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學信息技術的教學藝術

2019-04-08 09:06李激揚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9年2期
關鍵詞:研究型教學法教學方法

李激揚

摘 要 一堂課好比一部電影。教師是編劇,教師是導演,教師創造出的教學藝術與電影藝術具有同樣的魅力。

關鍵詞 中學信息技術 教學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1做好編劇,編寫精彩的教學設計

優秀電影產生的前提條件是編劇的好劇本,教師上好課的前提是精彩的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是傳達課堂知識的主題思想,它應該以學生獲得知識、提高學生技能、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為衡量標準。如何圓滿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教學方法是劇情的表現形式。目前中學課堂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研究型教學法、創造型教學法。

教學方法之一——任務驅動法是信息技術課堂常用的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法的形式有:

(1)倒敘。首先教師展示作品,學生了解學習任務。教師逐一介紹作品各部分的設計方法,從而完成教學內容,學生則通過模仿完成知識的學習。有些教師再提供相關素材,要求學生分組完成某一主題任務。這只是完成了教學目標中獲得知識、提高技能的教學目的。

現代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注重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教學目標,設計可以提供學生施展潛能環節的任務。如??萍脊澬麄鲝V告、號召低碳生活的演講片等。

(2)順敘。這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學習任務的教學形式。先有學生討論任務步驟,教師幫助解決問題,使學生了解在實際生活中怎樣靈活運用知識。

這種教學方式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輔助,師生共同探究的教學模式,它對學習任務的主題要求較高。教師在設計任務時必須考慮是否是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學生能否分析出完成任務的步驟等等。

(3)補敘。作品創作過程中,需要延伸知識,教師引導學生拓寬知識面,提升技能。

對于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在任務驅動實施過程中應追求大任務下的驅動式教學方法。大任務驅動法就是對每章節或每一節課設定較為大型的作品(大任務),通過若干個小任務的完成,逐步呈現和完善作品。學生通過教師設定的任務引導能了解知識的連貫性和流暢性,可以輕松、自然地掌握知識技能。

大任務驅動法應該設定評價環節。對學生的完整作品采用多種評價標準,一可以讓學生正確認識自身能力;二可以拓展學生思維,啟發創新的方向。

教學方法之二——研究型教學法。

研究型教學法是以學生自主性、研究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適合于綜合活動。研究型教學是以知識教育為依托,以能力培養為主要內容,把學習、研究、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創造性的運用知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精神和態度為目的的綜合性教學方式。

中學研究型教學強調提升學生吸取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研究”僅僅當成一種需要創設的情景來對待。由于高中學習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主,因此,研究型教學中的“研究”在中學教學中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對科研的興趣。

教師在設計綜合活動時應注意:

(1)以小組活動形式,學生分工合作、共同探討。

(2)提供活動要求,確定研究成果的評價標準。

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合作學習、合作研究的集體主義精神。

教學方法之三——創作型教學法。

創作型教學法著重啟發學生的表現欲,鼓勵學生敢于表現,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表演劇是學生經常使用的創作型研究的表演方式。例如,學生通過網絡受騙案例的真實再現,提醒觀眾注意網絡騙術,并宣傳了避免受騙上當的防范方法。

課堂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師是學生喜歡模仿的對象之一。學生通過模擬課堂、模仿教師,向觀眾展示語言的豐富性,以及語言的魅力。

電視節目是當今學生了解知識的渠道之一。學生演繹了主持人、專家和觀眾的互動場景,探討關于未來的發展、未來可能的災難等問題,呼吁大家為了我們美好的未來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

2提高導演技能,培養高層次的教師素質

優秀導演的優秀之處在于能將作品的靈魂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教師就是導演,他們應該是足智多謀的人,要善于啟發引導學生,善于回答學生的問題,告訴學生怎樣和在什么地方找到答案,給學生一自己獲得知識的方法和能力。

因此,教學技巧則是好作品實現的必備條件。

優秀教師的主要素養:

2.1有飽滿的激情,連貫的教學體系

關注語言藝術,注重培養生動、形象的語言風格。投入到劇情中,成為演員一份子,與學生同思考、同分享。

2.2善于營造熱烈有序的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的把控是錘煉成優秀教師的基本素養。不要過分的放任,也不要過于拘謹,沒有給學生發散思維的空間,做到收放自如。預留漏洞,引導學生提問、思考。

2.3靈敏的嗅覺是教師專業素養之一

教師要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能力。從學生的眼神、表情、實踐中觀察學生的理解程度,體察學生的內心世界,迅速了解學生并能作出反應,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培養之一能力的初始方法—準備充足的實踐練習,以便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2.4善于檢查與評定學生的能力

設置多種評價標準:小組評價、自我評價和班級評價。必須制定較為細致的評價表,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有利于改進學習。由于信息技術課程的特殊性,建議采用等級制的評價標準。

3演員——學生

教學方法與學生已有的知識之間有密切的聯系。當某種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必須將新舊信息加以積極整合時,具備相當預備知識的學生就比缺乏這種知識的學生在學習中更易成功。

首先,要讓學生獲取相當數量的知識。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

其次,教師應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高中及大學的自主學習作好鋪墊。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只有成為藝術之后,教師和學生之間就產生了共鳴。這樣,在學生的心中便留下了深刻、甚至永久難忘的知識記憶。

參考文獻

[1] 李山川.大學教育心理學[M].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91.

[2] 馬曉玲等.中學信息技術教師能力素養結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290).

猜你喜歡
研究型教學法教學方法
國有企業研究型審計思考與探索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時軍:定錨現代化研究型醫院
定錨研究型人文醫院
開放引導式閱讀教學法描述
研究型教學模式在線性代數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
“假弱”教學法你用了嗎?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