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詩經》看古代美女代稱的形成與流傳

2019-04-07 13:14李嘉睿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關鍵詞:代稱愛情詩詩經

李嘉睿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詩經》愛情詩中對于美女的種種代稱,重點考察了“娥”和“姬”兩種代稱方式出現的原因以及它們得以廣泛流傳的緣由。本文認為以“娥”代人是古人運用了比喻和借代的手法來描寫女子的產物,而以“姬”代美女則是由于姬姓的周王朝強大富足,人們認為姬姓的女子美麗尊貴。這兩種方式能流傳下來是由于時間擇優汰劣,使人們更能認可的東西流傳下來。

關鍵詞:《詩經》;愛情詩;古代美女;代稱;娥;姬

引言

從古到今,對于美女的贊頌是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恒的主題。在《詩經》的大量愛情詩中,古代對于美人的贊美也分非常多的種類。這種借代的手法有效地避免了詩中的描寫過于直白和重復,使古代女子的形象生動新鮮,躍然紙上,也使詩的語言更加靈動豐富,新奇形象。

古代對于美人的代稱這一問題,前人已經做過很多研究,其中不少文獻是圍繞代稱的分類展開的,把對于女子的代稱分為“以服飾、化妝品代稱”“以玉代稱”“以植物代稱”等。另有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詩詞中對于美女的代稱是從容貌和服飾兩方面著眼的。

本文從《詩經》愛情詩出發,以“娥”與“姬”為中心對古代女子的代稱進行考察,探究古人用“娥”與“姬”來代指美女的原因以及這兩種代稱能夠流傳至今的原因。

一、古代美女代稱形成的原因

(一)以“娥”代人的原因

把飛蛾與美貌的女子聯系在一起,最早要從《國風·衛風·碩人》說起。這首詩中描寫了齊女莊姜出嫁衛莊公的壯盛和美貌,著力刻畫了莊姜高貴、美麗的形象,這首詩描寫細致,比喻新鮮,是中國古代文學中最早刻畫女性容貌美、情態美的優美篇章,開啟了后世以博喻寫美人的先河,歷來備受人們的推崇。

而此詩中有一句“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意為“手像春荑好柔嫩,膚如凝脂多白潤,頸似蝤蠐真優美,齒若瓠子最齊整。額角豐滿眉細長,嫣然一笑動人心,秋波一轉攝人魂”。其中把女子的五官容貌比喻成柔荑、凝脂、蝤蠐、蠶蛾等諸多事物,這幾句中“蛾眉”的比喻獲得了后人更多的重視,在原詩中用蠶蛾觸角的細長而曲,來形容女子的眉毛細長彎曲?!岸辍痹诤髞肀蝗藗兣c“娥”通用,成為美女的代稱,流傳和使用非常廣泛,又因為古代女子常用“黛”這種青黑色的顏料來畫眉,因而“翠娥”“青娥”也隨之成為美女的代稱。

以“娥”來代稱美女,是綜合運用比喻和指代兩種手法而成。古時容貌出眾的男子和女子在其他五官上并無大的分別,只是在眉毛上,男子的眉大多平闊、粗且濃,而女子則大多會花些心思在修眉上,于是她們的眉就變得細長彎曲,與男子大不相同。于是古人要描寫一個美女,在眉上做些文章便顯得尤為重要了。所以早在《詩經》的時代,一句“螓首蛾眉”,把女子的眉毛比喻成飛蛾細長的觸須,生動形象,令人眼前一亮。之后,隨著這一用法的流傳,人們用女子細長的眉毛這一抽象的部分代替了美貌的女子本身,在比喻的基礎上又用了借代的手法,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說的以“娥”代人。

以“娥”代人在后世運用廣泛,在唐詩的諸多詩篇中均有體現,如杜審言《戲贈趙使君美人》中的“紅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馬上石榴裙”,高適《塞下曲》中的“蕩子從軍事征戰,蛾眉蟬娟守空閨”,白居易《酬劉和州戲贈》中的“雙蛾解佩啼相送,五馬鳴珂笑卻回”等。

(二)以“姬”代人的原因

《國風·陳風·東門之池》描寫的是男子對東門外護城河中浸麻女子的愛慕,抒發了兩人情投意合的喜悅,其中有“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彼美淑姬,可與晤歌”一句,意為“東門外面護城池,可以用作漚麻塘。美麗善良三姑娘,可以和她相對唱”。(1)

《國風·召南·何彼襛矣》中,有“何彼襛矣,唐棣之華。曷不肅雍,王姬之車”一句,意為“怎么那樣秾麗絢爛?如同唐棣花般美妍。為何喧鬧不堪欠莊重?王姬出嫁車駕真壯觀”?!巴跫А?,美王姬也。雖則王姬,亦下嫁于諸侯。車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猶執婦道,以成肅雍之德也。

“姬”,一說是古代對美女的美稱,孔穎達疏《陳風·東門之池》“彼美淑姬”曰:“美女而謂之姬者,以黃帝姓姬,炎帝姓姜,二姓之后,子孫昌盛,其家之女美者尤多,遂以姬姜為婦人之美稱”。

而在滅商之前,周部落源自華夏民族,因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來。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后稷”,《說文》云“黃帝居姬水,以姬為氏,周人嗣其姓”,而周王朝前期實力強大,統治的時間長久,給后世留下的影響十分深厚,人們認為國力強盛的周王朝的貴族女子會更加美麗賢淑,于是便用“姬”來指代美女,如后來的虞姬、燕姬、驪姬等。甚至在漢樂府《羽林郎》詩中的“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胡是外族,其后本不應該出現“姬”字,而詩中卻出現了“胡姬”,更證明了當時“姬”字已經成為了美女的代名詞。

以“姬”代指美女的例子在后世詩文中十分常見,如南北朝時期劉孝標《鄀》中的“妖姬含怨情,織素起秋聲”,江總《衡州九日詩》中的“姬人薦初醞,幼子問殘疾”等。

二、古代美女代稱流傳后世的原因

(一)以“娥”代人流傳下來的原因

以“娥”代人的用法在《國風·衛風·碩人》中就有所體現,詩中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幾句,除了以飛蛾的觸須比喻美女的眉毛,還出現了許多其他的比喻?!笆秩缛彳琛薄澳w如凝脂”“領如蝤蠐”等比喻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唯獨“蛾眉”二字被后人廣泛地使用,甚至還得到了發展和引申,一直流傳至今,其中的原因在于什么呢?

我認為,原因之一在于上文提到過的,女子的眉毛特征比較顯著,是人們用以凸顯女子美貌的重點描寫對象。

原因之二則是“蛾眉”這一比喻的水平很高,寫得生動形象,以至于后世幾乎沒有對于女子眉毛的描寫能夠超過它?!笆秩缛彳琛薄澳w如凝脂”“領如蝤蠐”等沒有得到廣泛流傳的描寫,可能是由于在后世出現了更美好、更貼切的說法替代了它們??梢?,只有貼切的描寫才能經住時間的考驗。

(二)以“姬”代人流傳下來的原因

實際上,《詩經》中類似“姬”的用法不止一處,如《國風·陳風·衡門》有“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一句,意為“難道我們要吃魚,黃河魴魚才算香?難道我們要娶妻,非娶齊國姜姑娘?難道我們要吃魚,黃河鯉魚才可嘗?難道我們要娶妻,非娶宋國子姑娘”,其中“齊之姜”“宋之子”都指代出身高貴的美貌女子,也曾被用來代指美女,但這些用法并沒有被廣泛地流傳下來,只有“姬”長久地流傳下來,發展成了美女的代名詞。

這一情況的產生,其主要原因是周王朝對于詩經及后世的影響要比起齊國、宋國深遠得多。

以“齊之姜”為例,齊國是周代的封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姓齊國和田姓齊國兩個時代。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自太公望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萬,傳至齊桓公時,已經是疆域瀕臨大海的大國,齊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資源,迅速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國被當時的人稱為海王之國。由此可見,齊國的國力在各諸侯國之中比較強盛,因此人們才把齊國的貴族姜姓女子認為是美麗尊貴的女子。但是與周王朝相比,齊國只是一個諸侯國,它對于天下百姓的影響力是遠遠不及周王朝的,所以“齊之姜”的說法慢慢流失,而“姬”這一代稱流傳了下來。

對于“宋之子”的說法也是一樣。宋國是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周初被周天子封為公爵,國君為子姓。周公輔佐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亂,遵循“興滅繼絕”的傳統,封殷紂王的庶兄微子啟于商朝的舊都商丘,建立宋國,特準其用天子禮樂奉商朝宗祀,于周為客。春秋時期,宋襄公在齊國內亂時,幫助齊公子復國,代齊作為盟主,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但是與齊國的情況相似,宋國也是周天子手下的諸侯國,其影響力與整個周王朝是沒有可比性的,于是“宋之子”的說法也很少見到,遠不及“姬”這一用法傳播廣泛。

反觀周王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790年,分為“西周”與“東周”兩個時期,其中東周時期又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在滅商之前,周部落源自華夏民族,生活于渭河流域,周朝行分封制,周王為“天下共主”。這樣看來,周王朝是華夏二字最初的指代,而周王是當時天下的共主,這一朝代對于中華民族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即使改朝換代也仍然流在華夏的血脈里,因而以周朝的姬姓來代稱美好賢良、品德高尚的女子,便一直流傳下來而不曾湮滅。

結論

本文對于“姬”和“娥”兩種指代的方式進行了深入的整理和探究,分析了這兩種方式形成的原因;并探究了這兩種方式得以流傳的原因。

從形成的原因來看,本文認為以“娥”代美女是古人運用了比喻和借代的手法來描寫女子的產物,而以“姬”代美女則是由于姬姓的周王朝強大富足,人們認為姬姓的女子美麗尊貴。

從得到流傳的原因來看,以“娥”代美女能夠廣泛流傳主要是由于女子眉毛特征的明顯以及“蛾眉”這一描寫的水平高妙,很難超越;而以“姬”代人得以流傳的原因則是由于姬姓的周王朝實力強盛,對后世的影響深遠,所以姬姓女子美麗尊貴的說法更容易被人們接受。

綜上所述,古代對于女子的代稱有很多,但流傳下來并得到發展和引申的卻很少。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則是時間的優勝劣汰,人們對于已有的事物自然會做出選擇,傳承好的,淘汰不好的,這是從古至今不曾改變的規律,而這樣的規律也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

注釋: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gRPdIcfhSGibJTVUbfwgZxS_pFuqlwldw3uz69D9sqACLNCeUxQu5Q15UN8tE9lh4Eyx8lsxLtNpkyUDmBZr80v5hWB3Cgd0s6LXCA1rz7stJDfXDVurYRMTqEivJv36xuyXM9ScSlIGPqF81FbduZ1Ff20shuhIqsuqfyLnTiYbjLApcA2eVcHDVaQXEqW

參考文獻:

[1]程俊英,《詩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2]向熹,《詩經字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

[4]孔穎達,《毛詩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5]阮元,《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2009年版。

猜你喜歡
代稱愛情詩詩經
國風·秦風——《蒹葭》或許,從來都只是一首愛情詩!
詩經
現代詩經
現代詩經
愛情詩頁
我國古代年齡代稱
酒的代稱
愛情詩頁
愛情詩頁
服飾與代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