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勃:這一生,太短;這一世,太長

2019-04-28 14:38葉寒
意林 2019年7期
關鍵詞:辭章王勃記憶

葉寒

清秋里的一個黃昏,遼遠空曠的馬場上,華美的錦屏圍出了一方天地。里面桌椅俱備,美酒佳肴皆齊。

而就在這片天地的正中間,有兩只雄雞正在激烈地啄斗。周遭圍觀的人皆漲紅了臉、瞪大了眼睛,嘴里不時發出“斗!”“斗!”的聲聲喝彩。

卻唯獨有一人,仰起頭看著天邊的云霞,背影蕭瑟而落寞。他便是王勃。9歲時,就寫下十卷《漢書注指瑕》,指出大學問家顏師古注文中的錯誤。10歲,即遍讀六經等儒家經典。14歲時已蜚聲長安,其寫文章前打腹稿之事為眾人所津津樂道。

高宗麟德初年,王勃年僅17歲。時右相劉祥道巡行關內,王勃遂寫了一篇《上劉右相書》,議論朝政,主張“崇文” “使德”“信賞而必罰” “重耕耘之務”,被劉視為神童。王勃遂得其推薦,拜為朝散郎。

沛王李賢后召請他任“侍郎”兼修撰,為王府做文字工作。他深得沛王愛重,時有賞賜。年未及冠,便為“初唐四杰”之首,風華無限,文章可謂一字難求。

斗雞場上,沛王興致勃勃,定要他登即揮筆一篇《檄英王雞》,以作挑釁。推辭不過,且欲展示自己的才華,他終是欣然應允。

“歷晦明而喔喔,大能醒我夢魂;遇風雨而膠膠,最足增人情思?!薄皟尚鄄豢安⒘?,一啄何敢自妄?養成于棲息之時,發憤在呼號之際?!?/p>

沛王讀罷,連連稱許,并將自己的寶馬贈予王勃。當他縱身跨上馬背的那一刻,覺得自己就像在天際自在翱翔的鶩鳥……

他不知道的是,當他已走至人生的峰巔時,往后留給他的只是無盡的落寞與失意?!断⑼蹼u》一文風傳一時。高宗看到后認為這樣的文章是挑撥諸王矛盾,將其驅逐出府。王勃萬料不到當時的一篇游戲之作,怎的就成為他此后沉淪下寮的導火索。

此后,王勃離開長安,南下入蜀,開始了長達3年的漫游生活。仕途受挫,詩人心情郁郁。此時期詩歌由前期的雄放剛健一變而為蒼涼沉郁,詩作無論是與友酬唱送別還是描寫旅途見聞、抒寫鄉思之感,都有一股揮之不去的凄愴落寞。

咸亨三年(672年),王勃23歲,返回長安。時禮部侍郎裴行儉、李敬玄同典選事,聞王勃文名,又數次召用,但王勃恥以文才受召,作文述志,結果觸怒了裴行儉,被斥為“才名有之,爵祿蓋寡”。

第二年,王勃聽友人陸季友說虢州多藥草,便設法做了虢州參軍。卻沒想到這第二次仕途差點斷送了他的性命。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參軍任上與同僚的關系搞得很僵。當時有官奴曹達犯了死罪,王勃不知為什么卻把他藏到自己府內。后又怕此事泄露出去,遂私自殺了曹達。

但終是被發現,王勃被判死刑,鋃鐺入獄。在電影《王勃之死》里,這一段被處理得極具詩意。

陰暗潮濕的地牢中,清冷的月光從高高的木窗射進來,穿過空氣中浮動著的蒙蒙塵埃,讓人覺得恍如隔世。王勃背對著牢門靜靜坐著,發絲披散,半瞇著眼,似醒非醒,似睡非睡??谥心钅钣性~:風驚雨驟,煙洄電爍。

突然,他站起身子,眸中精光熠熠道:媧皇召巨野之龍,莊叟命雕陵之鵲。燭火映照出墻上的一隅光亮,他一下一下揮動著雙臂,如同一只孤鶩在天際翱翔。他對來獄中看望他的好友杜鏡說:你踏著雷電的氣息而來,而我,全身卻散發著腐爛的味道。

杜鏡看著他寂寥而憔悴的面容,動情地說:你來寫《陳情表》,我去為你擊鼓鳴冤。王勃卻突然笑道:我沒有冤,死得其所。杜鏡強忍住心中的憤懣與悲傷道:你不是常說自己還沒有寫出名揚天下的文章嗎?

王勃并不看他,只是將目光凝視木窗外,長嘆道:人間的詩篇,從來都是天籟之音,我王勃只不過是上天假借的一支筆而已?,F在,上天要把這支筆收回去了。

杜鏡悵然道:可大唐需要你的辭章??!王勃輕輕搖著頭:你錯了,是我們需要大唐。辭章,辭章只不過是盛世的點綴,大唐需要的是凌煙閣上的名臣宿將!想我王勃,一生賣弄文采,只博求君王的垂顧,與倡優何異!徒然茍且偷生裝扮弄臣,生又何趣!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王勃一生以文采名世,他雖有報效國家的凌云壯志,卻并無施展身手的機會。即便是在沛王府做伴讀時,深為沛王所重。但沛王看重他的才華,只是利用他為其歌功頌德。

或許,這時,他便已斷了仕途之念了。心灰意冷。但他仍是一個詩人,有著詩人骨子里的浪漫。他要以最瀟灑不羈的方式死去,于是幾乎是慨然地將頭放在鍘刀下了。

卻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戲劇里才有的情節竟發生在王勃身上。一場國號改立,天下大赦。

已慨然赴死的詩人忽然不用死了,他卻冥冥茫茫,不知身在何處。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春天,王勃從龍門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親。一路經洛陽、揚州、江寧,九月初到了洪州。

便在這里,一代才子與一座名樓猝不及防抑或命中注定的相遇,遂有了一曲千古留世的《滕王閣序》?!奥湎寂c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薄袄袭斠鎵?,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p>

第二年秋,王勃由廣州渡海赴交趾,不幸遇險溺水。被救起后,心悸而卒,年僅二十六歲。

生命的長短究竟該以何衡量?是年齡嗎?多少人一生碌碌。是財富嗎?哪怕生前坐擁千萬,死后也只化為一抔黃土。

我想,應當是記憶。是記憶讓我們的文明得以延續。同樣,正是記憶讓王勃這個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在我們心底鮮活依舊,是我們關于一個叫王勃的人的記憶,他的恃才傲物與自矜自憐,他的雄放剛健與蒼涼沉郁,他的意氣飛揚與失意彷徨,他的詩,他的文,他的生,他的死……讓我們在時間的天塹里找到一條與過往連接的路,讓我們在歲月的長河里不致遺失渡口的光亮,讓我們懂得生命的長短究竟該以何衡量。

讓我們感到,他的一生很短,他的一世很長。

猜你喜歡
辭章王勃記憶
少年王勃
蜀中九日
沉痛悼念鄭頤壽先生
記憶中的他們
記憶翻新
鄭頤壽教授和他的“漢語辭章學”
辭章學新學科建設芻議
海峽兩岸辭章學學術交流述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