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群眾文化在邊疆的重要性

2019-03-30 11:02羅永君
中文信息 2019年3期
關鍵詞:邊疆群眾文化重要性

羅永君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邊疆在中國的意義以及重要性,接著提出了發展群眾文化在邊疆的重要性,發展群眾文化提升了邊境地區群眾的文化素養,弘揚邊疆民族地區的社會正氣,成為建設中華文化的強大動力,有力的推動了邊疆與內地的文化交流。最后提出了邊疆群眾文化的未來發展路徑,要挖掘特色資源,打造群眾文化亮點,強化群眾文化輔導,創新群眾文化政策模式。

關鍵詞:群眾文化 邊疆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3-0-01

邊疆地區是各個民族主義和文化思潮的碰撞地帶,也是敏感地帶。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西方敵對勢力也開始了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的腳步,企圖通過邊境地區作為“西化”我國的突破口,對我國的邊疆文化建設與地區穩定構成了威脅。促進邊疆民族地區的和諧與穩定除了經濟方面的因素,還需要文化的支撐。在現階段,我們要認識到發展群眾文化在邊疆的重要性,提升文化認同感,這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實現邊疆地區的長治久安。

一、邊境邊疆在中國的意義以及重要性

在傳統觀念中,邊疆主要就是特定的一種地理空間范圍。在這種疆域概念里,除了意味著國家行使權力的邊緣地帶,也代表著文化差異的疆界,形成了傳統意義上的“中心-邊緣”的二元結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在邊疆問題上,國家更加傾向于把“民族”與“國防”問題融合在一起,站在國家安全維穩的角度去考慮開展“軍民聯防”,以此來保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民族團結。在一些具備條件的地區進行民族自治,保障了少數民族的主體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心-邊緣”模式,對民族平等團結起到了推動作用。但是,我們還需要考慮的是不能把邊疆問題轉化為民族問題。在中國地圖上,可以看出我國與16個國家接壤,擁有2.2萬公里的邊界線,廣大邊疆地區成為我國國防安全問題的重中之重。與鄰國接壤的省份有新疆、吉林、遼寧以及云南等九個,因為歷史遺留因素,我國大多數的少數民族都在這些省份中集中,邊疆地區基本可以說是邊疆民族地區。以云南為例,分布著傣族,愛妮族,布朗族,瑤族,基諾族,拉祜族等12個少數民族。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邊疆民族地區由于民族眾多、文化多元、宗教信仰不統一、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落后,而且受周邊鄰國經濟、文化、宗教等影響比較大,在邊疆開展群眾文化建設顯得尤其重要。

二、發展群眾文化在邊疆的重要性

人民群眾是群眾文化的主體,主要就是群眾之間自娛自樂形成的文化,屬于群眾在工作閑暇之余的文化活動形式。作為文化的一部分,群眾文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也能夠促進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邊疆作為群眾“漁獵種養、繁衍生息”的家園,是中華民族民俗文化的一種特定的符號,是邊疆人民群眾的“鄉愁”的精神寄托,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責任。云南省西雙版納景洪市結合地方實際,大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善作善成,形成了鄉村新風俗,正在走邊疆群眾文化振興之路。就本人工作中編導的綜合篝火晚會,《多歌水》每年接待全國各地游客10萬人次。并創編《景訥之夜》《勐旺之夜》等10臺文藝晚會在景洪市宣傳十八大演出的文藝晚演出,得到觀眾的認可和中外來賓的一致好評,群眾文化發展勢頭良好。發展群眾文化在邊疆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升了邊境地區群眾的文化素養

文化是“軟實力”,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邊疆民族地區因為歷史原因、地理環境等因素,不同的少數民族文化體現不同的民族思維模式與行為模式,創設出了獨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包括演藝、書法、工藝以及民俗等方面,通過邊疆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舉辦群眾文化活動,能夠促進獨具特色的民族群眾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中,不同的民族進過長期的沖突與融合,民族群眾文化呈現出“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特點,在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邊疆地區群眾文化素養的同時,也推動了邊疆民族地區社會文化的進步。

2.弘揚邊疆民族地區的社會正氣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邊疆民族地區的經濟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良之風,給邊疆地區的社會穩定帶來了威脅。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能夠幫助廣大邊疆地區的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對不良之風的侵入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通過在邊疆民族地區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有力的促進了當地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等的發展,對弘揚邊疆民族地區的社會風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國家層面上開展的全國文化志愿者參與的“春雨工程”“送戲到邊疆”等活動,運用時下比較流行的新媒體推廣方式,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群眾文化進行輔導,目的是在邊疆民族地區廣泛的宣傳和指導群眾文化工作,在當地掀起正氣之風,是對不良風氣的打壓,也是社會正氣的弘揚。

3.成為建設中華文化的強大動力

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在,都有不少的民族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延續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隨著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生活品質的提升,文化建設力度的加大,整體的文化消費環境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群眾文化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成為當地群眾享受文化權益的體現,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生活的熱愛,對地方民族風情的展示,不斷與漢族文化融合,讓中華文化的內涵變得更加的豐富。少數民族額文化內容較為豐富,舉行的方式也較為靈活,開展少數民族的群眾文化活動具有自由性,不會受地域、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大多數是由少數民族根據自身的需求和喜好自我組織發動的,具有較強的自娛性??梢哉f我國豐富的多民族文化是全國各族人民群眾共同努力的成果,民族統一與和諧發展是不可抵擋的歷史潮流,這些都與民族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

4.有力的推動了邊疆與內地的文化交流

少數民族地區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態勢有目共睹,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地區層面都組織了很多文化表演團隊去參加表演和交流,特別是在現在,少數民族文化開始從外交領域轉向民間領域,內陸與邊疆人民之間的互動更是在大眾面前展示了我國的邊疆民族文化。特別是在旅游經濟發展比較好的云南邊疆地區,其游客來自全國各地,在游客面前表演當地特色的群眾文化,不但吸引了游客的目光,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收獲了很大的好評。隨著中國邊境經濟的繁榮,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邊疆工作或者旅游,他們會更愿意看到那些展示當地民俗文化特色的東西。因此,發展邊疆地區群眾文化,能夠刺激邊疆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有力的推動了文化交流。

三、邊疆群眾文化的未來發展路徑

1.挖掘特色資源,打造群眾文化亮點

保護和發展邊疆地區群眾文化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而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也是促進我國民族文化和諧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要認真分析邊疆地區群眾文化開展的現狀,重視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在內容與形式上進行創新,吸收群眾文化中的精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少數民族文化本身具備豐富多彩性,這些都是打造亮點的資源。只有打造特色化的群眾文化才能彰顯出群眾文化的價值,提升群眾文化的影響力。因此,要積極打造品牌特色文化,凸顯少數民族地區優勢,把地方民族文化融合到群眾文化中去,這樣才能體現出群眾文化的民族性與豐富多彩性,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推動當地群眾文化的快速發展。

2.強化群眾文化輔導,創新群眾文化政策模式

邊疆地區以少數民族聚居地為主,少數民族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自古以來卻也是矛盾頻發之地??陀^來講,跟內部地區相比,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落后,群眾文化水平也相對較低,開展群眾文化輔導顯得非常有必要。主要是建立在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基礎上,普及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內容,有利于陶冶邊疆群眾的情操,營造出和諧的氛圍,使其政治思想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在群眾文化修養方面的輔導能夠提升群眾的判斷力與辨別力,能夠具備分辨善惡的能力,讓邊疆群眾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熱愛當地的群眾文化。此外,要結合地方實際深入研究群眾文化的發展道路,創新群眾文化政策模式,要以支持性政策為主,保護救助政策為輔,這有利于邊疆地區群眾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總之,在交通與通訊手段高速暢通的現代社會,邊疆是文化融合的復合區。發展群眾文化提升了邊境地區群眾的文化素養,弘揚邊疆民族地區的社會正氣,成為建設中華文化的強大動力,有力的推動了邊疆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從而促進邊疆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董江愛.我國國家文化安全中的邊疆文化治理研究[J].探索,2018(4):25-26.

[2]田聯剛,趙鵬.多元共生和而不同—關于少數民族文化在中華文化格局中的地位思考[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45-46.

[3]鄭曉云.當代邊疆地區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從云南談起[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7(4):78-79.

[4]劉永剛.邊疆民族地區國家認同的多維空間與空間構設[J].思想戰線,2016(5):66-67.

[5]張國盛.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對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7(08):15-17.

猜你喜歡
邊疆群眾文化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論七分飽之重要性
關于當前群眾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局部抗戰時期知識界的
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相關思考
讀《邊疆的重要性》有感
從美國“邊疆”意象看美國民族精神的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