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中的祖輩參與研究

2019-04-25 00:08許可
江蘇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關鍵詞:隔代祖輩父輩

許可

摘要: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現象廣泛存在于當今中國社會。在了解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現狀并分析其原因的基礎上,歸納幾種參與方式的特點,明確祖輩參與家庭教育時應堅持:運用豐富的育兒經驗、發揮時間和情感優勢、做好品德的楷模、成為家庭教育中的綜合催化劑等原則,以感恩教育為契機,以賞識教育為途徑,以自強教育為目的,以此共同搭建良性的家庭教育環境。

關鍵詞:隔代教育;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02A-0041-04

一、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現狀

由祖輩參與對隔代進行教育的現象,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形態之一。盡管目前家庭教育趨向于以父母與未婚子女所組成的核心家庭為主,聯合家庭和主干家庭的數量也在持續減少,但相關研究表明,祖輩參與隔代教育的數量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04年《中國新聞周刊》曾針對隔代教養進行全國調查,發現中國有近一半的孩子是在祖輩幫助下成長起來的,中國是世界上廣泛存在隔代教養的國家之一。2015年《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946人進行網絡調查發現,85.2%的受訪者表示隔代教育現象已經十分普遍,76.7%的受訪者表認為其原因與年輕父母工作壓力大、無暇照顧孩子有直接關系,42.5%的受訪者希望通過法律為年輕父母照料孩子提供更多假期。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的李洪曾針對祖輩隔代教養情況,對上海市中小學及幼兒園的7980名兒童家庭,以及全國八省十一市的1973名兒童家庭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祖輩在家庭教育中的比例隨兒童年齡的降低而升高,隔代教養在小學生中占6.6%,在3-6歲兒童中占6.5%-8.7%,在0-3歲嬰幼兒中占55.6%。其次,兒童受父母教育的質量要高于祖輩參與的家庭教育。再次,雖然總體質量低于父母教育,但祖輩參與教育在幼兒時期仍舊具有一定優勢,且優勢隨兒童成長逐漸減弱。

產生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原因,絕大部分是伴隨著社會變遷和家庭結構改變而逐漸形成,當父母投入工作的時間與精力越來越多,承擔照料子女以及教育子女的責任則越來越多由祖輩承擔。從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實際效果來看,學界及社會都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也引起了不少研究者和家長的關注和研究。一般認為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優勢是其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教育經驗,以及充裕的空余時間和較輕的生活工作壓力等。這些都是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積極、有利因素,如果加以科學研究并充分運用,將會給家庭教育帶來積極的推動促進作用。同時,有研究也指出,祖輩承擔參與教育與照料的孩子身體素質較好,人身安全等客觀保障方面的意識也較強[1]。沈衛華(2001)也認為祖輩家長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照看孫輩,其豐富的社會經驗與人生閱歷也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寶貴財富[2]。梅鸝歡(2004)認為,隔代教育本身并無好壞,關鍵在于如何有效連接父輩與祖輩的教育,使之保持一致性[3]。一方面,隔代教育能夠減輕父輩壓力,有效促進家庭和諧氣氛的形成,另一方面祖輩也是連接孫輩與父輩之間溝通的橋梁,隔代教育可以與親子教育相融合。而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劣勢也較為明顯,比如體現在祖輩對孫輩過于溺愛,放任大于管教,實際上對孫輩成長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此外,祖輩教育與父輩教育存在觀念上的客觀差距,也成為阻礙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掣肘,甚至一些錯誤、迷信的觀念,對孩子早期的生活經歷起到適得其反且不能逆轉的負面影響。李洪曾(2002)認為,祖輩家長的文化知識欠缺,使隔代教育質量與親代家庭教育質量存在顯著性差異,且低于父輩教育水平[4]。易云(2002)指出,從整體上看隔代教育的負向作用要大于正向作用[5]。盧樂珍(2004)認為,祖輩參與家庭教育存在著情感大于理智、注重物質獎勵多于精神熏陶、培養方式壓抑兒童好動天性等弊端,容易造成祖輩教育與父輩教育產生隔閡,從而影響親子關系和教育效果[6]。

二、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方式

(一)情感參與式的祖輩教育

中國自古民間就有“隔代親”的說法,其原因不僅僅是親傳血脈之間的繼承,更多的是一種維系情感的價值紐帶,或認定為一種情感依賴。孫輩在幼年階段往往需要一個長期陪伴的角色出現,而祖輩也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倫之樂、含飴弄孫等因素影響,與年輕孫輩產生情感上的接駁與共鳴,往往形成比父輩更牢固的情感關系。通過訪談,我們也發現祖孫之間的親密程度確實要比父母與子女的高,表現為更愿意邀請祖輩參加活動,更愿意與祖輩交流等,而這些由情感親密帶來的交互活動實際上都是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徑。而在建立祖孫間親密感的同時,祖輩身上具備的個性特點以及價值觀也會潛移默化地傳遞到孫輩身上,并逐漸塑造其未來的人格品質。同樣,孫輩也因為對祖輩的好感而更樂于接受祖輩的講解、勸告、教導甚至批評,客觀上比接受父輩的教育更加容易,也更便于形成溫馨、輕松的教育氛圍。這種由情感參與而自然衍生出的隔代教育,具有以信任為基礎、交流與學習過程相對融洽、狀態放松、效果好等典型特點,是祖輩參與家庭教育并影響孫輩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知識參與式的祖輩教育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祖輩經常被作為智慧的代表,象征著知識的傳承和傳統美德的延續,是孫輩了解傳統文化、學習歷史知識的重要途徑,但這種學習的過程并不產生于特定的教授環境,而是發生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之中,存在于言傳身教的生活當中,可能是一個歷史故事,或者一次字謎游戲,祖輩就無形中將文化知識自然傳遞給了孫輩。祖輩將國家歷史和家族歷史與孫輩分享,會給孫輩的早期經歷留下深刻影響,成為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財富。在成年后,孫輩仍會因祖孫間早期的分享而愿意向祖輩講述自己近期的經歷。這種祖輩參與教育的模式與情感參與極為相似,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情感的交融,使祖輩與孫輩能夠產生愉快且放松的教育環境,但不同的是更多以知識為載體進行,其特點可以簡單歸結為以融洽的情感溝通為前提,將知識作為日常生活當中碎片化的對話內容,通過祖輩的紐帶作用傳遞給孫輩,并逐漸成為其認識整個世界的知識基礎。

(三)行為參與式的祖輩教育

行為參與一方面是祖輩通過言傳身教的形式,以自身的行為習慣將社會規則和個性特點傳遞給孫輩,另一方面也體現在祖輩通過影響、指導、糾正孫輩的行為,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調查中,從不同的幾位祖輩與孫輩就幼兒園期間同伴交往的對話中,我們就可以粗窺端倪。比如,祖輩在關注到孫輩與其他小朋友有矛盾時,往往會提出自己的忠告,“每個小朋友都有優點,你看看他有什么優點”“男子漢氣度要大一點”“要和其他小朋友和平相處”等等。這些都是用語言適時地引導和糾正孩子的行為,改變他們的認知。又比如,讓孫輩嘗試以小主人的心態接待小朋友,培養其大方的待人接物的行為;讓其模擬作為客人,學會文明禮貌的行為;在處理游戲糾紛時,以大孩子的身份體諒、勸慰小的孩子,培養忍讓與寬容行為等等。這些都是通過祖輩的言語鼓勵、情景模擬、行為指導等,讓孫輩在祖輩的參與下完成學習。

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方式還有很多,不一而足。在參與的過程中,祖輩能夠與孫輩共享經驗,幫助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潛移默化地教授知識、提高與人的社會交往能力,這一點意義重大。在幼兒時期往往具有向往群體生活的本能,渴望同伴之間的交流,不斷通過各種嘗試、游戲、交流獲得成長與滿足感,而祖輩在此過程中起到了積極引導的作用,讓他們能夠順利度過以自我為中心的幼兒階段,培養和發展出青少年時期的健全人格。從這一點來說,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結果是正向且積極的,但同時也應該把握好以下的兩方面。

三、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優勢

(一)豐富的育兒經驗

祖輩本身就具有豐富的養育經驗,相對于父輩在照料生活、品德培養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知識,但也有研究指出,祖輩在教養中更多關注孫輩身體方面(晏鳳鳴等,1997)[7]。訪談中也印證了,祖輩普遍在幼兒時期生活和育兒經驗等方面具有優勢,但優勢隨幼兒的年齡成長而逐漸減弱。因此,對于祖輩參與的家庭教育,我們一方面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另一方面也要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征,適當調整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程度。

(二)時間和情感優勢

較為充裕的時間和較輕的生活壓力是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優勢之一,另外,相對平和的心態也是祖輩較于父輩更具備陪伴和參與教育的條件,容易建立起融洽持久的教育關系。訪談中我們也發現,祖輩在對待參與家庭教育的態度上普遍持積極的態度,樂于參與并將其作為自己生命的延續,將孩子的進步看作是自己的成就,具有較強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可以借助這一點,使祖孫間的陪伴維持在良性的教育循環狀態中。

(三)以長輩身份做好品德的楷模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孫輩面臨著更快、更多的觀念沖擊和變化,而祖輩是傳統美德有力的傳承者,也是孫輩身邊最方便、最直接的知識獲得渠道,可以將文化中穩定的精神內涵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年青一代。在接受訪談的6位祖輩中,有5位將知理明恥放在首位,對尊老愛幼、與人為善、好善樂施等傳統美德也能多有涉及。這些內容作為人格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民族精神傳承的載體,對于孫輩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也將是伴隨其成長的永久財富。

(四)家庭教育中的綜合催化劑

祖輩雖參與家庭教育,但并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有研究指出,家庭成員和諧融洽的關系與祖輩參與關系密切。有效的參與方式是建立在祖輩受尊重的基礎上,他們對家庭教育呈現“支持而非干預,民主而非專制”的態度。通過訪談我們也發現,適恰的祖輩參與可以調節家庭氣氛,達到促進教育的效果,避免因意見分歧而產生教育矛盾。一方面,這種融洽、民主的家庭氛圍對教育孫輩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在孫輩犯錯時,祖輩角色的參與也能有效中和父輩與子女間的直接沖突,釋放家庭教育的壓力。

四、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切入點

(一)以感恩教育為契機

祖輩應該結合自身的優勢,以感恩教育為契機參與家庭教育。首先,感恩教育是任何人必須上好的人生第一課,必須從幼兒時期開始就不斷培養,并伴隨成長過程的不斷內化才能實現人格的完善。其次,隨著獨生子女一代的成年,獨二代現象逐漸出現,很多研究指出,缺少同伴及朋輩的環境極容易造成其嬌生慣養和獨斷自私等不良習慣,為今后學業、工作都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應該借助感恩教育的契機加大這方面的引導和培養。再次,感恩也是良好家庭氛圍延續的重要途徑,孫輩對祖輩懷有尊敬之心和感恩之心,不僅僅是影響著現有家庭,也是對未來社會整體文明程度的一種保障。

(二)以賞識教育為途徑

祖輩對孫輩發自內心的喜愛是毋庸置疑的,但賞識大多還停留在語言上或者是表層次,并沒有形成具有深刻內涵、指向內部的教育理念。比如,祖輩在表揚孫輩優點時,往往局限在顯而易見的地方,比如穿著漂亮、乖巧聽話等等,而對于如有毅力、不放棄等深層次、穩定的性格特點往往缺少關注,不容易培養持久且深層的性格優點。其次,傳統文化往往將謙虛等同于緘默,老一輩也普遍認為表揚孩子容易使其驕傲。在這種文化背景之下,賞識教育往往不受重視,殊不知恰恰是合適的賞識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發揮正面的激勵引導作用,幫助建立自信、進取的人格。

(三)以自強教育為目的

自強是一種精神狀態,也是自我實現的重要途徑。自立、自主等生存的基本訴求并非生來就具有,也不是通過教育就能夠一蹴而就,這些品質需要從幼兒時期就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并勤加磨煉,逐漸養成。通過調查發現,孫輩在生活上對于祖輩的依賴要超過父母,并且在面對祖輩時更容易表露天性,這也表明祖輩父母對于幼兒的要求更為寬松,對其行為表現也更加寬容,這就容易讓其產生一種在祖輩與父母面前差別表現的印象,對其日后自主獨立的品格和自理生活的能力都是不利的做法。因此,祖輩在參與教育的過程中,特別應當注意培養孩子自強、自立的習慣,比如刻意安排一些簡單易完成的任務,如自己穿衣服、洗毛巾等,在培養孩子獲得基本生活能力的同時,也能讓其體會到成就感,獲得成長的快樂。

通過本研究我們發現,祖輩參與家庭教育的現象在當前中國社會是廣泛存在的,并將持續存在。這種參與既有優勢,也存在一定問題,但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雖然祖輩在思維模式、教育理念上落后于父輩或者現實教育要求,但也具有傳承和補充的重要價值,合理地、科學地、有效地將祖輩納入家庭教育領域,充分發揮其作用,引導其更新觀念,鼓勵其使用新的教育方法,是本研究最終的落腳點和結論。同時,還應該注意到不同代際之間客觀存在的觀念鴻渠,并非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跨越。所以,祖輩與父輩必須要在考慮兩代人生活閱歷差異的基礎上,統一意見、加強交流、相互支持,到位而不越位,居位而不虛位,共同搭建良性的家庭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1]趙梅,鄧世英,鄭日昌,周霞.從祖父母到代理雙親:當代西方關于祖父母角色的研究綜述[J].心理發展與教育, 2004(4):94-96.

[2]沈衛華.論祖孫關系在幼兒家庭教育中的作用[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01(5):82-87.

[3]梅鸝歡.隔代教育的利與弊[N].廣州日報,2004-07-23(5).

[4]李洪曾.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J].山東教育, 2002(11):42-43.

[5]易云.“隔代教育”困擾家長[N].生活時報,2002-09-26(3).

[6]盧樂珍.隔代教育: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J].家庭教育,2004((10):6-8.

[7]晏鳳鳴,劉越,曹志清.祖輩對獨生子女教養的行為和意識——對南京、鎮江四所幼兒園210份調查問卷的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1997(1):1-5.

責任編輯:李韋

猜你喜歡
隔代祖輩父輩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爺爺奶奶來“聽課”
父輩和祖輩的情感故事,分外美麗
祖輩學堂:幼兒園隔代開展家庭教育的實踐建構
調查
助教帶動“夕陽”之愛
尊敬父輩
兩只小貓
隔著代,相親愛
隔代家長怎樣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