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報刊廣告探究開埠城市煙臺之演劇

2019-04-16 10:58劉淑麗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演劇煙臺報刊

劉淑麗

開埠城市近代化過程中,報刊作為不可小視的媒介代表發揮了重要的傳播功能。煙臺作為開埠城市,報刊業發展很早。近代有三十多種報紙,有民辦、共產黨辦、國民黨辦、日偽辦的報紙,也有外國人辦的報紙。[1]有一部分報紙會刊登演劇廣告。演劇廣告是指戲院或影院通過報刊媒體,將演劇消息或戲劇電影的消息傳遞給觀眾,擴大演劇的影響,從而吸引觀眾前來觀劇的廣告。從報刊演劇廣告中不僅可以獲知劇目、演員、票價、劇場等顯現的信息,也可以探知近代生活方式、審美傾向、明星效應、物價浮動等隱現的城市文化內涵。

“戲劇的發展與城市文化密切相關。因為正是城市為戲劇搭建了最有利于其發展的文化平臺?!保?]5報刊是表現城市文化的一個鏡頭。演劇廣告是付費廣告,是報刊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在有限的版面中,要傳達出足夠吸引人的信息,演劇廣告都盡可能短小精悍、圖文并茂、重點突出。劇院廣告在形式上包括劇院名、演員名、劇目、演出時間,有的標票價,有的還有劇目預告、介紹。一般劇院廣告多與影院廣告排印在一起,大多數位于報紙版面的下端。

圖1是《東海日報》1936年4月8日的廣告。戲院廣告與影院廣告并列,戲院廣告頂端是劇院名“丹桂舞臺”,中間為演員名,最下端是劇目:《罵殿》《五花洞》《失街亭》《大英節烈》。黃艷梅、黃智斌、張艷芬三名演員的姓氏用放大字號表示,且姓氏用花式圖案進行妝點,以達到圖文并茂、美麗醒目的效果。早場演出的內容未標,或者演相同劇目,或者在排演。早場晚場演員可能會有小變動。

不同劇院的廣告往往左右并列排印或上下聯排,如圖2《膠東卍報》1935年1月5日福建會館新明戲院廣告與丹桂舞臺的廣告上下排列。新明戲院名下是演員名,秋步云、花翠蘭、田月樵、馬秀峰四人名字大寫,下面是小寫的演員名:林盛竹、韓寶春、貴少卿、王翠芬。接下來是劇目:早上排演新戲,晚上演《全本大英節烈》。下面是丹桂舞臺的戲園廣告,演員有劉香玉、楊四立、張文卿、琴曉舫、周嘯天、馮金奎、俞贊庭、張淑芳,琴曉舫、周嘯天兩個主要演員的名字居中大寫。早場排演新戲,晚場演出第十九、二十本《包龍圖》。

圖1 《東海日報》1936年4月8日

圖2 《膠東卍報》1935年1月5日

早晚演出劇目不同很常見,如《東海日報》1935年4月18日丹桂舞臺廣告,早場演《四盤山》《汾河灣》《百涼樓》《龍戲鳳》《單刀赴會》,晚場演《三進士》《難中?!贰蹲椒挪堋贰抖U于寺》《取樊城》。有的演劇廣告會有演劇內容介紹或預告,如圖3《魯東日報》1944年6月6日光陸大戲院晚場的演出廣告:全班合演三本《鐵冠圖》。劇名下面是內容簡介:“群臣大宴、崇禎分宮、托子撞鐘、棋盤大戰、守門殺監、殺宮搜宮、煤山自縊、闖王讀詔、可歌可泣”。最下端又宣傳道“與眾不同,先期售票”。在此之前,為了給《鐵冠圖》造勢,戲院曾作預告?!遏敄|日報》1944年5月31日光陸大戲院廣告:早場演《殺四門》《頭本虹霓關》《轅門斬子》。晚場演侯永奎《挑滑車》、董玉苓《女起解》、孟幼冬臨別紀念最后一天。廣告下端是“預告”,個別字漶漫不清,依稀可辨認的是提到本院新排歷史名劇《鐵冠圖》,內容包括忠孝節義,有跳舞與彩刀彩叉,與眾不同,大有可觀,于6月1日晚演,請諸君駕臨一賞。類似的多重廣告以密集的恣態增強了觀眾的觀演欲望。還有輔助演劇廣告的其他形式。如“游藝消息”版塊,將近代人大眾化的休閑娛樂方式都包括進去了,不外乎電影、演劇、廣播。戲劇演出宣傳得力也是煙臺戲劇繁榮的重要因素。戲劇傳播的途徑不僅有演劇,還有廣播、報刊、戲報等形式。[3]有時候演出劇目、演員在同一天的報紙中既在游藝消息中提及,又做單獨廣告,如《東海日報》1936年4月14日“游藝消息”版面包括福祿壽影院、金城電影院、進德會影院與丹桂大舞臺的消息。同一期還有丹桂舞臺、進德會電影部單獨做的廣告。又如《膠東卍報》1935年9月4日“游藝消息”提到丹桂舞臺早演《蓮花湖》《雙姣奇緣》,晚演《嫦娥奔月》《夜打青州》。聲明舞臺晚戲全班仍演《頭本封神榜》,福祿壽電影院續映《新婚的前夜》。同期單獨做廣告的只有丹桂舞臺。這說明丹桂舞臺相對而言實力雄厚。同期報紙上丹桂舞臺單獨做的廣告劇目為《夜打登州》,非《夜打青州》,“游藝消息”欄目當為誤印。且“游藝消息”中未提晚場演出的《碧玉簪》,當以單獨做的廣告為準。不僅有游藝消息,還有“廣播節目”欄目在報紙上進行電臺廣播戲曲節目預告。如《魯東日報》1944年1月29日“廣播節目”欄目與戲曲有關的是:(北京)昆曲唱片《林沖夜奔》《游園驚夢》《絮閣》《麒麟閣》《火判》。毫無疑問,游藝消息、廣播節目等都對演劇廣告起了補充說明的作用。廣告與新聞的區別在于廣告是付費的,本文所研究的廣告主要是戲院影院專門在報紙上做的付費廣告,而不針對各種報刊中提及的演員介紹及演出信息的介紹,故不予展開論述。

圖3 《魯東日報》1944年6月6日

從演劇廣告可知演劇一般分為兩場,早場與晚場。李容之《漫談煙臺之平劇》一文真實地回憶了煙埠演劇情形:

在煙臺的戲劇演出,日場是逢年過節或星期天才有,時間是整個下午。多戲則從七時開始一直演到十一點,通常六時后武場即開始打通,在演戲前先打鑼鼓招徠觀眾。這是起源于野臺戲,當時戲院也相沿成習。先打三通,再上小土墳、打城隍、查頭關、打灶王之類的開鑼戲,第二出多半是唱工戲:渭水河、探陰山、吊金龜之類,專給隨班學藝的實習演出,第三出多半是武戲,壓軸和大軸則由主角演出。如生旦整齊的劇團則生旦輪流演大軸,有時也唱對兒戲。那時后有對號入座,票價分前排、中排、后排、邊座。樓上則是包廂。包廂可以預定,樓下的座位是誰來的早誰占好位置。八點鐘以后壓軸戲上場,真正看戲的才進場看戲。[4]114-115

從這段介紹可知近代大多數劇院可以看兩場戲,每場時長約四小時,如今人們一般只在晚上看戲。年底封臺亦有告別演出,戲園廣告劇目處寫著“封臺大吉”,如圖4。一般正月初一會再次開演,如《膠東卍報》1935年1月31日“進德會消息拾零”中提到:“進德會新劇場,業于日前封臺,定于下月四日(廢歷正月一日)開演,每日兩場,除演文明新戲外,并加演國劇,以資調和觀眾之脾味,聞其國劇之臺柱,仍為此次邀來之新戲主角沈寶珠云?!眻罂瘡V告以一種儀式宣告了一年演劇的終結與開始,成為百姓觀劇不可或缺的信息來源。

圖4 《膠東卍報》1月30日

從廣告來看,煙埠演出的劇種主要是京劇,百分之九十的演員都是京劇演員。通過報刊消息可知還有評戲,如《膠東卍報》1935年1月13日“梨園雜訊”欄目報道開明評戲園喜彩蓮演出《黃氏女游陰》?!赌z東卍報》1935年10月15日“游藝消息”稱國民評戲園早戲為劉金芳、花艷春《三烈女》、白玉蘭《絲絨計》,晚戲為劉金芳《雙招親》、白玉蘭《頭本楊三姐告狀》。但評戲園未做單獨的演劇廣告。報紙上還有戲曲電影廣告,如《膠東卍報》1935年1月13日廣告:“福祿壽電影院今天開映中國第一部有聲佳片 各界特煩譚富英雪艷琴 全本四郎探母”。演劇廣告中戲曲電影廣告不占主流。

從票價可以了解彼時的物價。戲票與電影票比較起來,戲票更貴一點。如《魯東日報》1944年6月16日光陸大戲院廣告:早場演《奇冤報》《長板坡》《文章會》,晚場演《九更天》《戰宛城》等,票價規定:“樓池四元,邊座二元,附捐在外,春賑二毛?!敝腥A影院播放《新妻鏡》,票價規定:“自本月六日起票價正票二元一角,半票一元五角,附捐在內,外加春賑捐二角?!备5搲垭娪霸翰シ拧堆隳巷w》,票價規定:“自六月六日改正票價樓池一元五角,邊座一元,附捐在內?!庇袝r電影票標票價而戲票未標,如《東海日報》1936年4月1日進德會電影部放映《血濺桃花》:“普通一角,會員五分,童子半票?!蓖瑫r做廣告的丹桂舞臺未標戲票價格。不標票價的原因想來或是因票價不變,大家都熟知,或因為票價略貴,怕觀眾打退堂鼓。戲票價格浮動反映了物價的浮動。如《魯東日報》1944年1月29日金剛大戲院價目:“樓池三元,邊座一元五”,光陸大戲院價目:“每逢星期一二三四五日,早場票價一律一元二角五分,星期六星期日早晚同價。樓池二元五角,邊座一元二毛五分。附捐在外,對號入座?!蓖粫r期光陸戲院的票價比金剛戲院的貴一點,但差不太多。如《魯東日報》1944年9月30日光陸大戲院價目:“樓池五元,邊座二元五角,附捐在外?!睉蛟簝茸灰牢恢貌煌瑑r位有差別?!遏敄|日報》1945年3月29日光陸大戲院價目:“樓池十五元,池座七元五角,附捐在外?!睍r隔僅一年,票價就上漲五倍多,這說明當時出現了通貨膨脹,物價暴漲。以報紙價格為例,“年來紙價橫漲,每令白報紙于事變以前,價僅三元,而今日的黑市價竟達六七萬元,凡高漲二萬倍以上”。[5]54票價從抗戰以來直至內戰結束,一直在上漲??梢韵胍姂饡r工商業衰落,經濟危機加深,物價一路走高,民生多艱。

演劇廣告中可以看到春賑、冬賑、附捐等字眼。如《魯東日報》1944年6月16日光陸大戲院票價規定:“樓池四元,邊座二元,附捐在外,春賑二毛?!庇秩?944年2月19日光陸大戲院早場演《連營寨》《荷珠配》,廣告上標明是“冬賑義務”,說明是義務戲。很多戲劇行業公會或劇院會舉辦義務戲演出,以所得錢財進行賑濟,或是社會募捐賑濟,或對貧苦、受災同行或百姓進行救濟。如《魯東日報》1935年4月5日《市宣室籌演春賑義劇》中提到:“市長邰中樞氏,頃以殘冬已逝,陽春來臨,春耕甫作、青黃不接之際,一般赤貧市民、嗷嗷待哺,亟須著手賑濟,以免饑饉,飭令冬賑委員會趕辦結束,尅日籌辦春賑,并令市府宣傳室從速籌備演唱國劇義務戲,俾益收入,而資賑濟,該室奉令后,現已發出請函,邀請當地男女名票,商討一切進行事宜,聞于近期內即可公演云?!薄遏敄|日報》4月18日消息又提到“春賑義劇捐款提成賑濟乞丐”。附捐,指戲捐,是開埠后城市經濟的發展催生的新的捐稅制度之一,政府對劇院征稅附加若干稅作為公益稅或用于彌補行政管理及建設的開支。

戲園劇院營造了獨特的城市空間。從報刊戲園廣告可以獲知煙臺經常演出的劇院是丹桂舞臺、聲明舞臺、光陸大戲院、金剛大戲院(由丹桂戲院改名)、福建會館、進德會新劇場、開明評戲園、國民評戲園等,華安電影院、福祿壽電影院也偶爾演出戲曲。金剛大戲院后改為演電影,究其原因主要是演劇不景氣,而電影價格低廉且內容更貼近生活從而更能為大眾所接受。當然也有影院臨時改演戲曲以招徠觀眾的。劇院流行前煙埠有很多茶園演劇,如會仙茶園、慶豐茶園、德桂茶園、群仙茶園、瀛州茶園,但報刊廣告少有刊載。進德會新劇場主要演文明新劇。如圖5《膠東卍報》1935年1月20日進德會新劇場廣告:“本場由平特邀南北馳名文明新劇男女演員五十余名 湯鳳卿 律鳳霞 劉艷君沈寶珠新靈芝吉蘊卿馮玉仙楊潤泉楊少泉段劍石 徐少華 戴更壁 擇吉開演 先行預告”。沈寶珠、新靈芝姓名均大字居中書寫。從上面的幾則廣告可以看出演劇廣告以大小不同的字號來凸顯主要演員的名字,強調了名角效應,就像明星效應一樣。林存秀《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民初上海女子新劇尋蹤》一文指出:“但是明星的權力還是有限的,她的盛衰取決于媒體,媒體成為一種新興的力量,而在媒體背后,真正掌握權威的卻是大眾,媒體是維系明星和大眾之間的紐帶,兩方之間的趣味的協調一致通過媒體來傳遞和達成,實際上通過媒體,一個看不見卻可以感觸并真正存在的公共空間已經形成?!保?]36報刊廣告能起到比海報、傳單更持久、更廣泛的影響??梢妶罂鳛榇蟊妭鞑ッ浇樵谏钪?、在城市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圖5 《膠東卍報》1935年1月20日

近代化不僅包括政治上的統一與國際化,經濟上的商品流通與工業化,“就社會而言,它是傳統的公社性和世襲性集團普遍瓦解,社會走向平等化或者個性化的時代;就文化而言,它是知識普及、科學管理的觀念大為盛行,人的認識、情感、意志與人際關系受到重視的一個歷史階段”。[7]8無疑,演劇屬于文化藝術領域重要的一翼,劇院通過演劇向觀眾普及傳播觀念、知識,引領審美時尚。近代煙臺報刊演劇廣告所刊載的演出劇目,以火爆熱鬧的歷史劇為主,體現了在煙臺近代化過程中演劇的力量。

以《戲世界》1935年5月15日“李萬春受聘煙臺”報道為例,這則報道完整地預告了所有的戲碼:“李萬春自去年率同永春社全體人員,出演于哈爾濱長春等處后,頗為一般所歡迎。自四月初應大連同樂戲院之聘后,迄今已逾二旬,情形頗為熱鬧。茲又受本市(煙臺)丹桂之聘,一俟同樂合約滿后,即行來煙??痰す鹨褜⒗钊f春之劇目標出,茲特錄志于后:首夕打泡戲為《林沖夜奔》、以下接《挑滑車》《三部漢壽亭侯》《江都縣》《安天會》《長板坡》接《漢津口》《頭部雍正劍俠》《二部雍正劍俠》《羊角哀舍命全交》《頭本漢壽亭侯》《槍挑司馬師》《頭本佟家塢》《九義十八俠》《武松打店》及《法門寺》《寶蓮燈》接《劈山救母》《頭本武松》《二本武松》《大羅天宮》《槍挑小梁王》及《三本鐵公雞》《甘露寺》《蘆花蕩》《五鼠鬧東京》《偷渡陰平》《脂粉計》《大破金斗寨》《大名府》諸劇。以上各劇,有星期日白天及演雙出者?!崩钊f春(1911—1985)是著名的文武老生,擅武松戲、黃霸天戲、猴戲。1938年在北京創立“鳴春社”,挑班主演。他來煙臺演出的這些劇目中有水滸戲《林沖夜奔》《頭本武松》《二本武松》《武松打店》《大名府》;三國戲《三部漢壽亭侯》《長板坡》《漢津口》《華容道》《槍挑司馬師》《甘露寺》《蘆花蕩》《偷渡陰平》《脂粉計》;出自小說《三俠五義》的《五鼠鬧東京》;出自《彭公案》的《頭本佟家塢》;出自《施公案》的《江都縣》《大破金斗寨》;戰國故事《羊角哀舍命全交》;出自《說岳全傳》的《挑滑車》《槍挑小梁王》;西游戲《安天會》;神話劇《寶蓮燈》《劈山救母》。出自近代同名小說的《九義十八俠》《雍正劍俠》?!度捐F公雞》則是反映太平天國起義的新編歷史劇。這份戲目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從筆者所見《魯東日報》《鐘聲報》《東海日報》《膠東卍報》等報刊所刊登的戲曲演出廣告可以看來,煙埠演出的劇目中也以水滸戲、三國戲、三俠五義、西游戲、彭公案、施公案、楊家將戲、包公戲及一些充滿人情糾葛的劇作為主。

各個歷史時期的故事都被搬上舞臺,有來自雜劇、傳奇、南戲、小說、彈詞、寶卷等各種文體的。除上面的戲目單外,近代煙臺演出過列國故事如《摘纓會》《伐子都》《禪宇寺》《鹿臺恨》《淮都關》《興周滅紂》《黃金臺》;西漢故事如《盜宗卷》《蘇武牧羊》;東漢故事如《白蟒臺》《上天臺》;三國戲如《失街亭》《白逼宮》《風儀亭》《伐東吳》《收關勝》《臨江赴會》《神亭嶺》《戰冀州》《赤壁鏖兵》《單刀赴會》《千里走單騎》《馬踏青苗》《取樊城》《連營寨》《斬車胄》《群英會》《借東風》《擊鼓罵曹》《定軍山》《水淹七軍》《陽平關》《中牟縣》《黃鶴樓》《捉放曹》《青石山》《連環記》《戰長沙》;隋唐故事《三家店》(或稱《秦瓊發配》)、《虹霓關》《珠廉寨》《殺四門》《四杰村》,薛家將故事《獨木關》《摩天嶺》《汾河灣》《柳迎春》《王寶釧》(或稱《王寶川》)、《舉鼎觀畫》《跑城》《趕三關》《武家坡》《大登殿》,西游戲如《西游記》《金錢豹》《盤絲洞》《盜魂鈴》;宋朝故事如《八寶公主》《罵殿》(又名《燭影計》)、《花蝴蝶》,水滸戲如《火并王倫》《紅桃山》《一箭仇》《打魚殺家》(《慶頂珠》)、《坐樓殺惜》《烏龍院》《石秀探莊》《翠屏山》《花田八錯》,包公故事如《五花洞》《鍘美案》《黑驢告狀》《鐵蓮花》,岳飛故事如《精忠傳》《泥馬渡康王》,楊家將戲如《全部楊家將》《四郎探母》《四盤山》(或稱《全部北天門》)、《座宮盜令》《洪羊洞》《清官冊》《破洪州》《轅門斬子》《碰碑》;來自《濟公傳》的《趙家樓》;元代故事較少,最常演的只有《竇娥冤》及改編作品《金鎖記》《六月雪》。來自《諧鐸》的《得意緣》也是講的元代故事;明代故事如《綠野仙蹤》《天雨花》《四進士》《打嚴嵩》《全部對金瓶》《戰滁州》,取材于《蝶歸樓》傳奇的《鴛鴦?!?,出自《鐵冠圖》的《明末遺恨》《貞娥刺虎》《煤山恨》等,來自《廬夜雨》傳奇的《金榜樂》,來自《警世通言》的《玉堂春》《女起解》《棒打無情郎》《紅鸞禧》,出自小說《綠牡丹》的《嘉興府》《刺巴杰》;清朝故事《難中?!?;紅樓戲《寶蟾送酒》;施公案故事如《連環套》《惡虎村》《霸王莊》《落馬湖》《大蠟廟》(《捉拿費德公》);彭公案如《大溪皇莊》。

除了歷史豪俠故事,還有大量或熱鬧或曲折的風情戲,如《春香鬧學》(或稱《鬧學》)、《瀟湘夜雨》《天雨花》《萬花船》《玉獅墜》《春秋配》《全部兒女英雄傳》《荷珠配》《狀元譜》《駙馬產子》《龍戲鳳》《人面桃花》《下河南》等?;蛘呦瘛痘ㄌ镥e》《紡棉花》這類丑旦調情的劇目,《小過年》《拾黃金》這類民間氣息濃厚的劇目。還有一些倫理劇如《丁香割肉》《蓮花庵》《一疋布》《三進士》《琵琶記》(或作《琵琶計》《趙五娘》)、《掃松》《桑園會》《九更天》。神話劇《泗州城》《二堂放子》《盜仙草》等。

這些劇目的主旨是百姓喜聞樂見的英雄與愛情,且以英雄為主??梢哉f是既有忠孝節義,也有愛恨情仇。據報刊記載來煙臺的名角頗多,老生有雷喜福、劉漢臣、唐韻笙、趙松樵、楊寶森、霍鈞衡、李宗義、金繼譚、吳鐵庵、嘯奎童、周嘯天、筱福卿、曹藝斌、馬秀峰等,武生有張少甫、俞贊庭、林寶崐、黃寶巖、侯永奎、陳云超等,不少人文武老生兼擅。名凈有金少山、裘盛戎等。男旦有張君秋、金碧艷、李香勻、小楊月樓、王蕓芳、黃桂秋等。青衣有金素琴、蕭麟芳、張貫珠,梆子青衣金福仙,青衣、花旦金碧玉、吳素秋、董明艷、董玉苓、琴曉舫、秋步云等。此外還有花旦田菊林,彩旦新靈芝,刀馬旦新繡霞、花翠蘭。也有孟麗君、蓉麗娟(即楊秋雯)這類青衣、花旦、刀馬旦精通的演員。還有工旦兼小生的張艷芬,工青衣、花衫兼老生的姚玉蘭。工文武小旦及青衣的汪素云。工青衣花旦的評戲演員張麗云、喜彩蓮,文明戲演員陳玉秋等。

近代煙臺報刊演劇廣告所刊載的演員,多以生角為主,凈、丑、旦、小生各行當齊全。這一點與近代京劇史上生角首擅菊壇相符合。且煙臺古屬于萊國,后歸齊國,民風粗獷。1861年5月煙臺開埠,海上交通發達,思想開化。煙臺既見證了近代中國的屈辱史,又見證了近代中國可歌可泣的革命史。1911年11月12日煙臺辛亥革命起義成功,成為山東首義之城??谷諔馉?、解放戰爭中煙臺遍地燃燒著革命的烽火??梢哉f在傳統與時事的交匯中,自然是充滿了激情與悲壯、反抗與憂患的生角戲及相關新劇深受煙臺觀眾的喜愛。

在近代這個特殊的時期,傳統戲曲有選擇地演出,集中體現了愛國圖強、不甘屈辱的精神。改編戲曲、新劇更傳播了近代平等自由的思想。尤其是新劇的演出,在世俗性之外帶來更多科學化的內涵。1911年劉藝舟勵群新劇社最先在煙臺群仙茶園演出《武漢風云》《波蘭亡國慘》等文明戲。雖然新劇廣告少見,但煙埠新劇演出的興盛卻是毋庸置疑的。如1925年上?!稌蟆返?0 期《煙臺青年會籌款演劇記》提到煙臺青年“新劇部以化裝演講為宗旨,每星期六日必登臺說法,轟動一時,頗負盛譽”。又如圖6《膠東卍報》1935年1月26日進德會新劇場廣告:“湯鳳卿 律鳳霞 劉艷君 沈寶珠新靈芝吉蘊卿馮玉仙楊潤泉楊少泉段劍石徐少華 戴更璧 早晚加演滑稽趣?。ㄔ纾┤颗鸢祝ㄍ恚┤刻炖砹夹??!薄赌z東卍報》1月27日進德會新劇場廣告:早場演出全部《摩登花》,晚場演出全部《?;鬯隆??!赌z東卍報》1月29日進德會新劇場廣告:早場演全部《新梅玉配》,晚場演全部《烈毒慘史》。惜受限于煙埠近代報刊資料保留不全,查訪不易,筆者所見新劇廣告不多。聯系中國近代化道路的特征——“不僅整個近代化運動是在‘御外’‘自救’的動機下,從軍事領域發起的;而且各個領域,無論是軍事、經濟、政治,還是科學、文化、教育領域,其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始點上,都是‘救國’,(諸如‘實業救國’‘科學救國’)或類似的口號起了啟動作用”,[8]18煙臺演劇的近代化也不例外洋溢著“救國”的激情。

圖6 《膠東卍報》1935年1月26日

結 語

報刊發行量大、覆蓋面廣、報道及時,刊登鮮明醒目的演劇廣告起到了其他廣告無法比擬的效果。如《鐘聲報》是民辦報紙,創刊于1912年12月,1937年???,發行1200 份?!稏|海日報》是民辦報刊,由駐煙軍閥劉珍年所創。1931年7月9日創刊,1937年12月12日???,發行2000 余份。發行范圍相當于清末登萊青道轄區范圍?!赌z東卍報》1932年創刊,1937年???。每期發行800—1200 份?!遏敄|日報》是日偽在煙臺創辦的報刊,1938年10月創刊,1945年???,覆蓋整個膠東淪陷區。[1]劇院廣告既增加了報刊的發行量,也給戲園劇場帶來收益??梢哉f報刊與戲園之間,“形成了一種未曾簽約的同盟關系”。[9]200在開埠城市近代化的過程,演劇作為城市文化的組成部分,與報刊起到了互相推動的作用。

猜你喜歡
演劇煙臺報刊
“富社”天津演劇活動考論
《煙臺果樹》征稿簡章
百強報刊
煙臺 身在蓬萊就是仙
宋金時期演劇形態考述
清宮演劇研究之回溯
煙臺優利機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鮮美煙臺 四月芳菲
論導演藝術在傳統演劇中的發展
《小學生必讀》再次入選向全國少年兒童推薦百種優秀報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