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經濟輪動開新局

2019-03-29 01:08姚堯
中國經濟信息 2019年3期
關鍵詞:東北改革開放經濟

姚堯

在我國區域經濟重心持續南移之勢漸強的同時,還伴隨中部地區的快速成長。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國的經濟重心正發生歷史性轉變。

從中、東、西幾大板塊分析,以2018年上半年各地經濟數據匯總為例,增長最快的是中部,平均增速為7.91%,高于西部的7.23%,東部位居第三,平均增速為6.69%,最慢的是東北,平均增速為4.53%。

從南、北方角度看,國務院參事、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杜鷹表示,2013年以來,我國南方與北方之間的經濟增速開始拉開,增速的差距由2013年的0.6個百分點擴大到2017年的1.4個百分點,2017年南方GDP實現52.5萬億元,占全國總量的61%左右,是1980年以來占比最高的時期,相應的北方的占比下降到39%左右。

經濟重心的移動實屬常態。但為什么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最強的地區已經變為中部,且經濟發展的重心持續南移?

中部緣何崛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區域經濟一直處于變化之中,東部、東北、西部、中部曾先后成為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

剛剛改革開放時,東部地區發展最快。以1995年為例,浙江經濟增速為16.7%,為全國第二,沿海大省普遍呈兩位數增長。1996-1998年經濟增速最高的是福建,增速分別為15.4%、14.5%、11.4%。進入20世紀初期,東部經濟也是最快,比如2000年浙江和北京經濟增速都為11%,為全國第一,天津、上海、江蘇經濟增速接近11%。

從2003年開始,中國逐步走出通貨緊縮,進入新一輪重化工業發展時期,西部和東北經濟表現搶眼。最典型的代表是內蒙古,其經濟增速持續8年居全國第一,在2003年,內蒙古增速達16.8%。由于內蒙古一部分位于東北地區,其經濟加快,反映了東北、西部重工業發展的潛力。

2006年到2009年,東北地區經濟增速分別為13.6%、14.23%、13.63%、12.5%,位居全國第一。而從2011年到2016年,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是西部,平均增速分別為13.6%、12.4%、11%、9.27%、8.85%、9.42%。但是2017年和2018年,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變為了中部。

為什么現在中部地區發展最快?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劉秉鐮認為,主要原因是中國早已告別了重化工業發展的加速時期,步入到了經濟新常態,就全國而言,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來自服務業。而東北、華北以及西部的西北地區,過去經濟以重工業為主。

此外,東部地區外向型經濟占比高,近來受貿易保護主義、單邊貿易政策影響,靠勞動密集和資本密集拉動外向型經濟的模式受到沖擊,現在需要加快創新驅動。

重心因何南移?

以秦嶺-淮河為界,我國地理分南北方。新中國成立初期,中蘇關系處于蜜月期,在蘇聯的幫助下,緊鄰蘇聯的東北地區,在已有的工業基礎上,建立了重工業基地。這個時期,我國的大項目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以及西北等地。

從自然資源角度來看,北方地區的煤炭、鐵礦石、石油等能源資源豐富,這也是重化工業在北方布局更多的一大客觀因素。同時,在鐵路布局方面,東北和華北的鐵路網在新中國成立前就已有不錯的基礎,到建國后計劃經濟時期,煤炭、鋼鐵等重工業對鐵路需求更大。

相比之下,由于東南沿海地處海防前線,重工業、大項目的布局很少,浙江和福建尤甚。

研究表明,在不計港澳臺的情況下,新中國成立后到改革開放以前,北方地區占全國經濟總量的份額基本上在50%左右小幅波動。從1978年各省份的GDP總量來看,上海和江蘇位居前兩位,遼寧和山東緊隨其后,位居第三、四位,如今的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當時排名第五。

人口也是決定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那時,北方城區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明顯多于南方,其中包括鞍山、撫順、吉林、齊齊哈爾、唐山、包頭、淄博等北方非省會城市?,F如今的廈門、蘇州、寧波等南方明星城市,當時不過是城區人口幾十萬的中等城市。

改革開放后,水資源與氣候條件更好的東南沿海地區迅速發展。珠江流域尤其是珠三角的崛起,與長三角并駕齊驅,使得南方經濟的分量更加凸顯。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表示,在市場經濟下,商品經濟意識濃厚的南方地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導,再加上華南地區的海外華僑資源,以及東南沿海良好的港口資源和營商環境,南方經濟快速發展起來。

這個過程中,地處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廣東,充分利用毗鄰港澳的優勢,經濟高速發展。此外,浙江和福建等省份的經濟位次也快速提升,比如浙江GDP總量已連續21年位居全國第四,福建近年來GDP總量也穩居前十。

根據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楊開忠教授的研究,改革開放以來,南北差距趨于擴大。1977年至2015年,北方經濟份額由49.5%震蕩下滑至41.3%。雖有小幅回升,此后,又持續下滑至約39%。

人口誘因之一

為什么中部地區工業和服務業同時發展很快?

論人力成本,西部、東北比中部優越,論工業化程度,西部比中部要低,按道理西部的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應該是發展更快。如果論人口流入情況,東部大部分地區人口凈流入多,服務業以及消費情況,應該是東部最好。

但實際情況是,在服務業和工業,以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方面,中部發展態勢都非常好。

比如2018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中部除了山西為9.1%以外,其余地區都是10%以上,安徽的增速甚至達到了12%,但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的增速都很低,這表明消費并不活躍。

東北的服務業發展慢,一大原因是人口流失。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黑龍江、遼寧、吉林的常住人口凈流出分別為8.9萬人、7.2萬人、16.3萬人。

重慶今年上半年第二產業增速3.7%,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僅1.8%,但是憑借人口流入大的優勢,以及大力發展物流等產業,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增速仍達到了驚人的9.3%。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認為,根本原因在于,隨著高鐵發展,中部地區利用區位和交通優勢,包括開通歐洲貨運專列,帶動了當地物流業和制造業的發展。

杜鷹分析認為,區域經濟重心南移主要是周期性因素、結構性因素、體制性因素作用的結果?!爸芷谛砸蛩厥菂^域分化的外因,另外兩個是內因,也是主因?!?總而言之,中國正處在結構變革和功能轉換的特殊期,過去依靠拼資源、拼環境的擴張方式走到了盡頭;今后以質量效益為中心,淘汰落后產能將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特征。

楊開忠認為,所謂中部地區經濟發展最快,實際上也是南方地區增長快的表現。中國經濟南北分化這種趨勢,是南北方區位條件、經濟結構和制度文化差異的必然結果,未來整體上將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應該引起國家層面的重視。

猜你喜歡
東北改革開放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大東北的春節
改革開放是怎樣起步和前行的
我們,與改革開放同行
改革開放四十年頌
改革開放 如沐春風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