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品德教育中,引入適當的懲罰方式

2019-04-08 09:06江俊雄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9年2期
關鍵詞:品德課

江俊雄

摘 要 作為一名德育領導,我要求老師們重視品德教育,要關心學生,多采用賞識教育;但針對一些學生違反紀律的情況,教師要靈活處理,做到獎罰分明;同時,教師更要懂法,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明確體罰或變相體罰與適當懲罰的區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采用合理合法的懲罰方式,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保證教學效果良好。

關鍵詞 體罰或變相體罰 品德課 懲罰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7.3 文獻標識碼:A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經說過:“用語言、事物表揚,用警告、訓斥、懲罰及對特殊的個別的過錯采用體罰,以有教益的懲罰制度,即持以坦白的態度,以誠懇的目的,使兒童理解這樣做是對他有好處的,正如吃苦藥治病?!?/p>

管理學校工作的過程,就是加強自身學習、提升個人工作能力的過程。 一個學期下來,管理業務水平直線提升,管理學校更加得心應手。

在工作中,經常會有老師問到:“在開展德育活動時,如何評價學生?特別是懲罰的問題?!毕旅?,我們就這個問題做一下探討。

1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體罰學生即通過對學生身體的責罰,尤指造成疼痛,來達到懲罰或教育目的的行為。教師對學生的體罰,可表現為各式毆打、罰站罰跪等,其中戒尺體罰和罰站是最常見的。

1.1概念分析

(1)體罰是為懲罰而實施的,不為懲罰而實施的不屬于體罰,如體育課鍛煉身體、學校集體大掃除等不屬于體罰。

(2)體罰必須造成身體或心理的痛苦。假如明知學生身體不適,卻罰他在太陽底下站五分鐘,這是造成身體傷害的體罰;假如當眾要學生罰站造成心理傷害,這也是體罰。

1.2造成危害

(1)侵犯了兒童的人權和尊嚴。

(2)對兒童身體或心理造成傷害,可能導致以后的行為問題。

(3)靠體罰達到的效果是短期的。

(4)不能達到真正的教育。如兒童上課開小差被體罰,會讓該學生的求知欲降低,對學習產生反抗、畏懼心理,長久以往甚至會引起孩子心理扭曲。

(5)據研究表明,童年經常遇到體罰的學生長大之后普遍智商偏低,反應較常人遲鈍,而且容易產生精神問題。

(6)違反了我國現行法律制度。

體罰和變相體罰侵犯了學生的健康權、身體權,侵犯了學生的人格尊嚴。生理方面,可能會導致學生身體傷殘,健康受損,甚至死亡;在心理方面,使兒童變得膽小、自卑,缺乏安全感,人格發生扭曲,精神受到極大的損害。這些身心的傷害,往往是難以抹去,其影響是伴隨孩子成長的。根據加拿大學者的一份有關體罰對孩子的影響的全球化調查,被體罰的兒童成年后酗酒、打架、吸毒的可能性是正常兒童的兩倍,而且患有心理疾病的幾率也遠遠比正常兒童高。

2適當的時候,可以采取懲罰

對學生犯錯誤時,我們要對癥下藥?!皢栴}學生”常常犯錯,屢屢不改,軟硬不吃,賞識教育已經不起效果。那么,教師就要在不違規的前提下,采用適當的懲罰手段。

古語云:棍棒出孝兒!很多家庭教育就是“糖果與棍棒”、成長與懲罰相依相伴的。作為老師,應該如何懲罰孩子才是合法、合理的呢?老師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應當學會科學合理地使用懲罰手段,必須罰之有理、有度!

懲罰是一柄雙刃劍!如果使用合理,將在教育的路上披荊斬棘,使孩子成為真正的棟梁之材;如果運用不當,就有可能砍斷了孩子健康成長的道路,使孩子與社會的期望背道而馳!

適當懲罰,即用之有度有理有節,具有操作性的,能夠起到教書育人作用的即可,不可求全責備。無論是鼓勵還是懲罰,老師是都是以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為目的的,因此懲罰必須是以教師對學生懷有赤誠的愛為前提的,這也是對教師的師德要求。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明白到老師的用心良苦,雙方增進了解,達成共識,強化懲罰的效果。

學生犯錯之后,我會立即實行懲罰,要言出必行。就算學生打碎玻璃、弄壞臺凳,并非故意,懲罰。不然,以后便難以下達命令,懲罰也就失去了作用。懲罰要考慮到孩子的承受能力,建立在尊重和保護孩子的基礎上,適當的懲罰,可以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

老師不會采取千篇一律的簡單懲罰方式,而是針對孩子不同的情況或不同性格作分析,找出學生犯錯的原因,用適合犯錯的學生的懲罰方式,對其負責。有些學生怕寫檢討書,有些學生怕默寫,有些學生怕批評,找到最合適的懲罰方式,將事半功倍,更有利學生成長。

3采用合法、合理的懲罰方式

教師該如何對待違反紀律的學生?(1)保持良好的心態,用平常心對待違反紀律的學生,明白孩子具有調皮好動的特質。同時要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樹立發展多樣性的教育理念,不要把分數作為唯一標準。(2)教師教書育人也是自身學習的過程,提高自身素質。老師應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給予孩子真正的關愛和支持,避免按照暴戾的人格模式訓練學生。(3)提高課堂質量,提高學科對孩子的吸引力,讓孩子自發自愿地認真學習,愛上學習。(4)循循善誘,做到“蹲下來和孩子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因材施教,從寬的原則對待調皮、屢教不改的學生,幫助他們認識自己、分析自己。讓年輕一代在教師的循循教導中,擁有一個受關懷的人生。

老師懲罰學生方式很多,就不一一列舉。教育的有效性,必須建立在良好的師生情感之上。親其師,信其道。在此前提下,教師采用適當的懲罰方式,學生也樂于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不被學生接受,學生產生排斥心理,則會事與愿違。教師需要明白,懲罰并不是目的,使其達到最高的發展才是目的。作為教師,需要換位思考,走進學生的內心,潛移默化,循循教導,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起學習欲望。

參考文獻

[1] 王勇.這樣懲罰孩子最科學[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

[2] 曾保春,鐘向陽.小學生常見問題心理析因與輔導[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品德課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融入法制教育
小學品德課應該真正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初中思想品德課案例教學摭談
未雨綢繆 靜等花開——基于“兒童立場”下的品德課前準備策略例談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新媒體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課靈動起來
思想品德課教學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