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廢城市”建設要推動形成全產業鏈管理

2019-04-29 03:44
資源再生 2019年3期
關鍵詞:無害化廢物資源化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要求,以創新、綠色、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意義重大,是深化城市廢物管理改革的重大舉措,更是建設美麗中國、提升生態文明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

1.“無廢城市”是固廢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綜合管理模式

有人的地方就有廢物?!盁o廢城市”不是沒有廢物的城市,而是看不到隨意堆放的廢物,居民知道自家的廢物去哪兒了,因而對廢物并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專業人士能追蹤或評價廢物流。反過來看,廢物對市容、對居民生活和健康的影響不明顯。換句話說,“無廢城市”是固廢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綜合管理模式。

我國崇尚節約的文化,早就確立了資源綜合利用戰略,開展了分門別類的試點,建立了政策法規、標準體系、技術體系、管理制度等,構成“無廢城市”建設的基礎。換言之,“無廢城市”建設并非從零起步。

隨著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別是消費對經濟發展拉動作用的增強,城鄉廢物大量產生,伴隨快遞等新業態出現的固體廢物增長不容忽視。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產生固體廢物100億噸,歷史堆存總量高達600億噸~700億噸?;厥?、分類和資源化利用不充分,無害化處理不及時,部分城市出現“垃圾圍城”現象,與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差距較大。

這與我國的發展階段息息相關,也是“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排放”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的必然結果。如不加以妥善處理,將對人居環境和居民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2.實現源頭減量,聚焦突出環境問題,完善回收體系,建設產業集群

推進新時代“無廢城市”建設,必須注重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加強集成,并與生態文明試點、資源綜合利用試點、智慧城市試點等有機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筆者認為,“無廢城市”建設可以抽象為:源頭減量,回收有網,轉運有序,物盡其用,無害處置,管理有方,大家動手,美麗城鄉。這就要求建立城市垃圾和再生資源的回收網絡和轉運體系,使閑置物品得到合理流轉利用,還要通過焚燒以減少垃圾填埋量,實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的有機統一。公眾要積極參與,并落實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通過“無廢城市”建設,實現人與廢物和諧共存。

源頭減量。從生態設計、清潔生產、綠色供應鏈管理和綠色生活方式入手。推行綠色設計,提高產品可拆解、可回收水平,減少有毒有害原輔料使用,降低單位國民生產總值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實施綠色開采,減少尾礦等礦業固體廢物產生和貯存量。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形成固體廢物產生量小、循環利用率高、處理處置合適的生產方式。政府率先垂范,推動公共機構使用節能、節水型辦公用品,推進無紙化辦公,創建節約型機關。在賓館、餐飲等服務行業,倡導“光盤行動”,并作為節約糧食指標納入“無廢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研發培育一批節能減排技術、綠色產品,增加綠色產品和服務供應。

聚焦突出環境問題。緊緊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在“無廢城市”建設中重點解決影響居民生活的塑料垃圾和快遞廢棄物等突出問題。塑料是工業革命的成果,應用范圍廣、廢棄數量大,應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具,全面禁止生產和銷售那些無法回收的塑料產品。加快快遞業綠色包裝應用、保障物品重復利用和廢物回收;探索推廣無包裝商店,讓消費者養成自帶購物袋的習慣。

回收是前提。采取必要措施,通過政策引導,使之走上配套、合作的發展道路;多部門聯合執法,清理淘汰不規范回收利用企業;建立企業誠信檔案,并作為信貸和各項活動的評價依據;搭建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再生資源信息傳遞和共享渠道。以綜合利用為導向建設并用好逆向物流,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智能化水平。政府應關注和扶持市場價值不大的再生資源回收領域,保證廢電池、廢輪胎、廢塑料等價值不大的廢舊物資能收集起來,要特別重視對環境有害的低價值再生資源的回收和集中處理處置。

推進閑置品循環利用。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仍有使用價值甚至從未使用過的工業品和生活用品日益增多,如居民家中的服裝、兒童玩具、健身器材等,不少網站也開展了再生資源回收和信息服務。據估計,閑置品循環利用的市場規模在萬億元以上。閑置品循環利用不僅可以盤活存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還能減少產品生產的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從根本上減輕生態環境壓力。

建設產業集群。將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產業鏈接起來,“把幾件事情綁在一起做”,形成多聯產網絡,如生活廢物—厭氧發酵—沼氣凈化—新能源汽車燃料—有機肥—有機食品,形成循環鏈接和產業集群。應加強已建園區管理,促進“無廢城市”建設和相關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相關企業應關注國內閑置品和廢物回收利用,尤其是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光伏和風能等產業的廢棄物回收利用。垃圾焚燒發電企業應強化信息公開,依法依規安裝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實時公布污染物排放和焚燒爐運行數據、自動監測設備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確保達標排放。

3.完善制度安排,形成建設長效機制

加強財政資金集成。建立有利于促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大公共財政對“無廢城市”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大對畜禽糞污、秸稈綜合利用的補貼力度,同步減少化肥補貼;優先使用以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等為原料的綜合利用產品,實行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使用制度;以工程實驗室、產學研平臺、產業孵化器、標準實驗室等為依托載體,建設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技術、標準研究、風險評估等支撐體系。建立綠色基金,實施收費制度,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無廢城市”建設和運行;改善投融資環境,形成有利于“無廢城市”建設的營商環境。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試點城市要制定詳細建設方案,明確資金使用范圍和規模,保證“無廢城市”建設順利推進。

實行屬地管理。明確地方政府為責任主體,建立部門責任清單,形成分工明確、權責明晰、協同增效的治理結構。我國城市固體廢物種類多,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如農業廢棄物歸農業農村部管理,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及城市礦山歸工信部管理,工業危廢歸生態環境部管理,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歸住建部管理等。應由“各自為戰”轉變為綜合集成,形成協同效應;由原來的“鐵路警察各管一段”轉變為全產業鏈管理。發揮市場作用,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明確部門責任,加強集成協同,環保、發改、商務、住建、稅務等部門分擔相應責任,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

完善制度安排。強化綠色礦山建設、建筑垃圾處置、固廢資源化利用的督查管理,依法打擊固廢危廢非法轉移、傾倒行為。明確固體廢物相關產業源頭準入控制、回收、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等環節相關方的法律責任和管理要求,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推進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并對固廢污染環境行為監管不力、相關任務未完成的,依紀依法追究責任。

強化宣傳教育引導。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建立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等內容納入教育培訓體系,以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語言,面向學校、社區、家庭、企業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環境意識。加強信息公開,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公眾監督作用,變“鄰避”為“鄰利”。發布綠色生活方式指南,推廣可循環利用物品的使用,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導居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簡約適度,杜絕浪費。鼓勵公眾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摒棄過度消費和用后即扔的不良習慣,自覺參與“光盤行動”,分類投放垃圾,讓勤儉節約、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為居民的自覺選擇和行動。

猜你喜歡
無害化廢物資源化
磷石膏資源化綜合利用任重道遠
ITER放射性廢物管理現狀和對CFETR放射性廢物管理的啟示
煤礦礦井水處理技術及資源化綜合利用
湖北出臺磷石膏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程
人造石行業固廢資源化處理及綜合利用概述
CO2資源化回收技術分析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廢物
兩種高溫法無害化處理病死動物滅菌效果比較
肩負起醫療廢物集中處理的重任
規?;B殖場糞污無害化處理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