒童都表現得很愉快。由此可見,融合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融合,首先要解決的是在普通學校里配備專業的特教教師,由這些特教老師對特殊兒童進行個別輔導或小組輔導,唯有這樣,這些特殊的孩子才能在學校里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家長的希望才能得以真正實現。

二、專業設施缺乏

上面我提到了在澳洲的學校設有公共的學習空間,指的是連體教室的連廊部分、樓層里的書吧、特教教師的辦公場室。除此以外,學校還會為特教教師們準備相應的教具,便于教師輔導學生學習簡單的知識。

相比之下,我們的校園面積不大,但人數眾多,為解決越來越多的學位需求問題,學校在近10年從原本的24個班擴到34個班。這樣一來,將原本不多的功能室改成了教室,教學樓里能夠使用的相對隱蔽的公共學習空間就更沒有了,就算我們真的有了專職的特教教師,估計也難找到合適的地方對特殊兒童進行個別輔導。

由于缺乏專業的設施和場室,我們所談的“融合教育”難以落到實處。特殊兒童身處大班額里,由于自己異于常人的表現,往往會招來同學的冷眼和排擠,他們在班級里基本交不到朋友,對于這種情況,家長是心中有數的,因此,家長一般會選擇陪讀。在我們學校,家長進校陪讀的學生有5個,二至五年級都有,有的是父母來陪讀,有的是祖輩來陪讀。專業設施的缺乏,也使得“陪讀”順理成章,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我覺得“陪讀”也讓這部分兒童更加無法順利地融合進群體里。

三、家校理念沖突

我們曾與一位特殊兒童的家長交流過,他的孩子屬于輕度唐氏患兒,智力、自理能力、自制能力都明顯不如同齡的兒童。我們建議家長送孩子去特殊學校學習,以便獲得更適合的教育,但家長不認可。一方面出于面子問題,送去特殊學校就等于認同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兒童,太丟人;一方面特殊學校離家遠,不方便接送和照顧。

真正的學校應該是這樣的學校:把孩子當作孩子來尊重,使他們在身體方面、精神方面都得到發展,具有將來能夠作為一個真正的大人、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生存下去的素質。特殊孩子接受學校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僅僅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畢竟教育是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形成合力的。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有了社會機構的支持,但家校的教育理念不能達成共識,融合教育還是難以順利推行。

學校是育人的地方。無論是正常孩子還是殘障兒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對于國家提出的“融合教育”,我們表示支持,但也希望社會機構、教育部門能盡快解決專職教師、專業設施以及家長培訓三方面的缺失,以便幫助更多的特殊兒童融進學校,感受學習的快樂,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融合教育”。

猜你喜歡
特教融合兒童
“南京特教師范招待所”飯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飯盆與一段獨特的特教歷史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做好特教學校班主任工作的幾點思考
《融合》
同樣的陽光雨露——特教教師踐行者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