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秸稈栽培食用菌基質研究進展

2019-05-08 12:09黃美蓮
農家科技 2019年2期
關鍵詞:研究進展

黃美蓮

摘要:食用菌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會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秸稈是食用菌栽培的重要基質,可以實現降解的過程,秸稈栽培食用菌是秸稈循環利用的主要環節,所以說加強對秸稈栽培食用菌基質的研究很有必要。但是由于相關研究工作的具體內容比較多,所以推進相關的研究工作并不是簡單的事情,本文結合我國秸稈資源的現狀,秸稈栽培食用菌的具體技術和這項技術的研究現狀,對秸稈栽培食用菌基質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秸稈栽培;食用菌基質;研究進展

伴隨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于資源的利用水平也越來越重視。秸稈栽培食用菌基質研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行業的資源利用水平,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對于我國這樣的農業大國來說,秸稈的處理工作一直都是行業的頭等難題,所以加強對秸稈栽培食用菌基質的研究顯得很有必要,但是由于這項技術在我國相關行業的發展時間比較短,所以積累的經驗和教訓也比較少,對于行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一、我國秸稈處理工作的現狀和傳統利用途徑

秸稈不僅是糧食作物收獲過程后的產物,同時也是棉花和各種油料作物收獲后的產物,對于我國這樣的農業大國來說,可以說擁有世界上最為豐富的秸稈資源,雖然秸稈資源比較豐富,但是想要實現對秸稈的有效處理卻并不是一件簡單的適應,因為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就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如何實現對秸稈的有效處理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結合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玉米和水稻在秸稈資源中占據了巨大的比例,基本上占到了秸稈資源總量的70%左右,而且這些秸稈資源的分布也比較復雜,并不是單一分布,這也給秸稈的處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阻礙。隨著我國人口基數的不斷擴大和農業的快速發展,秸稈的產量也與日俱增,這也就在無形中加大了秸稈處理工作的難度,結合我國傳統的秸稈處理方式來說,主要還是以肥料、飼料和就地焚燒為主,這些處理方式都比較傳統,同時也比較落后,所以難免存在很多負面影響,譬如在對秸稈進行焚燒處理時,由于大多數秸稈的燃燒值都比較低,所以通過秸稈燃燒獲得能量的方式效益比較小,雖然在秸稈的燃燒過程中,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秸稈殘余物的處理,但是就地焚燒產生的高溫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土壤中的微生物,自然也就會對土壤中的良性循環造成負面影響,除此之外,就地焚燒還會造成其他的污染問題,譬如溫室效應就是其中的主要表現。而將秸稈作為飼料進行利用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因為秸稈的纖維含量高,但是粗蛋白質的含量比較低,這是導致該種利用方式效率較低的主要因素,此外,秸稈中的微生物和木質素等因素也無法實現有效利用。

二、秸稈栽培食用菌基質降解轉化研究

1.胞外酶系研究

作為白腐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食用菌的利用顯得至關重要,主要是以秸稈和木屑等下腳料為主要的栽培基質,從而利用胞外酶作用降解相關物質,譬如纖維素和木質素等等,將這些物質轉化為相關的蛋白質和多糖等等。實現木質素和相關物質的降解,能夠為人類的藥用和食用創造有利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秸稈利用的經濟效益。胞外酶活性和基質降解轉化以及食用菌的生長發育之間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通過對相關聯系的把握,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推進秸稈的利用工作。生物降解工作的效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只有實現對這些因素的綜合把握,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生物降解工作的效率,酶活性的大小就是影響生物降解能力的重要因素,以香菇為例,不同菌株的胞外酶具有差異性較大的活性,因為酶活性的動態變化與其他因素之間的關系也較為密切,菌株木質素氧化酶系在菌絲旺盛時期達到最大值,但是在分化時期整體較低,在相關時期,漆酶活性多高于鄰苯二酚酶。在這時進行相關的胞外酶活性研究,能發現產子實體菌株的幾種酶活性遠遠大于不產子實體菌株,特別是在子實體的二、三階段。由此可以看出酶活性的相對大小只會因為培養料成分不同受到影響,在營養生長的過程中酶的活性整體呈上升趨勢,但是在生殖生長階段則主要是呈下降趨勢,還有一部分酶活性在后期會出現喪失的情況。

2.基質轉化和養分利用研究

食用菌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大量講解轉化秸稈類基質,這對于行業工作人員來說是一個常見的問題,譬如以稻草為主要的培養基,對平菇菌種進行接種工作,測試平菇菌株生長對纖維素的降解率,通過相關實驗結果顯示,平茹菌種的稻草木質素降低率在20%左右,纖維素降解率大約為16%,但是整體蛋白質含量快增加了一半,可以看出食用菌的有機物質基本上都在菌絲呼吸的過程中消耗殆盡。除此之外,食用菌在菌絲生長的階段主要是通過非纖維素物質的利用,子實體階段主要是對木質纖維素進行講解,淀粉酶的活性在菌絲的生長期逐漸升高。食用菌對木質素等物質的講解主要集中在生殖生長階段,可以說相關階段是研究過程中的重點。

三、秸稈栽培食用菌循環利用研究

實現對秸稈的循環利用一方面能解決秸稈的處理問題,另一方面也能為其他行業的發展注人源源不斷的動力,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譬如食用菌菌絲在秸稈基質中所分泌的胞外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解纖維素和木質素等因素,實現粗纖維的轉化,將相關物質轉化成人類可以食用的蛋白質,通過把大分子物質轉化成小分子物質,然后再進行其他的合成反應。菌絲在降解相關基質的過程中,合成蛋白質和其他物質,從而達到降低粗纖維含量,提高蛋白質含量的目的。所以可以說利用秸稈栽培食用菌一方面可以實現對秸稈資源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也能為發展多種多樣的循環模式,為其他行業的長遠發展提供相關借鑒。結合我國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實際情況來看,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展,食用菌種已經達到了四五十種。由此可以看出食用菌循環利用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模式,對于踐行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四、結語

從上述敘述可以看出,我國秸稈栽培食用菌基質的研究工作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展,并且還處于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可以說為秸稈的有效利用創造了一條新的道路,但是在相關的研究過程中,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不僅是在管理層面上,在技術層面上也是如此,為了促進相關行業的長遠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強:從國家層面來說,要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加大對行業的扶持力度,為行業發展營造一個較為穩定的外部環境;從行業自身來說,要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踐行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注人源源不斷的動力。秸稈的有效利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努力。

參考文獻:

[1]任鵬飛,劉巖,任海霞,等.秸稈栽培食用菌基質研究進展[J].中國食用菌,2010,29(6):11-14.

[2]李超,楊鎮,張敏,等.遼寧省秸稈基質化栽培食用菌實踐與探討[J].農業經濟,2018(5).

[3]李波,張俊飚.農作物秸稈基質化栽培食用菌的資源空間與經濟潛力(上)[J].食藥用菌,2014(5):249-254.

猜你喜歡
研究進展
納米流體強化吸收CO2的研究進展
近50年自然保護地旅游研究進展與啟示
阿爾茲海默癥發病機制及相關治療藥物的研究進展
中醫外治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進展
小細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進展
近十年國際STEM教育研究進展
肉品中水分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河口海岸環境監測技術研究進展
磁弛豫開關傳感器在醫學診斷及食品安全檢測中的研究進展
微生物燃料電池在傳感分析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