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建筑特點

2019-02-22 02:05侯佳儀
祖國 2019年1期
關鍵詞:用色光線布局

侯佳儀

摘要:作為一個融合了現代建筑、蘇州古典園林建筑以及中國傳統建筑民居特色的建筑,蘇州博物館新館從其建成之日起就以其古今結合的特色給人們以巨大的震撼。為了能夠更好的分析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建筑特點,本文將從其建筑外觀、用色、布局及其對于光線的御用幾個方面來闡述。

關鍵詞:建筑外觀 用色 布局 光線

作為貝聿銘先生的封山之作,蘇州博物館新館在建筑外觀、用色、布局以及光線的運用上都有著獨到之處。其在滿足博物館功能的前提下,很好的融合了蘇州傳統園林建筑和中國傳統民居的特點;使自身完美的與周圍老城建筑融為一體,既保留了蘇州老城的整體風貌,又具有自身的鮮明特點。

作為一個曾在獅子園生活過,同時又擁有著豐富現代建筑設計經驗的設計師;貝聿銘先生在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時就將其畢生的設計理念與其兒時的生活感受相結合,賦予了蘇州博物館新館與眾不同的建筑樣式和特點。蘇州博物館新館作為一棟現代建筑,不僅展現出了現代建筑在材料、施工工藝上的提升,同時展現了人們在建筑風格及審美上的變化。蘇州博物館在借鑒蘇州傳統民居建筑特點的基礎上,融合了貝聿銘先生個人的建筑理念以及現代建筑樣式的特點,使得蘇州博物館新館在建筑風格上與傳統蘇式建筑同出一脈,同時又保留了其作為一個現代建筑的個性;形成了一個現代與古典氣息相融合的有機整體。

一、建筑外觀

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外觀有其鮮明的特點。其部分屋頂和屋檐的設計靈感來源于蘇州傳統建筑的斜坡屋頂,但是又在其基礎上有了一定的改變。其屋頂的兩片屋面不再在最高點相交,取而代之的是其中一個屋面在最高點垂直落下一片窗直接與另一個屋面相交,這種新的屋頂形式一改以往蘇式建筑給人的柔美感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力量感、更加現代,但又不失典雅;如圖 1所示。

另外一部分的屋頂則借鑒了傳統建筑的天井,并對老虎窗做了修改,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屋頂。相較于傳統屋頂的曲線,新館的屋頂主要是以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幾何圖形構成,更好的將對稱之美運用于其中①。同時這種新式的屋頂不僅解決了傳統屋頂與老虎窗采光不足的問題;同時又讓屋頂比之老虎窗的屋頂更加的簡潔和對稱,更突顯傳統地對稱美,如下圖 2所示。新館的窗同樣是由幾何圖形構成,其中大部分是六邊形、長方形、海棠形,規避了傳統蘇式民居以及尋常博物館的正四邊形窗給人帶來的單調、中規中矩的感覺。而且大部分蘇州園林中都有六邊形的窗,這也使新館與蘇州的標志——蘇州園林,有了點點滴滴地聯系與契合。

二、用色特點

在色彩上,蘇州博物館新館以白色作為主色調,主要用于大面積的外墻上。蘇州多雨,每當陰雨天陽光不足的情況下,白色墻體具有良好的反光效果,并不會因為陰暗的天氣而導致博物館內的氛圍更加陰暗的低沉;讓人在陰雨天氣也能擁有較好的視覺體會。除此之外,白色的墻體會給人以純凈、簡潔的質感,讓人在游玩的同時放空自己,忘卻館外的繁華與喧囂,靜心沉浸于欣賞館藏珍品的美,將自己完美地帶入到館藏所在年代,感受館藏所帶來的文化與心聲。

蘇州博物館新館以黑色作為點綴,主要用于小面積的門、窗、瓦上。首先,黑色明度最低,而運用在大面積高明度的白色之下起到了強調突出的作用,像是中國傳統水墨畫,在白墻上寥寥幾筆,勾勒出江南文化靈秀、浪漫之內涵。其次,黑色之所以小面積的使用是因為在空間中大面積使用黑色會使人產生壓抑之感,讓人難以接受;這也是貝聿銘先生的一大妙筆②。

灰色的明度介于白色與黑色之間,這種色彩溫和而優雅。主要使用在建筑外立面的線條上、路面、假山等地方。主要起對黑白兩色調和、過渡的作用。

黑白灰相映襯產生的輕巧素雅之感與蘇州建筑的標志性色彩基調達到了和諧統一,使之在外觀上融入了蘇州的千年古韻之中。這不僅與周圍的傳統建筑相融合,又尊重了道家的觀念,還符合當地政府對于建筑用色的要求。既不喧賓奪主,又不失自身特色;如下圖 3所示。

三、建筑布局特點

首先,與中國傳統建筑相比,蘇州博物館新館的不同之處在于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中軸對稱的建筑。從建筑布局來看,它雖然大體上以大廳為中軸成中軸對稱;但細節上,它的布局是以具體的功能區劃分而成的;這也是貝聿銘老先生對于傳統的一種改良與創新。其次,為了更好地與當地古風古韻的環境相融合,與傳統風水相契合,與坐落在其旁邊的中王府、拙政園等古典園林相呼應,蘇州博物館新館采用了坐北朝南這一傳統建筑的構建方向—新館的大門朝南。最后一點,也是蘇州博物館新館所具有的完全區別于其他博物館的特點,那就是館內的創意山水布局。貝聿銘先生將館內休息大廳正對著的、拙政園的那面白墻利用起來,以墻為紙、以山為墨,形成了一幅絕佳的中國傳統水墨畫③。假山、溪流給原本空蕩冷漠的墻角增添了一抹暖意,賦予了博物館靈性與生機,給疲于參觀的游覽者帶來視覺上的快感以及心靈上的小憩,有效地提高了游覽者的觀賞興趣。

同時在博物館的外圍以及內部都種植了許多綠色植物,一方面這些植物賦予了博物館彩色;另一方面,在游覽時,會給人一種館在林中,館中有林的體會,人們仿佛置身在蘇州園林當中;在欣賞館藏的同時還體會到了傳統蘇式園林的美與靜謐。

四、光線的運用

貝聿銘先生一直有“讓光線來做設計”的理念;作為其“封山之作”--蘇州博物館新館自然也完美地體現了這一點,將自然光線運用的出神入化。人造光固然好,可以經過調節將對展品的損傷降低到最??;但對于游覽者,長時間處于人造光下的觀賞卻會使他們感到壓抑與不適。雖然自然光更加的柔和、清亮;但自然光的大面積、長時間、高強度地照射,會使得展品受到損傷。所以,自然光與人造光的矛盾長期以來一直存在;但蘇州博物館新館對于光線的應用很好地緩解了這一矛盾。

首先,新館在大部分屋頂采用了玻璃材料,一方面在材料應用上打破了傳統的束縛,巧妙地回避了傳統大屋頂采光差的弊病,另一方面,又使游覽者能在室內有著舒適體感溫度的同時享受到戶外和煦的陽光。其次,屋頂玻璃下的遮光條不僅使人們免受了陽光直接照射的困擾,同時又能在建筑中形成光與影的變換效果;再加上透過門窗看見的屋外植物,讓人仿佛置身于森林之中,給人以自然與輕松地感覺④。同時這些遮光條,又起到了柔和光線、避免眩光的作用;減少了紫外線直射對于展品的傷害,很好的規避了玻璃天窗的缺點而將其優勢襯托的愈加淋漓盡致。

五、結語

蘇州博物館新館在建筑外觀、用色特點、布局特點、光線等方面有著其獨特之處。建筑外觀方面,它將獨特的多邊形融入進傳統大屋頂以及窗中,使其棱角分明的同時又與蘇州園林中的六邊形窗產生種種呼應。在用色方面,黑白灰三色的巧妙結合與過渡使蘇州博物館新館與周圍的傳統建筑完美的契合,既不突兀,又不失其自身特色。布局特點就更為鮮明有趣了,它有著傳統建筑中軸對稱的影子,但從細節上看,又處處透著一種隨性之美。

蘇州博物館突破了傳統博物館的束縛,讓我們見識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讓我們認識到博物館并不都是僵硬與古板的,也可以充滿了自然與柔和,也可以充滿著綠色與生機;給以后的博物館以及其他的建筑的設計提供了不一樣的啟示。

注釋:

①范雪:《蘇州博物館新館》,建筑學報,2007年,第2期,第109-116頁。

②黃華星、柳真:《淺析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建筑用色之美》,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第85-86頁。

③謝晉業:《蘇州博物館新館設計意匠解析》,宿州學院學報,2015年,第11期,第89-93頁。

④白少峰、韓松:《蘇州博物館新館的遮陽系統》,建筑節能,2009年,第7期,第60-62頁。

參考文獻:

[1]范雪.蘇州博物館新館[J].建筑學報,2007,(02):109-116.

[2]黃華星,柳真.淺析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建筑用色之美[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7,(03):85-86.

[3]謝晉業.蘇州博物館新館設計意匠解析[J].宿州學院學報,2015,(11):89-93.

[4]白少峰,韓松.蘇州博物館新館的遮陽系統[J].建筑節能,2009,(07):60-62.

(作者單位:內蒙古第一機械制造廠(集團)有限公司第一中學)

猜你喜歡
用色光線布局
“墨點無多淚點多”
VR布局
平面設計中用色要素探究
淘氣的光線
2015 我們這樣布局在探索中尋找突破
Face++:布局刷臉生態
蛛形圖的全染色和星全染色
從現實主義看中國寫意人物畫的傳承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