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G網絡負荷均衡方法研究

2019-03-15 10:44王曉剛
郵電設計技術 2019年2期
關鍵詞:鄰區用戶數門限

王曉剛

(中國聯通山西分公司,山西太原030006)

0 前言

當前2I2C業務迅猛增加,為應對流量爆發和節約投資,需要進行4G負載均衡方式的研究。2017年在聯通冰激凌、騰訊大網卡等業務的迅猛發展和高流量的拉動下,4G網絡業務量快速增長,造成4G網絡負荷快速增長,尤其是重點場景局部區域話務過熱,導致下載速率降低,用戶感知下降,網頁打開緩慢,視頻緩沖時延大,視頻卡頓等。故對多用戶重點區域進行負載提升勢在必行。

本文研究了用戶感知與負荷的關系、負載均衡的方式和流程、負載均衡的規則及評估標準、載波聚合,并通過案例進行闡述,提出了應對4G網絡流量增長和效益平衡的方向和措施。

1 研究用戶感知與負荷的關系

隨著LTE網絡負荷的增加,RRC用戶數增加,流量增加,下行PRB利用率增加,故分配給每個用戶的PRB數相對降低,每個用戶的可用資源減少,單用戶速率降低,用戶感知下降。為研究網絡負荷與用戶感知的關系,找出影響用戶感知的網絡負荷節點,包括流量門限、PRB利用率門限、RRC用戶數門限,提取山西省多載波站點單用戶下行速率、下行流量、RRC平均用戶數、PRB利用率,分析結果如下:

a)PRB利用率與單用戶下行速率成反比,PRB利用率越大,單用戶速率越??;當PRB利用率大于50%,單用戶下行速率小于10 Mbit/s。

b)單用戶下行速率與下行流量成反比,下行流量越大,單用戶速率越小。

c)單用戶下行速率與RRC平均用戶數成反比,RRC平均用戶數越大,單用戶速率越??;當RRC平均用戶數大于80,單用戶下行速率小于10 Mbit/s。

d)單用戶下行速率與每帶寬承載流量成反比,每帶寬承載流量越大,單用戶速率越??;當每帶寬承載流量大于350 MB,單用戶下行速率小于10 Mbit/s。

2 LTE負載均衡原理

2.1 負載均衡流程(愛立信)

為了使不同載波間的負荷均衡,引入IFLB功能,通過遷移連接態的UE達到不同載波負荷分擔的作用。

2.1.1 IFLB生效條件

a)要求激活基于覆蓋的異頻切換(Coverage-Triggered Inter-Frequency Handover)。

b)IFLB涉及的2個站點間要有正常的X2鏈路(load information進行exchange)。

c)IFLB只能發生在Ericsson的基站上。

d)保證載波間負載均衡功能打開,同站異頻鄰區互配負載均衡關系(loadBalancing設置為ALLOWED)。

e)激活異頻切換功能Intra-LTE Inter-Mode Handover feature,負載均衡能夠應用于Inter-Mode(FDD and TDD)。

2.1.2 IFLB處理步驟

負載信息的評估是通過用戶負荷(基站內部虛擬運算)開展的,如果主服小區和目標小區的用戶負荷相差3%(lbThreshold)即啟動負載均衡,當主服小區的RSRP小于-44 dBm(a5Threshold1Rsrp,很容易達到,相當于對主服不設限)且目標小區的RSRP大于-95 dBm(a5Threshold2Rsrp,為了確保目標小區的覆蓋良好)即觸發負載均衡的實施。

Step1:Load Assessment;依據subscription ratio進行評估。

Step2:Load Information Exchange;負載信息交互通過X2鏈路進行,一個小區可以收到多個本站/其他站小區的load report;目標小區的選擇由參數loadBalancing控制;而且負載信息交互只發生在配置了LB的相關小區上。

Step3:Load Balancing Action;基于收到的load information,源小區決定切換給目標小區負荷的差異化分配。具體依據如下:

a)不同目標小區的負荷差異。

b)載波負荷差(lbThreshold)觸發LB的執行。

c)源小區總的卸載量,如果存在多個target cell,那么負載在這些小區間分配。

d)最大load差(lbCeiling)為一個負荷分擔周期(15 s)可卸載的最大用戶,多余用戶等待下一個IFLB周期。

Step4:LB是通過HO來實現的,采用A5事件;如果isHoAllowed設置為FALSE,HO到目標小區是被禁止的;如果目標小區在Handover Restriction List(HRL)中,那么將被禁止切換。

2.2 負載均衡流程(華為)

負載均衡可基于用戶數觸發,或者基于PRB模式觸發。目前現網大部分采用用戶數模式觸發,即用戶數模式滿足觸發條件,則觸發異頻負載均衡,且均轉移同步態的UE。

2.2.1 觸發/停止負載均衡

2.2.1 .1基于PRB模式觸發

選擇PRB模式觸發時,若連續5 s內(可配置)同時滿足以下條件,則觸發異頻PRB利用率負載平衡。

a)小區某類PRB利用率≥異頻負載平衡門限(InterFreqMlbThd)+負載偏置(LoadOffset)。

b)小區同步態用戶數≥MLB最小用戶數門限(MlbMinUeNumThd)+MLB最小用戶數偏置(MlbMinUeNumOffset)。

選擇PRB模式觸發時,若連續5 s(可配置)內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則停止異頻PRB利用率負載平衡。

a)小區所有PRB利用率類型<異頻負載平衡門限(InterFreqMlbThd)。

b)小區同步態用戶數<MLB最小用戶數門限(MlbMinUeNumThd)。

2.2.1 .2基于用戶數觸發

選擇用戶數模式觸發時,若連續5 s內(可配置),小區同步態用戶數≥異頻負載均衡用戶數門限(Inter-FreqMlbUeNumThd)+負載均衡用戶數偏置(MlbUeNumOffset),則觸發異頻同步態用戶數負載平衡。

選擇用戶數模式觸發時,若連續5 s內小區同步態用戶數<異頻負載均衡用戶數門限(InterFreqMlbUe-NumThd),則停止異頻同步態用戶數負載平衡。

2.2.2 目標小區選擇

eNodeB根據參數異頻負載平衡開關(MlbAlgo-Switch)和負載均衡鄰區范圍(LoadBalanceNCellScope)的配置情況,在異頻鄰區列表中篩選負載平衡鄰區選擇范圍。目前MlbAlgoSwitch僅選擇打開異頻負載平衡開關,負載平衡鄰區選擇范圍是:同站重疊覆蓋鄰區和配置了X2鏈路的異站重疊覆蓋鄰區,但后者使用很少,基于現網部署情況,負載均衡更傾向于同站重疊覆蓋鄰區。

觸發負載平衡時啟動負載信息交互,對于站內鄰區,服務小區從所屬eNodeB直接獲取鄰區的PRB利用率、同步態用戶數、傳輸資源和硬件資源負載信息,而對于站間鄰區,服務小區所屬eNodeB將對候選鄰區中配置了X2鏈路的異站鄰區發起負載信息交互流程,鄰區所屬基站按照請求消息指示的交互周期回復PRB利用率、同步態用戶數、傳輸資源和硬件資源負載信息。

候選鄰區中,能獲取到其負載信息的小區即為交互鄰區。交互鄰區按照部分默認和設定的條件進行篩選,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條件是需要網絡設置的:服務小區與鄰小區PRB利用率差值大于負載差門限(Load-DiffThd)的小區,鄰區InterFreqMlbUeNumThd-鄰區同步態用戶數>0的小區,或者滿足(服務小區同步態用戶數-鄰區同步態用戶數)/服務小區同步態用戶數>用戶數差值門限(UeNumDiffThd)的小區。然后根據負載均衡頻點選擇策略(FreqSelectStrategy)的配置選擇滿足頻點要求的小區,形成當前執行周期的目標小區列表。

界面取值范圍:公平選擇策略(FAIRSTRATEGY)、根據MLB頻點優先級選擇(PRIORITYBASED)、基于負載的頻點優先級(LOADPRIORITY)。

2.2.3 負載均衡執行

UE的選擇:UE不處于CA狀態,沒有建立QCI1的業務,不處于懲罰階段。轉移出的UE個數要小于負載均衡最大切換出用戶數。每異頻負載評估周期(InterFreqLoadEvalPrd)內轉移的最大UE個數不能超過負載均衡最大切換出用戶數(MlbMaxUeNum),負載轉移時,使用基于測量的EventA4。

當收到的切換請求消息攜帶的負載平衡切換原因為Reduce load in serving cell時,目標小區不做接納判斷,按照正常切換流程處理。當收到的切換請求消息攜帶的負載平衡切換原因為Resource Optimisation Handover時,如果目標小區PRB利用率或同步態用戶數處于潛在高載狀態或者負載平衡觸發狀態,則目標小區回復切換拒絕響應消息HANDOVER PREPARATION FAILURE,否則按照正常切換流程處理。

2.3 分場景細分多載波策略

2.3.1 帶內L1800異頻場景

Band3多載波帶內異頻場景多為室分1650 20M+室分1506 10M,子載波間隔14.4 MHz。

帶內L1800異頻場景載波策略:帶內1650與1506有相同的空閑態重選優先級,空閑態隨機駐留;連接態優先級相同;1650與1506互操作方式為異頻切換、基于用戶數的負載均衡。

2.3.2 帶間L1800與L2100異頻場景

帶間L1800與L2100異頻場景多為宏站1650(20M)負責覆蓋+宏站375(15M)增加容量。

帶間L1800與L2100異頻場景載波策略:L1800與L2100有相同的空閑態重選優先級,空閑態隨機駐留;連接態優先級相同;L1800與L2100互操作方式為異頻切換、基于用戶數的負載均衡。

2.3.3 Inter-mode:FDD與TDD負載均衡

FDD與TDD場景適用于:用戶集中,容量需求大,需重點解決網絡容量問題;FDD已經進行CA擴容,無頻率可用,需要使用TDD進行熱點業務吸收。

TDD分流策略為:

a)4G用戶數多、負荷高已經擴容FDD場景,增加TDD基站。以FDD為主覆蓋,TDD吸收熱點流量。

b)配置TDD高優先級或等優先級,根據頻段的差異,通過設定不同的重選門限,使終端均勻地駐留在TDD/FDD網絡。

c)FDD與TDD之間通過連接態負荷均衡+空閑態負荷均衡來調整2張網絡間的負荷。當FDD網絡負荷較高時,將數據業務均衡到TDD網絡上。

d)TDD與FDD互操作方式為:異頻切換、基于用戶數的負載均衡。

3 負載均衡評估標準

IFLB實現機制:現網設置通過RRC用戶數差值判斷是否觸發負載均衡;當載波1、載波2用戶數差值大于設置值,觸發IFLB,并通過異頻切換進行off loading。

研究方法:使用一周小時級數據,篩選RRC用戶數均衡(載波1、載波2RRC用戶數差值小于參數設定值)小區,分析其PRB利用率差值。

帶內:在RRC用戶數均衡的前提下,90%的小區均可滿足PRB利用率差值在20%以內;故PRB利用率差值在20%以內判斷為負載均衡(見圖1);當載波1、載波2PRB利用率差值在20%以內,單用戶下行速率大于20 Mbit/s(見圖2)。

圖1 帶內PRB利用率差值統計

圖2 帶內單用戶下行速率與PRB差值關系

帶間:在RRC用戶數均衡的前提下,90%的小區均可滿足PRB利用率差值在20%以內;故PRB利用率差值在20%以內判斷為負載均衡(見圖3);當載波1、載波2PRB利用率差值在20%以內,單用戶下行速率大于15 Mbit/s(見圖4)。

評估方法:一周每天實際忙時的PRB利用率,取7天均值;分別計算載波1、載波2負荷(PRB利用率、流量、用戶數),PRB利用率差值>20%,判斷為不均衡;統計時段:評估為自然周(周一到周日),自忙時。

表1示出的是負載均衡情況統計。

圖3 帶間PRB利用率差值統計

圖4 帶間單用戶下行速率與PRB差值關系

表1 負載均衡情況統計

負載均衡標準:載波1、載波2PRB利用率差值小于20%。

4 負載均衡優化

多載波站點負載均衡優化方法如下:

a)核查負載均衡License、相關功能狀態是否開啟。

b)核查同站異頻鄰區是否互配負載均衡關系(loadBalancing設置為ALLOWED),若未配置,進行添加。

c)核查基站狀態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告警;若有告警,推動告警處理。

d)對問題小區統計的指標進行載波1小區與載波2小區PRB利用率分析,根據當前用戶數門限設置用戶數啟動門限。若載波1 PRB利用率高,載波2 PRB利用率低,則減小載波1小區用戶數啟動門限,降低用戶數差值門限,調節A5使載波1用戶更容易觸發負載均衡切換至載波2,載波2用戶不易觸發負載均衡切換至載波1。若載波1 PRB利用率低,載波2 PRB利用率高,則增大載波1小區用戶數啟動門限,提高用戶數差值門限,調節A5使載波2用戶更容易觸發負載均衡切換至載波1,載波1用戶不易觸發負載均衡切換至載波2。

e)載波1、載波2的覆蓋區域應大體一致,若覆蓋區域基本無重疊,載波間負載不均衡需要進行天饋調整。加強入網管控、定期檢查工程參數,確保擴容載波與已有載波覆蓋一致。

5 載波聚合

目前全省多載波站點已全部開啟負載均衡、載波聚合,且。開啟載波聚合可提高小區速率,提升用戶感知。

a)開啟CA站點,主載波一直處于開啟狀態,為節省電量,輔載波動態激活和去激活。

b)當無線環境SINR大于門限值sCellScheduleSinrThres(現網設置為0),且RLCbutter數據傳輸時長大于sCellActDeactDataThres,輔載波激活觸發。

c)當無線環境SINR小于門限值sCellScheduleSinrThres(現網設置為0),或者RLCbutter數據傳輸時長小于sCellActDeactDataThres-sCellActDeact-DataThresHyst,輔載波去激活觸發。

負載均衡、載波聚合開啟后,載波1單用戶速率提升17.73%,載波2單用戶速率提升30.78%(見圖5);負載均衡、載波聚合開啟后,載波1、載波2PRB利用率、RRC用戶數、流量更加均衡(見圖6和圖7)。

圖5 載波間單用戶下載速率對比

6 結束語

通過本文研究分析,梳理出用戶感知與負荷的關系,負荷越高,用戶感知越差。為緩解高熱區域負荷,對多載波站點進行負載均衡優化。經過多載波分場景細分,分為帶內L1800異頻場景、帶間L1800與L2100異頻場景、inter-mode:FDD與TDD負載均衡,進行多載波策略、參數優化,負載均衡評估標準,載波聚合開啟場景研究,確定了負載均衡評估標準及優化方法,為日后負載均衡日常優化明確了思路和方法。

圖6 載波間PRB利用率對比

圖7 開啟CA前后RRC平均用戶數對比

猜你喜歡
鄰區用戶數門限
自動鄰區優化技術共享網絡中應用研究
基于規則的HEV邏輯門限控制策略
江蘇省通信業2021 年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江蘇省通信業2019 年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隨機失效門限下指數退化軌道模型的分析與應用
VoLTE感知智能優化
基于Neyman-Pearson準則的自適應門限干擾抑制算法*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LTE鄰區自優化算法研究
基于TD-SCDMA網絡新增站點的自動鄰區規劃實現方法
WCDMA鄰區優化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