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份沉埋的孤證與文學史結論

2019-03-13 10:30程光煒
當代文壇 2019年2期
關鍵詞:招工路遙

程光煒

摘要:如何書寫當代文學史,可以從宏觀的方面談,也可以從微觀的角度入手。本文以路遙研究為個案分析,提出已被人們接受、消化的文學史結論仍是可被懷疑的對象。尤其是一些文學史上的孤證需要謹慎對待,一份沉埋的孤證與文學史結論的闡釋性的關系更需要認真處理。當前一份孤證因為沉默沉埋時間過久,已經損害了文學史結論的可靠性,在后一種孤證出現后,這種固化的問題被解除了。文學史結論又開始踏上了新征程。由此也會發現“如何書寫當代文學史”絕非一個小問題。

關鍵詞:文學史結論;孤證;路遙;招工

如何書寫當代文學史,可以從宏觀的方面談,也可以從微觀的角度入手,談一個小問題。我在本文中談的就是一個小問題。

今年,是路遙逝世27周年。人們在以各種方式,表達對最能反映改革開放個人奮斗精神的路遙和其感人小說的充分肯定。對此,他是當之無愧的。

近年來,學術界的路遙研究熱持續不減,一批令人矚目的成果,開始將這項工作推進到一個新階段。就我瀏覽的情況看,目前已出版的著作大致有二三十部,它們是:曉雷、李星編《星的隕落——關于路遙的回憶》,王西平、李星、李國平著《路遙評傳》,馬一夫、厚夫、宋學成主編《路遙紀念集》,申曉主編《守望路遙》,周海波著《我所認識的路遙》,李建軍編《路遙十五年祭》,厚夫著《路遙傳》,王剛著《路遙紀事》、《路遙年譜》,李文琴編選《路遙研究資料》,張艷茜著《平凡世界里的路遙》,航宇著《路遙在最后的日子》,等等,數百篇路遙的研究論文,見諸各類雜志。這些歷史材料和研究論文,極大地豐富了路遙研究,它對下一個階段的作家研究,無疑是牢固的基礎。

以路遙文學成就和在廣大讀者中的廣泛影響,上述極豐富的歷史材料和研究成果,逐漸被當代文學研究界所接受,正在生成出大大小小的“文學史結論”。

然而,已被人們接受、消化的文學史結論,能不能懷疑呢?它是否會影響到作家的文學史地位呢?我認為可以問疑,也不會影響一個作家已經十分穩固的文學史地位。相反,如果這些結論被歲月固化,成為被時間不斷風化的巖石,反倒感覺它不夠穩固了。穩固的結論,絕不等于靜止的存在,它是需要經常改進、修復和加固的。自古以來的經典作家都要經歷這樣的命運,古代文學中有曹雪芹,現代文學中有魯迅,皆會如此。這不僅不令人奇怪,反倒十分正常。

路遙生前,特別喜歡用著名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來激勵自己,它也一直在激勵著許多熱愛路遙小說的作者:“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甭愤b是1949年12月生人,在他43年的短暫人生中,1971年、1973年和1976年三個時間點,對他有特殊的涵義。1973年他24歲,被推薦上延安大學中文系。1976年大學畢業,按照當時工農兵學員哪來哪去的分配政策,他應該到延安某縣當一名中學教師。但因為創作成績突出,經當時陜西省文化局與省教育局多次反復協商,最終將他改派到陜西省文藝創作研究室的《陜西文藝》編輯部工作。9月13日,陜西省革委會教育局正式給陜西省文化局發去《關于延安大學應屆畢業生王路遙同志分配問題的復函》,此事才塵埃落定。由此可見,如果不上大學,如果不分配到《陜西文藝》做編輯,路遙作為作家“緊要處”的“幾步”,恐怕就是另外一番面貌了。就是另一個王路遙了。

與前述的兩個年頭比,1971年對于路遙的價值可能低一些,僅涉及他的初戀,對他的情感世界有些微的影響。不過,在這里還有一點再探討的價值。

在我閱讀過的路遙回憶、口述史、傳記和年譜中,關于1971年春,延川縣有一個到銅川二號信箱工廠的招工指標,路遙和他初戀女友林虹都報了名,林虹體檢不合格,路遙出于愛情,把自己這個機會給了她的記載,幾乎成為定論。如果這個材料最早出自1971年路遙給曹谷溪的講述,或是曹本人的轉述,那迄今已存在了38年,作為一個被沉埋的“孤證”,也從來沒被人懷疑過、探究過。

這個材料的最早出處大概是路遙和曹谷溪,以后的路遙研究成果,可能都是轉述和引用的結果。因為是孤證,又與故世的作家有關,與權威路遙生平見證人之一的曹谷溪有關,研究者一定是非常相信的,人們不會覺得這里面存在疑點。

例如,曹谷溪在《關于路遙的談話》中說:“踏在心靈土地上的第一個愛的足跡是永遠抹不掉的。路遙的初戀,應該說是愉快的。雖然他經歷過失戀的痛苦”。接著補充說:“可是在他生命的最后的日子里,仍然深深懷念自己的第一個戀人?!庇衷掍h一轉:“有過‘上山下鄉經歷的人,都知道‘招工指標在那個年代是何等重要??墒?,路遙卻將這個‘指標非常愉快地給了自己的戀人?!薄耙驗槁愤b當著我的面哭了,他感動了我。我很想讓路遙與他的戀人‘破鏡重圓?!雹?/p>

路遙不能忘卻第一個戀人的觀點,不單曹谷溪這樣看,與作家個人關系比較近的周海波和高建群,也相信這是真實的。

周海波回憶:1987年春天,自己在北京魯迅文學院學習,準備訪問西德的路遙,來北京辦相關出國手續,也住在魯院招待所。他天天早出晚歸,周海波就等他下午回來吃晚飯。一天很晚,路遙回來急切地說,他在王府井恰好碰到了林虹,還是那么小巧,穿紅色的衣服。不等吃完飯,他就拉周海波回去尋找林虹。②

高建群也說:《人生》完成后,路遙從甘泉回到延安。那天晚上,“延安城鋪滿了月光。我們兩個像夢游者一樣,在大街上返來復去地走到半夜?!袊膶W界就要發生一件大事!他說,他指的是那一包《人生》書稿。突然,他談到了他的初戀”……“他還說《驚心動魄的一幕》獲獎后,他剛剛回到下榻的房間,突然接到一個陌生女人的電話?!闶钦l?你沒有事的話,我就掛斷電話了!這時,命運的聲音從電話線那頭傳過來:‘你真的不記得我了嗎?一位熟悉的老朋友!”說話的人穿著一件紅風衣,在馬路對面的電話亭等他?!八酉码娫?,瘋子一樣跑下樓,橫穿馬路而過?!雹圻@說明,不光路遙沒忘記,初戀的人也沒忘記。

上面“口述史”,大多載于2007年出版的路遙紀念著作。經過十年的沉淀,這批材料應該已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所以,學者王剛的《路遙年譜》很自然會采信它們。作者在該書76頁寫道:1971年春,“國家開始在知青中招工、招干、招生、征兵。路遙與林虹都去報名參加招工,根據招工條件,指標有限,兩人只能走一個,林虹因為體檢不合格,縣上決定把路遙送去銅川二號信箱當工人。最后,路遙把自己當工人的指標讓給林虹,又通過幾個朋友的周旋,事情成功了?!绷趾绠敼と说牡谝粋€月,工資全部寄給了路遙,讓他買香煙。后來,來信逐漸稀少?!傲趾绠斄斯と撕髮β愤b的愛‘舉棋不定,便寫信給內蒙古插隊的女友征求意見,那位女友不經林虹同意,便代寫了斷交信寄給路遙。那次,路遙哭了,哭得肝膽撕裂?!雹?/p>

幾分材料雖角度不同,都把目標投向了路遙1971年的招工問題。

1971年路遙招工問題的相關材料,在沉默或者沉埋了38年之后,終于有人出來表示不同意見了。

據說,當事人林虹女士(此為化名)在當年到延川縣插隊的北京知青“微信群”里證實:自己1971年春到銅川二號信箱工廠當工人的招工指標,并非路遙讓給她的。因為工廠招的是廣播員,條件是普通話標準,而路遙說話時的陜北口音很重,不符合這個條件。自己是通過面試才獲得這個機會的。⑤

我承認,這也是一個關于路遙1971年招工問題的“孤證”。如果說,正像路遙和曹谷溪的那個“孤證”是無法證實的一樣,這個“孤證”在短時期內,恐怕也很難得到證實。

我猜想這里面有幾層原因:一是當事人不否認曾與路遙產生過感情,所以微信群沒有涉及推翻兩人戀愛的事實;二是不想總背著黑鍋,好像兩人分手原因,是路遙讓出招工指標,自己卻因環境改變,忘恩負義背叛了他;第三,這位化名“林虹”的女士與路遙分手之后,與二號信箱工廠的年輕軍代表戀愛結婚,關系很好,并育有子女,故路遙成名后,她一直拒絕接受有關自己與路遙關系的各種采訪;第四,當事人大概是1951年生人,年齡是近七十歲的老人,在有生之年,她不愿那個“關于招工問題”的傳聞,繼續再傳下去,因此出來證實,真實的事實并非如此。⑥

作為研究中國當代文學史的人,我相信無論最初說這段招工故事的路遙和曹谷溪,跟著證實的周海波和高建群,以及撰寫《路遙年譜》時引用材料的王剛,都非置事實于不顧,故意在頑強地堅持路遙1971年招工問題的真實性。鑒于環境、條件、記憶和再敘述等問題,它就這么延續下來了,我個人認為在敘述邏輯上,還算是周延和完整的。

雖然,這個延川北京知青“微信群”里的招工故事,我只是在可靠的朋友那里聽到,得承認它僅僅是一個孤證,但我還是煥發了不算小的興趣。一個沉默或沉埋了38年的另一個孤證,終于被這個新孤證懷疑了、商榷了,產生了小小的動搖和震動,這是任何文學史的研究者都會隱隱興奮起來的插曲。

當然,我說的是當然,讓關于招工問題的女當事人離開“當事人”的被動位置,像曹谷溪、周海波和高建群這些局外人那樣重新書寫歷史,恐怕是極其困難的。我眼下只是認為,“孤證不舉”這個文獻考證的傳統方法,既然適用于第一個孤證,也同樣適用于第二個孤證,它們意見相左,其實是一種相互駁難的關系。目前就采信這一個,作為懷疑、推翻另一個的基礎證據,顯然不能服人。

我前面的“興趣”或說“興奮”,不是要這一個推翻另一個,而是看到第一個孤證,因為有了第二個孤證,已經不再孤單了,是因它們之間產生了新的參照關系而高興。就是說,隨著第二個孤證的出現,第一個孤證不再停滯在38年前某個神秘的日子,而是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有了繼續進展的可能。

這就是一份沉埋的孤證與文學史結論的闡釋性的關系。前一份孤證因為沉默沉埋時間過久,已經損害了文學史結論的可靠性,在后一種孤證出現后,這種固化的問題被解除了。文學史結論又開始踏上了新征程。

“如何書寫當代文學史”?我大概覺得這一個小問題,也許并非人們認為的那么小。

注釋:

①曹谷溪:《關于路遙的談話》,引自李建軍編《路遙十五年祭》,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第4頁。鑒于曹谷溪與路遙延川時期的特殊關系,曹谷溪在“回憶路遙”文學史活動中,顯然占據了權威位置。這篇談話,不止出現在本書,也選入馬一夫等主編的《路遙紀念集》,可見此說傳播之廣。

②周海波:《我所認識的路遙》,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年版,第160、161頁。

③高建群:《扶路遙上山》,引自申曉主編《守望路遙》,太白文藝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頁。

④王剛:《路遙年譜》,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年版,第76頁。

⑤這個“微信群”里的孤證,是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朋友告訴筆者的。出于尊重,請容許我隱去真實姓名。據這位轉述者說,林虹當年在延川就做過播音工作,普通話的標準,是人人都知道的。

⑥曹谷溪、王剛的文章和著作,都證實過當事人不愿接受任何采訪的事實。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責任編輯:劉小波

猜你喜歡
招工路遙
言論
改善廊坊市青年的就業形勢和解決生產型企業招工難問題的對策研究
路遙
留守媳婦
路遙的激動與平靜
路遙
基于招工招生一體化的高職經管類專業現代學徒制現狀芻議
賈平凹義助路遙
永春縣多措并舉協助企業做好招工工作
招工廣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