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生”“草圣”之間

2019-04-12 00:13唐吟方
文藝生活·上旬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年譜黃賓虹書生

唐吟方

傳統的人物研究, 往往是從做人物年表或年譜開始。這個看似簡單的工作,實際上并不是單純的搜集資料,還包括對資料的選擇、考證、排比。有人認為做年譜只要有足夠的耐性就可以,殊不知面對眾多資料,最能考驗作者的眼光、見識和能力。

林散之是20世紀后50年中國書壇最重要的書家之一,有關他的作品集、傳記和藝談類書籍已出版了不下幾十種,林散之研究,也逐漸成為書壇的一個熱門。就筆者過目的相關撰述,牽涉到林散之藝術經歷的某些關鍵點仍有發掘的余地。林散之是從民國過來的那輩人,許多材料由于人為或非人為的原因湮沒在歷史風塵中,這就需要研究者花功夫搜尋發現。早前,就聽說林散之的故交邵子退之孫邵川正在做《林散之年譜》,作為林散之愛好者,我非常期待有一本出處詳實的林譜,清楚地交待林散之每個階段的情況。最近,《林散之年譜》正式出版,等待了那么長時間,終于看到了一部材料翔實、可信度高的林譜。

邵川的《林散之年譜》引征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其中最有價值的莫過于林散之寫給邵子退的書信。林散之與邵子退是從小到老的朋友,保持了數十年的友誼,是林散之平生最重要的友人,這些材料內容豐富,出自傳主之手,又是首次公布,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其次,廣泛采集與林散之有交集的當事人的口述。再次,不遺余力搜求公私收藏的林散之佚文佚詩及相關的材料,使得建立在豐厚材料基礎上的林譜,在傳達林散之及其事跡上,不光可信度高而且還有還原精確的特點。以往林散之從師黃賓虹的文獻只是摘錄性的呈現,這次,邵川將浙博所藏的林散之致黃賓虹手札提出,透露了林散之從學賓虹的一些真實狀況,除了進修藝術,還別有懷抱,如出版山水畫譜、希望通過賓虹的推薦獲得藝術專業職位等等。1923年和1924年林散之已經在《神州吉光集》第五期、第七期發表書畫作品及潤例小傳。其間還著手編纂《山水類編》,遲至1929年才由同鄉前輩張栗庵之介,林散之得以向黃賓虹請教。1930年林散之赴上海,追隨黃賓虹將近一年。林散之當年的情形,很像現在的“北漂”藝術家,希望在大上海有所成就,但除了能夠得到賓虹的具體指導外,其他的期待收獲有限,或說沒有達到林的預期。邵川在林譜中收錄的林散之在新中國建立前后與黃賓虹的通信,對于考察1930年代至1950年林散之的藝術與生活,提供了新的研究背景,這些文獻的析出,加上已知的其他信息,為我們勾勒出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書生”林散之面對現實生活和藝術理想的另一面。

1970年代是林散之研究的一個重點。林散之早有名聲,但在高手如林的江蘇藝壇,表現并不突出。1972年是個分水嶺,此后林散之的情況完全不同,成為江蘇藝術界的一塊牌子。這中間的轉捩,源于中日恢復邦交后北京《人民中國》雜志組織的那次書法外宣推廣活動。是誰最先推薦了林散之?目前流傳的說法有多個版本,邵川通過對原始材料和當事人的實錄文字的梳理,基本廓清了事實。其中的關鍵人物有《人民中國》雜志編輯韓瀚、《新華日報》社編輯田原及江蘇國畫院的亞明。參與那期“中國現代書法作品選”評定的有郭沫若、趙樸初、啟功、頓立夫等人,由于這些名流的共同好評,林散之一下子騰聲藝林,也引來后來老干部群體和全國范圍內書法愛好者的追捧。整個1970年代林散之倍受關注,1973年應外事機關之邀,為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寫字。同年,日本書道訪華團來華,指名要見林散之。之后日本書道訪華團到中國,林散之是日本書家必見的人物。也由于一藝之成,晚年的林散之受到極大的禮遇,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邵川在林譜中引用林散之寫給邵子退的信,帶有實錄性質。其中與名流過往的內容,記錄了林散之與當今名流周旋的點滴,既是掌故又是史料,從中也可看到士林對林散之的尊崇。比如“余今年以來,血壓偏高,頭目昏暈,而求字者仍是紛紛不絕,真無可奈何。于五月間即乘機至北一游,借作避債。在京由亞明等人介紹,京中首長數人聯絡旅宿小車等事。我是住在民族飯店,每天八元,我真有點害怕,這次玩一趟,用了三百多元,雖是報銷,于心不忍。所以趕快回來?!薄坝噙@次見到赴樸初、啟功、軍政界政委以上數人,都是書畫迷,每天出車,都是他們派小車來,真是熱情?!薄摆w老記憶力很強,當吳作人面,將我的詩能背誦二十多首?!保?975年9月5日林散之致邵子退)1970年代中至1980年代初,書畫界流行書畫家的“三白”,所謂的“三白”就是“白吃白住白畫或白寫”。林散之給友人的書信印證了這種說法,不過能夠享受“三白”者,都是當代的大名家。

1978年新華社記者古平撰文首次對國內報道林散之。已有盛名的林散之當時對古平非常冷談,認為她以采訪為名要字。當他看到古平寫的文章, 馬上轉變態度。日后古平差不多成了林散之的專用記者。他還介紹古平去烏江采訪邵子退,了解林散之中早期的情況。邵川引用林散之給邵子退書信:“古平文學優秀,現任新華社記者,你可同他盡心談談,不要自高了?!痹捴v得直率沒有遮掩,頗能反映林散之的性格,也看出林散之在與人交往中的態度,看重對象的才華,藝術家的風度躍然紙上。

林散之一生的交游不算廣泛。早期結交的對象主要是鄉賢,其中以黃賓虹對他影響最大。林散之和文化藝術界名流的較多交往,則在中晚期,如傅雷、胡小石、高二適、程小青、朱劍芒、范煙橋、周瘦鵑、余彤甫、唐圭璋、柴德賡、李進、費新我、蔡易庵、孫龍父等人。林散之和他們的交往, 大都以傳統的方式留下了詩詞唱和。邵川利用這些材料,加上文本內容,對其中一些人物的訂交時間重新作了考訂。如林散之與高二適訂交, 《江上詩存》記為“1962年”,《林散之》一書記載是“1963年”,通過核對林散之寫給高二適的詩稿,發現失誤出在釋讀上。當年林散之把“一九六六年”中第二個“六”用重復號來表達,導致后人釋讀上的誤識。另一個證據是詩中有“七十見先生”句,1966年林散之恰好69歲,與詩中所說對應。因而糾正了長期以來存在的高林訂交時間上的誤會。

林譜中對林散之早期游記文字的勾沉、林散之之名來歷及起用時間、旅滬居住地點、《江上詩存》的印行過程及版本等情況的考察屢見亮點,這些細節在林散之整體研究中不算太重要,但掌握這些情況,仍然有助于我們對林散之平生藝術經歷的解讀。

在閱讀林譜時,筆者覺得在材料的呈現上還有努力的空間。例如彭沖是林散之的伯樂,1962年時任江蘇省委書記處書記的彭沖親自問林散之進國畫院事。據亞明的回憶:彭沖曾找到亞明,說:看是不是進畫院?亞明說他是個縣長。彭答:啊,縣長照當,畫家照做的,到你這兒。據林譜記載直至1966年林散之還被選為江浦的副縣長。林散之擔任江浦副縣長從1950年初一直延續到60年代,這種特殊情況應該和江蘇省有關領導的關照有關。但目前這部分材料處于遮蔽的狀態,致使我們討論林散之時,只能游離于特殊政治的生態之外。

師承關系一項,林散之與黃賓虹現存最晚的材料是1950年林散之寫給賓翁的信。1955年黃賓虹去世,期間沒有林散之與賓翁互動的信息,這些缺項是材料被毀還是期間中斷了?這是林黃關系中值得留意的問題。傳承方面,王冬齡是林散之門下的優秀弟子。這位現在以現場巨幅書寫聞名的書法家,當年考入浙美書法專業,據說曾得到林散之幫助,林曾親筆致函陸維釗、沙孟海。邵川采納了大量的當事人口述,卻未見林譜對王冬齡的采訪,多少讓人有點遺憾。

林散之和胡小石、高二適、蕭嫻享有“金陵四老”之譽,林散之和蕭嫻是“金陵四老”中僅存的經歷過文革后書法熱的“二老”,但林譜中獨少林散之與蕭嫻的交往記錄,是材料本來就缺乏還是為年譜作者所忽略了?

聽說邵川已在著手《林散之年譜》的增補修訂工作。作為讀者,期待林譜日后的增訂版,把檔案也納入年譜的范圍,相信隨著文獻搜求視野的拓展,我們對于林散之的透視及其人物關系的認識會有新的飛躍。

猜你喜歡
年譜黃賓虹書生
當代作家年譜編纂芻議
成果,成長
一錘子鑿不出一口井
打即是不打
黃賓虹的佳作
黃賓虹的佳作
年譜編撰、史料拓展與新文學研究的新視野
至高無上的權利
人皮
人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