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圖”出發到“像’”由心生

2019-03-12 13:22李麗嬰
藝術當代 2019年5期
關鍵詞:丙烯版畫藝術創作

李麗嬰

雙重奏:譚平回顧展

2019.6.15—2019.9.22

余德耀美術館

藝術不是技藝,它是藝術家體驗了的感情的傳達。

——列夫·托爾斯泰

藝術家譚平出生于1960年,其藝術生涯至今已長達四十年,經歷了改革開放前的20世紀70年代,日益開放的80年代、蓬勃發展的90年代,時至今日,他的藝術實踐更加深層次,呈現出多元化的面貌。大型個展“雙重奏”基于當下,是對譚平創作生涯的一次回溯和梳理。

譚平于1984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早在進入專業院校學習之前,十多歲時候的他已經有了一定的版畫方面的實踐,《我們都是毛主席的紅衛兵》是套色木刻版畫,創作于1974年,作品積極響應著當時的號召,反映了時代的特色,也體現出譚平的扎實的基本功,為其日后考取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奠定了基礎。創作于1972年的水彩系列作品《無題》,描繪的是河畔樹林的景色,顯然當年的譚平已經對于構圖法則、水彩技法、色彩光影的虛實關系等有了相當的掌握?!稛o題》描繪的是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現代京劇樣板戲《智取威虎山》,表現了大義凜然的英雄形象以及敵人的不堪一擊。

譚平在中央美術學院求學的那幾年正好是中國當代藝術萌發的年代,“八五新潮”美術運動之前,“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的1978年到1984年的“后文革美術時期”,主張藝術家重新審視人所處的世界,以人本主義和人性作為藝術追求的核心內容,把視覺美感需求作為藝術形式的指南,此時的藝術家開始關注到藝術本體的審美藝術功能。創作于1984年的木板丙烯畫《窗前的石膏像》,有著明顯的學習借鑒西方現代畫派的影子,畫中主要對象石膏頭像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被賦予了一定的熱度與感染力,石膏像的畫風受到了形而上學畫派藝術家基里科的影響。譚平曾說過,他喜歡基里科藝術作品中的精神氣息,在畫面中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于是譚平拋開了形準、光影、明暗等基本繪畫準則,開始追求自我的寫意趣味。

譚平1984年創作的銅版畫《礦工系列》,畫面表現了三位礦工遠去的背影。銅版畫本身特質所營造的氛圍呈現出主角人物的宿命感,有著珂勒惠支作品的力量感,悲戚性。1985年的木板丙烯畫《背影》如出一轍地表現了人物的背影,這一回是一對青年男女的背影,黃衣男子的右手搭在藍衣女子的肩上,顯得很親密,疑似情侶關系,涂抹的顏料較為厚重,左右兩邊是新建的樓房,他們面前的道路是暖色的,顯然比之前的《礦工系列》多了溫情,多了希望。同時期譚平也創作了一系列風景畫,《晨》是紙上丙烯畫,有著一定的表現主義筆觸與色調,綠色山脈下坐落著黑頂白墻的農舍,既有寫實的一面,又體現了譚平自我抒情的一面。德國表現主義等西方現代畫派吸引著譚平進入更為廣闊的藝術探索的天地,同時也迎來了嶄新的機遇。

20世紀80年代末,譚平獲得德國文化藝術交流獎學金,就讀于柏林藝術大學自由繪畫系,這便是譚平整個藝術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在國內求學期間以及畢業后,他的很多作品體現出了對于西方現代繪畫的臨摹與借鑒,但是沒能直接去往國外,直面國外當代藝術。國內的藝術科班教育著重于學習技法,打好基礎,培養嚴謹的學院派畫家,一條又一條的準則、戒律約束著藝術家。而“自由繪畫”從名字上就顯現出拋開一般法則,釋放天性地畫畫。早年長期地遵守著寫實繪畫的條款,后來逐漸地釋放自己,一旦到了國外接受“自由繪畫”的教學后,譚平的視野大大地開拓,內心的呼聲得到了共鳴,并且開始積極地實踐。1990年的紙上丙烯《自畫像》,譚平直面自己,毫不修飾地開始涂抹,呈現出有著表現主義大膽筆觸的畫像,不過依然在一定的寫實范疇內。深色背景下,藝術家一半的臉部呈現灰白色,另一邊的臉則是暖色,五官的鼻子嘴巴形狀完全糅合在一起,更加強調了藝術家的內心情感,面對全新藝術的沖擊而敢想敢畫。布面丙烯《靈魂》《無題》猶如一對雙聯畫,隱約地能夠看出形體,彼此交織、彼此糾纏,強烈的情感凝固在畫面上,顯然在相當程度上受到了德國新表現主義的影響。

譚平一方面進行著油畫、丙烯等架上繪畫的創作實踐,另一方面繼續探索老本行——版畫,1992年、1996年創作了《無題》《永恒》等系列銅版畫,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一直延續到2000年,畫面上具體的形象已經消失,留下的是抽象化的印記,強有力、令人印象深刻,像是一種深刻的烙印,這正是譚平的一種過渡性藝術實踐,也是譚平徹底脫胎的一種宣言,他從具象化的藝術語言轉向了觀念化的藝術。他開始執迷于繪畫的過程,而不是其結果。

2008年的布面丙烯《美麗》《孕育》《誕生》有著類似的構圖,大的彩色背景下,散落著類似有機細胞的圖形,清晰的敘事性被抽離,留下的是凝固著情感的畫面。譚平曾說過,一張畫,對于觀者是瞬間、靜態的,之于他則是動態、變化的。他質疑瞬間的真實性,更信賴對時間片段的持續疊加,才有可能呈現貼合真實的狀態。正如譚平的藝術理念一樣,他沒有將自己局限于特定的題材與類型中,而是不斷地演變著。2008年之后,他進一步強調色域、時間、身體意識,逐漸匯聚成《覆蓋》系列,這一系列持續了十年。2013年創作的布面丙烯《覆蓋——黃色》便是這一時期的一件代表作。譚平從不設想完成后的視覺效果,而是在不斷地做加法,即覆蓋這一行為。原始的畫面被涂抹上一層顏料,接著再上一層,大刷子刷出了橫向多重的大筆觸,用色比較薄,底部的黑色隱約浮現,稀薄的顏料流淌下來,形成豎向的滴漏效果,縱橫交錯、層層疊疊,使人聯想起波洛克的行動畫派畫作。然而畫面的效果、作畫方式與意圖完全不同,最終呈現的也是未完成的一種結果,畢竟覆蓋這一行為可以持續下去,無止境。

“雙重奏”是譚平從事藝術創作的主線——油畫丙烯畫和版畫,不過在他長期的藝術實踐以來,秉承觀念藝術,并不抵觸材料,而是樂于嘗試它們來表達自己的藝術理念,抒發自我的情感。譚平對于行為導致的最終結果很感興趣,如2011年的紙上丙烯《一杯》,他拿著一杯墨汁,將它均勻地倒在紙上,希望能夠形成一個規整的圓形,他試了好幾次,誕生了三件作品。但是無論怎樣嘗試總是無法倒出一個規整的圓,看似無意義的嘗試,實則透露出藝術創作的偶然性與純粹性。它是不可能如同機器一樣被制造,人性化的力量賦予了一個簡單事物獨特的個性。譚平也將這一倒墨汁的過程記錄下來,制作成一部影像作品。

作為學版畫出身的當代藝術家,對于木刻刀有著深厚的情感,它也不必受到本身功能的限制,有著無限的可能。2012年譚平進行了大膽的實踐,創作了《+40m》,他利用一把圓口木刻刀,歷時六個小時全神貫注,刻下一條連續不斷的粗線,他借助工具材料將凝聚的藝術力量傾注進這件作品中,凸顯著藝術的行動性,低調靜默的藝術能量,最終得以釋放。而此次展覽現場再度呈現了這件作品,觀者需要步行一段路,從頭至尾地進行觀賞,感受看似無意義,其實耗費體力,傾注了藝術家觀念與動能的作品。

藝術創作是做加法,不過也可以做成減法,譚平創作的核心命題之一便是邊緣的消解。他曾在上海實施過“白墻計劃”,一切創作始于白墻,做加法,之后再刷上白色進行覆蓋,一切回歸白墻。它是空間的藝術,繪畫的過程,也是行為和舞蹈,但所有一切的背后,都凝聚著觀念。此次展覽中,有較大面積的場域繪畫呈現,畫面上的色彩線條延展開來,蔓延至白墻上,關乎于時間、空間、行動和在場。藝術創作不是孤立的,它們可以與周邊發生關系。

譚平的作品呈現的結果往往是平面性的,但是創作的過程格外富有行動性,也有記錄過程的錄像,《彳亍》是素描炭筆作品,將“行”拆分開來,譚平任意地畫著線條,之后將它們抹掉,形成灰蒙蒙的背景色,再進行涂抹,反反復復地疊加。觀者欣賞到的是最終的結果,但是看過創作過程,了解到具體的方法之后,感受到譚平的藝術創作有著無意識的出發,有意識地掌控,最終得到偶然性的呈現。

縱觀譚平近四十年藝術生涯的回顧,從早年的寫實主義創作觀,逐漸走向表現與抽象,再到觀念藝術的引領,無疑譚平早已卸掉規則的束縛帶,從內心的感受出發,走向藝術創作的自由境地。

猜你喜歡
丙烯版畫藝術創作
版畫作品選登
《榜樣》:藝術創作的一次“出圈”表達
淺析群眾文化藝術創作的現狀及應對措施
馬路奇遇記
溴丙烯在800nm和400nm飛秒激光強場下的解離電離
2018廣西版畫邀請展作品選登
拓印版畫是這樣做出來的
王培堃丙烯組畫《科學的春風吹進侗鄉》(合作)
以銪—鄰苯二甲酸二丙烯酯為熒光探針測定水中痕量甲萘威
有趣的石頭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