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族民歌及中學聲樂教育淺談

2019-03-30 11:02胡博
中文信息 2019年3期
關鍵詞:聲樂教育中學

胡博

摘 要:我國民族眾多,在這些民族的發展進程中,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民歌便是其中之一。在聲樂教育中,學生如果能夠對民歌的演唱風格有所掌握,對各民族的聲樂特征有所了解,就能夠使他們對作品的藝術表現力有著更好掌控,提高學生的演唱效果。本文主要圍繞蒙古族民歌及中學聲樂教育進行探析。

關鍵詞:蒙古族民歌 中學 聲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3-0-01

前言

在蒙古族的悠久歷史文化中,民歌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顆明珠,它對蒙古族人民的奮斗與生活進行了刻畫,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內心情感。蒙古族的音樂較為特殊,不僅有著全國各民族的共同風格,也有著自己的特色風格。下文先圍繞蒙古族民歌的特征進行分析,然后就中學聲樂教育進行分析。

一、蒙古民歌的音樂特點分析

從音樂特點來看,蒙古民歌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長調民歌,另一類則是短調民歌。

1.長調民歌

這種類型的蒙古民歌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點,并且反映了蒙古族的游牧文化,這種民歌是蒙族族人民在長期的實踐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種腔調。從旋律上來看,長調民歌的氣息較為悠長,并且歌曲的氣勢非常的連貫,音域也較為廣闊[1]。如果從節奏上去欣賞,那么長調民歌的節奏比較舒緩,歌曲的字較少但是腔調比較長,演唱者能夠隨意發腔。雖然這種歌曲有小節劃分,然而在實際演唱中,卻不會受到太大的限制。一般情況下,這種類型的歌曲以馬頭琴伴奏,有著較強的草原文化韻味。

作為草原音樂的基礎文化,長調民歌不僅僅在節奏上以及韻律上較為特殊,而且在樂器的使用上,乃至表演的服裝上等處,都有著特別的講究。從表演方式上來看,長調民歌對于伴奏的要求不是特別的嚴格,可以有伴奏,也可以不需要伴奏。而從樂器的選擇上來看,主要以馬頭琴為主,因為它能夠幫助渲染氣氛,能夠將蒙族族人民自由的生活反映出來。

長調民歌的歌詞較為簡短,演唱之時通常用較為簡短的蒙古語來進行歌唱,所以非常的通俗易懂。其歌詞分為兩種,一種是兩句歌詞,另一種是四句歌詞。蒙古族長調民歌歌詞的構成方式與他們的詩歌較為接近,無論是押韻上,還是行數上,都幾乎一樣,其旋律結構與歌詞結構也有著密切的聯系[2]。

2.短調民歌

所謂短調民歌,指的是蒙古族中那些曲調較短,而且有著明確節奏感的歌曲。這種民歌具有以下幾種特征:(1)裝飾音少、(2)曲調簡潔、(3)旋律起伏不大。蒙古族短調民歌大多有著特定的傳承,例如以家族傳承的方式或者師徒傳承的方式流傳下來。眾所周知,蒙古族人民多才多藝,他們大多數都能夠善舞,精于騎射,所以他們的音樂天賦較強[3]。有許多蒙古族的家庭都可以組成一個小樂隊,家族成員都能夠吹拉彈唱,這就使他們具有家庭傳承的基本素質。

由于短調民歌的歌曲篇幅比較短,再加上歌曲的節奏感比較整齊,所以給人一種曲周緊湊的感覺。與長調民歌相比,其音樂要更窄一些,而且節拍的方式也較為固定。短調民歌主要由四個樂句組成一段,大多數歌曲都帶有抒情性。如果從歌曲所反映的思想來看,那么短調民歌不僅僅是局限于物質享樂,更有對自由的向往,有對幸福生活的憧憬。

二、中學聲樂教育的開展策略

蒙古族民歌對于中學聲樂教育的開展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通過對蒙古族民歌的特征分析,我們能夠對蒙古族民歌的研究價值有所了解,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專業化的民歌演唱進行運用,對原生態的演唱技巧進行運用。例如,可以采取民歌與美聲唱法相結合的方式,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現如今,美聲唱法取得了較大的發展,被許多歌唱者運用于演唱之中。一般而言,歌唱者會運用胸腔、鼻腔等進行演唱,這樣可以使他們的聲音變得更加的渾厚飽滿,并使其聲音更具穿透力[4]。但是,在社會中,有一些民歌手雖然有著不錯的嗓音,但是他們的演唱功底卻較差,這是因為他們缺乏專業的聲音訓練,所以在唱完兩三首歌曲之后,他們的嗓子就會出現疲憊的情況,他們的聲音會變得干扁。這樣一來,就導致這些歌手難以唱出高音,影響了他們的演唱壽命。故此,要想對蒙古族民歌進行弘揚,需要保留其原有的藝術風格,然后再采取科學的演唱技巧,那么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演唱效果。

如,美聲長調在演唱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它便是民歌與美聲相結合的演唱方法。經過大量的實踐證明,通過科學的方法可以使長調藝術得到更好的表現。美聲唱法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1)演唱耐力較強。許多美聲唱法的歌唱家都有著較強的演唱耐力,在完成一場音樂會之后,他們的嗓子也不會過于的疲勞。(2)共鳴性比較強。這種唱法能夠使演唱者表現自如,并且使他們的氣息變得更加的寬廣。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蒙古族民歌的演唱技巧融入到聲樂教學之中。

此外,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蒙古族的文化以及歷史等,讓學生能夠了解蒙族各地區民歌的風格特點,為學生講述一些關于蒙古族的歷史故事,并且讓學生去學唱一些典型性歌曲。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創作者的重新翻唱,然后再結合現代伴奏效果,這樣就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5]。如,額爾古納樂隊便是采用這種方法,他們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民歌素材,因此受到了中青年的推崇。

結語

綜上,蒙古族歷史較為悠久,在無盡的歷史長河中傳承了豐富的音樂文化,所以蒙古族也被我們稱為“歌的海洋”,被大家視作是“舞的故鄉”。作為草原的子女,蒙古族需要對民族音樂進行深入的了解,從而實現對民族音樂的有效傳承。另外,在聲樂教育中,教師需要將蒙古族民歌融入到教學之中,并對蒙古族的音樂文化進行講述,讓學生對蒙古族音樂文化的特征有所了解,這樣就能夠使民族音樂文化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索麗婭.蒙古族風格歌曲的女中音演唱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2]劉洋.二十世紀內蒙古赤峰地區學校音樂教育的歷史追蹤[D].沈陽音樂學院,2014.

[3]郝欣.淺談科爾沁蒙古族民歌傳承與保護的研究[J].才智,2012,19:163.

[4]張茜.淺談蒙古族聲樂演唱的藝術特征[J].北方音樂,2016,3622:131.

[5]趙紅柔.少數民族聲樂藝術的建設者——糜若如學生音樂會觀感[J].人民音樂,1996,04:37-38.

猜你喜歡
聲樂教育中學
在多解中學創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