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2019-03-04 18:35呂傳彬
現代養生·上半月 2019年3期
關鍵詞:簡訊生氣心情

呂傳彬

前些日子,一位朋友知道我心理咨詢師的身份,跑來問我:“老板有心理問題,怎么辦?可以怎樣幫他?”原來他的老板家中最近發生了一些事,可能影響了老板的身心狀態。最讓他困擾的是,老板常常叮嚀他同一件事,好像很不信任他,下班后還會來個簡訊奪命連環call,讓他不勝其擾。他認為老板的行為是受到家里的影響,看我能不能幫忙解決,讓老板不會在工作中一直來煩他。

這件事讓我聯想到,我們在家庭中常出現的情緒糾葛。我們本能地想要解決問題,卻也容易把周遭人的情緒問題當成了自己的。

其實,這要歸咎于小時候,如果父母下班回家時表情不是太好,我們要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么事,要不就提心吊膽,要自己小心一點,不要“惹”父母生氣。為人父母者也很容易脫口而出:“都是你不聽話,才會讓我生氣!”把自己的情緒歸成對方的責任,認為如果對方不要做那些事,自己就不會生氣了。這就是情緒勒索——用情緒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長期使用不自覺,就會變成人格的一部分,習慣將焦點放在他人身上,認為只要能夠控制他人,就可以保持自己心情快樂。

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生存技能,當我們還是小嬰兒時,無法言語、無法自主行動,必須用哭鬧讓照顧者知道我肚子餓了、我尿布濕了不舒服、我想睡覺了……大人透過這些訊息,就可以知道孩子的需求,甚至作為判斷身體狀況的線索。但是如果孩子長大后,沒有敏銳的覺察,就會讓孩子予取予求,把情緒當成任何需求都要被滿足的耍賴招數。

這種將自己的情緒歸咎于他人行為的態度,會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別人的行為可以“左右”我們的心情,而沒有認知到,自己才是情緒的“主人”。當我們有情緒時,可能自己本身并沒有錯,但也不表示一定就是對方的錯,而是如何“解讀”對方的行為,才會產生“情緒”。

所以,當另一半不把臟襪子丟到洗衣籃,我們可能會覺得,“我已經講這么多次了,為什么你就是不聽我的”,生氣是因為自己的需求沒被滿足;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生氣是因為對孩子有期待,我們感到失望。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希望繼續跟對方溝通對話,就不能用情緒去要求對方達到我們的期待,如此一來,我們的情緒不會被對方的行為左右,再加上不是帶著指責的情緒去溝通,對方也比較不會防備,更能聽到我們內心的聲音與需求。

回到朋友的故事,如果他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他不應該急著解決老板的問題,反而是要先解決他自己的問題——老板的哪些行為會讓他困擾。他可以跟老板這樣說:“老板,這件事您跟我提過很多遍,您是否很擔心我沒聽到呢?我都有聽到,如果可以的話,您只需要告訴我一遍就好了?!边M一步才是關切老板:“您最近好像很焦慮不安,是跟家里的事有關嗎?需要我幫忙嗎?”

這種情緒的“獨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絕對值得我們學習和練習。

猜你喜歡
簡訊生氣心情
生氣了怎么辦?
生氣了怎么辦?
是在鞏固友誼,還是增加彼此的冷漠
生氣湯
天天有個好心情
簡訊
心情
稚趣心情
財經簡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