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問題及對策

2019-02-28 07:33韓倩倩
科學與財富 2019年3期
關鍵詞:出資人經營性管理體制

摘要: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本文針對我國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現狀進行分析,就其存在的各項問題,對體制的改革與完善進一步展開分析與研究。

關鍵字:經營性國有資產對策

一、研究背景

經營性國有資產是指能夠直接為社會創造使用價值和價值以及為實現這些價值服務,并以盈利為目的的國有資產或過程中涉及到盈利部分的國有資產,也就是說這部分資產會涉及到相關生產、經營、流通等環節,并以此借助市場等各渠道實現盈利,但其所有權歸屬于國家。經營性國有資產是屬于國家的重要資產,以中國國有上市公司為代表,其經營與發展也是支持國家經濟建設發展,推動我國社會進步,實現國家重大項目建設目標與要求,完成推進各產業各部門壯大與產業升級的基本保證,因此在國家發展過程中擁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與經濟意義。

二、現狀分析

按照現行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我國企業國有資產(經營性國有資產)主要分為四大類。一是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代表職責的中央企業;二是由財政部履行出資人代表職責或國有資產監管職能的企業,包括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煙草總公司和中央文化企業;三是金融類中央國有企業,由財政部按規定管理,持有部分中央金融企業國有股權。其中,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根據國務院授權,對一些中央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以出資額為限行使出資人權利。四是由中央有關部門直接管理,財政部負責有關國有資本管理事項的企業。

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國有資產所有權,國有企業分為中央、省、市、縣四級,分別由同級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但按照《企業國有資產法》,只在中央、省、市級設置國資委,作為本級出資人代表。

三、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問題

總體來說:現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中政企不分、政資不分問題嚴重,國有資產監管還存在越位、缺位、錯位現象;國有資產監督機制不健全,國有資產流失、違紀違法問題突出;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國有資本配置效率不高。

(一)政企分開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雖然一些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監事會、董事會,國資委選派外部董事進入董事會,但國資委作為出資人出現權力擴張的情況,對央企管得過多、過細,插手眾多央企的事物和事項。當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努力以及國資委體制的逐步建立仍未能從根本上解決政企不分的問題。

(二)管理界限模糊

按照現行的“國家所有、分級管理”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國家行使國有資產的最終所有權,中央和地方分別占有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的管理權限,產權似乎明確,但在實踐中,中央和地方對哪些國有資產屬于各自的管理權限沒有明確的界定,使得產權主體并不明確,產權關系混亂,也使得出現了政企不分,條條塊塊多頭管理、出資人與受益人不對稱等現象。

(三)國有資產管理分工不明確

在現實情況下,不同地方國有資產管理主體不一,有些是財政部門,有些是發展改革委員會,有的縣級及以下地方政府沒有設置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相關管理工作大多掛靠在相關政府部門下面。這樣顯然會降低國有資產管理專業性和效率。

(四)國有資產管理考核還不盡完善

目前對國有資產管理考核的評價考核方法沒有體現不同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差異,如金融性國有資產與非金融性國有資產折舊率、投資回報率以及盈利性等方面存在較大行業差異,導致國有資產管理評價合理性、科學性水平嚴重偏低,國有資產管理實際情況無法客觀全面從評價考核結果反映出來。

(五)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國國有資產管理缺乏完善的法律體系,國有資產體制建立和完善缺乏明確的范圍和方向。首先,尚未形成科學的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法律體系;其次,各個法律條款中對國有資產管理規范存在差異,不利于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科學高效管理;第三,雖然國家出臺關于國有資產管理的相關條例和政策文件,但沒有針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設的詳細規定。

四、完善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對策和建議

(一)對不同功能國有企業分類改革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應根據其不同功能,實行有區別的分類改革。對公益類國有企業,應加大國有資本投入,增強其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能力,盡快改變目前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的局面。對自然壟斷行業,如鐵路、電網、基礎電信、管道等基礎設施,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傊?,分類改革,盡可能打破壟斷,完善競爭體制,形成多遠競爭格局。

(二)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

準確把握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定位,圍繞增強監管企業活力和提高效率,科學界定國有資產出資人監管邊界,聚焦監管內容,加快建立和完善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將依法應由企業自主經營決策的事項歸位于企業。

(三)建立一套完善的經營性國有資產經營體制

構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國有資產管理新體制。我們可以建立國有資產三級管理體制:第一層,建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家行使國有資產管理權力;第二層,成立國有企業控股公司,選派國有資產產權代表人組成投資控股公司,監督和指導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行為;第三層,成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國有資產經營主體,通過企業治理,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等,不斷提高國有資產經營效益,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

(四)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

建立以管資本為主的管理模式可以有三種途徑:一是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一些行業性大型集團公司,可考慮賦予其國有資本投資經營權,鼓勵其發展成為國際化集團公司。二是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以實現國家發展戰略和提高資本收益為目標,專門從事資本運營。三是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通過對各個行業的各類企業退股、參股或控股,放大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壯大國有資本。

(五)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準入放開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點,將打破一些行業壟斷堅冰,通過深化改革,使混合所有制經濟成為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具體目標有三個:一是大部分國有企業逐步發展成混合所有制企業;二是混合所有制企業逐步降低國有股權比重;三是大力支持非公資本參與國企改革重組。

(六)要完善產權管理體系,進一步強化產權基礎管理

強化國有產權流轉環節監管,加大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力度,提升對國有資本運作模式的精準監管水平。建立明晰的產權制度,產權制度是以產權為依托,對財產關系進行合理有效地組合、調節的制度。它是由產權結構所決定的,關于資產運營的權力、責任的基本組織和約束條件。優化產權配置,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向資本市場發展,增強國有經濟活力和帶動力。

參考文獻:

[1]鄭國洪.《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問題研究》.[M].中國檢察出版社.2010.

[2]袁媛.《我國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問題研究》.[D].浙江財經學院.2010.

[3]許劍勇.《我國國有資產分類管理的思路與對策》.[D].上海交通大學.2008.

[4]楊秋雯.《試論現階段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的問題及建議陰經濟縱橫》.[J].華夏星火.2005.

[5]郭全中.《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完善》.[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1.

作者簡介:韓倩倩(1993—),女,山西省河津人,山西財經大學2016屆財政學專業.

猜你喜歡
出資人經營性管理體制
軍工院所經營性固定資產投資存在的問題及管理提升建議
實際出資人能否排除強制執行?——兼評股權變動模式
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思考
江蘇省蘇州市糧食局 履行國有糧食企業出資人職責
試析隱名出資的特征
國外自然資源管理體制對比分析——以國家公園管理體制為例
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
論各地高新園區管理體制
國家出資人代表對國資委的公法責任研究
關于公立醫院經營性問題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