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假新聞背后的新聞娛樂化

2019-04-27 01:40項楓舜
科學與技術 2019年21期
關鍵詞:公報新聞包子

摘要:新聞媒體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把娛樂化作為自己的核心,出現低俗化和媚俗,那就會因此發生新聞扭曲、失實的情況,導致許多的虛假新聞的出現。新聞報道要堅持公正、客觀,而政府相關部門應出臺相應的政策,加強管理和引導。新聞娛樂化只是新聞傳播發展的一個階段,它不可能取代硬性新聞而成為新聞的主流方向。要避免各種虛假新聞的出現,才能有利于自身和整個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新聞;公報;包子;D泰坦尼克號;新聞娛樂化;市場經濟

一、多不勝數的虛假新聞和娛樂的傳播動機

2012年,就當人們滿懷激情期待經典愛情電影《泰坦尼克號》3D 版的上映時,4月9日鳳凰網影視新聞頻道報道稱,“近日,3D《泰坦尼克號》將上映,其中露絲全裸露點的鏡頭被刪引起了觀眾的質疑。對此,廣電總局做出了解釋,稱考慮到3D電影的特殊性,擔心播放片段的時候觀眾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觀眾,造成糾紛”。[2] 其實,這條“新聞”之前就在微博上廣泛流傳了,不少媒體微博曾轉發過這一信息,甚至被英國《衛報》等國外媒體關注并轉發,連《泰坦尼克號》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也信以為真。

事實上,這個“新聞”的始作俑者卻是一個名叫“豆瓣逗你妹”的網友! 4月8日他在自己的微博中杜撰了這條“新聞”。并在這條純屬搞笑的微博最后,還特意加上“#假新聞#”標簽。不過,在社交媒體的不斷轉發中,這條信息卻“火”了,但是他特意設置的“假新聞”標簽,卻在轉發中缺失了。有的媒體機構認證微博不但把“假新聞”標簽丟掉,還換上“首席評論”的標簽,更增添了這條信息的真實性、權威性。最后使得受眾對這個荒誕的原因也深信不疑了。

二、新聞娛樂化導致的虛假新聞

媒體作為社會公器,必須稟承真實、客觀、公正的新聞原則,否則既害了別人,也影響了媒體的公信力,損壞了記者的良好形象。新聞出版部門也要加強對到處流浪的聘用記者的管理,提高記者的職業道德。堅持真實性原則。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3]事實是新聞的本源,是第一性的。真實性是新聞報道的生命,新聞報道必須完全反映真人真事,任何傳言、猜測、估摸地分析,未經多方核查證實的信息,都不能成為新聞報道,這是新聞寫作的最基本要求??墒钱斘覀兎_一些報紙雜志,各種噱頭的新聞標題就充斥版面。打開廣播電視,幾乎在各個時段都能聽到看到主持人用輕松調侃的語氣播報的娛樂性新聞節目。媒介內容越來越娛樂化,也許到了某一日,人們已經分不清哪個節目哪條消息是新聞了!

三、市場競爭驅使新聞娛樂化

關于新聞娛樂化的成因分析,歸根結底要落腳到市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新聞媒體要通過獲取資金和資源以求得發展和擴張,因此媒體的延續和發展要靠收視收聽率、發行量、大量的廣告招商引資等等,而這些的來源,根本在于廣大的受眾,可以說廣大的受眾是媒體的衣食父母。所以,以受眾為中心的傳播機制的產物,取悅受眾是其天然本性。受眾越關心關注的和越想知道的了解的,就是各個媒體爭先要報道的。

客觀地說,有些時候,“相關人士”是政務不夠公開透明的情況下,媒體和“相關人士”博弈的結果;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卻是記者沒有確鑿新聞源狀態下的一種杜撰。受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有網友諷刺說:新聞中如果記者寫“一個內部人士表示”,其實他想說的是“我跟看門的保安聊了幾句”;“有資料顯示”其實是“百度百科是這么說的”;“現場觀眾表示”其實是“我二姨表示”;“消費者表示”其實是“我三舅表示”……話雖調侃,卻一針見血。

簡言之,新聞媒體在市場的引導下追求更多的利潤,而受眾恰恰是利潤的來源,因此吸引更多的受眾的關注成為媒體創收的關鍵,而人們的興趣、愛好不盡相同,可恰好對于娛樂的需求成為人們最大的共同之處,于是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就選擇了新聞娛樂化。

四、新聞娛樂化的利弊

我國新聞傳媒已經習慣于以媒體為中心的傳播機制,傳媒的教育、宣傳等功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揮,但是新聞一直給人們一種死板的感覺,特別以是央視新聞為代表的新聞節目,形式單調枯燥,內容多為時政要聞,而主持人又表情嚴肅、正經八百的的坐在臺上播報新聞,長時間這樣一來,受眾覺得枯燥無味,不大受大眾的青睞。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大眾傳媒開始走向市場、走向競爭,傳媒開始走到

普通的老百姓中去,以新聞傳播者為中心的傳播機制逐漸被以受眾為中心的傳播機制代替。由此看來,新聞娛樂化為新聞界帶來了一種易于為大眾接受的新聞處理方式。

盡管新聞娛樂化給新聞類節目帶來了生機,也帶來了許的的消極因素。新聞娛樂化使新聞業逐漸走向“媚俗”,如今,有些新聞媒體過度專注于吸引受眾眼球,將炒作當做是所向披靡的利器,如果說純粹的娛樂新聞娛樂化無可厚非,但嚴肅的政治、法制和經濟新聞被炒作或者是通過以獵奇的手法演繹后,就形成了新聞過度娛樂化、低俗化的現象。

新聞過度娛樂化可能導致新聞媒體的公信力下降。大眾傳媒承擔著社會輿論監督,樹立社會典型,宣傳教化,文化傳承及娛樂大眾等社會功能。新聞從業者也因為為公眾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等得到了大眾的尊敬。

五、新聞報道怎樣避免虛假新聞的出現

必須堅持新聞的基本規律。在新聞的娛樂化進程中,新聞的基本傳播規律絕對不能丟。畢竟,新聞報道不同于一般的娛樂行為,它還擔當著傳播社會信息、引導社會輿論的重大使命。不是任何新聞都可以娛樂化,社會新聞、文化新聞、體育新聞等這些與娛樂業密切相關的內容,做成娛樂化的風格無可厚非,而國家大事、時政評論等內容,在進行新聞報道時,我們還是應該注意其嚴肅性及嚴謹性。因此,在如今新聞娛樂化的大潮中,無論是做哪一種類型的新聞,都不能忽視新聞的基本規律,否則,即使獲得一時的眼前利益,而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必然會禍害無窮。

傳媒必須把握適當的“度”。大眾媒體有娛樂性的功能,但不能顛倒主次,所以面對新聞娛樂化,傳媒必須把握一個適當的“度”,即貼近受眾,滿足受眾需求,但不能一味地迎合受眾,因為娛樂化不等于低俗化??傊?,新聞娛樂化的趨勢值得我們正視,媒體在貼近讀者、貼近生活的前提下,不可喪失其嚴肅性和嚴謹性。

新聞從業人員應該遵循新聞職業道德。新聞從業者的素質決定了新聞媒體的層次,只有提升了新聞從業人員素質,使他們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達到一個高度后才能使新聞媒體的內容不斷提升。

總之,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其合理性的,我們也不能完全否認新聞娛樂化,不能將其一棍子打死。我們不能因為新聞娛樂化在一定時期內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就盲目地去贊成、吹捧新聞娛樂化,把任何新聞都打上娛樂的烙??;同時,在充分考慮受眾需要和接受心理的情況下,在社會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充分發掘新聞的娛樂功能,不僅可以使傳媒真正走向大眾,而且可以為媒介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提供可靠的保障。當然,如果傳媒超越了合理的娛樂化的度,一味地迎合受眾的獵奇心理,比如嘩眾取寵地炒作明星緋聞,不顧新聞職業道德炮制假新聞,甚至肆無忌憚地渲染暴力和色情場面以吸引受眾,這樣的行為對于傳媒而言雖然可能會帶來一時的經濟效益,但從長遠來看,傳媒庸俗化、媚俗化的不良傾向最終會使媒介的權威下降,公信力喪失,甚至危害社會風氣,這樣的新聞娛樂化就是傳媒之禍。[5]

參考文獻

[1]大公報數字版 2013年4月18日

[2]鳳凰網影視新聞頻道 2012年4月9日

[3]李良榮:新聞學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25.

作者簡介:項楓舜,1990年,女,大學本科,初級職稱。

(作者單位:肇州電視臺)

猜你喜歡
公報新聞包子
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要點圖解
特朗普表示美國不支持G7 公報
圖解十八屆六中全會公報
“互聯網+”時代新聞采訪教學的困境與出路
新聞版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解構口語化新聞的語言特征
包子有毒
“惹禍”的包子
包子有毒
賣包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