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人“吃”酒

2019-03-08 14:33余斌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9年11期
關鍵詞:調味汁沙司燒菜

余斌

酒是用來干什么的7似乎不消說得,——當然是喝,或者用文雅點的說法,叫“飲”,有道是“古來賢者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飲酒的人并非都是抱定宗旨,只圖一醉,仿佛弄酒來喝就叫“買醉”,很多人向往的不是“微醺”嗎?當然將“醉”字放大一點,把程度不同的酒意都歸入其下,說酒的效用根底里還是在“醉”上,也沒什么不對。

然而單道一“醉”,未免小覷了酒無所不在的影響,又將廣大的人群排除在門墻之外了。事實上酒不僅用來“喝”,更是用來“吃”的。有些地方把喝酒叫做“吃酒”,方言,我說的不是這個。中國人做菜,但凡動了葷腥,甭管雞鴨魚肉,都要用料酒,以其去腥、提鮮,幾年前四川人弄出了啤酒魚、啤酒鴨,現而今啤酒烤鴨遍地開花,啤酒竟是構成菜肴的重要元素,這就都屬于吃的范疇。在這上面,中國人還是小巫,洋人的花樣更多。

洋人在飲酒方面的領先,只要看看各國酒的人均消費量便知,雖然沒有席上七碗八盤的烘云托月,勸酒時大呼小叫、揎拳捋袖的一番熱鬧,但他們不拘直了脖子灌或燭光高腳杯地細品,不聲不響之間,委實喝得不少。但最令我覺著新奇的,還是在“吃”上面,酒的無所不在。他們似乎并沒有專門供燒菜的料酒一說,仿佛什么酒都可入饌,還就仗酒的不同來提綱挈領。我在上諾曼底海濱小城布洛涅吃淡萊,大約是最家常的吃法,即是白煮,卻不是只加清水,也加葡萄酒的(還有奶),而且量要比我們放料酒多得多,端上來酒香撲鼻。

洋人所謂菜,常是味道與食物分而治之,并不直接在燒的過程中讓味道進去。比如牛排,這邊煎好、烤好,那邊另外治好了調味汁,到時合二為一,往上一澆就行。所以可以說他們的吃法主要是蘸著吃,中國人常不滿其“不入味”,也是無怪其然。這就更見出調味汁的重要。過去我為翻譯所誤,以為所謂sauce就是醬油,其實洋人那里根本找不到醬油的對應物,或者說,只有各種各樣的“醬油”,——還是叫調味汁來得準確,番茄制的,叫番茄沙司,準此而論,我們的醬油就該叫做豆制沙司(或豆制調味汁)。而除了“番茄沙司”這種大路貨,講究一些的,都是現烹現調,調味汁的關鍵則是酒。好多調味汁,標出的干脆就是酒名,比如白蘭地調味汁、朗姆酒調味汁。不同的萊肴,重要的一端是不同的調味汁,不同的調味汁,常常又有賴于不同的酒。其濃郁,其復雜微妙,都與用何種酒有絕大關系。因想到我們的料酒很便宜(喝的酒是舍不得拿來燒萊的),也單一,玩花樣不在酒的不同上,他們“吃”的與“喝”的酒一樣花樣百出,是不是最好的也不肯拿出來燒菜,就非我所知了。

不單是餐飲,洋人的糖果糕點也常有酒的幫襯參與。好多年前,過節拿出來待客或饋贈親友的,曾時行一種酒心巧克力,其為舶來,當無疑問。但酒之為用,更多時候是潤物于無形的,已然摻和到材料中去,蛋糕,小甜餅,各種各樣的什么“趣”,但凡講究點的,沒準便有酒在其中,令其味道更形濃郁、醇厚,加上微妙。所以即使你滴酒不沾,間或地,你也在間接地“吃”酒。

猜你喜歡
調味汁沙司燒菜
看媽媽燒菜
圖解英語口語
手下留鹽
制作調味汁
跟蹤導練(二)(3)
恒溫加速測定番茄沙司貨架期及品質規律研究
看爸爸燒菜
美味早餐簡易做
結尾別忘說“拜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