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厚重大氣 內蘊十足
——評析電視劇《北平無戰事》的敘事特征

2019-03-20 06:23張明超山西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傳播力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北平國民黨身份

張明超 山西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改編自劉和平小說的同名電視劇《北平無戰事》在2014年10月播出,該部電視劇在近年來播出的國產電視劇中呈現出極為不同的樣貌:演員陣容強大且表演精彩、服化道精細考究且與時代相符、鏡頭拍攝講究且剪輯得當……這些元素帶給觀眾的感受是直觀且迅速的,體現著國產電視劇的精致與大氣。

但一部電視劇能夠在一定的時代中引人注目,不僅僅需要外部的精致與考究,也依賴其故事是否“過硬”,也依賴于主創者如何“講”好故事。作為藝術的電視劇顯然不是各種元素的簡單拼接,更為重要的如何將諸如表演、攝影、故事、布景、化妝等諸多的元素進行系統化、合理化、藝術化的整合,將其形成一個血脈相通,精氣相連的整體。在電視劇藝術中,起到這種作用的便是“敘事”。敘事不僅涉及到事件本身,也涉及到如何講述事件。在這些方面《北平無戰事》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是獨特的,正是在敘事方面的扎實,才讓該劇在內在筋骨與血脈上煥發著其藝術生命的活力。

一、熟悉而新奇的敘事背景

電視劇的假定的敘事時空必然的與其所處的真實的時空有著一定的聯系,涉及到真實歷史的電視劇更是如此。這不僅涉及到作品的真實性問題,而且也涉及到觀眾在觀看電視劇時的欣賞的設定,也就是說觀眾在觀看電視劇之前會根據各種有關該劇的信息(例如,預告、海報、序幕、日常交談等等)獲知一定的了解,在這些信息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與感受形成對這一部劇的某些“設定”,這種設定就是對于某一部劇的審美期待。在美學上我們有一個共識,就是作品給予觀眾的內容既不能與審美期待向等(或少于審美期待),也不能過多的超越審美期待,兩者都不會形成良好的審美體驗,往往需要超過審美期待又不可過遠,這就是通常我們所講的“審美距離”。

《北平無戰事》所發生的背景是1948年的北平(北京),對這一敘事的背景一般具有歷史常識的觀眾是了解的:抗日戰爭已經勝利,國民黨發動內戰卻節節敗退,并且在國統區又發生著通貨膨脹,貪腐嚴重,民怨積重;而共產黨則積蓄力量,贏得民心,戰勝國民黨指日可待。但對一般觀眾而言,宏觀的歷史背景以及共產黨是如何完成北平和平解放是清晰明了的,但對于國民黨內部是怎樣的貪污腐化、在國統區兩黨是如何斗爭的,卻僅有印象,或者說知之甚少。如此,本劇就敘事背景而言,與觀眾之間的審美距離就把握的較為得當,既不會讓觀眾感到陌生,也不會讓觀眾非常熟悉。這樣的敘事背景再加以細致認真的“服、化、道”就較為容易得將觀眾帶入那段具體生動的歷史情境,同時這樣熟悉而新奇的敘事背景又與緊張而沉穩敘事基調相得益彰。

二、緊張而沉穩的敘事基調

《北平無戰事》在播出之后曾經遭受過一定的批評,其中重要的一項批評指出其“節奏過于緩慢”,但這正是其特點之一。我們需要明確的是:不同類型的電視劇有著不同呈現樣態,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電視劇都按照節奏快速的方式進行,并非節奏快速、情節密集、矛盾激化的劇就是好??;節奏沉穩、情節疏化、矛盾內化的劇反而會引起另外一種觀看的審美體驗,處理得當也會成就一部電視劇,觀眾可以在這種節奏中體味到更多的內容,得到更多的感悟。這種審美體驗來自于更為深刻的“戲”的內在性沖突,即人物的情感糾結、人物的思想變化、人物的身份責任以及對于社會變化的感悟、文化氛圍的欣賞等等。

《北平無戰事》的主要敘事線索是國民政府中以蔣經國為代表的改革派欲調查引起北平學潮的貪腐問題,而這一問題的核心又在于“查賬”。而圍繞著“查賬”這一核心事件,涉及到眾多人物,而這些人物又有著不同的身份背景,代表著不同的利益集團;同時,這些人物之間又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而這些關系既有政治上的關系,也有經濟上的來往,還有情感上糾葛,這些關系糾纏在一起,就使得劇情變得復雜,如果劇情還一味的追求快速,那么觀眾就不容易理解劇情,會使本身復雜的內容變得更加難以理解,觀劇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在《北平無戰事》中人物與人物之間的矛盾,并沒有體現在外在的沖突(例如,爭吵、打罵或事件的迅速變化等),更多的則是內在的涉及到人物的情感、精神與利益之間的變化與矛盾,并且這些內容并不會在幾個相關性的情節中馬上解決,而是在情節的不斷推進中不斷積蓄力量,在事件的發展中,往往前一個事件所積蓄的力量沒有完全爆發出來就將該事件的所積累的力量傳遞給下一事件,而這一過程所運用的時間較長,具有一定的延宕性。在觀看該劇時,不僅要搞明白人物與人物關系,還需要回憶已有的劇情,同時還要記住其身份(包括身份的變化),這樣再能看懂整體事件的發展變化。在沉穩的敘事氛圍中有透露出某種內在緊迫感:其一,沉穩慢速的敘事可以調動觀者的求知的期望,這種期望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帶來一定的張力;其二,該劇涉及到的人物基本上都處于復雜的關系網絡之中,他們的命運往往自己沒有辦法把握,而是在各種力量的博弈中不斷的變化,其命運如何,也會帶來一定的緊張之感。

三、內隱而強勁的敘事動力

所謂“敘事動力”是指在敘事性作品中人物行動與故事情節發展的力量來源,具體來講敘事動力就是指故事為什么這樣發展,情節為什么這樣變化,人物為什么這樣行動的原因。

從整體歷史政治環境來看,《北平無戰事》存在幾層不同的力量關系: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力量矛盾、人民群眾與國民黨腐敗分子的矛盾、國民黨內部革新派與守舊派之間的力量博弈、國民黨革新派內部的猜忌與斗爭,等等。這些力量在本劇中,圍繞著核心的反貪腐的“查賬”問題上陸續登場,展開量的角逐。這些力量的誰勝誰負不僅僅看其路線是否正確、實力是否強大,也存在種種力量之間的運作與博弈。也就是說,最為關鍵的是看這些力量在什么時機,如何發揮,如何起到作用。這些力量的較量直接影響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影響著民族的命運,所以本身就十分強勁。

同時,這些力量并非化成了劇中人物的口號與標語,而是真正熔鑄在其精神與行動之中,這是其力量內隱的原因之一;另外,還在于人物的復雜性上,劇中核心人物在身份、追求與情感上始終出于多重且糾結的境地。例如,梁經綸既是鐵血救國會的核心成員,也是北平地下黨領導的學聯的領導人員,又是國民黨政府經濟顧問何其滄的助手,蔣經國對他也有知遇之恩。他在的身份上認同上,認為自己是國民黨,顯然對共產黨不利,但又屬于國民黨的改革派,所以借助北平地下黨領導的學聯的領導人員的身份為鐵血救國會提供北平地下黨的相關情報;但他又企圖借助幣制改革改變人民的生存狀況,其理想是有利于社會進步的。通過此人,觀眾們看到了當時“有識之士”所處的困境,與抉擇的艱難。同時,在工作與情感上,他也出于矛盾之中,他與何孝鈺有著一定的曖昧的關系,但根據工作需要,他又需要讓何孝鈺以學聯的身份接近方孟敖,方孟敖與何孝鈺又是青梅竹馬,他與何孝鈺的感情將走向何方,也是重要的敘事內容。梁經綸在身份、理想與情感的糾結與不安成為該劇敘事重要動力之一,而這種動力是內隱于其行動之中,又體現著強大的內在張力。梁經綸如此,本劇中的方孟敖、謝培東、方步亭、崔中石、徐鐵英、曾可達、孫朝忠等也是如此。

四、結語

我們經常講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是寫“人”的,關注的是人的生存狀態、生存體驗與生命精神,能夠真切地將人物命運與時代發展所緊密聯系,在藝術上可以為人稱道?!侗逼綗o戰事》正是圍繞著人進行敘事安排的,無論是敘事背景、敘事基調還是敘事動力都是圍繞“人”展開的,該劇塑造了一批內蘊十足、豐富真實、情感充沛的人物群像。

猜你喜歡
北平國民黨身份
北平的秋
快過關了
十路大軍進北平
十路大軍進北平
跟蹤導練(三)(5)
想北平
身份案(下)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放松一下 隱瞞身份
憶和平改編國民黨第16軍第94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